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試論改進法科研究生教育研究方法的重要思想理論工具
——李雙元先生法學思想探微與補遺*

2016-04-11 10:14宋云博
時代法學 2016年3期
關鍵詞:趨同化國際私法法學

宋云博,曾 瑞

(1.西南政法大學國際法學院,重慶 401120;2.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級人民法院,湖南 吉首 416000)

試論改進法科研究生教育研究方法的重要思想理論工具
——李雙元先生法學思想探微與補遺*

宋云博1,曾 瑞2

(1.西南政法大學國際法學院,重慶 401120;2.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級人民法院,湖南 吉首 416000)

李雙元先生的法學思想最為著名的就是國際私法思想理論,并突出表現(xiàn)在“法律趨同化”理論、“國際社會本位”理念和“國際民商新秩序”的構(gòu)建理論等方面。正因這些思想理論光環(huán)璀璨奪目,可能會使后學產(chǎn)生一種誤讀:老先生的思想理論限于國際私法領域。為了讓更多學人深入了解老先生的其他思想理念,依憑本人對老先生“言傳身教、述而不作”的思想理念的記憶,力圖整理補遺老先生的思想理念體系,包括治學之道、教育思想、學術思想與法哲學思想等,充實學人的有關認知。故此,不斷挖掘老先生的思想理念,尤其是先生現(xiàn)有著述中較少論及而實際教育研究中卻有深遠影響的思想理念,并充實完善老先生的思想理論體系,對于改進我國法科研究生教育研究方法具有重要理論價值和現(xiàn)實意義。

法科研究生教育;思想理論;李雙元先生;治學之道;教育思想

當前,隨著全面深化改革的深入推進,在教育部的統(tǒng)籌指導下,全國高校正在積極籌謀建設“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在這一過程中,契合建構(gòu)“中國法治新常態(tài)”和“國際法治新秩序”的大背景,勢必要涉及到法科研究生等高層次法科人才教育培養(yǎng)機制的改革和創(chuàng)新。這就使我們聯(lián)想到了求學期間李雙元先生傳授給我們的“書本之外、言傳身教”的一些思想理念?;蛟S,先生的這些思想理念對改革創(chuàng)新法科研究生教育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一、先生的“治學之道”——法科研究生教育研究的一種方法論

(一)“獨立的思想”應是法科研究生教育研究的基本原則之一

先生經(jīng)常強調(diào),無論為學還是做人,都要有“獨立的思想,健全的人格”*實際上,先生強調(diào),人文社會科學的目標之一就是培養(yǎng)“具有獨立的思想和健全的人格”的人。鄧小平提出的“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chǎn)力”中的“科學”必須要包含“社會科學”。因為人文素質(zhì)的提升能提高生產(chǎn)者的綜合素養(yǎng)和能力。人文社科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靈魂,無論時代如何發(fā)展,社會如何變革,人文社科都不可動搖,但中國的人文社科尚未啟蒙并急需啟蒙。。學習知識固然十分重要,但相比而言,堅持“獨立的思想”更為重要。所謂“獨立的思想”,應是指努力培養(yǎng)獨立思考的習慣和自主研究問題的方法,而不受現(xiàn)有教材、著述和理論等的限制,不唯書本、尤其是教材上的知識理論為正確。先生指出,“事實上,由于受各種因素的影響,我也不敢保證我所有書中的任何觀點都是完全絕對地正確。真理之所以可貴,就在于它對謬誤的揭露與糾正,并正視與容納自身缺陷被后世理論填補的可能。在堅信自己的假設或結(jié)論的基礎上,排除其他干擾因素,通過反復論證和自我否定的方法對其加以考證,然后充作他人理性推敲的標靶。倘若我們隨意接受一些觀點和主張,或者甘愿受其影響,卻不愿花時間和精力去仔細研讀和推敲,那么我們的學術注定會走向歧途。”實際上,這可以看作是學術懶惰的一種表現(xiàn),也是對自己不負責任的體現(xiàn)。譬如說,我國許多商法教材關于“商法的特征”的論述確實存在值得商榷之處:有些是“文不對題”,如把“商”的特征當做“商法的特征”;有些則“偷換概念”,如由商法的特征轉(zhuǎn)換到商法的屬性上;而有些卻“移花接木”,如照搬前人的相關成果,或者稍加修改冠以他名。再譬如,關于正義問題的思考,它本質(zhì)上應具有多元性。國外關于“反墮胎”的立法是基于所謂“保護人權”之目的,而我國計劃生育過程中的“逼墮胎”是為了壓縮控制人口過快增長,進而更好地保護現(xiàn)實生活中的人的生存權與發(fā)展權,那么到底何者為正義?如果說法律是維護社會秩序的工具,那么這種社會秩序究竟是正義的或是非正義的?凡此種種,倘若沒有“獨立的思想”,便會陷入觀念的泥潭而不自知。

堅持“獨立的思想”,是法律學人應該具備的學術品格和治學根本原則。倘若不假思索和深究地“道聽途說、人云亦云”,那又如何對得起國家的培養(yǎng)和人民的重托?

(二)“推本溯源、尋根究底”應是法科研究生教育研究的基本目標之一

法學作為一門學科,必然有一種共同的東西(價值基礎),否則“各說各話”的話,我們古今中外間就無法交流討論了。世間即有“道與德”,“大道泛兮其可左右,萬物恃之而生而不辭,功成不名有,衣養(yǎng)萬物而不為主”(《老子》(上篇),三十四章)*〔3〕〔4〕馮友蘭.中國哲學史[M]. 北京:商務印書館,2006.90.91.。道為天地萬物之所以生之總原理,德為一物之所以生之原理,即《韓非子》所謂:“萬物各異理”之理也?!?〕“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不尊道而貴德,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老子》(下篇),五十一章)〔4〕這便是之所以把“推本溯源、尋根究底”作為基本目標動力的學術信念。先生治學精神的內(nèi)核動力,或許正是“推本溯源、尋根究底”。在蔣新苗教授所著《國際私法本體論》一書序言中,先生寫道*蔣新苗.國際私法本體論[M].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序言.:

調(diào)整涉外民商事法律關系的法律部門,在大陸法系習慣于稱為“國際私法”(Private International Law),而英美普通法系則更多地稱其為“沖突法”(Conflict of Law)。尤其有趣的是,“沖突法”這一術語,最早是荷蘭學者羅登伯格(Christian Rodenburg)在1653年提出來的,并未在大陸法系國家贏得市場,相反卻在英美普通法系國家廣泛盛傳。而歷史開的另一個玩笑則更發(fā)人深省,“國際私法”這一概念也非大陸法系國家學者首創(chuàng),恰恰是美國國際私法奠基人斯托里(Joseph Story)最先在1834年使用的。正是從兩大法系這種有趣的現(xiàn)象中可以發(fā)現(xiàn)一些本質(zhì)的內(nèi)在。因此,推本溯源,當為國際私法學人的責任。我國明朝大學問家王守仁在其《傳習錄》(卷上)中曾指出:“為學須有本原,須從本原上用力,漸漸盈科而進?!?/p>

時至今日,先生雖已近九十,但仍然筆耕不拙,論證不止。先生學術成果如此豐碩,“推本溯源、尋根究底”的治學精神應具解釋力。如果在探尋法律的路徑中缺乏這種精神的話,要么會越走越偏,游離于“法”外;要么會駐足不前,陷入自我詭辯之中。因此,要真正理解“法”,需要先從問題的本體著手,擺脫其各種答案的困擾,切入不同相關理論的具體語境進行“識別”,進而挖掘出其真實的理論意圖并分離出本質(zhì)的東西。此外,從論文寫作本身來看,“推本溯源、尋根究底”同時也意味著:論述要清楚有力,對實踐要有指導作用和社會效益。在深入研究前人成果的基礎上,提出我們自己的觀點之后,雖然觀點不一定很完善,但論證引證一定要充分,必須用大量實例與法理進行論證。先生還強調(diào),要采用自究式和論辯式相結(jié)合的方法探討學術問題和社會問題。理不辨不明,辯論是明晰道理、厘清思路和磨礪思維的極好方法。一方面,它可以充分暴露自己的思想見解的不足,供大家討論;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利用他人的反駁,進而完善自己的理論。

(三)“讀書筆記、常思兩題”應是法科研究生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

“做讀書筆記”是先生一直以來的重要治學習慣,也是他對學人的基本要求。凡是先生門下的弟子和聆聽先生課程講學的學人都應該清晰地記得先生的這一基本要求,而且先生自己“身先垂范,言傳身教”。此外,做讀書筆記也要講究方法,不是簡單地“照快照”,也就是單純地“抄課本”。

在先生看來,做讀書筆記可以分為以下四個層級:第一層級是“拍快照”,亦即盲目抄課本;第二層級是“寫大意”,亦即只能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原文大致意思,尚未吃透原文;第三層級是“傳神”,亦即吃透了原文,并能對其充分闡釋,卻迷失了自我;第四層級就是“思辨”,亦即運用理性的思維和辯證的方法找出原文的缺陷,并由此闡發(fā)自己的思想觀點。我們應追求的就是第四層級的讀書筆記方式,這也是“獨立的思想”應有之義?!白鲎x書筆記”至少有兩個好處:一方面可以為自己收集資料作準備,已備研究學習之用;另一方面可以加深自己對所讀內(nèi)容的理解,即便理解可能暫時還不成熟,但已經(jīng)是對該問題更深層的思索了?,F(xiàn)今圖書文化市場確實呈現(xiàn)出“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繁榮景象,而我們的生命卻非常短暫,精力也非常有限。因此,我們讀書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書或者需要的書去讀。既可以一本本地依次讀下去,也可以只挑自己感興趣的內(nèi)容去看。相應地,“做讀書筆記”也可以有兩種方式:一是一本一本地看書并做筆記;二是幾本書同時比較地看并圍繞相關專題分類做筆記。

此外,先生還教導我們:“做學問,腦海中要常思‘兩題’(兩個思考題目)”。也就是說,在平常的學習過程中,腦海里至少要保持思考兩個論題。當這個題目思考暫時犯難時,便轉(zhuǎn)換思維去思考另一個題目。這樣不但會使得我們對于該論題的思考趨于周密,而且經(jīng)常會給我們帶來新的發(fā)現(xiàn)和視角。先生本人也承認,“有時候,我的思維可以說是‘天馬行空’、‘信馬由韁’,連我自己都控制不住。感覺有很多問題都沒有闡述清楚,需要進一步考證和解決?!庇纱丝磥?,先生的思想之所以豐富,思維之所以敏捷,精神之所以飽滿或許就在于“圣人之養(yǎng)生,亦以不養(yǎng)養(yǎng)之”*〔7〕〔8〕〔9〕馮友蘭.中國哲學史[M]. 北京:商務印書館,2006.95.34.。亦即,“夫惟無以生為者,是賢于貴生”(《老子》(下篇),七十五章)〔7〕。

(四)“廣涉博覽、精深專業(yè)”應是法科研究生教育研究的基本要求之一

先生之研學猶若夫子,“(吾)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也”(《述而》,《論語》卷四)〔8〕。無論課堂課下,先生都反復叮囑:“雖然我們學的是國際法學,但我們不能僅限于國際法學,還要涉獵法哲學、法理學、民法學和商法學等,它們都是學好國際法學的必備要件。倘若我們法哲學和法理學基礎不好,那么我們的法學理論就可能迷失方向;假如我們的民商法學基礎不扎實,那么我們的國際法學,至少是國際私法學自然根基不固。因此,學習鉆研相關學科的理論知識尤為重要?!?/p>

當今世界已經(jīng)日益交融在一起了,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情勢。世界各國人民的交往,無論從廣度還是深度上來看,都已經(jīng)十分密切。這就導致調(diào)整國際國內(nèi)各種關系的各國法律制度和國際或地區(qū)間條約(甚至法律)呈現(xiàn)出“趨同化”的態(tài)勢。因此,夯實外語基礎,進而廣泛研讀外文資料(包括原始的和最新的成果)就顯得十分迫切而必要。為此,先生甚至常常自嘆:“先天不足,后天失調(diào)”。字里行間,完全能夠感受到先生謙虛嚴謹與自強不息之精神。足見,“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也”(《公冶長》,《論語》卷三)〔9〕。事實上,可以從先生研究領域范圍之寬廣和先生著述之豐碩,清晰地感受到先生學術底蘊之深厚。

此外,先生認為,目前我國國際私法學界處理技術性的文章較多,而對理論問題的研究相對較少,因而希望再重新思考國際私法總論,大量引用法理學支持,把更多的法學理念與思想納入國際私法總論??梢?,“廣涉博覽、精深專業(yè)”是先生對自己和學生的基本要求之一。

治學之艱苦,非常人所能領悟。對此,先生常常告誡鼓勵道:以自己的學術成果作為自己清苦的慰問品,當回首之際,會暮然發(fā)現(xiàn)走過的這條道路上原來布滿果實;以自我求真之精神食糧,來慰藉自己暫時孤寂的身影。

二、先生的教育思想——法科研究生教育研究的一種重要思想理論源泉

事實上,李老先生的視野和思維不僅僅限于法學教育與研究上,而是著眼于整個中國教育,乃至于外國教育?!安┎杀婇L,為我所用;革除舊弊,開拓創(chuàng)新”,可以用來形容先生的教育思維理念。譬如,面對時而發(fā)生的“教育悲劇”,先生指出“中國教育要以培養(yǎng)‘健全人格’的人才為倫理目標”;針對當前國家司法考試的現(xiàn)狀,也談到了對法學教育的憂慮與希冀;“胸懷天下、心系蒼生”,使得先生的課堂討論變得尤為生動而激烈。

(一)“健全人格”應是法科研究生教育*當然,中國教育包括各個階段和層級的教育,但此處主要涉及先生更為關注的中國高等教育面臨的問題。的基本倫理目標之一

培養(yǎng)具有“健全人格”的人才,應是中國教育的倫理目標。目前,我國社會正處于轉(zhuǎn)型發(fā)展時期,常常會出現(xiàn)一些新的問題和現(xiàn)象。例如,高校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問題,師生與學校的關系問題以及學生之間的矛盾問題等。其中,相當一部分問題反映出某些教師、行政人員或者學生的“人格”需要健全。學術剽竊、抄襲,類似于“潛規(guī)則”的腐化之風,“做或包二奶”及賣淫嫖娼,貪污受賄和一系列暴力犯罪等也時有發(fā)生。從一個“人格健全”的人角度看,本來不可能發(fā)生的惡性事件竟然發(fā)生在高等學校內(nèi),發(fā)生在師生之間,這是不是說明教育確實存在某些問題?試想,倘若高等學府教師的人格不健全,怎能使自己的學生向好呢?當然,教育問題不僅僅是某個個體的問題,其本身就是一個極為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需要家庭、學校和社會等各方面相互配合、協(xié)同解決。要培養(yǎng)“健全人格”的人才,教育就要從小抓起,從家庭開始,學校與社會各方積極配合、盡職盡責。即使面臨很多困難,但只要各方共同努力,完全可以培養(yǎng)出更多的合格人才。

談及人格,不得不追溯到優(yōu)秀中華傳統(tǒng)文化奠基人的孔圣人。“孔子注重人之有真性情,惡虛偽,尚質(zhì)直?!薄安蝗手?,無真性情,雖行禮樂之文,適足增其虛偽耳。”*〔12〕馮友蘭.中國哲學史[M]. 北京:商務印書館,2006.39.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八佾》,《論語》卷二)〔12〕“寬厚仁禮”是先生的處世哲學,更是先生之所以“德高望重”的人格風范,這一點毋庸置疑??资ト搜远Y,重在禮之本,禮之本即仁。仁乃人與人間之真情厚意,禮本于人心之仁。若人心中無此真情厚意,則禮樂無可用。身為一代“法學大師”*對于“大師”之稱謂,先生如是說:有人尊稱我為“大師”,表達的是他們對我的尊敬之情,我很感激。其實,我十分清楚自己“幾斤幾兩”,“大師”之謂談何容易?我是“先天不足,后天失調(diào)”(國學基礎不扎實,國外先進理論研究學習不夠)。與上世紀和早前我國的“大師們”相比,不知道有多大差距,他們才是真正的“大師”。,先生“待人以禮”的人格風范感人肺腑,了解或熟悉先生的人都持贊譽之詞,身懷感念之心。從心理情感上看,先生之高風、仁禮之心和關愛之情也是他深受吾輩敬愛的重要心理基礎之一。例如,雖已逾杖朝之年,先生本可安享天倫,卻時刻惦念自己學生的生計和發(fā)展問題。在學術研究上,先生一貫堅持“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能容得下他人不同的見解和主張。

“生命不息,奮斗不止”,是先生的另一種生活態(tài)度,是昂揚向上、君子自強的精神風骨,更是積極“入世”的人生座右銘,已經(jīng)影響和激發(fā)了吾輩學人之志。記得2008年10月25日,先生在“李雙元法學獎”頒獎典禮上(時值師大70年華誕校慶之日)語重心長地勸誡全體與會學子:“生活一定不能‘輕言放棄’,否則生命便沒有了存在的動力和意義”。對此,先生提到了與自己一路走過、風雨與共(因歷史原因,曾受不公正待遇)的兩位友人,雖然歷盡患難而不餒,憑借的就是堅定的信念和不懈斗志。但不幸的是,正名后的社會現(xiàn)實讓他們失去了對生活的信心,放棄了生存的勇氣,而“輕言放棄”,匆匆結(jié)束了自己的人生旅途。因此,當所有法律學人碰到現(xiàn)實社會中法律“失語”或“媚權”等現(xiàn)象時,不要悲觀喪氣,更不要陷入“法律虛無主義”。無論法律大廈的角落有多少,多么凹凸不平,都要努力照亮每一個角落,哪怕只有一個角落,都是對整個法學的不小貢獻?,F(xiàn)實世界中有很多“非正義”的存在,而且“正義的標準”又無法確定和統(tǒng)一,因而實現(xiàn)絕對的正義短期內(nèi)幾乎是不可能的,但這不能阻止我們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去探求出最接近于目標的答案的使命。這就是先生的堅韌品格和奮斗精神。實際上,在讀完“我的自述”*〔17〕李雙元.法律趨同化問題的哲學考察及其他[M]. 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437-466.450.一文之后,我們可能會有一絲嘆惜和無奈,但更多地是對先生的崇敬之情,因為這是一部先生的“奮斗史”。先生正是依憑自己的一言一行和人格魅力,深深影響著身邊的每一個人。

(二)“心系社稷、自由辯論”應是法科研究生教育研究的基本模式之一*此處,基本授課方式主要針對研究型的教育而言,如碩士研究生教育和博士研究生教育等。

“討論式專題研究型的授課方式”收效相當好,這是先生多年來的心得體會,也是基本教育研究方式。由于“胸懷天下、心系社稷”,因此先生的課堂不囿于課本,令人興味盎然?!傲⒆阌诟髯缘念I域深入思考21世紀人類社會的圖景,時刻注視社會發(fā)展的走勢,及時或超前抓住重大而敏感的課題,開展新的開拓性研究,為推動社會進步作出貢獻。這對于法學界,也莫能例外?!?李雙元,孫勁,蔣新苗.21世紀國際社會法律發(fā)展基本趨勢的展望[A]. 載于李雙元.走向21世紀的國際私法-國際私法與法律的趨同化(法學家自選集)[C]. 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543.另見李雙元.法律趨同化問題的哲學考察及其他[M]. 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113.除了完成既定論題外,還應及時關注探討一些時政、經(jīng)濟及社會的熱點問題,因為這些可能反映出國際國內(nèi)現(xiàn)行條約規(guī)范和法律制度的諸多問題,也會引發(fā)很多值得思考的法理問題。例如,許霆案和周正龍案涉及“法外空間”的問題,圓明園獸首拍賣案涉及的“戰(zhàn)時文物保護”和“戰(zhàn)爭期間被掠奪文物的追索”等問題,地溝油、蘇丹紅、三聚氰胺等引發(fā)的食品安全問題,等等。

因此,先生一再強調(diào):法律學人應該增強歷史使命感,找出我國之所以發(fā)生類似問題的癥結(jié),并提出有益于社會和人民的改進見解和主張;當遇到地方或國家的重大問題時,我們應該進行充分論證,并盡可能提出有利于解決問題的思想理論。由此可知,先生思想的生命力直接源于現(xiàn)實社會,緊扣時代脈搏并及時提出有關理論。事實上,先生的許多著述便是對國際國內(nèi)社會的時代主題和政治經(jīng)濟等問題的深入研究。用先生自己的話說,“我得出這些結(jié)論,不是建立在理想主義基礎之上的,也不是在這里虛構(gòu)人類光明美好的前景?!薄?7〕

課堂上,先生經(jīng)常習慣性地引導我們?nèi)マq論。例如,為何在民法學上沒有“法無明文規(guī)定不處理”的說法?刑法學上卻有禁止類推原則?其實,“公權力以維護私權利為歸宿,公法以維護私法為歸宿,這一點在任何時候,即使是在社會暴力革命的時候,亦復如此”*李雙元.我的自述[A]. 載于李雙元.走向21世紀國際私法——國際私法與法律的趨向化(法學家自選集)[C]. 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另見李雙元.法律趨同化問題的哲學考察及其他[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452-453.。顯然,先生深知就公法與私法的關系而言,私法和私權處于核心地位,公權和公法就是為了保障私權的,但仍然提出上述問題以供我們辯論,并希望聽到更多的見解。這恰恰體現(xiàn)了先生一貫堅持的“獨立思想”原則。

(三)衡平法科教育與法律職業(yè)考試的關系應是法科研究生教育研究的重要使命之一

對法律學人而言,法律的研學關鍵是培養(yǎng)法律思維和對法律知識的應用能力,而我國多年來的“司法考試”所采取的“死記硬背式”的測試思維依舊存在。為了能夠順利就業(yè),高校法科生在校學習期間,會花費很多精力在準備這場決定命運的考試上。從某種程度上說,我國的法學教育已經(jīng)被這場“記憶型”的考試主導了。這或許正是我國司法考試中,從自考生到本科生再到碩士生直到博士生,考試成績會出現(xiàn)整體依次遞減的根本原因。

法律職業(yè)資格考試的目的,是選拔合格的法官、檢察官和律師,進而能夠?qū)崿F(xiàn)解決重要糾紛、維護社會秩序和公平正義的目標。因此,考生的實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應作為首要的考察對象,但實際考試卻側(cè)重于考察考生的記憶力,并樂于在一些新的部門法或者小法上大做文章。按照這種考試思路來看,我們法學教育培養(yǎng)的目標應是法律技術工,而不是法學家式的法律工作者。實際上,類似這種情況早在20世紀初,就已經(jīng)發(fā)生在德國的法學教育中,并釀成了不良后果而最終被迫改進。在我國法律職業(yè)實踐中,也有相當一部分法律工作者不能勝任其本職工作,已經(jīng)給我國立法、執(zhí)法、司法活動造成了不少負面影響。

先生認為,法律職業(yè)資格考試只要把我國基本的法律,如憲法、民商法及其訴訟法、刑法及其訴訟法和行政法及其訴訟法等納入考試范圍,加以系統(tǒng)考察即可,因為只有掌握好了基本法律思維及理論,具備了靈活運用基本法律的素養(yǎng),自然會運用那些新頒行的、個別的法律規(guī)范和司法解釋去處理實際案件。我國龐大的法律體系是不斷發(fā)展的,每年都有新的法律法規(guī)出臺,或者有舊的法律法規(guī)被修繕,因此我們不可能也沒有必要記住所有的法條?!耙粋€法律人只懂法律,不懂法律賴以存在的社會機理,猶如一個醫(yī)生只知病癥,不明病理那樣”。因此,改革我國法學教育與誤導法學教育的職業(yè)考試勢在必行,“法律職業(yè)資格”考試也已經(jīng)開始調(diào)整考試內(nèi)容,慢慢向案例分析、實務操作方向發(fā)展。

對此,德國的改革情況可以參考借鑒。由于德國法學教育與司法考試(司法實踐)脫節(jié),德國聯(lián)邦議會在2002年4月通過了一項法案。該法案規(guī)定,自2003年起,大學法學教育應當面向?qū)嵺`,尤其要培養(yǎng)學生的法律實踐能力和外語能力。法律專業(yè)本科生的成績將折合為司法考試總成績的30%,州的司法考試成績將以70%計入司法考試總成績。這可能意味著,德國的大學法學教育要從灌輸法學理論為主轉(zhuǎn)變?yōu)橐耘囵B(yǎng)學生的應用能力為主。就美國法學教育而言,其目標主要是培養(yǎng)實用性和具有獨立的操作技能的法律職業(yè)者。美國哈佛大學校長查爾斯·艾略特曾說:“教育所追求的是向?qū)W生傳授知識并且提高修養(yǎng),但最急需的是行為能力的發(fā)展”*[美]羅伯特·斯蒂文思.法學院——19世紀50年代到20世紀80年代的美國法學教育[M].周亞林,李新成,付欣譯.賀衛(wèi)方校.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3.67.。美國布蘭代斯(Brandeis)法官指出,“一個法律工作者如果不研究經(jīng)濟學和社會學,那么他極容易成為一個社會公敵(a public enemy)”*由Arthur L. Goodhart所征引,見Five Jewish Lawyers of the Common Law(London, 1949), p.31. 轉(zhuǎn)引自[美]博登海默.法理學——法哲學及其方法[M]. 鄧正來譯.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4.531.。

可見,能否合理而準確地定位我國法學教育之目標,將直接影響到我國合格法律人才的培養(yǎng),并最終影響到整個中國法學教育的發(fā)展方向和中國法治新常態(tài)的建構(gòu)。因此,正確處理好我國法學教育與法律職業(yè)資格考試改革之間的關系,并重新思考和界定我國法學教育的目標應是當前我國法科研究生教育研究的重要使命之一。

三、先生的學術思想——法科研究生教育研究的一種重要思想理論基礎

作為新中國國際私法學的奠基人之一,先生的思想理論對中國國際私法的開拓性發(fā)展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推動了我國法學界思想理論的發(fā)展,提出了新的法學理論觀點,開拓了新的學術研究視角。

(一)具有開拓性、前瞻性和代表性的國際私法思想

先生曾輕描淡寫地以“法律趨同化”、“國際社會本位理念”和“國際民商新秩序的構(gòu)建”來概括自己的國際私法思想體系。若要真正領悟先生的法學思想精髓,尚須拜讀他先后撰寫或主編的幾十部經(jīng)典專著和代表性統(tǒng)編教材以及數(shù)十篇極具影響力的論文,如《國際私法(沖突法篇)》、《國際民事訴訟法概論》、《中國與國際私法統(tǒng)一化進程》、《市場經(jīng)濟與當代國際私法趨同化問題研究》、《國際民商新秩序的理論建構(gòu)——國際私法的重新定位與功能轉(zhuǎn)換》、《走向21世紀的國際私法——國際私法與法律趨同化》、《比較民法學》、《法律趨同化問題的哲學考察及其他》、《中國國際私法通論》、《國際私法》、《法學概論》、《國際私法學》和《國際經(jīng)濟貿(mào)易法律與實務新論》等等。再者,最具代表性和影響力的學術論文有“必須重視對沖突法的研究”、“論國際私法關系中解決法律選擇的方法問題”、“我國國際法理論研究和立法工作中的幾個問題”、“中國與當代國際社會法律的趨同化問題”、“21世紀國際社會法律發(fā)展基本走勢的展望”、“中國法律理念的現(xiàn)代化”、“世紀之交對國際私法性質(zhì)與功能的再考察”、“重構(gòu)國際民商新秩序的國際私法”、“關于建立國際民商新秩序的法律思考——國際私法基本功能的深層考察”、“當代國際社會法律趨向化的哲學考察”、“關于國際私法的幾個理論問題”和“國際私法正在發(fā)生質(zhì)的飛躍——試評《20世紀末的國際私法:進步抑或退步?》一書的總報告”等分別被刊登在《中國法學》、《法學研究》、《法學評論》、《中國社會科學》(中英文版)、《中國國際私法與比較法年刊》、《武漢大學學報》和《湖南師范大學學報》等重要刊物上。所有這些著述,均為先生學術思想的凝聚點和集結(jié)地。

早在1987年,先生在結(jié)合外國優(yōu)秀沖突法理論和我國國情的基礎上,開創(chuàng)性出版了我國第一部沖突法專著——《國際私法(沖突法篇)》。在書中,先生“運用歷史的比較的方法,對作為國際私法的本體部分的沖突法,從構(gòu)筑國際民商新秩序的廣闊視角,探討了法律沖突的各種新問題,提出了許多有價值的新觀點?!?〔22〕李雙元.國際私法(沖突法篇)(修訂版)[M]. 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1.封頁.1.在該書第一章緒論中強調(diào):

“各國政府和整個國際社會必須適應這一時代的需要,構(gòu)筑起一種新的國際法律秩序,以致力于解決各國共同面對的問題,并且保證整個人類社會在和平、平等、公正的環(huán)境中求得可持續(xù)的發(fā)展?!S著社會與時代的進步,國際私法的健全與發(fā)展,日益明顯地表現(xiàn)出它應以建立新的國際民商新秩序為重要的目的,因而國際私法(目前盡管它在相當大的程度上還是以各個國家的國內(nèi)法形式而存在的)在整個國際法律秩序中的基礎性的地位,自然而然就日益凸顯出來。依據(jù)馬克思主義的觀點,這當然也表明,在人類的交往中,民商事交往是最具決定意義的〔22〕。

從此,富有開創(chuàng)性和前瞻性的《國際私法(沖突法篇)》,奠定了先生在我國沖突法研究領域的基礎地位。迄今為止,這部著作亦是我國國際私法學界最具根基性和權威性的沖突法專著。同年(時值武漢大學國際法研究所成立十周年慶典),先生在他的學術報告中第一次提出了“當今國際私法趨同化傾向已經(jīng)不斷加強”的論點。在“當代國際私法發(fā)展的一個重要走勢——趨同化問題探討”一文中,先生指出:

“國際私法目前雖然主要仍是各個國家的國內(nèi)法,是各個國家的民法適用法,但由于它調(diào)整的是一種含有多國因素的民法關系,從產(chǎn)生的那一天起,它便試圖在內(nèi)外國實體民法十分歧異的情況下,尋求法律適用上的一定協(xié)調(diào)。更何況當代社會生產(chǎn)和商品交換越來越國際化,各國國際私法不但已經(jīng)包含了許多相同的或國際法的因素或成分,而且在國際化方向上的發(fā)展前途是很大的,國際私法的趨同化傾向,將在未來國際私法的協(xié)調(diào)和統(tǒng)一化發(fā)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李雙元.我的自述[A]. 載于李雙元.走向21世紀國際私法——國際私法與法律的趨向化(法學家自選集)[C]. 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413-447.。

之后,先生又對“法律趨同化”理論不斷加以論證和完善,并把“趨同化理論”運用到整個國際法律體系的研究。

早在1993年(時逢湖南師范大學校慶),先生就在關于“21世紀國際社會法律發(fā)展基本走勢的展望”的報告中,首次提出了“在國內(nèi)國際立法、司法活動中國際社會本位理念將大大提升”的觀點,并作了相關論述?!八^國際社會本位,主要是指在21世紀,國際法將進一步深入到某些傳統(tǒng)上純?yōu)閲鴥?nèi)法調(diào)整的社會關系中去,一國的法律遵循某些國際社會公認的準則成為客觀要求,個人以至國家為民事法律行為或行使民事權利,都應考慮到不損害國際社會共同利益?!?李雙元,徐國建.國際民商新秩序的理論建構(gòu)——國際私法的重新定位與功能轉(zhuǎn)換[M]. 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1998.11-15.另見李雙元,李贊.21世紀法學大視野——國際經(jīng)濟一體化進程中的國內(nèi)法與國際規(guī)則[M]. 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107.先生立足于“和平與發(fā)展已成為時代的主題,并且隨著經(jīng)濟全球化和國際經(jīng)濟一體化的迅速推進,傳統(tǒng)的‘國家主權和國家利益至上’的觀念已面臨巨大挑戰(zhàn)”的基本事實,對國際社會法律新體系構(gòu)建作出了展望和精辟論述。這開辟了中國國際法學研究領域的新視野和新思路,有利于中國法學更好地走向世界,并成為全球法學中舉足輕重的部分。

作為先生國際私法領域代表性的理論成就,“法律趨同化”理論、“國際民商新秩序的構(gòu)建”和“國際社會本位理念”三者相互聯(lián)系,形成一個有機的思想體系。這些法律理念和思想必將對整個法學研究(國際國內(nèi)法學)的發(fā)展產(chǎn)生深遠影響。

(二)博大精深的法哲學思想應是法科研究生教育研究的思想理論基石之一*當然,學界關于法哲學與法理學的區(qū)分有之,但此處為方便起見,遂用法哲學一詞。

“智者哲,仁者智?!睂Α?1世紀國際社會法律發(fā)展基本走勢的展望”、“中國法律理念的現(xiàn)代化問題”等極度復雜現(xiàn)實問題進行系統(tǒng)研究,無疑需要研究者具備深厚的哲學功底。在國際法律大發(fā)展的背景下,這些法學理論觀點對我國法科研究生教育研究產(chǎn)生了積極引導作用,也為我國法治建設提供了重要理論參考。以國際社會法律大發(fā)展和我國法治現(xiàn)狀為理論語境,先生在評析中國傳統(tǒng)法律文化理念和國內(nèi)外形勢與法學發(fā)展規(guī)律的基礎上,集中而系統(tǒng)闡述了一系列法律理念和法哲學思想。主要或可概要如下*李雙元.法律趨同化問題的哲學考察及其他[M]. 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133-147.161-187.:

其一,科學客觀地認識和把握法律的性質(zhì)與功能,辨明防控外國政治觀念和意識形態(tài)對我國法律的滲透,強化法律的公民性和普遍性的社會性功能。從法律的本質(zhì)屬性著眼,也就是首先要從“實然”和“應然”的角度厘清“法是什么”和“法應該做什么”等法哲學基本問題,符合法律自身發(fā)展的規(guī)律和理性。先生提出的內(nèi)含公正的法律效益觀,是對法律的公民性和普遍性的社會功能的進一步深化,科學而客觀地定位了“法律”。法律應成為政治的監(jiān)護人,因為它天生是正義和秩序的守護神,否則即成眾人誅之的惡法。

在所有文化和歷史時期中都存在著一種觀點,即正義是統(tǒng)治的必要條件和規(guī)則(iustitia fundamentum regnorum)。早在中世紀,被統(tǒng)治者就享有對不法權力的抵制權,這與統(tǒng)治者所負有的實現(xiàn)正義的義務相一致*比較, K. Wolzendorff,Staatsrecht und Naturrecht in der lehre vom Widerstandsrecht des Volkes gegen Rechtswidrige Ausubung der Staatsgewalt, 2. Neudruck, Aalen 1968, S. 24 ff. 轉(zhuǎn)引自[德]魏德士.法理學[M]. 丁曉春,吳越譯.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153.。人們期待法服務于正義,并實現(xiàn)正義。但是,如果法——如前述定義所示*從實用主義的角度,為實現(xiàn)教科書所追求的的目的,承認讀者們認可的(約定的)某個定義可以暫時結(jié)束概念之爭,這個定義就是:法是現(xiàn)行規(guī)范的總和,即是由立法者頒布并(或)適合法院適用的(gerichtsfahig)規(guī)范的總和。參閱[德]魏德士.法理學[M]. 丁曉春,吳越譯.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28.(頁邊碼51以下)——只是由國家制定、承認并實施的法,那么它是否具有正義的特征,將遭到懷疑*李雙元,李贊.21世紀法學大視野——國際經(jīng)濟一體化進程中的國內(nèi)法與國際規(guī)則[M]. 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153.。

黑格爾認為,“法律的理念是自由?!?[德]黑格爾.法哲學原理[M]. 北京:商務印書館,1961.1.轉(zhuǎn)引自李雙元.法律趨同化問題的哲學考察及其他[M]. 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162.德國法學家魯?shù)婪颉な┧防找仓赋觯胺衫砟钅耸钦x實現(xiàn)?!绻梢?guī)則有助于個人目的和社會目的相和諧,那么這一法律規(guī)則的內(nèi)容就是正義的?!?[美]博登海默.法理學——法哲學及其方法[M]. 鄧正來譯.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4.179-180.這也正是中國社會法治的應有內(nèi)涵之一。

其二,由權力本位向權利本位轉(zhuǎn)變。權利本位理念的確立,也是法律公民性和普遍的社會功能的增強及法律效益提升的社會基礎。在權利本位理念的指導下,以民商法為主體的私法規(guī)范地位的提高將成為法制基礎,這是中國法律理念現(xiàn)代化的又一基本價值取向。從客觀唯物主義的角度看,法學史上著名的“公私之辯”(公法和私法的劃分)以及后者的繁榮都與商品生產(chǎn)和經(jīng)濟發(fā)展存在著必然的聯(lián)系,都以社會現(xiàn)實為基礎。在人類社會活動過程中,最基本的是民商事行為;人類之間最基本的社會關系也是民商事關系。行使國家權力的目的只能是為保障與發(fā)展私法主體權利與自由服務?!皰仐墶芙^乃至否定私法’的舊有法律理念,確立‘以民商法為核心的私法優(yōu)先’的理念,是現(xiàn)代市場經(jīng)濟和法治社會發(fā)展的本質(zhì)要求?!?李雙元.法律趨同化問題的哲學考察及其他[M]. 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180.在很大程度上,一國民商法的發(fā)展程度就象征著該國文明與社會進步的程度。此外,立法過程中務必使法律理念從單純追求法律的理想化向注重法律的現(xiàn)實性與可行性和法律內(nèi)在的協(xié)調(diào)性、統(tǒng)一性、針對性與可操作性的方向轉(zhuǎn)變。

其三,從封閉走向開放并不斷提升社會經(jīng)濟的開放度,是人類社會文明進步的標志。中國法律現(xiàn)代化也要不斷提高法律的開放度,并致力于國際國內(nèi)社會法律的協(xié)調(diào)發(fā)展,而且在國際國內(nèi)法律活動中國際社會本位理念將大幅提升并且法律趨同化趨勢將不斷加強。對此,中國法學界全面細致的比較法研究功不可沒。此后,我國比較法研究便飛速發(fā)展,成為中國法學領域的重要分支。

中國法學與世界法學及其法治實踐的發(fā)展,說明了先生上述思想的前瞻性。先生國際私法思想體系的構(gòu)建,如“法律趨同化”理論、“國際社會本位”理念和國際民商新秩序的構(gòu)建等更是基于上述法哲學思想而對“國際社會法律發(fā)展基本走勢”和“中國法律理念現(xiàn)代化”的一種積極實踐。

五、結(jié)語

行至文末,我們才赫然發(fā)現(xiàn):起初那種意圖憑借一篇文章去全面概述闡明老先生治學、育人和法哲學思想等思想理論的想法實在是天真和奢望。事實上,對老先生現(xiàn)有的“法律趨同化”理論、“國際民商新秩序的構(gòu)建”和“國際社會本位理念”等重要思想理論稍加闡述就可能超過萬字。眾所周知,老先生的治學、育人,坎坷而豐實,謙謹而仁厚?!捌涑种泄剩溲灾衫??!?《非十二子篇》,《荀子》卷三)*馮友蘭.中國哲學史[M]. 北京:商務印書館,2006.4.通過回顧往日的記憶,搜集整理老先生在教育研究實踐當中“言傳身教”的思想理念,這對我們改革創(chuàng)新法學研究生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參考價值和實踐意義。

On Thoughts of Li Shuang-yuan: Unscrambling Methods of Studying and Researching, Ideas of Education and Academic Thoughts of Law

SONG Yun-bo1, ZENG Rui2

(1.SouthwestUniversityofPoliticalScienceandLaw,Chongqing401120,China;2.XiangxiTujiaandMiaoAutonomousPrefecture,theIntermediatePeople’sCout,Jishou,Hunan416000,China)

As for colleagues and peers at home and abroad, Mr. Li is very celebrated for his thoughts of private international law, which are theory of law assimilation, ideas of international society centering nature and theory of building the new order of international civil and commercial relations, and what not. And thus people may usually misunderstand his full thoughts, namely, simply focusing on them or even taking it for granted that “thoughts of Mr. Li are only limited to the field of private international law”. Therefore, for China’s education of scholars of younger age and its reformation, and China’s research of international law and its development, it will be greatly valuable both on theory and practice to unscramble his system of thoughts, including methods of studying and researching, ideas of education and thoughts of philosophy of law, etc..

education to post-graduate students of law science; Li Shuang-yuan; methods of studying and researching; ideas of education

2015-04-10

本文系西南政法大學2015年研究生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重點項目“應用型國際法學實踐教學體系協(xié)同創(chuàng)新研究”,重慶市教委教研教改項目“法科學生知識技能與道德人格立體化培養(yǎng)實踐研究”(項目編號1307123B)和重慶市教委科學技術研究項目“法律科學教育改革發(fā)展研究”(KJ1401501)的成果之一。

宋云博,男,西南政法大學副教授,法學博士、博士后,中國—東盟法律研究中心研究員,重慶市“2011計劃”地方立法研究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西南政法大學地方立法研究院研究員,西南政法大學人權教育與研究中心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國際經(jīng)濟法、比較民商法與人權法理論。曾瑞,男,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級人民法院審判員,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刑事審判司法實踐與相關理論。

D90

A

1672-769X(2016)03-0003-09

編者按:李雙元教授是我國著名法學家、法學教育家和國際私法學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其學術思想與道德文章堪為學界風范。在即將迎來李先生90華誕之際,為了弘揚他的學術思想和道德文章,本刊特辟“李雙元教授學術思想與人生”專欄,陸續(xù)發(fā)表數(shù)位專家、學者的文章,以資慶賀,敬饗讀者。

猜你喜歡
趨同化國際私法法學
《南大法學》征稿啟事
《南大法學》征稿啟事
《南大法學》征稿啟事
論國際私法中意思自治原則及其適用
制度環(huán)境視角下高?;饡呁绊懷芯?/a>
國際私法范圍的文獻綜述
研精鉤深 見微知著——從國際私法定義的研究看李雙元先生精品教材的貢獻*
法學
趨同是否正在發(fā)生?——歐盟公司治理趨同化研究
淺析中國國際私法的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