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論《瀛寰志略》自注

2016-04-11 21:26:26劉治立
史志學刊 2016年4期
關鍵詞:環(huán)志

劉治立

(隴東學院歷史與地理學院,甘肅慶陽745000)

論《瀛寰志略》自注

劉治立

(隴東學院歷史與地理學院,甘肅慶陽745000)

徐繼畬《瀛寰志略》是十九世紀中期中國最高水平的世界歷史地理著作,影響十分深遠。為了更好地記述各國的地理和歷史變遷,闡明各種地名和人名的多種異同,書中采用自注的方法將大量的材料置于注文中,既實現(xiàn)了正文的簡練通暢,又能很好地保留材料,使自注與正文相呼應,堪稱是運用中國傳統(tǒng)史書體例的老樹新花。

徐繼畬《瀛寰志略》自注

鴉片戰(zhàn)爭以后,中國的社會性質(zhì)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學者們認識到“南洋諸島國葦杭閩粵,五印度近連兩藏,漢以后,明以前,皆弱小番部,朝貢時通,今則胥變?yōu)闅W羅巴諸國埔頭,古今一大變局”[1]徐繼畬.瀛環(huán)志略[M].上海書店,2001.(自序)。中國知識、思想和信仰世界格外復雜,“古”(傳統(tǒng))與“今”(現(xiàn)實)、“中”(中國)與“外”(世界)的各種知識、思想和信仰發(fā)生了重重的糾葛[2]葛兆光.中國思想史(第2卷)[M].復旦大學出版社,2004.(P494)。歷史研究興趣也隨之轉(zhuǎn)變,他們開始注意開眼看世界,介紹外國歷史地理知識,以期拓展視野,增強民族自信。徐繼畬在著述中自覺運用自注,其成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一、徐繼畬與《瀛寰志略》

徐繼畬(1795—1873),字松龕,又字健男,別號牧田,書齋名退密齋,山西代州五臺縣人。晚清名臣、學者,道光六年進士,歷任廣西、福建巡撫,閩浙總督,總理衙門大臣,首任總管同文館事務大臣。

徐繼畬15歲起即在其父徐潤第、師長王秋譚教誨下誦讀《史記》《漢書》等史書,一生“篤嗜兩《漢書》”,無論是宦海沉浮的二十余年中,還是退居鄉(xiāng)間主持書院的十多年間,始終隨身攜帶兩《漢書》以反復研讀,現(xiàn)存其《后漢書》批注本,批語多達二千余條[3]劉貫文.徐繼畬《后漢書》批語抄本考[J].晉陽學刊,1990,(2).。對兩《漢書》的多年研究,使徐繼畬具備了廣博的歷史地理知識,古代史書中的自注表述方法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瀛寰志略》的體例。

《瀛寰志略》是徐繼畬最重要的一部著作。道光二十二年(1842),道光皇帝詢問海外形勢與各國風土人情,徐繼畬根據(jù)自己掌握的資料答對,引起道光皇帝的重視,遂責成他纂書進呈。徐繼畬廣為搜羅資料,公余著述,道光二十四年(1844)初名《輿地考略》初稿完成。在此基礎上繼續(xù)采擇西人雜說,詢問西方官員,廣搜西洋人書籍、文章,參閱《海國圖志》(初版)及其他人的史籍,補充疏漏,經(jīng)十多次修訂,使書稿日臻完備,于道光二十八年(1848)初刻于福建撫署,更名為《瀛寰志略》。同治四年(1865)由總理衙門主持重刻,次年刻成?!跺局韭浴贩?0卷,分裝6冊,總分圖共44幅。書中先為總說,后為分敘,圖文并茂,互為印證,對世界各洲之疆域、種族、人口,沿革、建置、物產(chǎn)、生活、風俗、宗教、盛衰,以及列國政治、軍事、文化比較,皆言之頗詳,亦間有議論。

在中國步入近代伊始,徐繼畬可謂是少數(shù)“開眼看世界”的中國人之一,《瀛寰志略》“表達了19世紀60年間中國人認識世界的最高水平”[1]喬治忠.中國史學史[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P316),書一問世,便受到國內(nèi)外有識之士的高度重視。著名思想家王韜說:“近來談海外掌故者,當以徐松龕中丞之《瀛寰志略》、魏默深司馬之《海國圖志》為嚆矢,后有作者,弗可及也……此誠當今有用之書,而吾人所宜盱衡而矚遠者也。”[2]王韜.瀛寰志略跋.弢園文錄外編[M].中華書局,1959.2.(P272)徐繼畬在《瀛寰志略》中對世界大勢作了較為全面系統(tǒng)的介紹,無論是資料的準確性還是敘述的科學性在當時所有的中國人編撰的世界歷史地理書中都無出其右者。當時中國最高水平的世界歷史地理書是《瀛寰志略》,《瀛寰志略》的歷史地位也就在于此,這值得充分肯定[3]鄭大華,喻春梅.《瀛寰志略》與《海國圖志》之比較[J].晉陽學刊,2008,(6);鄭大華.從徐繼畬看中國近代史上的愛國與賣國[J].晉陽學刊,2009,(2).。曾任福建巡撫的劉鴻翔贊譽此書是“百世言地球之指南”。福建道員鹿?jié)砷L說該書“于國家撫馭之策,控制之方,實有裨益”。郭嵩燾感嘆說:“徐先生未歷西土,所言乃確實如是,且早吾輩二十余年,非深識遠謀加人一等者乎?”《瀛寰志略》傳到日本后,受到廣泛重視,被認為是“通知世界之南針”,多次刊印此書,對他們的維新變法大有裨益。咸豐三年(1853)六月,浙江寧波府集《瀛寰志略》書中有關介紹美國和推崇華盛頓的文字,鐫刻贈送美國,被砌于美國首都華盛頓紀念塔第十級內(nèi)壁上,徐繼畬的名字后來被美國收進了《世界名人錄》。

《海國圖志》《瀛寰志略》“兩書在今日誠為芻狗,然中國士大夫之稍有世界地理知識,實自此始”[4]梁啟超.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M].三聯(lián)書店,2006.(P284)。葛兆光認為,知識世界的膨脹,在中國常常是隨著“地理世界”的擴張而來的,也許地理空間的變大,才使原本習慣于“天下”也就是東至東海,北到大漠、南至交趾的“中國”的知識世界,開始不能不承認“海外有海”,而且海外海有新的知識空間?!逗鴪D志》和《瀛寰志略》在19世紀中期的相繼刊行,是中國傳統(tǒng)知識世界轉(zhuǎn)型象征性標志[5]葛兆光.中國思想史(第2卷)[M].復旦大學出版社,2004.(P449-450)?!跺局韭浴纷孕蛑姓f:“余復搜求得若干種,其書俚不文,淹雅者不能入目。余則薈萃采擇,得片紙亦存錄勿棄。每晤泰西人,輒披冊子考證之,于域外諸國地形時勢,稍稍得其涯略。乃依圖立說,采諸書之可信者,衍之為篇,久之積成卷帙。每得一書,或有新聞,輒竄改增補,稿凡數(shù)十易,自癸卯至今,五閱寒暑,公事之余,唯以此為消遣,未嘗一日輟也?!逼滟Y料的準確性和敘述的科學性都比較高,是一部代表當時中國最高水平的世界歷史地理書。

二、《瀛寰志略》自注的內(nèi)容

史書自注是史書作者對自己的著作隨文作解或?qū)a注,以說明撰史意圖、作者見解及材料的取舍。《瀛寰志略》中的許多世界歷史和地理知識,以及作者的獨到見解,都是通過自注來表述出來的。書中自注內(nèi)容非常多,主要包括七個方面。

1.臚列異名。徐繼畬在《瀛寰志略》的凡例中指出,外國地名的翻譯容易出現(xiàn)歧異,“外國地名最難辨識,十人譯之而十異,一人譯之而前后互異。蓋外國同音者無兩字,而中國則同音者數(shù)十字;外國有兩字合音、三字合音者,而中國無此種字,故以漢字書番語,其不能吻合者本居十之七八”,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書中采取了一些辦法,以自注來注明轉(zhuǎn)音或諧音的名稱,“今將譯名音異名注于各國之下,庶閱者易于辨認”。通過自注將同名異稱記述下來。這種構想在全書中得到貫徹。卷一《地球》在論及一些地名時,采用自注予以對照說明,如“歐羅巴有地中海(自注:泰西名其曰墨立特爾勒尼安,一曰美的德拉虐),又有黑海(自注:泰西名勒必西),又有黃海(自注:泰西曰波羅地海)”。對于地名、人名同名異譯者,各卷均作詳細的列舉,以廣異聞,如卷六《土耳其國》對土耳其的多種不同稱呼在自注中予以羅列:“土耳嘰、土爾基亞、都耳基、多爾其、都魯機、特爾濟、杜爾格、控噶爾、疴多馬諾、阿多曼”;卷十《北亞墨利加南境各國》在述及墨西哥時,自注中對墨西哥的種種譯名也作了詳盡的列舉:“一作美詩哥,又作墨是可,又作墨西科,又作墨西果,又作麥悉哥,又作默西可”。卷三《印度》的自注中不僅列舉了幾種異譯,還記述了古今關于印度的不同稱呼,然后說明產(chǎn)生的原因,“《漢書》謂之身毒,又稱天竺,六朝以后,釋典皆稱印度,今稱溫都斯坦,一作痕都,又作忻都,又作興都。身毒、印度、溫都、忻都、興都本一音,以華文譯之,遂人人殊,凡外國地名皆類此”[1]徐繼畬.瀛環(huán)志略[M].上海書店,2001.(P62)。不僅列出異名,而且對這種做法有專門的說明:卷四專門列舉歐洲各國的不同稱呼,并說明產(chǎn)生這些異名的多方面原因,以及自己這樣處理的目的,“歐羅巴諸國之名,諸書異說幾難辨識,有一國本有數(shù)名者,有本系一名,而譯寫轉(zhuǎn)音,遂致言人人殊者,今采輯于后,以資考核”[1]徐繼畬.瀛環(huán)志略[M].上海書店,2001.(P107)。在自注的異說中,俄(峨)羅斯有十四個不同的譯名,瑞國(即瑞典)有11個,意大里亞(即意大利)、土耳其各9個,葡萄牙、西班牙、佛郎西、比利時各有8個異稱。

人名也存在“言人人殊”的情況,“凡例”中標明了產(chǎn)生這種混亂的根源,“泰西人于漢字正音不能細分,斯也、士也、是也、實也、西也、蘇也,混為以音,而剌與拉無論矣;土也、都也、度也、杜也、多也,實也混為一音,而撒與薩無論矣。故所譯地名、人名,言人人殊”。正文中采取確定一個名稱,然后將異名以細字自注形式附列下來,如卷七對拿破侖的幾種譯法予以羅列,“一作拿破利翁,一作那波良”[1]徐繼畬.瀛環(huán)志略[M].上海書店,2001.(P203)。卷九美國首任總統(tǒng)華盛頓也有幾種不用的譯法,自注:“一作兀興騰,一作瓦乘敦”[1]徐繼畬.瀛環(huán)志略[M].上海書店,2001.(P276)。

2.增益正文。卷二“禁新到唐人不準留住”,對于“唐人”,以自注說明為外國人對中國僑居者的稱呼:“諸洋番稱中國為唐人,猶西北諸部之稱漢人”[1]徐繼畬.瀛環(huán)志略[M].上海書店,2001.(P39)。外國人對中國人的稱呼需要說明,而古代中國人對羅馬帝國的稱呼也需要進一步說明。卷三《印度以西回部四國》“本大秦國之東境”,自注:“大秦即意大里之羅馬國,漢人因其人長大平正有類中國,故稱為大秦,其本國并無其名”[1]徐繼畬.瀛環(huán)志略[M].上海書店,2001.(P91)。這條自注告訴讀者,“大秦”其實是中國史書的稱法,并非羅馬帝國的自謂。卷四講到歐洲人的體貌特征“須與發(fā)多赤黃色”,自注:“明季稱荷蘭為紅毛,近年稱英吉利為紅毛,皆因其須發(fā)之赤、黃。然歐羅巴人皆如此,非獨兩國為然也”[1]徐繼畬.瀛環(huán)志略[M].上海書店,2001.(P113)。這條自注不僅從體貌特征上作解釋,還從人種的角度予以說明。在卷八《亞非利加》中,還根據(jù)西方的資料介紹了埃及金字塔和木乃伊,“都城外有達王冢數(shù)處,皆基闊頂銳,館內(nèi)貯香油,尸數(shù)千年不腐”[1]徐繼畬.瀛環(huán)志略[M].上海書店,2001.(P248)。

王國維曾以“國初之學大,乾嘉之學精,道咸以降之學新”來概括清初、乾嘉和道咸以降這三個時期的學術特點?!跺局韭浴芬砸环N新的世界眼光來看待世界,認為中國與世界各國是共存的關系,徐繼畬在書中不僅介紹了西方的科學技術,還介紹了西方的民主制度,卷九《北亞墨利加米利堅合眾國》介紹了美國先進的政治制度,總統(tǒng)任期為四年,期滿后“集部眾議之,眾皆曰賢,則再留四年”,這種繼續(xù)擔任要職是有期限的,自注:“八年之后,不準再留”[1]徐繼畬.瀛環(huán)志略[M].上海書店,2001.(P276)。卷七《英吉利》講到“其文字用二十六字母”,自注:“佛朗西用二十四字母,英益其二,余二十四字母與佛同”[1]徐繼畬.瀛環(huán)志略[M].上海書店,2001.(P239)。卷二《南洋各島》記載了暹羅屬國吉蘭丹奇特神秘的斷案方式,“如是非難斷,則令沒水”,沒水斷案的具體步驟在自注得到說明,“令兩造出外,遇道路童子,各執(zhí)一人至水旁,延番僧誦咒,以一竹竿令兩童子各執(zhí)一端,同沒水中,先浮起者為曲”[1]徐繼畬.瀛環(huán)志略[M].上海書店,2001.(P45)。另一種斷案方法為“探油鍋法”,正文只是提了此名,并未具體說明,也是自注中予以闡發(fā),“盛熱油滿鍋,取一鐵塊投鍋中,番僧誦咒,令兩造探而出之,曲者手爛,直者手不傷”[1]徐繼畬.瀛環(huán)志略[M].上海書店,2001.(P45-46)。這種奇特的斷案方式并不科學,但以自注記述下來卻保留了一些民族運用習慣法判定案件的事實。

3.解釋詞句。對于不常見的字或詞語,也以自注形式寓意闡釋。卷一《地球》“因其過岋處太險”,自注“山之盡頭番謂之岋”[1]徐繼畬.瀛環(huán)志略[M].上海書店,2001.(P5)。卷七《英吉利》記載,英吉利“北境有邑曰新堡,系石炭聚集之處”,對于“石炭”一詞,自注“即中國之煤”[1]徐繼畬.瀛環(huán)志略[M].上海書店,2001.(P233)。卷六《土耳其》“縱約千里,橫約二千余里”,自注:“南北為縱,東西曰橫,凡后言縱橫皆仿此”[1]徐繼畬.瀛環(huán)志略[M].上海書店,2001.(P167)。英國歷史上曾經(jīng)發(fā)生蘭開斯特家族(House ofLancaster)與約克家族(House ofYork)的支持者為爭奪英格蘭王位而進行的內(nèi)戰(zhàn)(1455年—1485年),蘭開斯特家族以紅薔薇為標志,約克家族以白薔薇為標志,薔薇又名玫瑰,故名紅白玫瑰戰(zhàn)爭。《瀛寰紀略》記載,“時王宗分二派,一曰紅玫瑰派,一曰白玫瑰派”,自注:“因初分之第宅植此兩種花,因以得名”[1]徐繼畬.瀛環(huán)志略[M].上海書店,2001.(P230)。

卷九《北亞墨利加米利堅合眾國》記載,美國船只“掛花旗,故粵東呼為花旗國”。對于美國國旗的具體樣式,在自注中予以補充說明“:其旗方幅,紅白相間,右角另一小幅黑色,上以白點繪北斗星”[1]徐繼畬.瀛環(huán)志略[M].上海書店,2001.(P273)。卷二《南洋各島》以自注來介紹當?shù)匾恍┪锂a(chǎn)的形狀、顏色及用途,如菲律賓種植的加非(咖啡)、可可子,“加非似扁豆,青黑色,炒而煮之,味苦香,似茶,西洋人用以代茶,或沃糖酥飲之;可可子亦果名,即藥料中訶子,西洋人亦以代茶”[1]徐繼畬.瀛環(huán)志略[M].上海書店,2001.(P29)。卷二《南洋各島》“荷蘭擇其賢能者為甲必丹”,在自注中解釋“甲必丹”的含義“,歐羅巴官名,如中國州縣之類”[1]徐繼畬.瀛環(huán)志略[M].上海書店,2001.(P39)。

4.匡正謬誤。晚清時期,中國人的世界知識固然有限,西方人的東方知識也是很有局限性的,許多認識來自臆斷,并不可靠。徐繼畬對于一些外國人的地理概念提出修正,如卷一《東洋二國》“附近中國者止有日本、琉球二國,蓋神州之左翊也”,自注“:西洋人海圖將日本三島列朝鮮以北,不符合實際情況。彼市舶罕到東洋,就傳聞者以為之耳。茲據(jù)《海國聞見錄》更正之”。卷二《南洋各國》馬尼剌“人稱為小呂宋,而以西班牙為大呂宋云”。自注對這種說法做出了考辨:“或謂西班牙本名呂宋,故以馬尼剌為小呂宋。殊不知西班牙之據(jù)此島在萬歷年間,而洪武七年入供其國即名呂宋,本系客襲主名,反謂主借客名,蓋亦未考其緣起耳”[1]徐繼畬.瀛環(huán)志略[M].上海書店,2001.(P29)。徐繼畬認為,西班牙殖民者襲用了當?shù)氐拿Q,而不是將自己的名稱輸入南洋。不僅名稱來歷有誤,對于一些地形地貌的記載也存在失誤,書中征引黃毅軒《呂宋紀略》的材料稱,呂宋“南北東西相去各千余里”,這種記載顯然不符合實際情況,自注予以糾正:“此不甚確,其地南北長而東西狹”[1]徐繼畬.瀛環(huán)志略[M].上海書店,2001.(P33)。

自注中還根據(jù)自己掌握的確切知識糾正古代史書的錯誤記載。卷六《土耳其》“西里亞”,自注“:亦作敘利亞,《唐書》之西女國即西里之訛。種皆女子,拂林遣男子往配之說,乃華人所傅會,荒唐可笑”[1]徐繼畬.瀛環(huán)志略[M].上海書店,2001.(P168)?!杜f唐書》中記載“:拂菻國,一名大秦,在西海之上,東南與波斯接,地方萬余里,列城四百,邑居連屬?!保?]劉昫.舊唐書[M].中華書局,1975.(卷二一○《拂菻傳》)徐繼畬認為這一記載不符合歷史實際,卷六《土耳其》對這種舛誤進行糾正,“猶太自唐以后中國稱為拂箖,即撒冷之轉(zhuǎn)音。初本為拂懔,再轉(zhuǎn)為拂箖?!短茣分币苑鞴?yōu)榇笄亍Iw拂箖在羅馬東部中最著名,遂誤為大秦別名,猶西域稱浩罕為安集延也。宋、明因之,則沿《唐書》之誤耳”[1]徐繼畬.瀛環(huán)志略[M].上海書店,2001.(P174)。

5.闡明編纂依據(jù)。有些國家地跨數(shù)洲,如何確定其洲籍歸屬呢?徐繼畬認為,不僅看其領土的分布區(qū)域,也要看其首都在何洲。卷一《亞細亞》的末尾以按語形式說明俄羅斯和土耳其應該劃歸歐洲,“按:俄羅斯境土在亞細亞者十之六,而其國都在歐羅巴之波羅的海隅。土耳其東、中兩土在亞細亞,而其都之西土亦在歐羅巴。兩國分圖俱歸之歐羅巴,如其實也”[1]徐繼畬.瀛環(huán)志略[M].上海書店,2001.(P7)。俄羅斯和土耳其雖然都在亞洲有大片的領土,但其國都均在歐羅巴洲,因此都屬于歐洲國家。

在撰寫《瀛寰紀略》的過程中,徐繼畬參考了大量國內(nèi)外的資料,吸收了許多觀點,取材相當廣泛。對于一些材料,隨文自注中說明出處,以表明其可信性。如卷一《東洋二國》記述了日本的地理、歷史、風俗、對外關系后,以自注說明“節(jié)采《海國聞見錄》”。在征引顧炎武《天下郡國利病書》闡述日本三島(伊岐、對馬、多褻)后,又以按語形式來比較諸說的差別,“按:《海國聞見錄》稱,日本平列三大島,其迤北者名對馬島,而此所云對馬島止統(tǒng)兩郡。蓋對馬本北境小島之名,后來遂以為北境總名。余嘗見日本人所作《廣對馬島賦》,仿選體,極瑰麗,自注云:‘島小不足賦,故廣言之’,亦一證也”[1]徐繼畬.瀛環(huán)志略[M].上海書店,2001.(P14)。這段按語表明,對日本地理形勢的敘述來自多種材料,甚至包括一個文學作品的自注。

徐繼畬引用了許多資料,對這些材料的價值(可信度)也隨文作了評價,如卷二《南洋各島》說明了所掌握的各類材料的優(yōu)劣,以及在行文中對材料的選取準則,“按:南洋各島,泰西人所繪圖最為審細,而其說不甚詳,譯寫地名亦多舛異。歷考諸家雜說,各有短長。陳倫炯《海國聞見錄》得其大致,而方向界址大半迷誤,其所云水程更數(shù),亦多舛錯(如息力至麻剌甲僅二三百里,而陳錄云,廈門至息力一百八十更,至麻剌甲二百六十更,大誤)。王大海《海島逸志》言噶羅巴事最詳,彼僑寓其地者十余年,躬所履覽,自不誣也。其余半涉影響,惟謝清高《海錄》于暹羅諸屬國暨婆羅洲、蘇門答臘兩大島,縷悉言之,確鑿可據(jù),蓋曾游覽其地者,其余各島則有乖有合。此外史籍、官書,半由采輯,僅可志其沿革,不能據(jù)為典要。今就泰西人原圖,博采諸家之說,又詢之泰西人及廈門曾歷南洋之老舵師,參互考訂,約略言之,不能保其必無舛午也”[1]徐繼畬.瀛環(huán)志略[M].上海書店,2001.(P28-29)。這里雖然是就撰寫《南洋各島》時的材料取舍而言,但對全書具有普遍性,它告訴人們,第一,其書的材料來源廣泛,有地圖,有官書資料,有游記材料,還有口述資料;有外國資料,也有國內(nèi)資料。第二,選材要求很嚴格,西方人繪制的地圖比較精審,成為書中附圖的主要來源;對于有切身經(jīng)歷者所作的文字記錄,在使用時優(yōu)先選??;史籍和官書材料主要用于敘述沿革。第三,不盲從一種材料,而是博采諸說,比較優(yōu)劣,參互考訂,取長補短,正如“凡例”中所說的“取材既雜”,“諸說間有不同,擇其近是者從之”。

6.未詳則闕。徐繼畬生活的時代,中國人的世界歷史地理知識還非常有限,不能對每個問題作出圓滿的解釋。由于材料的不足,對于正文或征引材料難以確證以及記載抵牾,未能遽下結(jié)論者,不輕下論斷,而是把疑點明列出來,以表明自己之所疑未決,以審慎的態(tài)度注曰“未詳”“未知孰是”。卷三《西域各回部》在述及中亞各國時,由于資料的不足,或是所見資料舛誤不足憑信,只記述有確鑿證據(jù)者,自注中說:“泰西人記載有軍突、機洼等名,大約在咸海、里海之間,其境土、國勢未詳,故未立傳”[1]徐繼畬.瀛環(huán)志略[M].上海書店,2001.(P100)。自注表明,對于“未詳者”,不予立傳,以表示其審慎。對于非洲的歷史和地理狀況,由于資料的缺乏,無法完備地記述,在卷八《阿非利加》的自注中作了專門的說明:“泰西人之地圖三土皆有分圖,止有北境數(shù)國,余皆缺略。蓋因地氣毒劣,歐羅巴人亦不能遍歷,部落之名大半得之傳聞,各部地界之廣狹,亦約略計算,不甚確也”[1]徐繼畬.瀛環(huán)志略[M].上海書店,2001.(P241)。既然許多材料來自傳聞,不是很確切,許多問題只能是疑則傳疑,不敢妄加推論。

7.闡發(fā)見解?!跺炯o略》中的按語是徐繼畬結(jié)合正文內(nèi)容表達自己見解的一種方式,許多都屬于評論性的自注,或就事論事,或借題發(fā)揮。卷五《瑞士國》在記述了瑞士的地理和歷史后,以按語發(fā)表見解:“瑞士,西土之桃花源也。懲碩鼠之貪殘,而泥封告絕,主伯亞旅,自成臥治,王侯各擁強兵,熟視而如如何,亦竟置之度外,豈不異哉?”[1]徐繼畬.瀛環(huán)志略[M].上海書店,2001.(P161)。“從《瀛寰志略》中我們卻看到,“‘華夷之辨’不僅未阻礙徐繼畬探尋西方世界,卻成為他認識與理解西方世界結(jié)構體系的坐標軸向”[2]渠桂萍.儒家思想與中國對西方文明的惰性反映——從徐繼畬的《瀛環(huán)志略》談起[J].晉陽學刊,2011,(3).。在分析西方諸國的國力后,徐繼畬還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對當時的強國排了名次,“今西土論國勢者,英吉利第一,佛郎西第二,俄羅斯第三,奧地利第四”[1]徐繼畬.瀛環(huán)志略[M].上海書店,2001.(P142)。對于英國的驟致富強,徐繼畬以按語分析了其中的深層原因:“按:英吉利煢然三島,不過西海一卷石,揆其幅員,與閩、廣之臺灣、瓊州相若,即使盡為沃土,而地力之產(chǎn)幾何?其驟然致富強,縱橫于萬里者外,由于得亞墨利加、東印度諸部也”[1]徐繼畬.瀛環(huán)志略[M].上海書店,2001.(P236)。面對地少人多的狀況,英國通過掠奪海外殖民地,并不斷進行海外移民,開發(fā)新占領區(qū),來積聚財富,“英吉利本國地形褊小,而生齒最繁,可耕之土不足供食指之什一,北亞墨利加未分割之前,英民無業(yè)者率西渡謀食,迨米利堅割據(jù)之后,英所余北境之土寒不可耕,雖然五印度廣土,而其地本有居人,并無曠土,英人流寓雖多,終不能反客為主,故汲汲于尋新地。近年得新荷蘭大島,誅除草萊,徙罪人于此,貧民無生業(yè)者亦往安插,移民于萬里之外,其為生聚之謀,亦可謂勤且勞矣”[1]徐繼畬.瀛環(huán)志略[M].上海書店,2001.(P237)。這種觀點對于讀者了解英國的發(fā)展很有啟發(fā)性。在討論世界大勢的同時,還注意思考未來的發(fā)展方向,《瀛寰志略》卷三以按語的形式表達對周邊威脅的憂患意識,“英人之取印度也由海,峨人之窺印度也由陸,論巧則峨不如英,量力則英不如峨,兩國之在西土,可稱勁敵。數(shù)十年后,當不知作何變動矣”[1]徐繼畬.瀛環(huán)志略[M].上海書店,2001.(P104)。事實上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英國和俄羅斯逼迫清政府割地賠款,不斷加重中國的邊疆危機。

歷史是人類的活動記錄,一個國家的杰出人物對其歷史進程會起到積極的推進作用。徐繼畬在自注對杰出人物表示由衷的欽佩,在敘述華盛頓領導北美人民打敗英國殖民者,取得了獨立戰(zhàn)爭的勝利,并成功地建立資產(chǎn)階級民主制度時,以按語的形式說:“華盛頓,異人也。起事勇于勝、廣,割據(jù)雄于曹、劉,既已提三尺劍,開疆萬里,乃不僭位號,不傳子孫,而創(chuàng)為推舉之法,幾于天下為公,骎骎乎三代之遺意。其治國崇讓善俗,不尚武功,亦迥與諸國異。余見其畫像,氣貌雄毅絕倫,嗚呼,可不謂人杰矣哉!”[1]徐繼畬.瀛環(huán)志略[M].上海書店,2001.(P277)徐繼畬盛贊華盛頓開創(chuàng)美國歷史民主政治制度的巨功偉業(yè),表明自己的敬仰之情。這種贊頌表明他的思想已經(jīng)不再拘泥于華夷之辨,將中外人物進行比較,具有明顯的近代意識。李慈銘說:“泰西諸夷酋,皆加以雄武賢明之目。佛英兩國,后先令辟,輝耀簡編,幾如圣賢之君六七作。又如曰公共主,曰周京,曰宸居,曰王氣,曰太平,曰京師,且勛以三代亳岐、雒邑為比。于華盛頓贊其以三尺劍取國而不私有,直為寰宇第一人。于英吉利尤稱其雄富強大,謂其班宇直接前后藏,似一意為泰西聲勢者,輕重失倫,尤傷國體”[3]李慈銘.越縵堂讀書記[M].上海書店,2000.(P526-527)。李慈銘的思想保守,他指責徐繼畬動輒拿外國以比擬“三代亳岐洛邑”,將華盛頓稱作“寰宇第一流人”,稱贊英國“雄富強大”,是輕信夷書,夸張外夷。這種批評恰好從另一個方面反映了《瀛寰志略》的前衛(wèi)性和開放意義[4]周振鶴.正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紀念徐繼畬誕辰二百周年[A].周振鶴.學臘一十九[C].山東教育出版社,1999.(P195-220),也正好說明了徐繼畬思想在當時的先進性和對后人的啟迪作用。(責編:高生記)

劉治立(1965—),男,河南洛陽人,隴東學院歷史與地理學院教授,史學博士,研究方向為史學理論及史學史研究。

教育部2012年度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guī)劃基金項目“中國古代史書自注研究”(12YJA770033)階段性成果。

猜你喜歡
環(huán)志
環(huán)志知多少
長島自然保護區(qū)2018—2020雀形目秋季環(huán)志分析
環(huán)志知多少
基于環(huán)志鳥類信息回收的福建省水鳥保護對策研究
徐繼畬與《瀛環(huán)志略》
大連老鐵山秋季環(huán)志雀形目鳥類多樣性及變化分析
環(huán)志,給鳥兒戴上“身份證”
環(huán)志的故事
環(huán)志的故事
湖南培訓環(huán)志技術促鳥類保護
新和县| 平陆县| 星子县| 南木林县| 克拉玛依市| 南开区| 蒙自县| 巴东县| 固阳县| 大竹县| 昆山市| 海南省| 阿合奇县| 名山县| 拉萨市| 怀仁县| 健康| 通榆县| 凉山| 察隅县| 合阳县| 秦安县| 买车| 柏乡县| 噶尔县| 齐河县| 新乐市| 乐都县| 山东省| 西宁市| 舞钢市| 西藏| 休宁县| 平罗县| 江山市| 武山县| 平度市| 罗田县| 苍梧县| 卢氏县| 大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