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運動對兒童執(zhí)行功能影響的研究述評

2016-04-11 01:18:16邢淑芬王瑞萌王曉云楊玉冰
首都體育學院學報 2016年6期
關鍵詞:兒童運動功能

邢淑芬,王瑞萌,王曉云,楊玉冰

?

運動對兒童執(zhí)行功能影響的研究述評

邢淑芬1,王瑞萌1,王曉云2,楊玉冰2

執(zhí)行功能是指個體完成復雜的認知任務時,對各種基本認知過程進行協(xié)調和控制的高級認知過程,它使個體表現(xiàn)出適應性的目標導向行為。個體的執(zhí)行功能可以通過訓練得到提高,如何采取有效的干預措施提高兒童的執(zhí)行功能,成為近年來該研究領域的熱點。運動被看作是提升兒童執(zhí)行功能的有效途徑之一,運動經歷會給嬰兒或兒童時期的執(zhí)行功能的發(fā)展帶來益處。運動干預可以根據(jù)時長、認知參與度進行分類,不同的運動干預方式對兒童執(zhí)行功能的提升作用不同,通過對比分析,可以了解不同類型的運動對兒童執(zhí)行功能產生影響的潛在機制,最后提出該領域未來研究方向的建議:1) 加強對特殊兒童群體的運動干預研究;2)從發(fā)展的角度考察運動經歷對兒童執(zhí)行功能發(fā)展的影響;3)考察兒童的年齡與不同的運動方式對兒童執(zhí)行功能的共同作用;4)探討運動方式對不同易感性兒童的心理社會功能的差異性影響。

運動;執(zhí)行功能;兒童;認知過程

在過去20多年里,大量的研究發(fā)現(xiàn)規(guī)律的運動不僅能夠對個體的一般認知能力產生較大的影響,還可以對個體的高級認知過程——執(zhí)行功能產生積極的作用[1]。近些年,運動經歷對兒童執(zhí)行功能的影響受到越來越多研究者的關注,運動不僅能促進兒童的身體健康,還與兒童的大腦發(fā)育和認知能力存在著密切的關系[2];因此,通過運動干預可以提高兒童早期的執(zhí)行功能水平,其所要求兒童具備的思考能力、注意力及對未知情況的快速反應能力,都對提高他們的執(zhí)行功能水平有著重要意義[3]。但是,在我國,以往的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存在著不同程度的“重智輕體”的現(xiàn)象,也有“四肢發(fā)達、頭腦簡單”等一些錯誤觀念,運動作為一種提高兒童執(zhí)行功能的有效手段,亟待普及。國內外的研究發(fā)現(xiàn),不同的運動方式對兒童執(zhí)行功能的影響效應是不同的。本文系統(tǒng)地梳理了多種不同方式的運動對兒童執(zhí)行功能的促進作用和潛在機制,并對我國該領域未來的研究方向進行了總結,為科學地設計運動干預方案以改善兒童執(zhí)行功能提供參考。

1 執(zhí)行功能的構成及發(fā)展

執(zhí)行功能是指負責組織和控制目標導向性行為的高級認知加工過程,能夠讓個體克服自動化的或者已建立的想法和反應[4]。執(zhí)行功能的綜合模型認為,基本的執(zhí)行功能成分包括抑制控制、工作記憶和認知靈活性3個基本要素[5]。抑制控制主要是指通過克制習慣性反應、控制注意力和情緒等來克服個體內在沖動和外部吸引,使個體適應沖突性環(huán)境,是執(zhí)行功能的主要領域[6]。抑制控制對人類的行為非常重要,例如,一項縱向研究跟蹤了1 000名同年同地區(qū)出生的孩子長達32年,結果發(fā)現(xiàn)在控制了兒童時期的智商、性別、父母的社會經濟地位和家庭環(huán)境等影響因素之后,3~11歲時抑制控制能力表現(xiàn)較差的孩子,他們在30年后會出現(xiàn)身體更差,賺錢更少,更不快樂,犯罪行為更多等情況,早期階段的抑制控制能力對兒童未來發(fā)展的影響是線性的、漸變的[7]。工作記憶是指個體保持信息并對其進行加工的能力,有助于個體理解言語信息和事情的因果聯(lián)系。個體理解隨著時間推移而發(fā)生的事情是很關鍵的,這要求大腦必須能夠記住之前發(fā)生的事情,并把他們跟當下的情形聯(lián)系起來;因此,工作記憶對讀到的還是聽到的言語信息的理解是很重要的,它也會在重新排序(例如重新建立一個日程表)、理解因果、從零散的信息中推斷出一般性結論或從舊觀點中得出新的聯(lián)系等精神活動中起到作用[8]。認知靈活性主要指個體轉換視角、多角度思考問題及進行適應性調整的能力,是執(zhí)行功能最復雜的成分,建立在反應抑制和工作記憶這2個成分的基礎上[9]。認知靈活性對個體發(fā)展和環(huán)境適應起著重要作用,比如靈活地應對生活中的突發(fā)狀況、適應新情境,在學習中能夠舉一反三等。

執(zhí)行功能的3個成分,即工作記憶、抑制控制和認知靈活性發(fā)展軌跡是不同的,其中最先快速發(fā)展的是行為和動作的抑制控制能力,之后是認知靈活性和工作記憶[9-10]。關于抑制控制發(fā)展的研究表明,抑制控制在兒童的學齡前階段發(fā)展快速,尤其是5~8歲期間兒童的動作及認知抑制任務分數(shù)明顯提升[11],8歲以后兒童基本抑制能力的提升空間已經非常小,但抑制能力測試的速度和準確性可以繼續(xù)得到改善[12]。關于工作記憶發(fā)展的研究表明,學齡前兒童就已經擁有在頭腦中短暫保持信息的能力,發(fā)展水平與年齡相關[13]。由于兒童時期大腦相關腦區(qū)的體積在持續(xù)增長,這使得兒童在簡單工作記憶任務上的表現(xiàn)得到大幅度提升[14],兒童復雜工作記憶任務的表現(xiàn)從9歲左右開始穩(wěn)步提高,持續(xù)發(fā)展至青春期[15]。關于認知靈活性發(fā)展的研究表明:2歲以前的幼兒已經具有初步的認知靈活性,但該能力從3~4歲才開始正式發(fā)展,此時兒童可以較好地完成規(guī)則簡單的轉換任務;6歲左右進入快速發(fā)展的關鍵階段,復雜的任務轉換能力進一步發(fā)展[16],并隨著年齡增長而得到提高,于青春期階段發(fā)育成熟[17]??偟膩碚f,人類執(zhí)行功能的發(fā)展需要一個較長的時間表,一般在青少年時期或成年早期的某個時間點發(fā)展成熟,尤其是兒童的5~12歲這一年齡階段,執(zhí)行功能的發(fā)展軌跡是不容被忽略的[14]。個體在兒童早期階段的執(zhí)行功能能力低下,往往預示著長大后的執(zhí)行功能問題;然而讓我們倍受鼓舞的是,兒童早期的執(zhí)行功能是可以通過訓練或干預(例如有氧運動、瑜伽等)得到提高的,因此,如何采取有效的干預措施提高兒童的執(zhí)行功能,成為近年來該研究領域的焦點問題。

2 運動與兒童的執(zhí)行功能發(fā)展

2.1 長期/短期運動與執(zhí)行功能

運動作為一種提高兒童執(zhí)行功能的干預手段,受到越來越多的兒童發(fā)展心理學家和運動心理學家的關注,可以依據(jù)運動干預方案實施周期的長短分為2大類:一是長期運動的實驗設計,通常將被試隨機分配到持續(xù)幾周或更長時間的運動干預組或對照組,考察較長時間的運動干預對兒童的執(zhí)行功能的影響;二是短時運動的實驗設計,通常研究者將兒童隨機分配到一次持續(xù)10~60 min的有氧運動干預組或對照組,考察短時有氧運動對兒童執(zhí)行功能的即時效應[18]。因此,首先回顧了長期和短期運動對兒童執(zhí)行功能的促進作用。

早期研究者并沒有直接考察執(zhí)行功能這一結果變量,有研究者考察了長時運動對兒童創(chuàng)造力的影響,研究以4~6年級154名兒童為被試,將他們隨機分配到為期12周、每周完成3個跑步訓練的實驗組和只參加學校常規(guī)體育課程的控制組,結果發(fā)現(xiàn)跑步訓練提高了兒童的創(chuàng)造力[19]。創(chuàng)造力可以反映兒童思維的靈活性和流暢性,繼而能反映他們的執(zhí)行功能水平[20]。Davis等[21]選取94名7~11歲的肥胖兒童為被試,進行10~15周的運動干預,隨機將兒童分配到3組,即控制組(無運動),運動組1(運動20 min),運動組2(運動40 min),采用認知評估系統(tǒng)(CAS)評估兒童的認知能力,包括計劃、注意、同時性加工和繼時性加工4個維度,結果發(fā)現(xiàn)只有接受大劑量的運動干預組的兒童,其計劃維度的得分顯著高于控制組,執(zhí)行功能的定義中涵蓋了計劃這一成分。同時,該研究在被試完成執(zhí)行功能任務時采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術,結果發(fā)現(xiàn)接受大劑量運動訓練的兒童,他們的前額葉活性也提高,證明運動訓練能夠影響兒童的執(zhí)行功能和潛在的神經網絡。江大雷等[22]研究了長期足球游戲對學齡前兒童執(zhí)行功能的影響,將61名5~6歲兒童隨機分至對照組和實驗組,進行8周中等強度的足球游戲,實驗前后測查兒童抑制控制(熊貓-獅子任務和雪地-綠草任務)、工作記憶(科斯積木和反科斯積木任務)和認知靈活性(項目靈活選擇任務),結果發(fā)現(xiàn)長期運動促進了兒童執(zhí)行功能,提高其抑制控制能力。

上述幾項研究證明:長期運動可以提高兒童的執(zhí)行功能,還有研究者采用短時運動的實驗設計考察了二者之間的關聯(lián)。陳愛國等[23]研究了短時中等強度的籃球運動對兒童執(zhí)行功能的影響,以130名4年級兒童為被試,干預時間分為8 min、15 min和30 min,分別采用Flanker任務、1-Back任務和More-odd shifting任務來評價兒童執(zhí)行功能的抑制、刷新和轉換3個子功能。結果發(fā)現(xiàn)中等強度的籃球運動能夠提高兒童的執(zhí)行功能,但提高的程度與運動持續(xù)時間有關,30 min的籃球運動對兒童執(zhí)行功能改善效果最好。Gabbard等[24]最早考察了短時運動對兒童的執(zhí)行功能的影響,該研究以106名6年級兒童為被試,隨機讓兒童參與時長為20 min、30 min和50 min的劇烈運動,在運動前后分別測試兒童的數(shù)學運算能力。研究發(fā)現(xiàn),在進行50 min運動之后,兒童的數(shù)學運算能力得到顯著提高,而數(shù)學運算能力與執(zhí)行功能中的抑制、工作記憶緊密相關[25]。Hillman等[26]采用反應時和腦電圖(EEG)等指標比較了不同身體健康程度(依據(jù)運動中測量的最大耗氧量、換氣比值等指標來區(qū)分)的兒童的執(zhí)行功能水平,該研究招募20名平均年齡9.6歲的兒童為被試,讓兒童分別進行20 min中等強度的步行和20 min不進行任何活動的休息,之后采用Flanker任務測試兒童的抑制控制能力,采用WRAT-3測試他們的學業(yè)成績,結果發(fā)現(xiàn)兒童的抑制控制得到提高。通過EEG數(shù)據(jù)發(fā)現(xiàn),運動之后在前額區(qū)、腦中心區(qū)域和頂葉區(qū)域的P3波幅都有所增大,這說明被試的注意分配能力得到提高。通過被試完成視覺辨別任務時大腦活動的神經數(shù)據(jù)發(fā)現(xiàn),相對心肺健康程度較差的兒童,心肺健康程度較高的兒童反應時更短,而且P3波幅更大,潛伏期更明顯,這表明其認知加工過程速度更快。

2.2 認知參與度不同的運動與執(zhí)行功能

長期或短期運動確實能夠對兒童的執(zhí)行功能帶來積極影響,那么不同類型的運動對兒童執(zhí)行功能的提高程度是否相同?近些年,研究發(fā)現(xiàn)運動類型調節(jié)著運動與兒童認知的關系[27],認知參與度高的運動對兒童執(zhí)行功能的影響更大[28]。例如,Budde等[29]研究了不同認知要求的短時運動對兒童注意力的影響,隨機將115名13~16歲的健康兒童分配到實驗組和控制組,運動干預任務包括10 min的雙手協(xié)調運動,包括一些從足球等運動里選取的協(xié)調性技能,例如平衡能力、對情境變化的反應和調整能力等,控制組兒童進行常規(guī)體育課程。結果發(fā)現(xiàn),與控制組兒童相比,實驗組兒童的注意力分數(shù)得到顯著提升,選擇性注意任務的準確性更高,反應時更短。在實驗過程中,研究者使用心率監(jiān)測儀使2組兒童的運動強度都在中等水平,但2組兒童的運動任務的認知參與程度是不同的,控制組兒童參與的簡單運動只包括了重復性的動作,實驗組兒童的雙手協(xié)調運動更具技巧性,對兒童具有更大的挑戰(zhàn)性,需要依賴于大腦額葉的認知控制和抑制自動化行為的參與;因此,僅10 min運動也提高了兒童前額葉的神經功能,使大腦為接下來的認知任務做好準備。陳愛國等[30]研究了不同形式的短時中等強度跳繩對兒童執(zhí)行功能的促進作用,將116名小學生分配至個人跳繩組、合作跳繩組及對照組,運動組進行30 min的跳繩運動,采用Flanker任務、1-back任務、More-odd shifting任務評價兒童抑制、刷新和轉換3個功能。結果發(fā)現(xiàn),2個運動組兒童執(zhí)行功能都得到提升,但合作跳繩組效果好于個人跳繩組。這是因為合作跳繩需要與同伴的互相配合、控制甩繩和跳繩節(jié)奏相互協(xié)調,包括了更多協(xié)調性動作。

此外,運動干預時的背景環(huán)境也是運動對兒童認知功能產生影響的重要調節(jié)變量。有些團體運動(例如籃球或足球)本身就包含了復雜的認知過程和社會互動,與孤立的個人運動相比能夠帶給兒童更高的適應性[31];但是,目前鮮有研究根據(jù)認知和社會因素的相互作用將運動進行分類,考察它們對兒童執(zhí)行功能的影響。動物實驗發(fā)現(xiàn)[32],豐富且具有挑戰(zhàn)性的運動背景環(huán)境,對動物的神經發(fā)育和認知功能有更為積極的影響。總之,運動對兒童大腦和執(zhí)行功能的影響依賴于具體運動的類型和相應的背景環(huán)境[32]。運動的技能和背景環(huán)境的復雜性反映了兒童在運動時認知參與的程度,認知參與度越高,對執(zhí)行功能的影響越大[33]。

2.3 體感游戲與兒童的執(zhí)行功能

如前所述,認知參與度高的運動對兒童的執(zhí)行功能能夠產生更大的影響,那么如何區(qū)分“認知”和“運動”2個因素對兒童的執(zhí)行功能所產生的影響?Best等最先利用“體感游戲”(exergame)區(qū)分運動干預中的認知因素和運動因素,來確定這2個因素對兒童執(zhí)行功能的特異性影響和聯(lián)合效應[33]。Exergame(體感游戲)是由Exercise和Game的合成詞,是一種人機交互性的視頻游戲,基于視頻動作捕捉和反應追蹤技術,將身體動作即時反映到游戲系統(tǒng)中,顛覆了傳統(tǒng)的視頻游戲形式,能夠激發(fā)兒童的全身運動,兒童既可以單獨游戲也可以組隊游戲,游戲難度根據(jù)兒童的技能水平而隨時調整。體感游戲可以使一些社會性心理障礙患者、對體育活動感到不愉悅和低自我效能感(尤其是肥胖兒童)的兒童,參與到體育活動中來[33]。體感游戲這一游戲方式的誕生,給運動與兒童發(fā)展這一研究領域提供了進行實驗研究的新途徑。

Best共招募33名6~10歲的健康兒童為被試,采用2×2組內設計,自變量分別是運動因素和認知因素,各有高低2個水平,組合出4種實驗環(huán)境,每個實驗環(huán)節(jié)進行1 h,采用觀察量表、問卷及ANT-C任務分別對兒童行為、運動參與度和執(zhí)行功能進行評估。發(fā)現(xiàn)單獨的“運動”因素提高了兒童處理視覺空間沖突的效率,卻沒有發(fā)現(xiàn)單獨“認知”因素的主效應,運動所帶來的生理喚醒對提高執(zhí)行功能有獨特作用,僅有認知參與的活動,例如計算機游戲,至少在短期內對執(zhí)行功能沒有效果。同時,與之前研究結論有所不同的是,該研究發(fā)現(xiàn)“運動”與“認知”的結合沒有比單獨的“運動”帶來更大的效果,Best認為可能原因是其研究中沒有將單獨運動實驗環(huán)境中的認知因素完全排除,因而掩蓋了運動與認知可能存在的交互作用,仍需利用體感游戲進行進一步的實證研究。

3 運動促進兒童執(zhí)行功能的潛在機制

運動在類型、時長和強度上存在著較大的差異,目前,還沒有某一理論能夠全面解釋運動影響兒童執(zhí)行功能發(fā)展的機制,但是,不同類型的運動影響兒童執(zhí)行功能的途徑存在著明顯的不同,根據(jù)長期運動、短時運動及不同認知要求的運動來分別分析運動與兒童執(zhí)行功能之間的潛在機制。

3.1 長期運動促進兒童執(zhí)行功能——神經生理機制假說

長期運動引起大腦結構性的改變,近年來對嚙齒目動物的研究表明,一段時間的運動會引起大腦學習與記憶相關腦區(qū)的變化,通過腦內一些重要的生長因子的調節(jié),引起新的神經發(fā)育,比如在海馬回中[34],在人體中存在類似的機制,研究發(fā)現(xiàn),長期運動使左、右前額葉皮層功能連接得到顯著提高,老年人前額葉區(qū)域的白質和灰質體積(本是隨著年齡而下降)增加[35],特定區(qū)域腦血量增加[36],而腦血量可以預測人的記憶表現(xiàn)。執(zhí)行功能與前額皮層密切相關,而運動功能與小腦密切相關,腦功能成像研究發(fā)現(xiàn),如果前額皮層活性降低,小腦活性也隨之降低,前額葉區(qū)域病變能夠導致小腦內的代謝減退,同樣小腦受損會導致額葉區(qū)域代謝減退;所以,這2個區(qū)域之間存在較強的神經共活化作用,小腦對注意、工作記憶等神經系統(tǒng)的影響也很大,但在研究中,運動發(fā)展和認知發(fā)展通常是分開研究的,被看做是獨立的。Diamond提出[37]:兒童運動功能和認知功能發(fā)展的聯(lián)系要比預想的更為緊密,從大腦神經層面上兩者是相互交織的;因此,長期運動通過作用于運動-認知相互關聯(lián)的大腦神經機制來影響兒童的執(zhí)行功能。

3.2 短時運動促進兒童執(zhí)行功能——喚醒理論假說

短時運動對認知功能的影響機制源自于喚醒理論的假設,喚醒水平和認知水平之間的關系呈倒U型,也就是說在一定范圍內,認知水平會隨喚醒水平的提高而提高。短時運動能夠引起即刻的神經化學物質的改變[38],提高大腦的血流量,提高覺醒水平和認知表現(xiàn),使中樞神經系統(tǒng)為當前或接下來的技能習取做好準備[29]。生理喚醒使兒童的注意分配能力提高,在有干擾時能夠將注意力集中在目標刺激物上,大腦釋放的神經遞質(例如多巴胺,去甲腎上腺素和5-羥色胺)的短暫變化能夠發(fā)揮短暫的神經調節(jié)的影響[33],提高執(zhí)行功能某些方面的表現(xiàn)。同時,腦血量的增加使腦源性神經營養(yǎng)因子(BDNF)含量也得到提高[39],BDNF與神經元和突觸的生長有直接關聯(lián),對短期的認知表現(xiàn)起著重要的調節(jié)作用,被稱作是“大腦的優(yōu)質營養(yǎng)肥料”。近年來有研究發(fā)現(xiàn)短時運動引起的周圍神經系統(tǒng)中BDNF的提升與認知尤其是記憶表現(xiàn)的提升顯著相關,因此,BDNF可能是調節(jié)短時運動對認知產生影響的潛在因素之一[40]。

3.3 認知參與性的運動促進兒童執(zhí)行功能——神經預活化機制

認知參與度高、背景環(huán)境復雜的運動不僅能夠促進兒童的生理喚醒,還更大程度地帶來了認知激活,能夠預活化與認知相關的神經網絡,這一機制體現(xiàn)在2個方面。

1)運動本身對認知的要求,當任務難度較大而不是簡單的、是新穎的而非熟悉或經過練習的、是變化而非固定的、必須集中注意力而非自動化的及需要快速反應的時候,能夠促使小腦和前額葉區(qū)域活性提高[37],協(xié)調性強、動作復雜的運動包含了上述要素,在過程中對參與兒童提出認知要求,預先活化了與認知相關的神經網絡,進而提高兒童執(zhí)行功能任務的表現(xiàn)。

2)運動情境對認知的要求,例如進行學習性、團隊合作的運動時,兒童需要運用策略進行合作、預判,完成動作目標,適時調整策略等,這種非計劃性、隨機的情境干擾無形中增加了兒童運用技能、完成動作的難度,需要兒童更努力地思考如何處理一些出乎意料的特殊情況,克服大腦的自動化加工。這一過程提出了較高的認知及社會互動的要求,需要調動與執(zhí)行功能相關的神經回路參與,使前額葉區(qū)域活性水平提高,與兒童完成執(zhí)行功能任務對大腦神經系統(tǒng)的要求類似,所以執(zhí)行功能水平得到提高。

4 關于未來研究的建議

在我國,學校和家庭教育存在著“重智輕體”的現(xiàn)象,也存在著“四肢發(fā)達、頭腦簡單”的錯誤觀念,運動作為一種提高兒童執(zhí)行功能的有效手段,亟待普及;但是國內外該領域的實證研究在研究設計、運動類型、執(zhí)行功能的評估和樣本特征上存在著很大的不同,導致研究結果也存在著一定的分歧[41]。

4.1 加強對特殊兒童群體的運動干預研究

由于前額皮層和網絡發(fā)展緩慢,一些兒童的執(zhí)行功能會出現(xiàn)功能性障礙[37],但是兒童的執(zhí)行功能可以通過環(huán)境改變和干預措施得到改善,這是一個很有實踐價值和社會意義的研究領域,特別是對于患有發(fā)展性障礙的兒童,例如注意力缺陷障礙、自閉癥[9]。注意力缺陷障礙兒童(ADHD)幾乎所有執(zhí)行功能任務的表現(xiàn)都受到影響,其中最明顯的是抑制控制、工作記憶和計劃能力[37,42],運動干預是改善注意力缺陷障礙兒童的認知表現(xiàn)和行為癥狀的重要方法。Diamond對注意力缺陷障礙兒童進行了短時運動干預,發(fā)現(xiàn)其在信息加工、抑制控制及計劃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提高[37],還有研究發(fā)現(xiàn)短時運動對ADHD患者的抑制控制能力有獨特作用[43]。自閉癥兒童(ASD)的執(zhí)行功能受損主要表現(xiàn)在思維靈活性、注意力及腹內側前額皮層的相關功能上,例如計劃、抑制刺激等[44],其中50%的自閉癥兒童也存在運動能力的缺陷,難以完成簡單的目標導向性動作[37,45]。運動干預可以提高自閉癥兒童的運動能力、社會互動和社會適應能力,例如體感游戲能夠迅速提高自閉癥兒童的執(zhí)行功能[46]。研究發(fā)現(xiàn),小腦和前額皮層的活性水平顯著正相關,存在神經共活化(co-activation)作用[37],這可能是運動改善自閉癥兒童執(zhí)行功能的潛在機制。未來需要更多的實驗研究來證明具體哪些運動能夠給發(fā)展性障礙兒童帶來更大的認知提升,并進一步揭示發(fā)展性障礙與執(zhí)行功能之間的關聯(lián)機制。

4.2 從發(fā)展的角度考察運動經歷對兒童執(zhí)行功能發(fā)展的影響

執(zhí)行功能與運動的聯(lián)系可以追溯到嬰兒時期,嬰兒身體動作能夠促進早期的認知發(fā)展,為其注意力、認知靈活性等發(fā)展奠定基礎[33],說明兒童的執(zhí)行功能發(fā)展是一脈相承的;因而考察運動對兒童執(zhí)行功能的影響時,應該考慮一個更大的發(fā)展歷程背景。通過發(fā)展的思維方式進行干預研究,一方面可以幫助研究者們揭示每個執(zhí)行功能要素的發(fā)展軌跡及各個要素之間的關系,另一方面可以明確運動對兒童執(zhí)行功能產生影響的性質。例如運動產生的影響與年齡增長所帶來的影響是否相似,早期的運動經歷對之后執(zhí)行功能的發(fā)展產生的影響是強的還是弱的,是長久的還是短暫的,如果效果能夠持續(xù),能夠持續(xù)多久,在哪個方面持續(xù),以及哪些因素影響效果持續(xù)的時間長短[8]。這些問題的解答可以使運動與執(zhí)行功能兩者之間的關聯(lián)更加明確,所以,未來的研究需要檢驗一個更長久的發(fā)展歷程[33],以全面闡述運動經歷對未來兒童執(zhí)行功能發(fā)展的影響。

4.3 考察兒童的年齡與不同的運動方式對兒童執(zhí)行功能的共同作用

年齡是運動與執(zhí)行功能之間的重要調節(jié)因素[27],對于年齡較小的兒童,運動干預主要考驗其動作協(xié)調性,而年齡較大的兒童則應考驗其計劃能力,不同類型的運動適應的年齡不同,在規(guī)則復雜的運動中,年齡大的兒童可能獲益更大[33]。一方面,不同年齡的兒童神經系統(tǒng)成熟度、發(fā)育狀況、荷爾蒙水平都不同,能夠完成的動作、理解的規(guī)則方面存在較大差異,所以為了優(yōu)化認知參與,研究者在確定干預方案時需要將年齡因素納入考慮范圍,謹慎考慮兒童的發(fā)展水平;另一方面,能夠不斷挑戰(zhàn)兒童認知能力的運動能夠對執(zhí)行功能的提升產生最大的效果[8]。但是執(zhí)行功能各要素也遵循不同的發(fā)展軌跡,在某一個發(fā)展階段,可能某一種執(zhí)行功能要素會更容易受到運動干預的影響;所以研究者還應該考慮在某個年齡階段,哪一種運動方式最能幫助兒童提高執(zhí)行功能[8]。

4.4 探討運動方式對不同易感性兒童的心理社會功能的差異性影響

近年來,差別易感性假說(Differential Susceptibility Hypothesis)受到研究者的廣泛關注,該假說認為一些兒童由于自身的行為、生理和基因等因素,比其他兒童具有更高的可塑性,他們不僅更易受消極環(huán)境的不利影響,而且更易受到積極干預的有利影響[47];因此,兒童自身的特點可能是運動干預對執(zhí)行功能作用的差異來源之一。目前,關于兒童自身特點與環(huán)境交互作用的理論模型還有“素質-壓力模型”和“優(yōu)勢敏感性模型”,究竟哪一種理論模型更能解釋兒童的發(fā)展目前尚無定論,目前運用最新的顯著性區(qū)域分析法[48]和新參數(shù)回歸模型[49]檢驗3種模型的適應性是當前發(fā)展心理學的研究熱點;因此,未來研究我們將采用“兒童-環(huán)境”交互作用的研究思路,深入探討不同的運動干預方式對不同易感性兒童的心理社會功能發(fā)展的差異性影響。

[1]COLCOMBE S,KRAMER A F.Fitness Effects on the Cognitive Function of Older Adults:A Meta-Analytic Study[J].Psychological Science,2003,14(2):125.

[2]HILLMAN C H,ERICKSON K I,KRAMER A F.Be smart,exercise your heart:exercise effects on brain and cognition[J].Nature Reviews Neuroscience,2008,9(1):58.

[3]DIAMOND A.Whether coordinative (soccer) exercise improves executive functioning in kindergarten children has yet to be demonstrated[J].Experimental Brain Research,2014,232(6):2045.

[4]BANICH M T.Executive FunctionThe Search for an Integrated Account[J].Current Direction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2009,18(2):89.

[5]MIYAKE A,FRIEDMAN N P,EMERSON M J,et al.The unity and diversity of executive functions and their contributions to complex “frontal lobe” tasks:A latent variable analysis[J].Cognitive psychology,2000,41(1):49.

[6]BROWNE R A,COSTA E C,SALES M M,et al.Acute effect of vigorous aerobic exercise on the inhibitory control in adolescents[J].Revista Paulista De Pediatria,2016,34(2):154.

[7]MOFFITT T E,CASPI A,TAYLOR A,et al.How common are common mental disorders? Evidence that lifetime prevalence rates are doubled by prospective versus retrospective ascertainment[J].Psychological Medicine,2009,40(6):899.

[8]DIAMOND A.Activities and Programs That Improve Children’s Executive Functions[J].Current Direction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2012,21(21):335.

[9]GARON N,BRYSON S E,SMITH M.Executive function in preschoolers:a review using an integrative framework[J].Psychological Bulletin,2008,134(1):31.

[10]DIAMOND A.The Early Development of Executive Functions[J].Lifespan Cognition Mechanisms of Change,2006:70.

[11]ROMINE C B,REYNOLDS C R.A model of the development of frontal lobe functioning:findings from a meta-analysis[J].Applied Neuropsychology,2005,12(4):190.

[12]RUEDA M R,FAN J,MCCANDLISS B D,et al.Development of attentional networks in childhood[J].Neuropsychologia,2004,42(8):1029.

[13]LUCIANA M,CONKLIN H M,HOOPER C J,et al.The Development of Nonverbal Working Memory and Executive Control Processes in Adolescents[J].Child Development,2005,76(3):697.

[14]BEST J R,MILLER P H,JONES L L.Executive functions after age 5:Changes and correlates[J].Developmental Review,2009,29(3):180.

[15]KLINGBERG T,FORSSBERG H,WESTERBERG H.Training of working memory in children with ADHD[J].Journal of Clinical & Experimental Neuropsychology,2002,24(6):781.

[16]LUCIANA M,NELSON C A.The functional emergence of prefrontally-guided working memory systems in four- to eight-year-old children[J].Neuropsychologia,1998,36(3):273.

[17]HUIZINGA M,DOLAN C V,MOLEN M W.Age-related change in executive function:Developmental trends and a latent variable analysis[J].Neuropsychologia,2006,44(11):2017.

[18]TERRY M,PHILLIP D.Tomporowski,Michel Audiffren[M].Exercise and Cognitive Function,2009.

[19]TUCKMAN B W,HINKLE J S.An experimental study of the 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effects of aerobic exercise on schoolchildren[J].Health Psychology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Division of Health Psychology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1986,5(3):197.

[20]LEZAK,MURIEL D,HOWIESON,et al.Neuropsychological assessment (4th ed.)[J].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2004,162(6):1237.

[21]DAVIS C L,TOMPOROWSKI P D,BOYLE C A,et al.Effects of aerobic exercise on overweight children's cognitive functioning: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Research Quarterly for Exercise and Sport,2007,78(5):510.

[22]江大雷,曾從周.8周中等強度足球運動游戲對學齡前兒童執(zhí)行功能發(fā)展的影響[J].中國體育科技,2015(2):43.

[23]陳愛國,趙莉,李煥玉,等.不同強度短時籃球運球訓練對小學生執(zhí)行功能的影響[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14,29(4):352.

[24]GABBARD C,BARTON J.Effects of physical activity on mathematical computation among young children[J].Journal of Psychology,1979,103(2):287.

[25]BULL R,SCERIF G.Executive functioning as a predictor of children's mathematics ability:Inhibition,switching,and working memory[J].Developmental Neuropsychology,2001,19(3):273.

[26]HILLMAN C H,PONTIFEX M B,RAINE L B,et al.The effect of acute treadmill walking on cognitive control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in preadolescent children[J].Neuroscience,2009,159(3):1044.

[27]TOMPOROWSKI P D,DAVIS C L,MILLER P H,et al.Exercise and Children’s Intelligence,Cognition,and Academic Achievement[J].Educational Psychology Review,2008,20(2):111.

[28]TOMPOROWSKI P D,CULLICK B M,PENDLETON D M,et al.Exercise and children's cognition:The role of exercise characteristics and a place for metacognition[J].Journal of Sport and Health Science,2015,4(1):47.

[29]BUDDE H,VOELCKER-REHAGE C,PIETRA?YK-KENDZIORRA S,et al.Acute coordinative exercise improves attentional performance in adolescents[J].Neuroscience Letters,2008,441(2):219.

[30]陳愛國,蔣任薇,吉曉海,等.8周中等強度的花樣跳繩運動對聾啞兒童執(zhí)行功能的影響[J].體育與科學,2015,36(4):105.

[31]PELLIS S M,PELLIS V C.Rough-and-Tumble Pla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 Brain[J].Current Direction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2007,16(2):95.

[32]WOLF S A,KRONENBERG G,LEHMANN K,et al.Cognitive and physical activity differently modulate disease progression in the 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 (APP)-23 model of Alzheimer’s disease[J].Biological Psychiatry,2006,60(12):1314.

[33]BEST J R.Exergaming immediately enhances children's executive function[J].Developmental Psychology,2011,48(5):1501.

[34]CAREY J R,BHATT E,NAGPAL A.Neuroplasticity promoted by task complexity[J].Exercise & Sport Sciences Reviews,2005,33(1):24.

[35]COLCOMBE S J,KRAMER A F,ERICKSON K I,et al.Cardiovascular fitness,cortical plasticity,and aging[J].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2004,101(9):3316.

[36]PEREIRA A C,HUDDLESTON D E,BRICKMAN A M,et al.An in vivo correlate of exercise-induced neurogenesis in the adult dentate gyrus.Proc Natl Acad Sci U[J].S A,2007,104(13):5638.

[37]DIAMOND A.Close Interrelation of Motor Development and Cognitive Development and of the Cerebellum and Prefrontal Cortex[J].Child Development,2000,71(1):44.

[38]MEEUSEN D R,PIACENTINI M F,MEIRLEIR K D.Brain Microdialysis in Exercise Research[J].Sports Medicine,2001,31(14):965.

[39]瑞迪.運動改造大腦[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40]PIEPMEIER A T,ETNIER J L.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 as a potential mechanism of the effects of acute exercise on cognitive performance[J].Journal of Sport & Health Science,2015,4(1):14.

[41]BEST J R.Effects of physical activity on children’s executive function:Contributions of 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aerobic exercise[J].Developmental Review,2010,30(4):331.

[42]WILLCUTT E G,DOYLE A E,NIGG J T,et al.Validity of the executive function theory of 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a meta-analytic review[J].Biological Psychiatry,2005,57(11):1336.

[43]GAPIN J I,LABBAN J D,BOHALL S C,et al.Acute exercise is associated with specific executive functions in college students with ADHD:A preliminary study[J].Journal of Sport & Health Science,2015,4(1):89.

[44]DAWSON G,MELTZOFF A N,OSTERLING J,et al.Neuropsychological Correlates of Early Symptoms of Autism[J].Child Development,1998,69(5):1276.

[45]HUGHES C.Brief report:Planning problems in autism at the level of motor control[J].Journal of Autism & Developmental Disorders,1996,26(1):99.

[46]BEST J R.Exergaming in Youth:Effects on Physical and Cognitive Health[J].Zeitschrift Fur Psychologie,2013,221(2):72.

[47]馬園園,周荃,邢淑芬.家庭養(yǎng)育環(huán)境與兒童發(fā)展:差別易感性假說[J].心理科學進展,2015,23(11):1931.

[48]ROISMAN G I,NEWMAN D A,FRALEY R C,et al.Distinguishing differential susceptibility from diathesis-stress:recommendations for evaluating interaction effects[J].Development & Psychopathology,2012,24(2):389.

[49]WIDAMAN K F,HELM J L,CASTRO-SCHILO L,et al.Distinguishing ordinal and disordinal interactions[J].Psychological Methods,2012,17(4):615.

Review on the Effects of Physical Activity on Children’s Executive Function

XING Shufen1,WANG Ruimeng1,WANG Xiaoyun2,YANG Yubing2

Executive function(EF) refers to the higher-order cognition that permits humans to behave in an adaptive and goal-directed fashion when completing complex tasks.It has been proved that EF can be improved by various activities.And how to improve children's EFs through effective interventions has become a hot issue of research in this field.Exercise is found to be one of effective ways to improve children’s EF,and will be of great benefit to the development of EF in infancy or childhood.First of all,exercises could be categorized based on the duration and the degree of cognitive engagement.And then the possible mechanisms underlie the link between exercise and EF will be discussed.Finally,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for the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in this field:1) to strengthen the movement of special children group intervention study;2) from the angle of the development of inspection campaign through its influe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hildren's executive function;3) the age of the child and different ways of movement combination of children's executive function;4) to explore ways of different susceptibility differences affect children's psychosocial function.

exercise;executive function;children;cognitive processes

2016-09-05

邢淑芬,女,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為運動心理學。

單位:楊玉冰,男,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為運動心理學。

1.首都師范大學,北京 100037;2.北京體育大學,北京 100084

1.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Beijing 100037, China;2.Beijing Sport University,Beijing 100084,China.

G 804.8

1009-783X(2016)06-0566-06

A

猜你喜歡
兒童運動功能
也談詩的“功能”
中華詩詞(2022年6期)2022-12-31 06:41:24
不正經運動范
Coco薇(2017年9期)2017-09-07 20:39:29
關于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幾點思考
留守兒童
雜文選刊(2016年7期)2016-08-02 08:39:56
六一兒童
古代都做什么運動
瘋狂的運動
中西醫(yī)結合治療甲狀腺功能亢進癥31例
辨證施護在輕度認知功能損害中的應用
“六·一”——我們過年啦!
绥德县| 阳曲县| 兴海县| 玛纳斯县| 渭南市| 呼玛县| 榆林市| 建始县| 长阳| 上杭县| 黄大仙区| 平阳县| 岐山县| 应用必备| 敦化市| 景宁| 玉龙| 哈密市| 黄龙县| 马公市| 怀仁县| 南涧| 和田县| 板桥市| 华蓥市| 建始县| 翁牛特旗| 永和县| 得荣县| 全南县| 黄龙县| 青冈县| 孟连| 寻乌县| 英德市| 阿克陶县| 闵行区| 中牟县| 盖州市| 隆尧县| 陇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