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4日上午,株洲市天元區(qū)白鶴小學六年級學生余晗睿走進校長辦公室接受媒體采訪。在去年12月上旬的一次考試中,余晗睿40分鐘內寫出了一篇作文,以文言文的形式引經據典地闡述了家庭教育對閱讀和習慣的影響,這篇600余字的作文迅速走紅網絡。
這篇文章名為“父母之教”,余晗睿在開頭便表明了自己的觀點:“孩子之美,源父源母。父母之教,最為重?!薄鞍椋酥橐?。讀書,明理也。習慣,所以修身養(yǎng)性也。此皆父母之教也?!庇嚓项Uf,五歲那年起,爸爸每晚都會給他講解三字經小故事,他在父母的引導下,開始接觸國學和古詩詞。 目前,他正在讀《古文觀止》。他表示,通過熟讀古文,自己明白了許多修身養(yǎng)性、為人處世的道理,今后還會讀更多的國學和古詩詞書籍。
良好的家庭教育讓孩子受益終生
這是一個盛產網紅的時代,從草根明星到時尚寵物,從一封寫滿情懷的辭職信到一首怪誕的另類歌曲,意想不到的走紅,卻往往植根于現實的土壤之上。這篇文言文的意外走紅,讓這個叫余晗睿的“00后”,成了許多人津津樂道的“別人家的孩子”。只是,當我們對他津津樂道時,真的只是欣賞一個在眾多孩子中脫穎而出的文言文高手嗎?從教育科學來說,在文字方面有所擅長當然不是教育的全部,而我們更應看到的是,在這個文言文高手背后,所隱藏的教育本質所在。
每一個父母都望子成龍,許多家庭為孩子傾注了大量心血,但是,讓孩子成為一個讓人艷羨的“高手”,顯然是一個技術活。正如余晗睿所在學校的校長所言,小學生對古詩詞感興趣的不多,靠內容或家長強制去吸引很難,家長從興趣上去引導,再靠孩子自身去領悟,會越學越有味。但是,在現實的家庭教育中,又有多少家長愿意有耐心地去引導孩子的興趣呢?有多少家長愿意如余晗睿的家長那樣去悉心陪伴呢?又有多少家長能夠在生活中以身作則呢?從余晗睿的經歷來看,讓自己的孩子成為高手,其實并不遙遠,或許只是需要為人父母者,祛除功利心,以平等、尊重的心態(tài)與自己的孩子做朋友。于此而言,當一個11歲的孩子因為一篇作文成為網紅,與其說我們是在欣賞一個文言文高手,不如說我們讀懂了所謂父子或母子之間的真正內涵。
國學依然很重要
古文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國學經典涵蓋著中華傳統文化亙古不變的核心價值。正因為我們千百年來將傳統經典奉為立身之本,始終保持著一種崇尚和敬畏,五千年的文明才得以延續(xù)、傳承和發(fā)展,中華民族才有生生不息的凝聚力。所謂“舉頭三尺有神明”,傳統經典其實就是我們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神明”。因此,學習國學,于當今國人實在是不可或缺。11歲小學生文言文的走紅,其實凸顯出了國學在國人心中依然置于至上的位置。
而近年來,國學也確實已經成為一大時髦,但于不少人而言,國學其實只是學一點皮毛用于裝點門面。相反,一個更嚴峻的現實是,許多人對傳統經典的敬畏之心已日漸淡薄。隨著以消費、商業(yè)為特征的快餐文化大行其道,戲說歷史、顛覆傳統、玩世不恭、游戲人生成為時尚,傳統經典的地位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沖擊。而這才是國學真正令人尷尬的處境。
然而,古文艱澀難懂也讓人敬而遠之,有學生們調侃古文是第二外語,既難學又難懂。正因此,余晗睿如此執(zhí)著于國學,特立獨行,超然物外,需要很大的勇氣。與此同時,一個不得不承認的事實是,應試教育依然是大行其道的教育邏輯。為考試而閱讀,往往讓閱讀失去了本身的熏陶價值。在余晗睿身上,拋卻教育功利心下的虛浮與急躁,我們可以看到國學教育之于一個孩子的成長價值和意義——優(yōu)秀品格的塑造和優(yōu)良習慣的養(yǎng)成。
課堂內外·創(chuàng)新作文高中版2016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