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嬿
電視新聞慎用“諧音”詞
□吳 嬿
在報紙新聞中,“諧音”詞中的運用,可以增加新聞報道的文采或趣味性,這讓新聞報道增色不少,但在電視新聞中,運用“諧音”詞卻并不一定有這樣的效果,有時反而會給電視新聞帶來負面影響。
一、使用“諧音”詞,可能讓觀眾不知所云。如一篇內(nèi)容為攝影愛好者活動的報道,記者對“攝影愛好者”使用了“攝友”這個詞,這個“攝友”放在報紙新聞中,會有詼諧的效果,讀者并不會覺得有什么不妥,讀者看到“攝友”也不會產(chǎn)生誤解,很容易明白是怎么回事。然而,“攝友”這個詞放在電視新聞中,由于觀眾是一邊看畫面一邊聽解說,而“攝友”與“色友”諧音,觀眾在看新聞時就會感覺莫名其妙,影響了電視新聞的傳播效果。
二、使用“諧音”詞,可能會使電視新聞流于粗俗。如一篇報道漂流活動的電視新聞,對于漂流的游客,記者使用了“漂客”這個詞。這個詞放在報紙新聞中,也沒有什么問題,讀者一看就明白,“漂客”說的是漂流的游客。然而,在電視新聞中,播出的是漂流的畫面,解說詞說的是“漂客”,而因為“漂客”與“嫖客”近音,觀眾很容易聽為“嫖客”,從而使電視新聞顯得不嚴肅、流于粗俗,讓觀眾產(chǎn)生不快的感覺。
由此可見,由于傳播方式的不同,“諧音”詞的運用在報紙新聞和電視新聞中的效果是不一樣的。因為電視新聞是聲畫傳播,解說詞側(cè)重于“聽”,而不于在“看”,所以,電視新聞在運用“諧音”詞時要慎重,以避免讓觀眾產(chǎn)生迷惑、誤解或感到不適的現(xiàn)象。
(作者單位:婺源廣播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