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美國民族理論歷史與現(xiàn)實探究及相應啟示

2016-04-11 04:47:41彭朝花
上海市社會主義學院學報 2016年4期
關鍵詞:盎格魯熔爐族裔

彭朝花

(1.中共甘肅省委黨校,蘭州730070;2.中共中央黨校,北京100091)

美國民族理論歷史與現(xiàn)實探究及相應啟示

彭朝花1,2

(1.中共甘肅省委黨校,蘭州730070;2.中共中央黨校,北京100091)

美國作為當今世界最大的多民族、多種族的移民國家,經過建國后200多年的發(fā)展,民族理論經歷了盎格魯遵從論、熔爐論、文化多元論、文化生成論及文明沖突論發(fā)展演變。通過著重分析美國五大民族理論的歷史沿革及其現(xiàn)實得失,進一步得出處理民族關系、解決民族問題的相應啟示。

美國;民族理論;歷史;現(xiàn)實

一、美國民族理論的歷史沿革

美國民族理論即美國族裔理論,是美國處理各族裔集團、移民集團在美國文化認同方面的理論,是指導美國處理民族關系、解決民族問題的理論。美國民族理論的發(fā)展具有科學性、客觀性和時代性特點,美國從建國到現(xiàn)在,依據(jù)不同的歷史發(fā)展時期,民族理論主要經歷了盎格魯遵從論、熔爐論、文化多元論、文化生成論及文明沖突論五大發(fā)展理論。

(一)盎格魯遵從論

盎格魯遵從論源起17世紀,形成于19世紀下半葉至20世紀上半葉,主要思想來源于達爾文進化理論的社會化,即社會進化理論。美國建立之初的13個英屬殖民地,移民主要源自英國,文化背景主要是英國的盎格魯文化。19世紀末,隨著大量來自東歐、南歐的移民不斷涌入美國,使得原先美國的 “東道”移民認為,新移民的結果是大量地中海盆地和巴爾干地區(qū)的智商低下的低劣民族進入美國。“東道”移民群體認為,在人類不斷前進的歷史過程中,總有一個種族代表著歷史前進的方向,必然會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而這個先進的民族就是盎格魯民族,其他民族必須遵從盎格魯民族的生活方式、社會價值等全部文化。

美國從建國到20世紀初,一直推行盎格魯遵從論,作為處理民族關系的準則。盎格魯遵從論用公式可以表達為 “A+B+C+……=A”,其中A代表盎格魯民族文化即美國文化。在杰弗遜時代,美國國務卿曾公開宣稱:“我們國家就是盎格魯文化統(tǒng)治的國家,如果你不愿意學英語,不愿意接受我們的文化,大西洋的門永遠為你敞開,你可以回歐洲?!保?]美國正是通過這種途徑強迫民族同化,瓦解移民的族群忠誠,解決移民帶來的民族認同和國家認同混亂的問題,即無論你曾經的文化背景、國籍、族別是什么,只要你要在美國并成為美國公民,就必須全盤接受 “東道主國”的社會價值、社會屬性以及生活方式,接受盎格魯文化即優(yōu)秀的美國文化。

盎格魯遵從論帶有鮮明的種族色彩,它將移民劃分為不同層級。實質是由政府推行的、不間斷的、完全強制的民族同化過程,是一種極權的種族主義。盎格魯民族作為北美大陸的多數(shù)民族和優(yōu)等民族,自然成為美國的核心民族,而其他民族則被視為劣等民族。盎格魯遵從論以盎格魯民族獨尊,排擠其它民族的一切文化和社會價值,正如一位美國學者所宣稱的那樣,“盎格魯種族是人類天生的統(tǒng)治者,是世界的無冕之王”[2]。盎格魯遵從論作為歷史時代的產物,對美國的制度化、秩序化,起了積極的作用。盎格魯遵從論在美國建國前后,不僅極大地調動了盎格魯民族的積極性,而且成功地將其他民族凝聚整合在以盎格魯民族為核心的統(tǒng)一規(guī)范的社會機制下,為年輕的美利堅合眾國提供了一個安定團結、有序發(fā)展的社會環(huán)境;但隨著美國工業(yè)化進程和西進運動的步伐,美國的社會架構和移民規(guī)模發(fā)生了巨大變化,盎格魯遵從論失去了原先的凝聚力和號召力。

(二)熔爐論

隨著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的爆發(fā),東歐和北歐移民大量涌入,改變了美國的移民結構和民族比例,形成了許多有一定規(guī)模、有特定文化背景的種族、民族集團。盎格魯民族理論已經不能夠解決族群之間的矛盾,必須有一種新的民族理論來解決現(xiàn)實的民族問題。德克雷弗柯在 《一個美國農人的信札》中,首次提出了熔爐論思想。熔爐論從20世紀初持續(xù)到20世紀60年代,其命名要歸功于 《熔爐》這一美國戲劇。該劇描寫了文化背景、社會價值、思維方式等諸多方面存在深刻差異的美國移民,通過族際婚姻形式,經過長期相互調試,最后組成融洽相處的多文化、多宗教的美國家庭。社會學家認為這部劇所演示的家庭演變結果正是解決民族差異的理想狀態(tài),也是美國社會的未來。于是 “熔爐”成為當時美國民族理論的代名詞。

熔爐論的主要內容是認為美國作為一個新世界,遠離了歐洲的骯臟,來到美國這個新世界的人們,都可以在這個大熔爐中,拋去雜質、留下精粹,創(chuàng)造一種全新文化和全新族群。正如劇本主人公所說,“美國是上帝的熔爐,是大熔爐,在這里歐洲所有的種族都被熔化,重新形成!……德國人、法國人、愛爾蘭人、英國人、猶太人和俄國人,你們走進熔爐吧!上帝正在鑄造美國人”[3]118。用公式可以表達為 “A+B+C+……=E”,其中E代表美國人和美國文化,是不同于盎格魯文化的全新的美國主義。這種美國主義理念,迎合了工業(yè)化時期的大美國思潮和移民實現(xiàn)美國夢的幻想,實質為一種融合式的民族同化理論。

熔爐論作為美國民族研究中的第二種理論,相比盎格魯遵從論更為寬容,帶有理想主義色彩。它強調 “東道主”的盎格魯文化可以同其他一切亞文化,在美國社會大熔爐中冶煉、合成,產生一個新的美國人。這種同化于美國主義而不是盎格魯文化的熔爐論,因較少的種族歧視而得到了廣泛贊同,成為當時美國新潮和引以為傲的理念,但20世紀20年代,美國極端排外主義者的強制性同化運動,嚴重背離了熔爐思想的融合式同化理念。因此,隨著美國平等、民主觀念的不斷演進,熔爐論在20世紀60年代受到了挑戰(zhàn),美國各民族團體爭取平等、反對歧視、要求自我認同的運動愈演愈烈。

(三)文化多元論

文化多元論是20世紀60年代之后,美國學界解決民族問題和文化態(tài)勢的經典理論。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隨著美國族群結構和民權運動的不斷發(fā)展,美國的民族問題并未像熔爐論學者所預期的那樣得以圓滿解決,民族間的文化差異也遠沒有消失,許多民族差異性在民族融合的過程中被頑固地保存下來。隨之興起的認同回歸成為美國社會的主流,各族裔集團在尋根情結中顯示了對母國文化的深厚熱愛和強烈認同。文化多元論來源于約翰·杜威的民主多元思想,霍勒斯·卡倫于1915年在其《民主訴熔爐》中第一次完整地將 “文化多元”思想加以闡述。相比盎格魯遵從論和熔爐論,文化多元論著重強調多元的重要性。

文化多元論認為美國是一個民族文化的聯(lián)邦或共同體,每一種文化都為美國社會做出了獨特、積極而有價值的貢獻,每一種文化都保持著對本文化的認同,“讓一個人忘記自己是誰是不可能的”[4]。文化多元論用公式可以表達為 “A+B+C+……=EA+EB+EC+……”,即在民族交流和共同生活過程中,最終產生了保留各民族文化傳統(tǒng)的美國。同時,文化多元論者認為,民族多樣性應該得到肯定和支持,來自不同國家的移民在美國國土各自不同的社區(qū)里生活,最終使美國成為一個充滿創(chuàng)造性的、民主的整體社區(qū)群。在美國國土上唐人街、中國城、小意大利等社區(qū)的出現(xiàn),才使美國變得豐富多彩,才體現(xiàn)出美國真正的民主和人權。

文化多元論迎合了各移民群體在長期一致性社會壓制下產生的自我認同需求和尋根渴望,為亞文化的合法存在提供了理論基礎。文化多元論的興起,不僅對美國社會架構和文化態(tài)勢的發(fā)展提供了理論支撐,而且開創(chuàng)了對美國歷史研究革命性的進程;但文化多元論不僅過分強調各移民文化的獨立性、價值性,忽視了文化之間的互動、互補,而且重點強調移民文化,而忽略了盎格魯文化。因此,文化多元論的客觀性、科學性受到質疑,“我不討論黑人的影響”更是讓文化多元論從一開始就帶有嚴重的種族歧視。文化多元論面對不同族裔所呈現(xiàn)的雙重認同,使美國民族問題始終籠罩著種族歧視的面紗,而無法得以合理解決。

(四)文化生成論

文化生成論源于美國著名民族理論家內森·格萊澤、丹尼爾·帕特里克·莫伊尼漢的 《熔爐之外》一書。他們通過對紐約市不同族裔集團的描述和考察,認為美國族裔集團并未不斷同化,熔爐并沒有發(fā)生,民族性是一種新的社會形式,美國的民族性依然處于生成階段。文化生成論是對美國同化定義的重新界定,是在糅合熔爐論和文化多元論基礎上提出的,美國各移民的同化并不是一個單向度的過程。文化生成論在強調變化的同時,提出了文化的演進性和文化的生成性,認為美國民族文化的生成是一個不斷演進、變化、生成的循環(huán)不止的過程。

文化生成論強調在不同文化模式的撞擊中,形成一種含A含B的文化模式,如,華裔美國人就是一個 “中國—美國”式的美國人,盎格魯美國人也不再是美國人的象征,而成為盎格魯族裔的美國人。文化生成論強調變和新,認為各族裔集團不可避免地卷入不斷變化的社會中,而新文化也正是在這種充滿活力的運動中不斷產生。隨著認同回歸高潮的退去,各族裔集團理性反思,認識到無論在情感上還是實際生活中,都無法割裂與美國千絲萬縷的關系。他們不僅認同母國文化,而且認同美國文化,并認為這種雙重認同使他們在美國生活得更有歸屬感。文化生成論所反映的這種社會架構和文化態(tài)勢既不是熔爐論的回歸,也不是多元文化論的延續(xù),而是一種符合時代發(fā)展潮流的新的生存方式。

文化生成論對美國文化流動性的肯定是對美國移民文化的承認,它對文化的演進和生成屬性的闡述符合美國文化的形成和發(fā)展的歷史事實。文化生成論沒有盎格魯遵從論的文化宗主理念,摒棄了熔爐論的唯美國主義的單向度同化模式,避開了文化多元論文化和平分居的非理性觀念。它強調了民族性在各族裔集團的核心作用,強調文化生成過程中的延續(xù)性,強調文化的互動性和生成性;但由于該理論將盎格魯美國人不再視為美國人的象征,而是等于其他族裔集團,因此一直受到美國白人至上主義者的詆毀,而未能走出學術界,未能被社會所認可。

(五)文明沖突論

文明沖突論是隨著多元文化主義對主流文化的異化和否定而提出的一種民族理論。文明沖突論在20世紀90年代,由美國著名政治學家亨廷頓在《文明的沖突》一書中提出。面對不斷演變的多元世界,亨廷頓用文明沖突來解釋世界的一切,甚至美國的國策。他提出文明是一個文化實體。他在書中不僅論述了文明沖突的國際范式,也論述了文明沖突的國內范式,從而提出了美國內部的文明沖突論。文明沖突論者認為,核心文化的存在和合法性正受到多元文化的挑戰(zhàn),文明沖突是美國面臨的重要問題。它實質是通過文化沖突的論證,批評和否定文化多元論,要求回歸到以盎格魯文化為主導的傳統(tǒng)民族關系。

文化沖突或文化聚合始終是美國面臨的重要問題。文明沖突論作為處理美國民族關系的第五大理論,著重強調在不同移民文化模式的相互碰撞中必須保持一種共同的核心文化,才能把一個多民族、多種族的美國凝聚在一起。文明沖突論認為美國人聯(lián)合的基礎不是一系列抽象的政治原則或意識形態(tài),而是對那些體現(xiàn)政治原則的承諾,是自由、平等、個人主義、民主、法制以及私有財產等價值觀。文明沖突論致力于強化美國的核心民族文化,即盎格魯文化、宗教信仰、價值觀,這種文化才是美國民族的財富、力量以及社會價值的源泉,才是真正的美國特性,也正是這種文化才使美國成為全世界人民的希望。

二、美國民族理論的現(xiàn)實得失

美國的民族關系從激烈沖突到相對穩(wěn)定,得益于對民族理論的適時調整。在民族主義風起云涌的現(xiàn)實世界中,美國民族理論的功過得失,得以客觀檢驗??茖W分析美國民族理論的現(xiàn)實得失,既不能否定它在處理民族矛盾中所取得的重大貢獻,也不能無視它在制定民族政策中出現(xiàn)的突出問題。

(一)盎格魯遵從論指導下的強迫同化以及熔爐論指導下的自覺同化,在維護新生美利堅獨立和穩(wěn)定的同時,也埋下了民族隔閡的種子

強迫同化和自覺同化,屬于民族同化的不同表現(xiàn)形式。盎格魯遵從民族理論憑借種族的優(yōu)越性,對移民實施帶有霸權色彩的強制同化。熔爐民族理論堅信美利堅是上帝的坩堝,對移民實施帶有融合色彩的自覺同化。美國最先提出民族同化的是喬治·華盛頓,他認為要建立和鞏固新生的美利堅,必須進行美國民族性培養(yǎng),即進行民族同化。1776年美國獨立后,各州相繼頒布實施了移民入籍法和歸化法,對移民實施百分百美國化同化。從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全方位多途徑制定和實施民族同化政策,使每一位移民都成為真正的美國人。美國始終未出現(xiàn)杰弗遜所擔憂的 “在議會中就需要有翻譯來把這一半議員的發(fā)言翻譯給另一半議員”[5]的局面。民族同化不僅為年輕的美利堅提供了一個安定團結的社會,成功構建起一個新興的、堅實的美利堅民族國家。同時,為美國的西進運動做出了巨大貢獻,加快了美國工業(yè)化進程的步伐,但這種以政治干預、文化霸權、種族主義為主要特點的民族同化理論,使移民普遍認為,它增加了更多的沙皇時代那種迫害猶太人、驅逐波蘭人的特征。盎格魯遵從論滲透著上帝選民的種族歧視,熔爐論折射著美國主義至上的民族不平等。在民族同化過程中,黑人沒有成為 “美國人”,而是成為 “隱形人”;印第安人沒有成為 “美國人”,而是成為 “逐漸消失的人”。民族同化所蘊含的種族歧視和大民族主義,加深了美國各民族間的隔閡和敵對情緒,加劇了社會的不安定。

(二)多元文化論指導下的民族多元化,在開啟解決美國民族關系問題的同時,也割裂了民族的互動性

20世紀90年代以來,多元文化的氣息充斥著美國的大街小巷,民族多元化作為民族同化的異化形態(tài)應運而生。民族多元化首先發(fā)端于美國的高等教育學校,從產生以來便受到世界范圍內學者的重視和追捧?!拔覀兊拿绹鴫舨粦撌且粋€單調的夢,不應認為美國是一個人人相像的地方?!保?]116-144“只有協(xié)調不同的民族因素,形成有機的統(tǒng)一體,美國才會更有活力,消除民族間的剝削和壓迫,美國人就是小型世界聯(lián)盟?!保?]136“承認諸多民族社會和文化存在的合理性,就是文化民主,就與已有的政治、經濟民主并存?!保?]民族多元化被看做是解決美國民族對立的奧秘所在,開啟了美國民族發(fā)展的新征程,它不僅消解了長期壓抑的同一認同,釋放了熱切的尋根渴望,也為非主流族裔的合法存在提供了理論支持。然而,美國根深蒂固的種族主義和民族歧視,勢必無法接受民族多元化政策。民族多元化作為一種學術思想、一種政治現(xiàn)象,遠沒有實現(xiàn)其社會價值。同時,文化多元論指導下的民族多元化,割裂了民族間的互動性,過分強調其獨立性,嚴重違背了民族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隨著多元化時代的到來,美國非主流民族意識的不斷覺醒,民族多元化在以種族政治為核心的美國現(xiàn)實社會中,不過是美國非主流族裔集團追求無差別歸屬感的美好憧憬。

(三)文化生成論和文明沖突論指導下的民族一體化,在順應了民族共同發(fā)展趨勢的同時,也透射出種族歧視的色彩

民族一體化將民族發(fā)展置于動態(tài)發(fā)展視域下,在不斷碰撞融合過程中,達成美國民族共同體。文化生成論強調民族共同體的新變化、新標準,文明沖突論注重民族共同體的美國特性。二者雖各有側重,但都力圖順應美國民族共同發(fā)展的歷史趨勢,解決來自移民文化的挑戰(zhàn)。雖然美國民族國情錯綜復雜,但在民族一體化的推動下,美利堅這個移民族裔的國家共同體不斷發(fā)展壯大。語言文化方面,英語地位日益強化,美國特性的民族文化日益成為其主流文化;政治經濟領域,形成統(tǒng)一的國家法律體系、保障了民族整體統(tǒng)一,促進民族整合;在意識形態(tài)方面,美利堅國族認同和國家認同較民族集團認同居優(yōu)勢地位。與此同時,在民族一體化外衣下,潛藏著種族歧視的實質。文化生成論由于背離白人至上原則,始終被束之高閣,未能被社會所熟知。文明沖突論則鮮明提出要重申盎格魯文化核心地位,重振美國國家特性。蘊含種族歧視的民族政策,使美國族群沖突不斷、民權運動此起彼伏,嚴重威脅美國社會的安定發(fā)展。

三、美國民族理論的有益啟示

美國作為一個多民族、多種族的移民國家,民族關系從激烈沖突到相對穩(wěn)定,在這一過程中民族理論的指導起了關鍵性作用。通過上述對美國民族理論歷史與現(xiàn)實發(fā)展進行整體重點研究,我們可以得出一些有益啟示:

(一)民族理論因時因地而宜,民族政策從實際出發(fā)

美國民族理論的形成都是在不同歷史階段的特定環(huán)境下產生,都是隨著美國歷史的發(fā)展需要應運而生。民族理論的有效性和合理性評價的標準應該是歷史的、現(xiàn)實的、發(fā)展的。正如列寧所言,“在分析任何一個社會問題時,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絕對要求,就是把問題提到一定的歷史范圍之內,如果談到一個國家 (例如,談到這個國家的民族綱領),就要考慮到在同一歷史時代這個國家不同于其他各國的具體特點”[7]。

(二)增強民族間的交融,尋求一體多元的平衡

從美國民族理論的歷史沿革和現(xiàn)實得失可以看出,美國民族理論的成功之處在于較好地解決了民族異質性帶來的民族離心傾向,較好地維系了一體多元的平衡。既尊重各族裔文化的多元性,又將多元性加以整合以構建一體性。盎格魯遵從論的強迫同一、熔爐論的融合同一、文化多元論的尊重多元、文化生成論的雙重認同、文明沖突論的美國信念等都是努力尋求處理民族關系中的一元與多元的平衡。多元化不但是美國的歷史,而且是美國面臨的主要問題。移民的多元性構成了美利堅民族的多元性,社會的多元性構成了美國文化的多樣性。在美國民族政策中,多元通過法律和制度納入一體中,一體為多元營造良好的發(fā)展空間。一體多元的平衡發(fā)展,更能加強各民族之間的文化聯(lián)系和交流,增強國族共同體的構建和國家認同的塑造,使美國民族關系穩(wěn)定發(fā)展。

(三)積極構建國族共同體和塑造國家認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淡化民族特權意識

從盎格魯文化認同、熔爐中的新美國主義認同、多元文化認同、美國信念認同等不同民族理論的探索,美國民族理論在解決民族集團、族裔集團關系時一直努力解決共同體構建和國家認同問題。值得注意的是,美國認同與主要基于族源的國家不同,它積極構建的是美利堅民族共同體,塑造美國國家認同。正如美國副總統(tǒng)杰里所說,“我們既不是同一個民族,也不是不同的民族”[8]。美國通過著重強調公民權利而非民族權利,完成了從民族國家向公民國家的轉變,也杜絕了以民族權利為借口破壞民族穩(wěn)定關系的可能。同時,美國通過制定完善的法律機制,為美國處理民族問題提供行之有效的制度框架。通過依法治國的路徑,強化美國核心文化價值觀,完成國民對國家的認同,淡化民族特權意識。美國的國族共同體以及國家認同,如同雞尾酒杯,框定了族群認同的界限不能超越國家范疇,使美國雖然存在各種各樣的族群沖突,但很少出現(xiàn)嚴重的民族分離主義。

[1]李毅夫,趙錦元.世界民族概論[M].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1990:364.

[2]王曉德.美國文化與外交[M].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0:236.

[3]米爾頓·M·戈登.美國生活中的同化[M].馬戎,譯.北京:譯林出版社,2015.

[4]金炳鎬.民族關系理論通論[M].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7:425.

[5]Milton M.Gordon.Assimilation in American Life:The Role of Race,Religion and National Origins[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64:89.

[6]Murray Pile.美國移民[M].岳兆陽,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87.

[7]列寧.論民族自決權[M]//列寧選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75.

[8]李其榮.美國歷屆總統(tǒng)就職演講辭[M].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2006:128.

(責任編輯:劉 穎)

10.3969/J.ISSN.1672-0911.2016.04.060

D562

A

1672-0911(2016)04-0060-05

2016-04-08

彭朝花 (1984-),女,中共中央黨校馬克思主義學院國外馬克思主義專業(yè)博士研究生。

猜你喜歡
盎格魯熔爐族裔
飲食文化的“大熔爐”
“英國多族裔未來”理念:緣起、困境及其理論啟示
熔爐起落快慢對熔爐吊裝梁強度分析研究
甘肅科技(2020年21期)2020-04-13 00:33:42
族裔性的空間建構:《拉羅斯》的敘事策略
論勃艮第公國對百年戰(zhàn)爭后期階段的影響
火山熔爐
德國歷史學派對“盎格魯—撒克遜”經濟學的批判及啟發(fā)
被選中的史詩:《貝奧武甫》手稿經典化歷程考略
祖籍國與離散族裔的關系:比較與理論的視角
東南亞研究(2015年4期)2015-02-27 08:31:32
人民是否有權決定廢除對少數(shù)族裔的優(yōu)待?(上)——密歇根州訴捍衛(wèi)平等權聯(lián)盟案
佛冈县| 崇州市| 环江| 雷波县| 湖南省| 嵊州市| 庆元县| 陕西省| 沭阳县| 富顺县| 天气| 乡宁县| 阿拉善盟| 方城县| 南充市| 金沙县| 巫溪县| 理塘县| 尉犁县| 随州市| 奉新县| 乌海市| 铁岭县| 时尚| 会理县| 武义县| 大同县| 炉霍县| 贵溪市| 白河县| 清流县| 和田县| 兴山县| 英超| 平定县| 婺源县| 汝南县| 商水县| 沾化县| 信丰县| 芜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