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林濤
讀史札記
柳母和丸
○趙林濤
有個成語叫“畫荻和丸”(或作“畫荻丸熊”),其中,歐陽修的母親畫荻教子的故事流傳甚廣,而“柳母和丸”的典故并不為今人所熟知。《新唐書》列傳第八十八《柳仲郢傳》載:
仲郢,字諭蒙。母韓,即皋女也,善訓(xùn)子,故仲郢幼嗜學(xué),嘗和熊膽丸,使夜咀咽以助勤。
為了能讓兒子夜以繼日,勤奮讀書,這位柳母韓氏不但用心良苦,用藥亦見良苦。后世之人競相仿效,甚至寫進小學(xué)教材。元代胡炳文著《純正蒙求》中有“柳親和熊”一節(jié):“唐柳公綽,妻韓氏,相國休之曾孫。家法嚴肅,常令粉苦參、黃連、熊膽,和為丸,俾諸子永夜讀書,含之以資勤苦?!焙脑凇读氽珎鳌返幕A(chǔ)上,添枝加葉,把熊膽丸的配方也給考證出來了。
筆者“好事”,認定韓氏此舉,至少包含三重功效,一者治病,二者提神,三者勵志。
查《全國中草藥匯編》,熊膽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明目,止痙。用于小兒熱盛驚風(fēng),癲癇,抽搐,黃疸;外用治癰腫,痔瘡,目赤云翳。”俗話說“是藥三分毒”,再望子成龍,也不至于心急到不顧及孩子的健康,所以我想韓氏和制丸藥,首先是為了調(diào)養(yǎng)孩子的身體。其次,熊膽性味苦寒,入口咀咽,自能提神醒腦。最要緊的,韓氏此舉的意義、后世推崇的理由,還當在于它激勵和啟發(fā)的價值。
大家都知道吃苦的好處,都知道“梅花香自苦寒來”、“良藥苦口利于病”,再功利點,都知道“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可是沒有幾個人甘心情愿去吃苦,或者自己苦就苦了,千萬不能讓孩子再吃苦。前段有篇報道,說一個孩子大學(xué)畢業(yè)后,因為吃不了工作中的苦,索性宅在家里啃起了老,面對母親的指責(zé),他還振振有詞:“如果你不能養(yǎng)活我一輩子,為什么從小對我那么嬌慣?”
古往今來,多少格言警句,都是說給子女的,卻少有站在子女的立場上反詰父母的,單從道理上講,孩子這句話說得非常好!受這句話的啟發(fā),我也想起一句話,送給那些仍然堅持“再苦不能苦孩子”的父母們:今天你不給他“當頭棒喝”,來日他就給你“當頭一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