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東臺市時堰中學 崔道美
借導學案模式之力提升高中數學教學效率
江蘇省東臺市時堰中學 崔道美
高中數學11版新完善的課程標準中非常鮮明地提出:在高中數學教學活動中應培養(yǎng)并提高學生提出、分析和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幫助他們發(fā)展理性思維能力。傳統(tǒng)的高中數學教學模式已經無法達成這個目標了?!皩W案”,它對傳統(tǒng)的高中數學作了變革,能夠很好地調動學生數學學習的熱情和主動性,能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和發(fā)展他們的數學能力。本文就此談談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高中數學;導學案;教學現狀;提升教學效率
高中數學導學案教學模式,是以一定的導學案為教學載體,以具體的導學活動開展教學,它非常重視教師主導作用的發(fā)揮,強調學生學習活動的自主性與自覺性、合作性與探究性,要求師生共同配合,發(fā)揮群體的力量達成數學學習目標。新課改后,導學案模式逐漸應用于高中數學教學中,對教學效率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但是在實際運用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處,需要在日后的教學工作中不斷改進和完善。
首先,導學案模式應用過程中互動性不足。在日常的課堂教學過程中,部分高中數學教師在導學活動中仍然堅持傳統(tǒng)的“說教式”教學,遇到問題就是“教師講,學生聽”,這種單項式的教學模式沒有為師生之間的互動提供機會,學生難以參與到教師的導學活動中。其次,導學方法比較呆板。在實際的高中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機械化地對教學內容進行講解,在部分數學教師看來,導學模式就是需要教師“說給”學生聽,教師“指導”學生做,教師“引導”學生探。最后,導學內涵的深刻性有待提高。高中數學教師在開展導學案教學活動的時候,導學的層次比較淺顯,僅僅停留在疏通、明智的層面,并沒有揭示數學的深層次內涵,從而降低了導學案模式的實際效能。
鑒于導學案教學模式在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之處,筆者認為,高中數學教師一定要結合新課改后高中數學教學的相關要求,同時還要考慮到高中數學的特點以及學生的學習能力、方式、習慣等,順應教學的發(fā)展趨勢,與時俱進,對導學案教學模式進行深入細致的優(yōu)化和創(chuàng)新。
1.借助導學案教學模式增強課堂教學的互動性
高中數學教學的參與者既有教師也有學生,教學過程中應該相互影響與合作,雙方需要有充分的交流和溝通。要體現出課堂教學的互動性,高中數學教師就必須拋棄傳統(tǒng)的單項式教學,而采取雙向式教學。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若遇到難題的時候,數學教師需要利用各種有效手段積極主動地指導學生去解決問題,使得學生能夠對該問題形成深刻印象,從而有一個清楚的認識。在引導或者指導的過程中,教師不可避免地將和學生進行交流溝通,展開對問題的討論。因此,傳統(tǒng)的以講為主的導學案模式難以再被應用,而需要充分發(fā)揮出教學雙向性的優(yōu)勢特點,設計互動式的導學案模式。數學教師可以借助師生問答、小組討論、共同討論或者辯論賽等互動形式,使得導學活動成為師生、生生深入互動的有效載體,進而提高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例如在學習到“三角函數奇偶性”的有關知識時,數學教師需要讓學生充分掌握三角函數奇偶性內涵,而導學案教學模式能夠使學生快速地理解其內涵。在具體應用過程中,教師可以在黑板上向學生展示正弦、余弦的圖像和性質以及正切函數的圖像和性質,然后和學生一起對函數的特征進行學習認知,以此對三角函數的奇偶性進行了解。數學教師可以先讓學生互相討論,說出函數的奇偶性特點。之后,教師對學生的討論進行總結,通過之前的討論和分析,知道正弦函數、正切函數是奇函數,余弦函數是偶函數,并且奇函數關于原點對稱,偶函數關于y軸對稱。
2.應用展示講解遞進性的探究式導學案模式
學習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學生數學成績的提高也是在教學中逐步提高。高中數學教師在應用導學案教學模式的過程中需要從新課改的要求和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出發(fā),在引導和講解的過程中層遞式地開展導學案教學模式,使得學講內容能夠逐步展示在學生面前,學生也能夠逐步掌握到知識點。例如在講解到“向量加減法的基本運算”的時候,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在該內容的運用上難以收獲滿意的效果,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處。而在導學案教學過程中,數學教師應當根據學生的認知情況,采取探究式的導學模式,引導學生回顧所學的向量加法以及減法的定義、法則等,然后讓學生回答出向量加減法法則、公式,說出具體的概念和內容,接著利用典型案例概括鞏固功效,讓學生對兩個式子進行簡化:PB+OP+OB和-PB+OP-OB。給出條件:加入|AB|是9,|AC|是6。問題:那么取值范圍是多少?學生在對問題進行解答的過程中會逐漸發(fā)現該問題的解答過程運用到了向量加減法的運算,并且涉及到了向量加減法的交換律和結合律,并且還對向量加減法在三角形中的應用有了一定的了解。這樣的一種教學過程,一步一步地對學生加以引導,由淺入深,從而使得學生能夠對向量加減法的運算方法有一個更深刻的認識。
3.采取合作式的導學案模式
教學的參與者是教師和學生,無論是教師的教學活動還是學生的學習過程,他們都是一項群體性活動。為了提高教學的效率,需要通過合作式導學案模式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從而培養(yǎng)學生協(xié)作學習的能力,還有社交處理能力。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以小組形式進行討論,或者組織小型的辯論賽,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的過程中,真正做學習的主人,推進和提升導學合作的效果,最終提高數學教學課堂的質量,讓學生在合作中感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數學教學作為高中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關系到學生的學習成績,還關系到學生的未來發(fā)展。高中數學教師必須借助導學案的教學模式提高教學效率,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成績,促進學生數學素養(yǎng)的提升,為今后的發(fā)展奠定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