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靖江市實驗學校(214500)高紅梅
?
讓微課設計為數(shù)學課堂增光添彩
江蘇靖江市實驗學校(214500)高紅梅
[摘要]微課作為一種新興的教學技術,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具有廣泛的應用。如何在課堂中使用微課技術,提高數(shù)學課堂的教學效率,這是當前形勢下每一個數(shù)學教師都亟待思考的問題。提出微課應用的三大策略,突破教學難點,激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
[關鍵詞]微課應用小學數(shù)學教學策略微課技術
微課是一種多媒體技術,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微課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把握微課的應用時機,合理運用微課,是讓微課充分發(fā)揮作用的關鍵所在。
導入是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如果教師能夠運用微課進行動態(tài)引入,就可以調(diào)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讓數(shù)學課堂充滿樂趣。
例如,教學“圓的認識”時,為了讓學生盡快投入對新知的學習和探究之中,筆者設計了微課視頻:有幾個人在公路上騎自行車,路人甲騎的是兩只方形輪子的自行車,他使出渾身力氣,汗流浹背,但是自行車仍然紋絲不動,這人卻毫不氣餒,依然在使勁,引得路人哈哈大笑;路人乙騎著兩只橢圓形輪子的自行車,但是一路顛簸,搞得神經(jīng)兮兮的,路人又是一陣大笑;路人丙騎著兩只圓形輪子的自行車,一路上速度很快,人也輕松自在地哼著小曲。學生很快就被視屏中形象生動的畫面所吸引。此時微課視頻中提出了問題:“聰明的小朋友,想一想,自行車的輪胎到底選哪個更合適?為什么?”學生立刻得到結(jié)論:圓形輪胎最高效。此時微課視頻展現(xiàn)自行車輪子的圖片,并出示問題:“請觀察圖片,并說出圓有什么特點?!睂W生興致勃勃地展開討論,有的認為,圓是一條曲線;有的認為圓是一條曲線構成的封閉圖形;有的認為,圓上任意一點到圓心的距離都相等。微課視頻中又展示了一部分圓形,讓學生再次驗證了自己的認知。
通過這樣的微課導入,學生對圓這個抽象的數(shù)學概念有了直觀的感知,由此積累了豐富的表象,為下一步深入探究做足了準備。在微視頻播發(fā)中,數(shù)學課堂充滿了歡聲笑語,學生也樂于參與其中,真正達到了寓教于樂的教學目標。
由于年齡的原因,小學生主要以感性思維為主。因此,教師可以借助微課,運用多種現(xiàn)代教育技術手段,將圖文和動畫等多種形式融為一體,為學生呈現(xiàn)豐富多彩的視頻。
例如,教學“三角形三邊的關系”時,學生動手實踐,拼擺線段為“3cm、1cm、5cm;3cm、4cm、5cm;3cm、3cm、5cm”的小棒,很快他們就發(fā)現(xiàn),較短兩條線段之和小于最長的線段時,不能圍成三角形;較短的兩條線段之和大于最長的線段時,能夠圍成三角形。但對于邊長為2cm、3cm、5cm這三條線段,學生卻有了不同的看法:有的認為能夠圍成三角形,有的認為不能。由此,我為了讓學生能夠準確判斷2厘米、3厘米和5厘米這三條線段的關系,特意通過微視頻出示這一關系圖(如圖1)。
圖1
學生根據(jù)這一關系圖,認識到2厘米加3厘米等于5厘米,把它們連起來后再與5厘米長的線段首尾連接,就相當于重合在一起的一條直線。此時我提問:“如果兩端固定不動,中間的兩端往上或者往下翹一翹呢?”同時播發(fā)微視頻(如圖2)。
圖2
學生由此發(fā)現(xiàn),較短的兩條線段之和等于第三條線段時,不能圍成三角形。
通過微視頻,學生有了直觀感知,有效突破了學習難點,大大提升了課堂效率。
微課作為課堂拓展,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具有十分廣泛的應用。它作為教材的延伸,一方面能夠加深學生對抽象概念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可以豐富學生的感性認知,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zhì)。
例如,復習“長方體”這一知識點時,我設計了“一張紙變長方體”的微課視頻(如圖3),并提問:“如何用折紙的辦法,將一張紙折成不同的長方體?”
圖3
學生帶著問題觀看微視頻后發(fā)現(xiàn):一張紙既可以折成無蓋的長方體,也可以折成無底無蓋的長方體,而且同樣一張紙,還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折出不同大小的長方體。通過動態(tài)演示,學生自然而然獲得了新啟示,從而對長方體的認知更加深刻,并且能夠用理性的數(shù)學語言來描述體積大小的秘密所在。
總之,在教學中,教師要把握微課的運用時機,讓微課用在關鍵之處,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數(shù)學課堂增光添彩。
(責編童夏)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9068(2016)08-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