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正鵬,胡 娜,張俊敬(臨沂市水利局,山東臨沂276000)
?
蒙陰縣王家峪村小型水利工程改革實踐
高正鵬,胡娜,張俊敬
(臨沂市水利局,山東臨沂276000)
【摘要】蒙陰縣岱崮鎮(zhèn)王家峪村實行民營水利改革,采用民辦公助等政策,形成了小投入、大水利、高效益的格局,本文介紹了王家峪村在小型水利工程改革方面的經驗與做法。
【關鍵詞】蒙陰縣;小型水利工程;水利改革
蒙陰縣岱崮鎮(zhèn)王家峪村位于蒙陰縣東北部,村內共有土地面積400hm2,其中果園面積53.33hm2,栽植蘋果樹40hm2、桃樹13.33hm2,糧食作物主要為花生,其余為山林。村內地形復雜,山多、嶺多、河汊多,果樹受水利工程的影響極大,由于該村近幾年實行了民營水利改革,實行了民辦公助等政策,致使該村果園在2014年降水量比往年偏少25%的情況下喜獲大豐收,人均收入過萬元,其中50%的家庭收入達到10萬元以上。
多年來,該村利用山地多的優(yōu)勢,努力調整農業(yè)產業(yè)結構和生產方式,大力發(fā)展以蜜桃、蘋果為主的果品產業(yè),目前年產果品1000余萬公斤。隨著果樹種植面積的不斷擴大,區(qū)域內水利設施及灌溉方式已不能滿足灌溉用水量需求。特別是遇到干旱年份,大面積果園得不到適時灌溉,果品的產量和質量大大降低,村民深受缺水之苦。因此,發(fā)展節(jié)水灌溉項目,有效提高水資源利用率,是該村廣大干部群眾的強烈愿望和要求。
根據王家峪村小型農田水利工程、水資源分布狀況,按照統(tǒng)籌治水的理念,充分利用當地塘壩多、河道多和林果地多的條件,按照先急后緩的原則,對該村的高效節(jié)水灌溉工程進行高起點、高標準規(guī)劃。
工程建設采取“民辦公助”的方式,以村小組為單位,通過“一事一議”的形式,發(fā)動廣大村民投工投資,用于管道溝開挖、回填、砌筑等土石方工程,上級補助資金主要用于管材的購置安裝、機電設備的購置安裝等項目。
工程于2014年9月竣工,共修復塘壩3座、大口井1眼、蓄水池1座,建機房10間,配潛水泵5臺,變頻柜5臺,裝機功率54.2km,鋪設各類管道19882m。工程建成后,增加了果園灌溉面積,年增加果品產量30萬kg,項目區(qū)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加1200元,水的利用系數也有了提高,極大地節(jié)約水資源,同時提高了植被覆蓋率和綠化率,減少水土流失,改善了生態(tài)環(huán)境。
王家峪村小型水利工程改革改變了傳統(tǒng)的上級投資、地方配套、基層被動干活的投資建設機制,采取以獎代補、先干后補形式,鼓勵誰建設、誰管理、誰受益,充分調動群眾投資建設、管理、經營水利工程的積極性,形成小農水、大水利、高效益的格局。
2.1在調動積極性上,群眾主管能動性得以發(fā)揮在工程建設中,群眾急需用的項目由群眾自發(fā)建設,激發(fā)了群眾的積極性,而建后獎補的資金真正起到了小投資帶動大水利的作用,使有限的資金充分發(fā)揮了作用。群眾認識提高了,觀念轉變了,由過去的“要我干”轉變?yōu)楝F在的“我要干”,自覺投資投勞興修水利的積極性空前高漲,形成了家家上項目、戶戶搞建設,
(下轉第46頁)
“小農水、大水利”的建設格局。
2.2在工程建設上,簡化了程序,提高了效益
王家峪村小水利工程建設程序簡單,由群眾自發(fā)興起,避免了繁雜的程序,節(jié)省了建設管理費用。同時,自己的事情自己干,占遷自己負責,解決了以往建設占遷老大難的問題。
2.3在工程管理上,責任得到加強,效益充分發(fā)揮
由于民營水利工程是農民的私有財產,群眾千方百計去管護好,從而做到了建設與管理并重、專管與群管相結合,徹底解決了長期以來集體想管管不了、管也管不好的老大難問題,確保了工程壽命和效益的發(fā)揮。
2.4在水資源利用上,節(jié)約用水蔚然成風
小型水利工程改革后,經營者對工程使用管理的責任心明顯增強,為擴大水源工程的灌溉能力,提高灌溉效益,大都采取節(jié)水措施。家家戶戶節(jié)約用水、科學用水的自覺性進一步增強,有力地促進了節(jié)水工作在廣大農村的普及和推廣。群眾還立足實際,采取截、攔、蓄、引并舉的措施,千方百計攔蓄和挖掘當地水資源潛力,既最大限度地發(fā)揮了水資源的效益,保持了水土,又節(jié)約了電力和能源,增強了農業(yè)抗御自然災害的能力。
小型水利工程的改革,使上級的政策及資金扶持和技術服務非常透明,真正起到了雪中送炭的作用,既促進了干部作風的轉變,密切了干群關系,又提高了黨和政府的威信。王家峪村的改革實踐為農村小型水利工程的改革提供了借鑒。
(責任編輯趙其芬)
作者簡介:高正鵬(1965—),男,高級工程師
收稿日期:2015-06-23
【中圖分類號】F426.9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9-6159(2016)-02-003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