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洪榮
2014年1月,我聽了本校一位資深老教師執(zhí)教的蘇東坡的《記承天寺夜游》,詩意的課堂簡直就是一首美麗的詩篇,流淌在聽課者的心理;課堂的結(jié)構(gòu)簡直就是一次美的盛宴。
導(dǎo)入播放樂曲《春江花月夜》,伴隨著音樂,老師深情地吟誦東坡的《明月幾時有》,音樂仍在繼續(xù),進入展開環(huán)節(jié),展開部分有“第一樂章”、“第二樂章”、“第三樂章”,總結(jié)有“尾聲”“序曲”部分是關(guān)于作者蘇軾的介紹,簡單的了解即進入文章的主體學習中。第一樂章進行對文章的景物描寫的品讀;第二樂章探究閱讀:探究蘇軾的心境,從而,把握作者豁達的人生態(tài)度;第三樂章,與蘇軾進行交流:給他寫幾句話。
內(nèi)容上的精心安排,使得整節(jié)課呈現(xiàn)了一種內(nèi)在的梯度,從課內(nèi)到課外,由閱讀感悟,到深思抒情,學生對人生的態(tài)度也在這一過程中得到了升華。同時,各個樂章的教學過程除了處在系統(tǒng)中外,本身又自成體系,具有相對的完整性。整個課堂結(jié)構(gòu)有梯度的安排,每一樂章的精心設(shè)計,使得整節(jié)課以完美而清晰的姿態(tài)展示出來。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就與作者、作品、教師的情感融合到一起,融于這個大的充滿詩意的課堂中。
老師對朗讀的指導(dǎo)像抑揚頓挫的詩。縱觀這一節(jié)課,在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中,都有朗讀的貫穿。使課堂響起詩一樣的旋律。如在進入第一樂章后,老師指導(dǎo)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對文章進行了不同形式的朗讀:第一遍要讀出寧靜的氛圍,第二遍要讀出夜游的興致,第三遍要讀出復(fù)雜的情愫,文章的詩意的美也在這幾次不同形式的吟誦中融入到每個學生的心靈深處。于是,學生的品讀也就順理成章地詩意疊出了。
老師的教學語言如詩。隨意截取一段師生之間的對話,你都會為老師詩一般的語言魅力所折服。
師:他頻遭貶謫,一生游歷八州,身行萬里,走過無數(shù)窮山惡水,卻都如處天堂。他說:此心安處是吾家。
生:先寂寞后欣然,看來何以解憂?唯有月光呀!
學生詩意的語言,教師詩意的語言。詩意語言催生的詩意情懷,讓人享受,讓人難忘。對于語文教育而言,一位詩意的教師,本身就是一座巨大的詩意教學的礦藏。而教師詩意的表達,本身就是最好的詩意語言的示范。課堂上,學生不僅可以通過文章學習語言,而且也通過與教師的交流學習語言,通過聆聽教師詩化的表達方式學習語言。耳濡目染、日積月累,學生的語言也自會有韻味起來,詩意起來。
老師詩心獨運,課堂就是詩的意境。且不說,課堂上,無論是師生的對話,還是課堂的整體格調(diào),都讓人感受到詩的韻味和魅力。也不說,學生詩意的品評,教師詩意的交流,融濃濃的詩意于自然的表達之中。更不說,多樣化的朗讀,讓課堂的詩意得到了不斷的渲染與強化,使課堂成了一個無法拒絕的詩意的磁場。單說,課堂中喧嘩與寧靜的交替輪回,所創(chuàng)造的別具特色的詩的意境?!办o靜地,靜靜地考慮一下,抒發(fā)感受”“悄悄地把感受說給身邊的人聽一下”“再一次靜靜地、靜靜地思考:這首詩里面哪個詞是要好好咀嚼體會的”……每一次的寧靜之后,學生都會盡情地表達自己的思考,交流也都因這寧靜而深刻起來。同時,這寧靜又與朗讀、交流的“熱鬧”交織起來,共同奏出了課堂上別有風味的交響樂。當?shù)谌龢氛轮袑庫o后精彩的表白展示出來時,我們又不難發(fā)現(xiàn)前兩次表面的寧靜背后孕育著的巨大的力量。這是無法抗拒的詩意的力量,這是意境的力量??芍^妙絕!
這位老師用他獨有的詩人氣質(zhì),構(gòu)筑了詩意的課堂,讓他的學生每天享受著詩意的語文,詩意的課堂,詩意的人生。聽他課的人,沒有不為他課堂那無意間的起承轉(zhuǎn)合的語言的詩情畫意所折服的,更不要說與學生圍繞文本時的交流與對話的詩一般境界,老師作為學習者之一對文本的解讀與歸納的如詩如畫。他把課堂作為學生和老師棲居的主要場所,充滿著濃濃的詩意。他用詩一般的激情渲染課堂,讓課堂成為一個詩意的生態(tài)場。
課堂成為詩場,課堂本身就是一首詩,從今天起,努力讓語文課堂更加詩意一些,讓我們的生活更加詩意一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