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曉春 張宜萍
(江蘇省南京師范大學附屬揚子中學 210048) (江蘇省南京市揚子第一中學 210048)
“探究蚯蚓在什么樣的物體表面爬得快”實驗是蘇教版《生物學》七年級上冊第2章第2節(jié)“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中的內(nèi)容。教師普遍認為,該實驗的難點在于實驗材料蚯蚓的數(shù)量不足、蚯蚓在實驗中不配合(如要么靜止不動,要么爬行路線雜亂無章)、實驗材料如玻璃板準備不夠和實驗數(shù)據(jù)的處理四個方面。下面就從如何突破這四個難點展開分析。
當學生學習這部分內(nèi)容時,天氣漸冷,蚯蚓不太好找,且在城市能挖蚯蚓的土壤原本就比較少。很多學校一個年級有十幾個班級要做該實驗,“自己去挖”不能滿足實際需求,且過分的挖掘可能也會對周邊環(huán)境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如果只選很少數(shù)量的蚯蚓,不同的班級重復地使用,對蚯蚓的傷害可能會比較大,不符合關(guān)愛生命的教育理念,所以蚯蚓的來源成為該實驗的難點之一。依靠在周邊的土壤中挖掘蚯蚓,解決途徑比較單一。此外,還可以借助網(wǎng)購途徑來解決,從附近的養(yǎng)殖戶那里購買本地的蚯蚓。當然,不要在離當?shù)靥h的地方購買,一可降低運輸風險;二可避免外來物種的入侵。
2.1 蚯蚓不爬 天氣已經(jīng)轉(zhuǎn)冷,蚯蚓無論是放在紙板上還是玻璃上,都不怎么主動地爬行,無法開始實驗。
蚯蚓生活在土里,靠皮膚呼吸,由于土壤顆粒之間有空隙,呼氣吸氣不費力。雨后雨水滲進土,土壤中空隙變小空氣變稀,蚯蚓呼吸困難,鉆出地面找氧氣。將蚯蚓從土壤中取出后,先放在盛有水的燒杯中浸泡30 s左右,此時會發(fā)現(xiàn)原本不動的蚯蚓會在水中“掙扎”,再將蚯蚓取出進行實驗,這時的蚯蚓基本都會主動地迅速爬行。該方法只是相當于野外的蚯蚓經(jīng)歷了一次雨水而已,不會對蚯蚓造成太大的傷害。
2.2 蚯蚓爬行路線雜亂無章 實驗中有部分蚯蚓雖然爬行(或在人為的刺激下爬行),但是爬的方向不規(guī)則,到處亂爬,或者爬行時,常常身體是彎曲的,路線也不規(guī)則,準確測量爬行距離比較困難。
解決措施一是將蚯蚓身體上沾一些泥水(或水彩液),蚯蚓爬過的地方會留下痕跡,再用尺子測量。如果線路是彎曲的,可以用一根棉線,沿著蚯蚓留下的痕跡擺放好,在棉線的起點和終點分別作標記,再將棉線拉直,用尺子測量棉線的長度,從而得出蚯蚓爬行的距離。這種方法的弊端是誤差過大。
解決措施二是將兩把直尺(30 cm)沒有刻度的一側(cè)用膠帶粘貼好,倒置在紙板上或玻璃板上,形成一個一面開口的三棱柱。由于蚯蚓在逃生時會做直線運動,此時,將蚯蚓置于這個狹窄的空間內(nèi),它會沿著尺子的一側(cè)邊緣做直線運動,可以記錄下蚯蚓身體前端所處的刻度即起始刻度,當蚯蚓運動到終點刻度時,記錄運動時間即可。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直尺有刻度的一面比較粗糙,為了減少刻度對蚯蚓身體的阻力及傷害,可以把光滑的一面朝內(nèi),粗糙的一面朝外(可以體現(xiàn)對實驗動物的關(guān)愛)。這種方法優(yōu)點是記錄的數(shù)據(jù)較準確。
3.1 紙板太干燥 設(shè)置對照實驗時,一般情況下都習慣于使用粗糙的硬紙板作為粗糙的表面,用玻璃作為光滑的表面進行對照。但是,由于紙板太干,蚯蚓身上分泌的黏液將自身粘在紙板上,蚯蚓爬行很困難。
建議將紙板和玻璃表面都用水打濕,在潮濕的情況下,不影響單一變量,效果不錯。
3.2 玻璃板準備不夠 一般家庭里很少有大小合適的玻璃板來做實驗,且學生路上攜帶不太安全,如何來滿足該實驗的需求,只能由學校統(tǒng)一購買足夠的玻璃板(40 cm×5 cm)。
教師可以介紹學生利用速度的計算公式(速度=長度/時間),采用計算速度的方式,直接對比速度的大小得出爬行快慢,這樣不用再局限于固定時間還是固定距離,只要同時記錄爬行過程的時間和距離就可以。有時,蚯蚓運動起來還是較快的,由于實驗中又要計時,又要看刻度,學生往往手忙腳亂,實驗數(shù)據(jù)就會出現(xiàn)誤差,此時如果用手機視頻拍攝下蚯蚓運動的過程,記錄員可以重復觀看視頻,找到蚯蚓運動過程中的起點、終點及運動時間,可以獲得相對科學的實驗數(shù)據(jù)。
由于一次實驗所用的時間較短,每個小組可以用不同的蚯蚓做多組對照試驗,并計算平均值,最后將全班數(shù)據(jù)進行匯總,得出實驗結(jié)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