呂立邦,黃恒學
(北京大學 政府管理學院,北京 100871)
作為心理學的一個分支,人格心理學對研究公務員群體特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權威主義人格是人格心理學中的一項重要內(nèi)容,從這一視角出發(fā),對中國公務員權威主義人格的概念、特征、形式與表現(xiàn)以及改革方向進行系統(tǒng)的分析、研究和探索,這對中國行政管理的理論研究和改革實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從心理學角度講,“人格是個體在行為上的內(nèi)部傾向,它表現(xiàn)為個體適應環(huán)境時在能力、情緒、需要、動機、興趣、態(tài)度、價值觀、氣質(zhì)、性格和體質(zhì)等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動力一致性和連續(xù)性的自我,使個體在社會化過程中形成的給人以特色的心身組織?!盵1]5權威主義人格是眾多人格中的一種,它是指“個人為了獲取他已經(jīng)喪失掉的力量,不惜放棄自我的獨立而使自己與外在的他人或他物湊合在一起的傾向”[2]188。權威主義人格是一種復雜的人格,這種性格結構是許多矛盾特征的集合體。德國思想家霍克海默認為,所謂權威主義類型的人,他集合了以高度工業(yè)化社會的非理性和反理性的信念為特征的觀念和技能。他是被啟蒙過的,同時又是迷信的;為自己成為一個個人主義者而自豪,卻又害怕與他人有所不同;自負于自己的獨立性,卻又傾向于盲目地屈從于權力和權威。[3]126公務員的權威主義人格是指公務員在行政管理活動中所具有的一種復雜的、頑固刻板的人格體系,包括種族偏見、政治保守性、盲目服從的傳統(tǒng)觀念等相互交織的反民主情感與意志。公務員的權威主義人格與公務員的身份、權力和行為是密切聯(lián)系的。
首先,公務員的權威主義人格不同于一般民眾的權威主義人格。就對政治權力和行政權力的崇尚與服從而言,一般民眾的崇尚和服從表現(xiàn)為一種對外在力量的崇尚和屈從,而對于公務員來說,他們本身就是權力的行使者,這種特殊的身份,使得他們的權威主義人格體現(xiàn)為對其系統(tǒng)內(nèi)更高權力的崇尚和屈從,以及對現(xiàn)有權力的極力維護和對下級或民眾的統(tǒng)治與控制的欲望。
其次,公務員的權威主義人格不同于企業(yè)管理者的權威主義人格。公務員的權力來源于人民,是人民授予的,是一種公權力。而企業(yè)管理者的權力來源則是資本,權力的大小取決于自身擁有資本的數(shù)量,是一種私權力。因此,相對于企業(yè)管理者的權威主義人格來講,公務員權威主義人格中所體現(xiàn)的對權力的崇尚和屈從在表現(xiàn)和程度上要更為深刻與強烈。
再次,公務員的權威主義人格不同于公務員作為普通人的權威主義人格。公務員具有雙重身份,在工作中,是國家公職人員,而工作之外,又以一個普通民眾的身份出現(xiàn)。工作的特殊性使得公務員的權威主義人格在雙重身份下的表現(xiàn)有所不同。在行政管理過程中,公務員處于較為強勢的地位,而作為普通人,公務員必須服從各種社會規(guī)范,其所處地位較弱。
最后,中國公務員的權威主義人格不同于西方國家的權威主義人格。由于經(jīng)濟社會、歷史文化、制度結構等因素的中西差異,中國公務員的權威主義人格表現(xiàn)出更多的本土化特點。西方權威主義人格的形成與高度的工業(yè)化、思想的啟蒙、個人主義的崇尚等因素是密切相關的,而這與中國工業(yè)化程度不高、傳統(tǒng)文化影響較大、崇尚集體主義的情況是完全不同的。
張分田通過對中國古代社會的研究,指出中國古代官僚群體的人格是亦主亦奴的權威主義人格。從近現(xiàn)代的歷史考察來看,權威主義人格的具體表現(xiàn)可能有所變化,但其核心和根本特征并沒有發(fā)生根本性改變,亦主亦奴仍是中國公務員權威主義人格最為顯著的特征。弗洛姆將這種人格戲稱為“自行車性格”,對上面的人弓腰彎背,而對下面的人就用腳去踢。[4]136—137亦主亦奴的權威主義人格如犬狗一般,對主人搖尾巴,表示順從,對生人狂吠叫,表示威懾。古代官僚的稱謂演變亦能反映出這樣的特點:“官”同“棺”,是自身的克制者,如同棺槨牢籠,有受奴役之意?!盎隆笔羌遗?,“僚”是官奴,他們的地位都極其低微。宰相中的“宰”,是指刑余而為家奴者,也是家奴的一種稱謂??梢?,官僚的這些稱謂都經(jīng)歷了一個由卑賤到尊貴的演變過程。[3]143—144官僚介于君與民之間,他們亦主亦奴、亦貴亦賤、亦上亦下。相對于君,官僚是下,是奴,是臣子;相對于民,官僚是上,是主,是父母。[5]210在現(xiàn)代國家行政體制下,國家公職人員的稱謂發(fā)生了很大改變,采用較為中性的稱謂——公務員,但民眾仍習慣稱為官,高高在上。但從法律角度講,公務員的權力來源于人民,應該是人民的公仆。這樣來看,也能體現(xiàn)出公務員亦主亦仆的權威主義人格。這種亦主亦仆的權威主義人格的具體特點,主要表現(xiàn)在三個方面:
第一,既屈從于權威,又渴望成為權威?!八瞿綑嗤?,愿意屈從權威,但同時又渴望著自己成為權威,迫使他人屈從于他?!盵2]217中國兩千多年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專制統(tǒng)治使得中國的官吏形成了兩種思想傾向:一是對官場權力的崇拜;二是對官場權力的屈從。
第二,具有造反的人格,而不具有革命的人格。革命的結果是使自己的人格從權威的壓迫中脫離出來,獲得獨立和完整,而造反的結果則是在擺脫一個權威之后,又屈從于另一個權威。從公務員角度講,行政體系力量的強大,既是他們的需要,也是他們的依靠。因此,當這個行政體系無法滿足他們的需要而致使其失望和悲觀時,公務員便會予以反抗,但只是造反的,而不是革命的。
第三,相信命運。對于權威主義人格來說,命運就是某種不隨個人主觀愿望而轉(zhuǎn)移、而個人又必須絕對服從的較高層次上的權力。公務員雖然都有晉升的強烈愿望,但晉升條件的嚴苛和困難的巨大,又使得很多人消極怠慢,屈從于命運。他們能夠承受其領導給他們所安排的一切,他們能夠忍受而不抱怨,能夠安分而不反抗,不到迫不得已的地步,是不會與命運抗爭的。
借鑒阿多爾諾《權威主義人格》的分析范式,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筆者認為我國公務員權威主義人格的形成主要是由以下五方面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其一,本我的被壓抑。弗洛伊德指出,本我的形成在于人的本能,而人的本能則在于原始的欲望,是一種占用欲和控制欲。這種本能的欲望是可以遺傳的,是人的一種天性。我國社會的傳統(tǒng)構架給定了每個人的成長環(huán)境,它是禁欲的,是束縛和壓抑人本能的。在這樣的成長環(huán)境下,權威主義人格便成型了。
其二,政治家與思想家的宣傳。阿多爾諾認為,領袖對于權威主義人格的最終形成具有引導的作用。與此相似,眾多政治家和思想家對于我國公務員或官吏的權威主義人格的形成也具有重要的引導作用。特別是在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統(tǒng)治者實行愚民政策,思想家宣揚“存天理,滅人欲”的思想。這種政策和思想的推行與宣傳,使得民眾包括官吏或公務員處于無知和困惑的狀態(tài),這樣個人便無法成為反思性的主體,權威主義人格逐步形成。
其三,權威主義人格的社會性。中國社會的特殊情況是家國同構,封建的等級專制文化盛行。在這樣的社會環(huán)境中,每個人由于其角色扮演的不同而體現(xiàn)出不同的社會地位,主奴關系在不斷轉(zhuǎn)換,張分田認為,幾乎一切社會個體都會歷時性或共時性兼?zhèn)渲髋p重角色。[3]144民眾的權威主義人格是一個“蓄水池”,它始終“滋養(yǎng)”著中國公務員或官吏的權威主義人格。
其四,傳統(tǒng)文化,特別是儒教的作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主要是適應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文化,集中表現(xiàn)為儒教。其“君權神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以及三綱五常等思想已經(jīng)深入民心。盡管現(xiàn)代社會,這樣的儒家思想已經(jīng)成為批判和摒棄的對象,但其思想殘余仍然存在,并繼續(xù)發(fā)揮著作用,同時傳統(tǒng)社會下所形成的特有的官場文化一直存在,其對于公務員權威主義人格的形成也同樣發(fā)揮著重要的影響。
其五,中國近現(xiàn)代歷史的影響。鴉片戰(zhàn)爭之后,中國歷經(jīng)百年屈辱,不僅落后于西方國家,而且深受列強的侵略和奴役,追求民族獨立和國家強盛的愿望非常強烈。這樣的民族情緒使得民眾對國家的認同感增強,崇尚集體主義和國家主義,希望能夠有強有力的力量將社會組織起來,并自愿服從于它,政府便是這樣一個強有力的組織。為實現(xiàn)國家目標,作為公務員必須服從組織,服從上級,服從集體,服從權威。同時,由于民族獨立和民族振興的任務實現(xiàn)之艱難需要政府的強力推進,這便使得政府強勢成為一種必然,而公務員權威主義人格也在這一個過程中得到了強化。
從歷史角度來考察,我國公務員權威主義人格是在不斷演變的。從具體表現(xiàn)形式來看,我國公務員權威主義人格先后經(jīng)歷了鬼神敬畏、君主專制、領袖獨裁、個人崇拜和官僚主義五種不同表現(xiàn)形式。當前我國公務員權威主義人格就是以官僚主義為主要表現(xiàn)形式的。雖然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和民主政治與行政體制的改革,公務員權威主義人格正逐漸減弱,但仍然廣泛存在于整個公務員隊伍當中,并在公務員的行政管理活動中產(chǎn)生著重要影響。當前我國公務員權威主義人格的現(xiàn)實反映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將公權力私有化。在對權力的認識上,公務員權威主義人格始終圍繞著權力的支配力而行動,屈從權力是因為其畏懼權力對社會資源和他人的控制力,崇尚權力是因為其渴望擁有那種他所屈從的權力,至于權力的來源,其實并不關注??刂朴驼加杏呀?jīng)將責任心和權力的公共性完全遮蔽,公權力因此而私有化。在現(xiàn)實行為上的反映便是唯上唯權,而不是唯民唯公,很多公務員所從事的一切行政管理活動都是圍繞權力的爭奪和占有來進行的,謀求官位的晉升和權力的占有成為其行政活動最根本的動因。
二是官僚主義作風突出。當前權威主義人格在公務員的行為活動中集中反映為官僚主義作風。對權威的崇尚和屈從使得公務員在日常的行政管理活動中對上級組織和領導盲目跟從,以完成上級交辦的任務和工作為目標,而不做理性的判斷和辨別。這樣便將自我主體與上級領導捆綁在了一起,并逐步消解自我意識,依附于權威,甚至成為權威的工具。而對于人民群眾,則是疏離關系,脫離實際,背離實事求是的工作原則,主觀主義嚴重,獨斷專行,以體現(xiàn)自己的控制力和權威。
三是服務創(chuàng)新意識淡薄。公務員權威主義人格使得他們的官本位觀念形成并不斷強化,官位所代表的權力是滿足自身對權力的渴望和對他人的控制欲,而不是為人民群眾服務的職責。服務在權威主義人格中只是對上,而不會是對下,為民服務的宗旨是很難根植到權威主義人格的公務員的思想意識當中的。而對上的服從和依附,也使得應付工作成為一種常態(tài),個人所具有的獨立思考的能力和理性的分析判斷能力都被壓制或消解,改革意識缺乏,創(chuàng)新動力不足,對抗權威更是不可想象的。頑固、保守、刻板、效率低下、缺乏活力成為這種人格氛圍下行政管理體系的現(xiàn)實反映。
四是腐敗現(xiàn)象滋生。公務員權威主義人格在心理需要、行為動機、價值觀念等方面都集中表現(xiàn)為對權力的崇尚。將公權力視為一種自我控制欲滿足的私有工具,其結果必將是公權私用、以權謀私、權力尋租、貪污腐敗問題的出現(xiàn)。在他們看來,權力不是為民服務的,而是滿足私欲的,能夠獲得多少社會資源,能夠控制多少人、財、物,能夠擁有多少權力才是他們衡量自身成功與否的標尺。這種權威主義人格讓很多公務員和領導干部更深地迷戀于錢、權、色等而不能自拔。
從以上分析我們可以得到這樣一些結論:首先,中國公務員權威主義人格的形成更多是歷史和制度作用的結果,外在的因素是可以改變的,這使得改造中國公務員的權威主義人格成為可能。其次,中國公務員權威主義人格在整個行政管理過程中所發(fā)揮的重要作用是不容忽視的,其消極影響也是巨大的,因此,必須改造它。再次,現(xiàn)代行政管理體制的改革使得權威主義人格表現(xiàn)出極大的不適,需要進行必要的調(diào)整和改造。而且,新公共管理改革的世界性趨勢和中國公務員的理想人格——公仆人格的追求——也客觀要求公務員必須進行權威主義人格的改造。
中國公務員權威主義人格必須做出的回應就是改造自身,使自己能夠適應新的形勢和要求。從現(xiàn)代行政管理的發(fā)展趨勢來看,中國公務員權威主義人格改造的方向就是要形成新的一種人格,即現(xiàn)代行政人格。
所謂現(xiàn)代行政人格是公務員政治道德意識的升華,是行政人員把法律、行政道德規(guī)范和監(jiān)督機制積累、沉淀、內(nèi)化而生成的一種優(yōu)良素質(zhì)。它集中表現(xiàn)為公務員的道德尊嚴、道德品質(zhì)、行為規(guī)范和價值觀。[6]塑造現(xiàn)代行政人格要求公務員努力培養(yǎng)自身的公仆精神、公共精神、民主精神和法制精神。而這是一個逐步內(nèi)化的過程,需要制度的進一步完善和現(xiàn)代民主思想文化的不斷滲透。只有這樣才能最終使公務員從權威主義人格轉(zhuǎn)變?yōu)榫哂鞋F(xiàn)代行政人格的人,從而更好地適應現(xiàn)代行政管理工作。當前中國共產(chǎn)黨全面從嚴治黨、反對四風、懲治腐敗、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等諸多政策措施,正是改造我國公務員權威主義人格、塑造現(xiàn)代行政人格的具體實踐。
[1] 黃希庭.人格心理學[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
[2] (美)弗洛姆.逃避自由[M].劉林海譯.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2007.
[3] 季乃禮.政治心理學導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
[4] (美)弗洛姆.生命之愛[M].王大鵬譯.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2001.
[5] 張分田.亦主亦奴——中國古代官僚的社會人格[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
[6] 李穎,趙有聲.論公共行政精神與公務員行政人格的塑造[J].云南行政學院學報,2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