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子青 孫瑩娟
(陜西青年職業(yè)學院 陜西 西安 710068)
?
【高職教育教學】
基于受眾視角對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的思考
桑子青 孫瑩娟
(陜西青年職業(yè)學院 陜西 西安 710068)
思政課缺乏足夠吸引力是大學校園中困擾思政課教師的難題,本文嘗試從受眾角度分析探討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問題,從群體宏觀特征、個體微觀心態(tài)和行為兩個角度分析高職院校思政課受眾對象,借鑒傳播學受眾理論為解決問題尋找契機,據(jù)此提出深化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改革的策略。
高職院校;受眾視角;思政課;教學改革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種特殊的信息傳播活動,學生既是受教育者,又是信息傳播過程中的受眾。高校思政課教育教學意欲取得預期效果,就必須要先了解這個傳播活動中的受眾,否則思政課教育教學的傳播意義就大打折扣。我們以“90后”高職生為對象,研究思政課傳播受眾的基本特征和學習心態(tài),從受眾角度探討思政課教學改革的有效對策。
在西方傳播學的受眾論中,“魔彈論”和“自助餐廳論”是其中的典型代表理論。“魔彈論”認為受眾就象射擊場里固定不動的靶子,只要槍口對準靶子,子彈就會迅速地產生出神奇效果。施拉姆曾這樣描述,它可以把“各種各樣的思想、感情、知識或動機從一個人的頭腦里幾乎不知不覺地灌輸?shù)搅硪粋€人的頭腦里”[1]。這種觀點認為受眾的因素不重要,重要的是信息,信息直接改變態(tài)度,態(tài)度改變行為?!白灾蛷d論”以受眾為出發(fā)點,將受眾放在突出的主角地位,認為受眾并不是被動地接受任何信息,反而是自主選擇自己所需要的信息。這一理論被施拉姆比喻為猶如在自助餐廳就餐,大家可以自取所需,根據(jù)自己的口味和喜好來挑選飯菜,認為不好吃就不選,誰也不能強迫!要使自己的菜品受人歡迎,必須要注意色、香、味,還要考慮各種人的口味和喜好。
“魔彈論”很顯然是一種傳播者本位論,受眾是完全被動的。在閉塞的時代,教師和傳播者的權威近乎天然,同這種理論契合的傳統(tǒng)思政課教學模式,對當時的受眾對象而言,可謂一統(tǒng)天下。然而在如今的信息化時代,受到多元文化沖擊,90后受眾不會迷信教師的“天然權威”。因此“自助餐廳論”逐漸成為影響思政課教育教學的重要理論。比較來看,“自助餐廳論”影響下的意識形態(tài)教育,積極探尋學生能夠并愿意接受的方式,去吸引、說服和影響他們,達到教書育人、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幫助學生堅定理想信念,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二、高職院校思政課受眾群體宏觀特征分析
特征1:敏于接受信息。作為“網(wǎng)絡新生代”和“微時代先鋒”,90后“他們對新媒體的熟悉程度和親和力遠遠超過上幾代人。他們是全球化時代中最易感染和吸收的人群,更愿意去嘗試新事物”[2]。網(wǎng)絡寬帶、電腦手機、APP下載、新軟件使用,玩起QQ、微信、微博來得心應手。
特征2:文化基礎較差。90后高職生一般高考成績不怎么好,大多是文化課基礎較差,成績沒能達到普通高校錄取分數(shù)線。在很多人眼里,他們是考不上大學而淪落到高職院校的“差生”。但是這只能說明成績較差,學習能力有待提高,價值觀念尚待塑造,學習習慣與能力繼代培養(yǎng)。特征3:抗挫折能力較強。因為文化課學習是弱項,在中學時期班級里多是中、下游,教師對墊底的、淘氣的苦口婆心或“怒目相向”,但對“中不溜”卻談不上“恨鐵不成鋼”,從精力上最多的還是盯著那些“希望之星”。班級最后的往往百煉成鋼,能經(jīng)受多重打擊;而“中不溜”呢?長期在得不到關注和重視的學習環(huán)境中,反而培養(yǎng)出他們較強的心理素質,即承受挫折的能力。
特征4:自我意識強烈。由于有較強的個性,他們不循規(guī)蹈,不言聽計從,比較逆反。其中部分人對傳統(tǒng)授課方式表現(xiàn)出抵觸、排斥和厭煩的現(xiàn)象,對于思政課亦然。
特征5:動手能力較強。90后高職生的“強”,顯現(xiàn)于他們的動手能力、社交及解決問題的能力,亮點在“學習”之外,個性張揚,活力四射。
三、高職院校思政課受眾個體微觀心態(tài)和行為分析
(一)對于思政課思想上重視不夠
“思政課較為簡單”。和專業(yè)課比起來,有不少學生認為相比專業(yè)課而言,思政課較為簡單,思想上重視不夠。以他們的心理:網(wǎng)絡時代,信息獲取簡單,網(wǎng)上搜搜看看,就能彌補上課疏忽的內容;這個課技術技能知識較少,就是上課偶爾補覺、聊天、玩手機甚至逃課也對成績影響不大;考前突擊一下能過關;還有一些學生認為上思政合班課,多人坐一起,老師聲音稍微小一點,后面坐著的同學聽不清的概率較大,隨大流,老師哪能單單盯上我。
(二)反感傳統(tǒng)呆板的教學方式
“老師講的缺乏趣味”。90后的高職生,思想活躍,很在意教師的授課方式。他們反感教師嚴肅古板,滿口理論原則,上起課來無題外話,一本正經(jīng)的講大道理,尤其對照本宣科、說教灌輸?shù)姆蜃印巴虏邸辈灰选?/p>
(三)對時政信息敏感
“想聽的東西老師沒講夠”。他們喜歡時政,但認為感興趣的東西,像“美國航母”、“棱鏡門”、“敘利亞危機”等教師講得不夠充分。認為教材里的內容太“out”了,離他們似乎太遠,況且部分內容已重復了多遍。
(四)社會價值內化于心的主動性不足
心理學知識告訴我們,潛意識影響意識,意識決定行為。青年學生潛意識的自覺性不足,社會價值觀通過教育說服使個體接納、認同、規(guī)范需要持續(xù)的一段時期和持久的一個過程。因此,一些學生有時在心理上會對教師樹立的榜樣或先進人物認識不足,心理共鳴性不強。在他們看來,一些東西都不能完全的理解、認同和相信,就強壓著人接受,本能的就表現(xiàn)出不完全接納的態(tài)度和行為。
四、受眾視角下對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改革的思考
目前我國思政教育的傳播環(huán)境,已經(jīng)從“魔彈”向“自助餐廳”轉變,因而高職院校的思政課教育教學需要依據(jù)“自助餐廳論”,以受眾為中心,通過控制課堂學生規(guī)模、加強教課設計、重視新媒體運用、注重參與主體的分類施策、建立思政課教育教學的激勵和約束機制等,實現(xiàn)提高思政課教學質量目標。
(一)重視受眾本位意識,尊重學生主體地位
思政課堂的高職生是以班級為單位的特殊受眾群。他們作為思政課傳播內容的接受者,不是被動的“靶子”或容器,對教師傳播的信息不但不會照單全收,而且對教育信息的接受、理解和記憶都是有選擇的,這些“不乖的孩子”還會用上面提到的各種表象活動作為反饋。因而一個傳播過程會取得何種成效,從課堂上學生的種種表現(xiàn)就可得而知。傳播學認為,作為組織傳播受眾和傳播者相對存在,一定條件下,兩者的角色可以相互轉換?!笆芙逃吆徒逃叨际撬枷胝谓逃闹黧w,只不過受教育者是“隱形”的主體”[3]。所以思政課教師懂得轉換話語、變換語態(tài)很重要,要重視并滿足思政課受眾的“要求”,尊重他們的主體地位。在個性張揚的90后職校生面前,如果教師還把自己作為“權威”,高高在上,那勢必要遭“吐槽”。
(二)保持課堂規(guī)模適度,改善高職院校思政課授課環(huán)境
大多高職院校思政課師資相對短缺,于是采取合班授課,少則60余人,多則百人以上,所以才有了學生“那么多人坐一起”“老師哪能顧得上誰”的抱怨。人數(shù)如此之眾,許多行之有效的課堂教學手段根本無法實施,比如討論、辯論和演講等課堂實踐環(huán)節(jié)皆流于形式。因而保持課堂規(guī)模適度,這是改善高職院校思政課授課環(huán)境的重要條件之一。
(三)教師加強教學設計研究,增強傳播可信度
授課教師的素質、素養(yǎng)、教學風格是學生能否喜歡上思政課堂最重要的原因。絕對權威,強硬“灌輸”,呆板說教,空洞乏味。這種流于形式的“政治課”,學生能從中找到任何喜歡的理由嗎?反之他們會對旁征博引、侃侃而談、字字珠璣,有良好的文化素養(yǎng)和底蘊,以幽默的方式道出真理的教師由衷點贊。優(yōu)秀高職思政課教師需視野開闊、知識豐富、思想敏銳,睿智而貼心,循循善誘,教導有方。因而不斷刷新自己,更新知識儲備,打造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學生才會“親其師,信其道”。把抽象凝練的思政課理論還原到細節(jié)中,還原到日常生活、學習和工作中,使之成為指導學生做人、做事、成長等知行合一的標準和價值觀。
(四)利用新媒體手段,提升教學效果
事實和經(jīng)驗證明,教育內容有效地傳遞給受教育者需要謀略和技巧。時代的傳播手段如QQ、微博、微信公眾平臺,網(wǎng)絡論壇等,和貼合受眾的表達方式,實現(xiàn)和學生平等、真誠、無障礙溝通,加上巧妙的教育藝術,就可以如南航徐川說,“把‘有意義’的事情做得‘有意思’,讓同學們接受知識的同時又樂在其中”。因此,要適應以交流的交互性、信息多元化、價值沖擊多元化為主要特征的新媒體時代,將國家層面、社會層面、個人層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全面解讀,豐富政治語言、生活語言、國家語言、個人語言、規(guī)范語言、習俗語言等多類綜合話語權形式,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課的普適性,把新媒體打造成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媒介和載體。
(五)加強思政課教學改革,建立參與主體協(xié)同機制
區(qū)別主體、分類實施、創(chuàng)新教育理念和方式。一是要區(qū)別學生、教師、社會實踐、家庭聯(lián)動等參與主體,分類實施。對于廣大教師,要改革績效、學術、培訓等資源分配導向,促使廣大思政課教師教好思政課。對于青年學生,要切入學生實際,從學生身心成長、興趣愛好、理想追求、情感體味、所思所想中尋找載體、平臺、素材、形式、路徑、機制;對于社會,要崇尚和建立良好的導向和氛圍。給高職院校思政社會實踐課提供機會和平臺,在實習、社會實踐、擇業(yè)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等方面提供體制機制和保障支撐;對于家庭,要把家庭教育、家庭成員相互引導和影響、家庭和學校教育聯(lián)動等,作為踐行思政課教育教學延伸的重要途徑和關鍵主體[4]。
(六)建立、優(yōu)化思政課教育教學激勵和約束機制
一方面,以標兵和典型事跡感染和激勵大學生,并將入黨、助學金獎學金評選、推薦政審、就業(yè)舉薦等與學生思政課綜合表現(xiàn)相掛鉤,建立完善激勵機制;另一方面,設置道德和誠信不足情況警示制度,嚴格學習考核制度和學術道德規(guī)范,建立高職院校大學生誠信檔案,并加大警示、懲處力度。同時,強化學院、系部、教師等內部協(xié)同體系,以及政府、學校、社會、家庭外部協(xié)同體系,協(xié)同一致,共同致力于思政課教育教學工作。
[1] 〔美〕施拉姆,《傳播學概論》,周立方譯,p58,新華出版社,1985.
[2] 崔景貴.90后職校生心理發(fā)展的特征與多維評價《中國職業(yè)技術教育》2009年第6期.
[3] 林遠萍.對思想政治教育主體和客體的新思考《云南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3年第3期.
[4] 桑子青.高校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路徑分析《新西部》2014年第3期.
Exploration on Vocation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urricula’s Teaching Based on the Vision of Audience
SANGZi-qing,SUNYing-juan
(Shaanxi Youth Vocational College,710068,Xi’an,Shaanxi,China)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a special information spreading activity,during the process,the post 90s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 is an audience group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others.Acknowledging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psychological demand and class mentality of these students are reliable access for improving and enhanc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Inspired by the theory of two kinds audience provided in communication,the author tries to seek an effective solution to curre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mmunication audienc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Vocational Colleges;Science of Communication;Theory of Audience;Audience Perspective
2016-11-1
桑子青(1974-)女,陜西禮泉人 陜西青年職業(yè)學院思政部教師主要從事思政教育工作。 孫瑩娟 (1969-)女, 陜西乾縣人 陜西青年職業(yè)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高職教育教學工作。
G711
A < class="emphasis_bold">文章編號:1674-2885(2016)04-23-03
1674-2885(2016)04-2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