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夢婷(陜西理工學院文學院 陜西漢中 723000)
?
“任憑句”句式探析
郭夢婷
(陜西理工學院文學院陜西漢中723000)
摘要:任憑句是一種極端情況下的讓步句。根據(jù)前分句的形式特征,任憑句可分為單項任憑句、多項任憑句和總讓任憑句。這三種類型的任憑句在認知層面具有明顯的區(qū)別:單項任憑句的主觀推測層面:0<P{B/A}<0.5,客觀反映層面:P {B/A}=1;多項任憑句的主觀推測層面:0<P{B/a1}<0.5,0.5<P{B/a2}<1或者0<P{B/a1va2}<0.5,客觀反映層面:P{B/a1} =P{B/a2}=1;總括任憑句的主觀推測層面:0<P{B/Amin(B)}<0.5,客觀反映層面:P{B/Amin(B)}=1。最后討論說話人在使用任憑句時所表達的無奈和堅定的不同心態(tài)。
關(guān)鍵詞:形式特征;認知層面;語用價值;語義項
任憑句①是讓步句的一種類型,表達在極端情況下,后分句依然成立。其代表形式是:任憑A,也B。
任憑句根據(jù)前分句的形式特征可以分為單項任憑句、多項任憑句和總括任憑句。
(一)單項任憑句。單項任憑句是指前分句只有一個語義項的任憑句,通常采用夸張的表現(xiàn)手法或者是添加程度副詞“再”“多”表示一種極端情況。例如:
(1)任憑天塌地陷,我們也能靠著這些忠勇絕世的錚錚鐵漢力挽狂瀾,扭轉(zhuǎn)乾坤!②
(2)四周圍得水泄不通,任憑張神武本領(lǐng)再強,也難以沖出重圍。
例(1)前分句“天塌地陷”僅此一項,表示一種極端情況,為單項任憑句;例(2)前分句也只有一個語義項,通過添加程度副詞“再”,在語義上偏指極端情況,也屬于單項任憑句。
值得注意的是,前分句所表述的極端情況有已然和未然之分,所以單項任憑句又可分為已然性單項任憑句和未然性單項任憑句。上述例子實際上分別代表單項任憑句的兩種類型,例(1)前分句“天塌地陷”還未發(fā)生,屬于未然性單項任憑句,例(2)前分句“本領(lǐng)再強”是已經(jīng)發(fā)生的,屬于已然性單項任憑句。由于二者在認知層面上差異較大,因此在第三部分再詳加討論。
(二)多項任憑句。多項任憑句的前分句能分解為若干語義項,這些語義項通過并列結(jié)構(gòu)表現(xiàn)出來。例如:
(3)然而任憑委婉提示、厲聲斥責,錢莉始終保持著既有的生活方式,在笑聲、感嘆聲和電話聲中度過每一個夜晚。(人民日報)
(4)任憑它是大風天還是大雨天,也不會阻擋子弟兵到村里照顧五保戶。(勵志一生網(wǎng))
例(3)的前分句“委婉提示、厲聲斥責”兩項并列,屬于多項任憑句;例(4)的前分句通過“是…還是…”連接“大風天”和“大雨天”兩個語義項,也屬于多項任憑句。
值得注意的是,多項任憑句前分句可以分解為若干子項(本文主要討論只有兩個子項的情況),各語義項之間有的有層級差異,有的沒有層級差異。上述兩例實際上代表了多項任憑句的兩種類型,例(3)“委婉提示”和“厲聲斥責”之前有層級差異,即導(dǎo)致后分句成立的可能性大小不一;例(4)“大風天”和“大雨天”沒有層級差異,都指“極端的天氣情況”,因此促使后分句成立的可能性一樣,這一點我們將在文章的下一部分詳細討論。
(三)總括任憑句??偫ㄈ螒{句[1](P85)前分句有疑問代詞“誰”“什么”“如何”“怎樣”等,表面上看似不能被分解,但它們在語義上具有度量的伸縮性,在語義上能被分解為若干子項。例如:
(5)任憑你是誰,都不應(yīng)該違反制度。
(6)任憑他什么時候降臨,都很受歡迎。
(7)一連幾天,任憑兄妹們?nèi)绾蝿裾f,徐錦元始終不改初衷。
(8)任憑你怎樣勸導(dǎo)我,我總是漠不動心。
前兩例“誰”“什么”屬于體詞性疑問代詞,屬于多面總括式,總括所有的情況;后兩例“如何”“怎么”屬于謂詞性疑問代詞,本身具有度量的伸縮性,在語義上也能被分解。比如,例(5)中“誰”可以分解為“普通百姓”“普通官員”“高官顯貴”等若干子項;例(7)“如何勸說”在語義度量上具有伸縮性,可以有“稍微勸說”“全力勸說”“極力勸說”等若干子項,在語義上具有總括性,因此歸入總括任憑句。
認知層面是指人們對客觀事物或現(xiàn)象的概括認識以及對這種概括認識的主觀判定。[2](P2)它又體現(xiàn)在兩個不同的層面中:一是主觀推測層面,二是客觀反映層面,而這兩種關(guān)系又可以通過信賴程度[3](P44)描述。信賴程度是美國數(shù)學家G·波利亞提出的,它用來描述人們對命題的相信程度,用P{X}刻畫(X表示任意命題),其取值區(qū)間為[0,1]。比如,P{X}=0,表示人們認為X假;P{X}=0.5,表示人們不知道X是真是假;P{X} =1表示人們認為X真;0<P{X}<0.5,表示人們認為X成立的可能性小;0.5<P{X}<1,表示人們認為X成立的可能性大。本文也將借助這一概念來討論任憑句的認知層面。為了表述的方便,我們也將分為單項任憑句、多項任憑句和總括任憑句三種情況分別進行討論。
(一)單項任憑句的認知層面。單項任憑句的認知層面,本文從主觀推測層面和客觀反映層面進行分析。
1.主觀推測層面:0<P{B/A}<0.5。單項任憑句在前分句A成立的情況下,B成立的可能性較小。例如:
(9)盧華……望著一片充滿綠意的荒原。)荒原實在太遼闊了,任憑盧華極目眺望,仍然看不見它的邊緣。(《漢語復(fù)句研究》[4](P474)
(10)任憑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
例(9)根據(jù)我們的主觀認識,在“盧華極目眺望”(A)成立的情況下,“看不見它的邊緣”(B)成立的可能性小,即0<P {B/A}<0.5。例(10)同上。
2.客觀反映層面:P{B/A}=1。在客觀反映層面,前分句可能為真可能為假,也可能真假不定,但無論是哪種情況,后分句都一定成立。例如:
(11)任憑你熊廷弼,有天大的本事,神宗皇帝也難以曉得一點。
(12)任憑你用九條牛,也拉不回來的。
(13)一不留神,車輪陷進松散的浮土里,任憑小朱開足馬力,也紋絲不動。
例(11)前分句P{A}=0,“有天大的本事”在現(xiàn)實生活中不可能發(fā)生,但即使在這種條件下,“神宗皇帝也難以曉得一點”依然成立,即P{B/A}=1;例(12)前分句P{A}=0.5,在客觀現(xiàn)實中,用“九條?!闭婕俨欢?,而“拉不回來”確實為真,即P{B}=1;例(13)P{A}=1,在車輪陷進浮土的背景下,“小朱開足馬力”已經(jīng)發(fā)生,后分句“紋絲不動”成立,即P{B/A}=1。
(二)多項任憑句的認知層面。多項任憑句我們也將從主觀推測層面和客觀反映層面對這兩種類型進行分別討論。
主觀推測層面:0<P{B/a1}<0.5,0.5<P{B/a2}<1或者0<P {B/a1va2}<0.5。兩種情況的區(qū)別在于多項任憑句前分句的各語義項之間是否有層級差異,若有層級差異,則在主觀推測層面上,在子項a1成立的情況下,后分句成立的可能性小,在子項a2成立的情況下,后分句成立的可能性大;若各子項之間沒有層級差異,則兩個子項促使后項成立的可能性相同。例如:
(14)這也是他成功的最好的保證,很象是童話里的護身符,任憑商海沉浮,他的這條船總是能平安地向前航行。
(15)但任憑林先生大聲呼喊及民警大力敲門,反鎖的房間里無人響應(yīng)。(南方日報)
例(14)“沉浮”(A)由“沉”(a1)和“浮”(a2)兩項組成,當A=a1時,“他的這條船總是能平安地向前航行”(B)成立的可能性小,即0<P{B/a1}<0.5,當A=a2時,“他的這條船總是能平安地向前航行”(B)成立的可能性大,即0.5<P{B/a2}<1;例(15)前分句的兩個子項“林先生大聲呼喊(a1)”和“民警大力敲門(a2)”之間沒有層級差異,促使后分句成立的性相同,0<P{反鎖的房間里無人響應(yīng)/林先生大聲呼喊}<0.5,0<P{反鎖的房間里無人響應(yīng)/民警大力敲門}<0.5。
2.客觀反映層面:P{B/a1}=P{B/a2}=1。無論前分句各子項之間是否有層級差異,在子項成立的情況下,后分句都成立。例如:
(16)任憑山外潮起潮落,凈居寺一直嚴格遵守佛陀制定的戒律和祖師訂立的叢林規(guī)約,恪守佛教傳統(tǒng),從未有過燒高香、燒頭香、撞鐘等商業(yè)化現(xiàn)象。(人民日報)
(17)任憑它是大風天還是大雨天,也不會阻擋子弟兵到村里照顧五保戶。(勵志一生網(wǎng))
例(16)前分句“潮起潮落”可分解為“潮起(a1)”和“潮落(a2)”兩項,在a1成立的條件下,后分句成立,在a2成立的條件下,后分句依然成立;例(17)同上。
(三)總括任憑句的認知層面??偫ㄈ螒{句的認知層面同樣從主觀推測層面和客觀反映層面分別進行討論。
1.主觀推測層面:0<P{B/Amin(B)}<0.5。在被分解的眾多子項中,致使后項成立的能力在主觀推測層面有層級差異,其中P{Amin(B)}表示在最不容易導(dǎo)致后項(B)成立的情況下,B成立的可能性依然較小。例如:
(18)任憑陳貴霞如何勸導(dǎo),鐵了心的荊鋼成就是不改變主意。
(19)任憑他們?nèi)绾瓮崆痛鄹?,歷史事實終歸都是改變不了的。
例(18)中“陳貴霞如何勸導(dǎo)”(A)可以分解為“稍微勸導(dǎo)”(a1)、“努力勸導(dǎo)”(a2)、“極力勸導(dǎo)”(a3)……。a1,a2,a3……an在程度上逐漸加深。根據(jù)我們的主觀推測,P{陳貴霞稍微勸導(dǎo)/荊鋼成不改變主意}>P{陳貴霞努力勸導(dǎo)/荊鋼成不改變主意的可能性}>P{陳貴霞極力勸導(dǎo)/荊鋼成不改變主意的可能性},即P{B/a1}>P{B/a2}>P{b/a3},0<P{B/a1}<0.5;例(19)同上。
2.客觀反映層面:P{B/Amin(B)}=1。在客觀反映層面,在最不容易導(dǎo)致B成立的情況下,該命題依然成立。例如:
(20)任憑你是誰,都不應(yīng)該違反制度。
(21)然而任憑大家怎么勸說,老人一概無動于衷,總是淡淡地答道,一輩子都是這樣過來的,習慣了。
例(20)中的“誰”(A)在語義可以分解為:普通百姓(a1),普通官員(a2),高官顯貴(a3)…an(n≥2),P{B/a1}>P{B/a2}>P {B/a3}…>P{B/an},即普通百姓不違反制度的可能性要大于普通官員,普通官員不違反制度的可能性大于高官顯貴……,但在客觀上,即使A=a1,P{B}=1也依然成立,即在最不容易導(dǎo)致B成立的情況下,該命題依然成立,也就是P{B/Amin (B)}=1。例(21)同上。
說話人在說出一段話的同時容易在話語中留下自我的印記,表明自己對這段話的立場、態(tài)度和感情。[5]對搜集到的語料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說話者在使用上述三類任憑句式都能表達兩種截然不同的主觀態(tài)度,即主觀態(tài)度的無奈和堅定。
(一)表無奈之感。話語背景是一般為不好的情況,而前分句通常為主觀上認可的能夠促使不好的情況扭轉(zhuǎn)的條件,但后分句依然是不好的情況,表現(xiàn)出無力改變現(xiàn)狀的無奈。例如:
(22)四周圍得水泄不通,任憑張神武本領(lǐng)再強,也難以沖出重圍。
(23)任憑別人好說歹說,他就是聽不進去。
(24)可任憑他怎么安慰都沒有用,女郎依然緊張的很,我想得給她鎮(zhèn)靜劑了。
上述三例分別為單項任憑句、多項任憑句和總括任憑句。例(22)為單項任憑句,話語背景“四周圍得水泄不通”是不好的情況,而前分句“張神武本領(lǐng)再強”表示即使張神武有很強的本領(lǐng),重圍也難以突破,傳達出一種無可奈何的無力感。其余兩例同上。
(二)表堅定之情。前分句通常為主觀上否定的或不好的,但后分句為主觀上認可的,為了促使后分句成立,主觀上排除萬難,表現(xiàn)出主觀態(tài)度的堅定。
(25)王順喜回答干脆,任憑丟了烏紗帽,這個馬蜂窩也得捅。
(26)羅先生治史前后七十年,在這漫長的歲月中,任憑時勢變遷、世道滄桑,他總是以治史為己任,堅守崗位、勤奮工作。
(27)但是,馬卡姆皮奧的朋友任憑國王如何拷問,始終守口如瓶,不吐一詞。
上述三例分別為單項任憑句、多項任憑句和總括任憑句。例(25)“丟了烏紗帽”是說話人不愿意發(fā)生的,但即使這樣,為了改變現(xiàn)狀也不得不下定決心,表現(xiàn)出說話人堅定的態(tài)度。其余兩例同上。
任憑句總體上表現(xiàn)的是在前分句在極端條件下,后分句始終成立。由于前分句在表現(xiàn)極端情況時所使用的句式結(jié)構(gòu)不同,我們將任憑句分為單項任憑句、多項任憑句和總括任憑句三類。結(jié)合信賴程度討論三種類型主觀推測層面和客觀反映層面的不一致關(guān)系:單項任憑句在主觀推測層面上0<P {B/A}<0.5,在客觀反映層面上P{B/A}=1,多項任憑句在主觀推測層面上0<P{B/a1}<0.5,0.5<P{B/a2}<1或者0<P{B/a1va2} <0.5,在客觀反映層面上P{B/a1}=P{B/a2}=1,總括任憑句在主觀推測層面上0<P {B/Amin(B)}<0.5,在客觀反映層面上P {B/Amin(B)}=1。最后整體考察了說話人在使用該類句式時的或堅定或無奈的心態(tài)特征。期望通過本文的探析進一步加深對任憑句的認識。
注釋:
①本文討論的任憑句是“任憑”作為連詞與關(guān)聯(lián)副詞“也”構(gòu)成的典型復(fù)句,因此下列兩種情況不在本文討論范圍之內(nèi):一,“任憑”作為動詞,例如,化肥早早地堆在地里,任憑日曬雨淋。該句中“任憑”為動詞,通常后面不接其他分句;二,“任憑A也B”是單句,例如,鹿死誰手,完全取決于陪審員的認定,任憑誰也走不了“后門”。該句中雖然“任憑”為連詞,但是“任憑誰”做了“任憑誰也走不了‘后門’”的主語,整個“任憑A也B”句是單句。另外,除非特殊說明,后文“任憑A,也B”句式簡稱任憑句。
②文中例句除標注外均來自北大語料庫。
參考文獻:
[1]丁力.漢語語法問題研究[M].西安:三秦出版社,2012.
[2]丁力.語法[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5.
[3][美]G·波利亞.數(shù)學與似真推理[M].楊訊文,譯.福州:福建人民出版,1985.
[4]邢福義.漢語復(fù)句研究[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01.
[5]沈家煊.語言的“主觀性”和“主觀化”[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1(7).
[責任編輯靳開宇]
The Analysis of“Renping”Sentence Patterns
Guo Mengting
(School of Literature, Shaanx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anzhong, Shaanxi 723000)
Abstract:“Renping”sentence is a kind of extreme conditions of concessions. According to the form characteristics of antecedent phrase,“Renping”sentence can be divided into monomial Renping sentence, multi-term Renping sentence and unconditional-concession Renping sentence. They have visible differences in the aspect of cognition: the subjective conjecture aspect of monomial Renping sentence is 0<P {B/A}<0.5, the objective reflection aspect is P{B/A}=1; the subjective conjecture aspect of multi-term Renping sentence is 0<P{B/a1}<0.5,0.5<P{B/a2}<1 or 0<P{B/a1va2}<0.5,the objective reflection aspect is P{B/A}=1; the subjective conjecture aspect of unconditional-concession“Renping”sentence is 0<P {B/A min(B)}<0.5, the objective reflection aspect is P {B/A min (B)}=1.Finally,talking about two different thinking of helpless and determined when the speaker use Renping sentence.
Key words:form characteristics; the aspect of cognitive; pragmatic value; semantic items
基金項目:陜西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現(xiàn)代漢語復(fù)句格式與認知層面關(guān)系研究”(2015K026)。
作者簡介:郭夢婷(1992-),女,湖北宜昌人,陜西理工學院文學院漢語言文字學2014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現(xiàn)代漢語語法。
收稿日期:2015-09-19
中圖分類號:H14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0438(2016)2-007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