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 敏
用適宜的“溫度”為家校關系“保鮮”
□廖敏
學校和家庭之間的關系好比冰箱與食材之間的關系,學校好比那個大大的智能化的冰箱,要容納各種各樣的家長。在處理家校關系時,班主任只有把握好幾個“溫度”,才能讓學校這個大“冰箱”用最適宜的“溫度”為家校關系“保鮮”,讓家校關系時時“新鮮”。
我班有41個孩子,開學的第一天,我給所有的家長打個電話,表示問候。電話內容很簡單:“您好,我是XX同學的新班主任,他(她)今天表現(xiàn)不錯。這是我的聯(lián)系電話,希望您能記下號碼,以后有什么問題,可以及時聯(lián)系?!?/p>
41個電話,41聲問候。41度,略高于體溫的熱情和萬分的誠意,是我給家長的“見面禮”??赡苊總€電話的時間不到一分鐘,但為構建良好的家校關系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這份“見面禮”,令家長因班主任主動關心孩子而高興,同時,也給家長留下好印象。
開學第一周,我根據(jù)學生資料,并結合問候電話掌握的情況,篩選出幾類需要重點關注的孩子,與他們的家長進行了面談,從而進一步細致地了解了孩子的情況,分析可能存在的問題。然后,家校合作,努力幫助孩子解決目前所急需解決的問題。
單親或離異重組家庭的孩子、留守孩子、留校住宿孩子、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孩子,這4類孩子要重點關注,深入交流,讓家長切實感受到班主任的誠心誠意。
4度,在現(xiàn)實的寒冷中,為那些特別的家庭送去愛的溫暖。
有人說,語言是這個世界上最有力量的武器。跟家長交流孩子的問題,是個技術活。我比較喜歡用面對面的方式跟家長交流,因為電話交流不能準確表達自己的意思,容易引起誤會,而面對面無疑是最有效的交流方式。
教師和家長交流孩子的問題,要把握好度。一般情況下,我習慣遇到小問題時和孩子一起協(xié)商解決。遇到較大的問題,會跟孩子講明問題的嚴重性,并征求孩子的意見,再決定是否需要家長協(xié)助解決。所以,我班的家長都知道,我一般不會找他們,除非孩子的問題比較嚴重,需要一起協(xié)同解決。
教師和家長交流孩子的問題,態(tài)度一定要真誠,客觀地描述事情經(jīng)過,進行有針對性的分析,并提出建議,不抱怨,不指責,不翻舊賬,就事論事,最關鍵的是,給家長留面子。
38.5度,比體溫高一點的溫度。即使是批評,也要讓家長知道,批評的目的是為了讓孩子健康成長。
家長會不是告狀會,單純的抱怨解決不了任何問題。抱怨只不過是在把自己的不良情緒轉移給了家長,家長回家后又轉移給了孩子。長此以往,孩子不喜歡家長會,家長也不愿意參加家長會。
孩子身上出現(xiàn)的問題,大部分來自于家庭教育的不完善或缺失。但對于家長,我們不能一味地指責。在家長群體中,文化程度低的情況比較普遍。此外,有些家長的工作格外辛苦,無法將過多的心思放在孩子身上。因此,教師對待家長要有一顆寬容的心:寬容家長在家庭教育上的乏力;寬容家長有時因為繁忙無法參加家長會;寬容家長在言行上的“不恭”。
家長會需要私人定制。對于家長會,我一般控制在2小時到2.5小時之間,與每個家長單獨交談的時間是3至4分鐘。
我通常會要求家長和孩子一起參加家長會。孩子的參與,是為了讓他們意識到自己的問題應該自己解決,家長和老師只是在幫助他們,從而提高孩子解決問題的自主性和積極性。
1度,一對一,面對面,人人都是班主任的VIP。
(作者單位:福建省廈門大學附屬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