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銘釧,陳建端,宋樂銘,宋 麗
重組人表皮生長因子衍生物聯(lián)合微波理療治療急性鼓膜穿孔
孫銘釧,陳建端,宋樂銘,宋 麗
微波;重組人表皮生長因子;鼓膜穿孔
急性鼓膜穿孔是指在較短時間內(nèi),因外傷或者急性感染引起的鼓膜穿孔,穿孔時間不超過2周。過去對于鼓膜急性穿孔治療方法很多,外傷性鼓膜穿孔可在預防感染的情況下自然愈合,也可以采用鼓膜貼片或者鼓膜修補手術(shù)。而急性中耳炎所致的鼓膜穿孔則可在感染有效控制后自然愈合。筆者所在科2002年—2013年共收治鼓膜急性穿孔患者226例,其中147例采用金因肽(重組人表皮生長因子外用溶液,深圳華生元基因工程發(fā)展有限公司,規(guī)格為每瓶15 ml,2000 IU/ml)聯(lián)合多功能微波理療(型號WE2101-A,大連奧瑞電器公司生產(chǎn))進行治療?,F(xiàn)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226例均為急性鼓膜穿孔,穿孔發(fā)生時間2 h至13 d。治療組147例,男62例,女85例,年齡18~64歲,平均39.35歲;緊張部穿孔138例,松弛部穿孔5例,緊張部和松弛部混合穿孔4例;直接外力擊打所致外傷性穿孔86例,感染繼發(fā)穿孔32例,異物刺傷19例,灼熱鐵屑或鐵水燒傷穿孔6例,氣壓傷穿孔4例;左耳102例,右耳45例;穿孔<2 mm者49例,2~3 mm者71例,3 mm以上20例,兩處以上穿孔7例;中央穿孔24例,后上35,后下36例,前上25,前下27例。對照組79例,年齡22~71歲,平均37.15歲;緊張部穿孔76例,松弛部穿孔2例,緊張部和松弛部混合穿孔1例;直接外力擊打所致外傷性穿孔45例,感染繼發(fā)穿孔23例,異物刺傷8例,灼熱鐵屑或鐵水燒傷穿孔3例;左耳44例,右耳35例;穿孔<2 mm者29例,2~3 mm者35例,3 mm以上15例;中央穿孔10例,后上12例,后下17例,前上15例,前下25例。
1.2 方法治療組和對照組均在外耳道及鼓室干燥前提下進行治療對照,即避免患耳進水、擤鼻,急性中耳炎感染得到控制分泌物消失,外耳道皮膚高溫灼傷創(chuàng)面愈合無滲出,異物刺傷合并外耳道皮膚損傷傷口愈合無出血或滲出。對照組不采取任何治療措施,自然愈合。治療組具體的治療步驟如下:(1)清除外耳道內(nèi)的耵聹或干痂;(2)75%乙醇溶液常規(guī)消毒外耳道皮膚;(3)用1 ml注射器抽取常溫金因肽0.25 ml,在明視下將藥滴入穿孔周緣,1次/d;(4)滴藥1 min后,用型號WE2101-A的多功能微波對患耳進行理療,溫度35~40℃,時間20~30 min。
治療組:143例愈合,1例因感染未愈合,3例因穿孔較大未愈合。治愈率97.28%,治愈天數(shù)6~17 d,平均治愈天數(shù)12.55 d。對照組:48例自然愈合,治愈率60.76%,治愈天數(shù)22~38 d,平均治愈天數(shù)32.78 d。經(jīng)統(tǒng)計學處理,差異顯著(P<0.01)。治療組治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平均治愈時間縮短20.23d。
鼓膜穿孔在耳科很常見,穿孔形態(tài)各異,有圓形、橢圓形、三角形、線性以及形態(tài)不規(guī)則等。引起穿孔原因主要是外傷和感染。常見的外傷有外力直接擊打、異物刺傷、氣壓損傷、高溫灼傷。由于鼓膜緊張部張力較大,當受到擊打或氣壓作用時,很容易發(fā)生穿孔,不像松弛部因結(jié)構(gòu)松弛并有聽小骨襯托可以得到緩沖。這類穿孔相對清潔,邊緣新鮮,鼓室干燥,預后較好。異物刺傷和高溫灼傷引起的鼓膜穿孔往往較大、損傷較重,且多伴有外耳道皮膚損傷,滲血及滲液流入鼓室并浸泡鼓膜,加重鼓膜水腫,鼓室潮濕極易細菌繁殖,感染機會增多,治療比較復雜。特別是高溫灼傷,穿孔邊緣多發(fā)生變性壞死,并有瘢痕形成,愈合較其他類型穿孔困難得多。急性中耳炎發(fā)生的鼓膜穿孔往往較小,炎癥得到控制后愈合相對容易。歸結(jié)起來,鼓膜穿孔愈合主要取決于以下幾點:(1)損傷的程度。損傷程度越復雜、穿孔越大越不易愈合。(2)穿孔發(fā)生時間。時間越短,治療效果越好。(3)穿孔有無感染。感染的穿孔較清潔穿孔愈合相對困難。(4)鼓膜的供血。鼓膜內(nèi)外面均有豐富的毛細血管網(wǎng),當血管網(wǎng)受到炎癥、高溫破壞后就會影響到穿孔的愈合。
20世紀90年代初期,金因肽開始應用于臨床,最早應用于皮膚、胃腸黏膜、肌肉韌帶、骨骼等的損傷,尤其是對淺表創(chuàng)面作用顯著。其作用機理是在細胞周期的轉(zhuǎn)換中誘導和促進G0和G1期細胞分裂,使分裂時間從72 h縮短到18 h,從而實現(xiàn)組織修復和成纖細胞、上皮細胞和血管內(nèi)皮細胞等的轉(zhuǎn)化[1]。鼓膜緊張部由三層組成,由外向內(nèi)依次是上皮層、纖維層、黏膜層組成,金因肽作用鼓膜表面,可以有效的促進各層結(jié)構(gòu)的修復。有研究發(fā)現(xiàn)生長因子在急性鼓膜穿孔表達程度有變化,這足以證明生長因子對鼓膜愈合起到關鍵作用。以常規(guī)劑量短期使用生長因子,可導致短暫的增生,治療終止即恢復正常[2]。有研究表明生長因子對耳蝸的感覺和支持細胞并無損害。由于用藥很少,通過中耳吸收的部分極少,不會引起全身的毒性作用。多功能微波局部理療,主要是利用其熱效應使局部血管擴張,血液循環(huán)速度加快,促進細胞增殖分裂,同樣也加快生長因子的吸收,防止藥液殘留于鼓室,使其保持干燥環(huán)境。此外,微波可以提高毛細血管及細胞膜的通透性,促進炎性滲出吸收,起到抗炎殺菌的作用。筆者在治療過程中發(fā)現(xiàn),在應用金因肽3~5天時,穿孔邊緣并無明顯變化,而在治療1周左右時發(fā)現(xiàn)穿孔邊緣有新鮮增生組織向中間生長,而在后期穿孔愈合速度顯著加快。
治療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點:(1)治療前無論外傷還是炎癥必須要得到有效的治療,在鼓室保持一個干燥環(huán)境的前提下開始用藥[3],降低感染機會。滲出較多時,不要急于應用金因肽,但可盡早進行微波理療,促進滲液及早吸收,鼓室干燥后方可用藥。(2)把握時機盡早使用生長因子。治療越早,鼓膜愈合成功率越高。因為急性穿孔早期邊緣新鮮,組織細胞增生活躍,使用生長因子后能更有效地促進愈合[4]。高溫灼傷的鼓膜穿孔邊緣往往變性壞死,并有瘢痕形成,不利于穿孔愈合,則需要用尖針將穿孔邊緣瘢痕組織剔除。(3)一次用藥不要過多。藥液過多不易徹底吸收,鼓室內(nèi)就會變得潮濕。一次用藥0.25 ml最為適宜。(4)藥液要準確滴到穿孔部位。如果將藥液滴到其他部位,就不能更好起作用,最好在內(nèi)鏡明視下進行。(5)滴藥必須在嚴格無菌的情況下進行。外傷性鼓膜穿孔鼓室內(nèi)是一個相對無菌的環(huán)境,嚴格來講向鼓室內(nèi)滴藥屬于禁忌證,因為外耳道的細菌可以通過點藥帶入鼓室中,引起感染。感染是穿孔不愈合的主要原因之一[5]。點藥前要徹底清除外耳道壁的耵聹組織和痂皮,用75%乙醇溶液常規(guī)消毒外耳道皮膚。治療后要用無菌干棉球堵塞外耳道口,防止外界細菌侵入。(6)治療過程中,當發(fā)現(xiàn)鼓室滲液較多時,要及時停藥,繼續(xù)微波理療促進滲液吸收,必要時全身應用抗生素預防感染。
綜上所述,金因肽聯(lián)合微波理療治療鼓膜急性穿孔操作簡單,費用少,治愈率高,愈合時間短,安全有效。
[1]龍海珊,戴海江,周 蕓,等.重組表皮生長因子治療外傷性鼓膜穿孔的臨床觀察[J].中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2004,11(2):83-87.
[2]張 勁,孫勝蘭,李 超.細胞生長因子治療鼓膜穿孔的進展[J].國外醫(yī)學:耳鼻咽喉科學分冊,2003,27(3):157-162.
[3]向和平,張緒綱,楊 瑾,等.明膠海綿貼片對外傷性鼓膜穿孔自然修復的影響[J].臨床耳鼻咽喉科雜志,2006,20(7):326-327.
[4]趙 麗.表皮生長因子-透明質(zhì)酸合膜對皮膚切口愈合的影響[D].石家莊:河北醫(yī)科大學,2004.
[5]王景和,任 慶.貝復濟治療鼓膜穿孔療效觀察[J].聽力學及言語疾病雜志,2006,14(2):136.
[2015-10-12收稿,2015-11-10修回]
[本文編輯:張鴻瑫]
統(tǒng)計表的編制原則
統(tǒng)計表(statistical table)是把統(tǒng)計資料和結(jié)果用表格的形式進行表達,其目的是簡潔、清晰、直觀,方便對比和閱讀。統(tǒng)計表有基本的制作要求,并不是把數(shù)據(jù)放到表格里就形成統(tǒng)計表。同時也要注意,不是所有的數(shù)據(jù)都需要制作統(tǒng)計表,應該有選擇性地對重點要表達的數(shù)據(jù)制作統(tǒng)計表。
1.重點突出,簡單明了,即一張表一般只表達一個中心內(nèi)容和一個主題。若內(nèi)容過多,可分別制成若干張表。
2.主謂分明,層次清楚。統(tǒng)計表雖然是表格的形式,但其內(nèi)涵代表的是若干完整的文字語句,因此,主謂語的位置要準確。一般來說,定語部分放在標題內(nèi),主語放在表的左邊作為橫標目,謂語放在右邊作為縱標目,橫標目與縱標目交叉的格子放置數(shù)據(jù),從左向右讀,每一行便形成一個完整的句子。標目的安排及分組要層次清楚,符合邏輯,便于分析比較。
3.數(shù)據(jù)表達規(guī)范,文字和線條盡量從簡。
摘自《醫(yī)學統(tǒng)計學》
R764.29
B
10.14172/j.issn1671-4008.2016.04.017
264200山東威海,解放軍404醫(y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孫銘釧,陳建端,宋樂銘,宋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