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福軍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高級中學
?
對高中歷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思考
劉福軍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高級中學
歷史課作為高中重要的課程之一,因為其知識點繁雜,教學的有效性長期以來一直受到極大的關注,又因新一輪的課程改革對其作出了新的要求,作為一門連接過去與現(xiàn)在的學科,高中歷史課究竟應該怎樣應對它所面臨的挑戰(zhàn)?本文旨在從教師和學生兩個方面就如何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展開討論。
教師作為教學的引導者應具有豐富的知識,尤其是歷史教師,從古至今,從國內(nèi)到國外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民族、外交以及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都要了解,只有這樣在講課以及解答學生的問題時才能做到游刃有余。同時要明確教學的內(nèi)容重點,在具體的教學中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的不同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
歷史作為一門百科全書式的學科,任一位歷史教師都堪稱是一部百科全書,但是由于其學科的特殊性,許多老師在上課時把握不了方向。在教學中,有些歷史教師在講到一個知識點時,與之有關的事件與知識點都講出來,這樣就會導致學生抓不住課堂的重點,久而久之教學的效率也就大幅度降低。當然這種發(fā)散式教學的方法是值得提倡的,它能讓學生知道各知識點之間的聯(lián)系以及能開闊學生的視野,擴大知識面,但與此同時也會造成學生只顧得聽“熱鬧”,而忽視了書本的重點知識。
高中歷史教學應側(cè)重于以歸納歷史知識點為例教給學生掌握基礎知識的方法和技巧,歷史學科的知識體系是在基本的歷史時間、歷史人物、歷史事件等基礎上構(gòu)建的,基本的歷史知識點也是學生進一步學習歷史的階梯,沒有掌握基本的歷史知識,就談不上積累歷史素養(yǎng)。所以,教師在課堂上一定要明確課堂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注重具體知識點的講解,教給學生掌握知識點的方法,這樣,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才會更加牢固,教學的有效性才會提高。
新一輪課程改革的實施對教師的素質(zh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教材的知識面廣、難度大,教師在備課和教學過程中常常感覺難度高于從前,這就要求教師要不斷擴大知識面,備課時多參考他人的成果和意見,更新教學方法,不斷提高教學質(zhì)量。另外,歷史作為一門連接過去與現(xiàn)在的學科,很多舊的觀點被推翻,新的觀點被提出,但是教材的更新速度是有限的,教師要時刻關注最新觀點,及時掌握并進行知識的更新。如果是史學界有爭論的觀點,可以直接告訴學生不同的觀點是什么,自己傾向于哪一種觀點,讓學生自己斟酌,但必須有史實、史料作為依據(jù)才行。
教學的關鍵在于教師,教師素質(zhì)的高低直接影響高中歷史教學的有效性。教師要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yè)素養(yǎng)、專業(yè)知識和專業(yè)技能,把最新最準確的知識傳遞給學生,讓學生覺得歷史是一門活的學科,而不是一門只在講述過去事件的一門枯燥的學科。
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不強是教學有效性的一大難題,很多學生只是按照教師的步驟去進行知識點預習和復習,然而每個學生所面臨的問題都不同,而教師提供的則是一種普遍的方法,學生要自己主動汲取知識彌補自己的不足,解決真正需要解決的問題。同時,一個學生的能力畢竟有限,教師需要鼓勵他們進行有效率的團隊合作,進行合作學習。開展合作學習的方法和途徑有很多,其中小組討論就是一種效率較高的途徑之一。教師在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特別是小組討論的時候,一定要充分考慮如何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并引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好的問題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必須緊緊圍繞教學目標、教學內(nèi)容,根據(jù)班級的具體情況來設計具體的問題,從而充分發(fā)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功能,并達到教學目的。
隨著社會的進步,許多教師習慣于采用多媒體教學,通過視頻使歷史動起來,這大大提高了教學的豐富性,但是很多老師也就忽視了板書這個環(huán)節(jié),使該有的教學過程遭到忽略,學生就會感覺重點不清晰,課下復習時就不知道該怎樣復習,極大降低了教學的有效性。
隨著新課改的進行,高中歷史課程面臨著深刻的變革,究竟應該怎樣順應發(fā)展,這需要每一名歷史教師在具體的教學中不斷探索,在教學設計、教學方法、教學模式上不斷創(chuàng)新,以學生為主導,提高課堂活力,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性和合作性,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提高教學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