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青松
(江蘇省建湖縣人民醫(yī)院, 江蘇 建湖, 224700)
?
頭孢曲松聯(lián)合地塞米松治療細菌性腦膜炎
帖青松
(江蘇省建湖縣人民醫(yī)院, 江蘇 建湖, 224700)
關(guān)鍵詞:頭孢曲松; 地塞米松; 細菌性腦膜炎; 療效
細菌性腦膜炎具有較高的發(fā)病率和病死率[1-3]。本研究探討地塞米松聯(lián)合頭孢曲松鈉治療細菌性腦膜炎的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2年11月—2015年3月收治的細菌性腦膜炎患者50例,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25例。觀察組男12例,女13例,平均年齡為35歲;對照組男19例,女6例,平均年齡為39歲。2組患者性別、年齡等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納入標準: ① 年齡15~65歲; ② 腦脊液革蘭染色發(fā)現(xiàn)細菌感染; ③ 腦脊液呈渾濁狀; ④ 腦脊液在培養(yǎng)皿內(nèi)都存在著細菌生長的情況; ⑤ 腦脊液白細胞的計數(shù)高于平均水平[4]。排除標準: ① 患有消化道潰瘍、腦外傷、真菌感染或者結(jié)核者; ② 對皮質(zhì)激素或者β-內(nèi)酰胺類抗生素等過敏的患者; ③ 接受過腦脊液分流術(shù)且應(yīng)用過抗菌藥物治療的患者; ④ 處于妊娠或者哺乳期的婦女。
1.2方法
腦脊液的檢查: 50例患者的腦脊液全部呈灰白色或者淡黃色,并且伴有渾濁和輕度渾濁等情況,其中接受檢查的5例患者中,腦脊液靜置后肉眼可見沉渣;有15例患者腦脊液生化檢查中出現(xiàn)定量下降,有5例患者則出現(xiàn)氯化物量下降的情況。29例患者蛋白定量超過1.0 g/L。經(jīng)實驗室檢測,所有50例細菌性腦膜炎患者中, 19例腦脊液中的白細胞計數(shù)為(500~1 000)×106/L, 其余31例患者的腦脊液白細胞計數(shù)均大于1 000×106/L。血常規(guī)檢測: 50例患者中性粒細胞計數(shù)均大于0.75, 白細胞計數(shù)平均值高于10×106/L。所有患者都經(jīng)過腦脊液涂片檢查,其檢查結(jié)果均顯示外腦膜炎雙球菌感染的情況。
所有患者進行甘露醇降顱壓治療、抗菌治療、營養(yǎng)支持,保持水電解質(zhì)平衡。觀察組患者在接受頭孢松鈉靜脈滴液治療的基礎(chǔ)上,再加用地塞米松注射液靜脈滴注,用藥3 d后改為10 mg/d[5-6]。對照組患者只進行頭孢松鈉靜脈滴液治療,使用10%的500 mL葡萄糖與200 mg/kg的頭孢松鈉注射液混合滴注治療。
1.3評價標準
療效判斷: 治愈: 患者的體溫基本處于正常狀態(tài),臨床癥狀全部消失,腦脊液常規(guī)項目也恢復(fù)正常,白細胞總數(shù)也未超標;顯效: 治愈標準中任意3項恢復(fù)正常;好轉(zhuǎn);治愈標準中任意2項恢復(fù)正常;無效: 臨床接受治療3 d后癥狀無明顯減輕趨勢,病情反復(fù)并有加重趨勢[7]。
2結(jié)果
觀察組中治愈17例,顯效5例,好轉(zhuǎn)3例,無效0例,總有效率為88%;對照組中治愈11例,顯效8例,好轉(zhuǎn)4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76%。觀察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2組患者的臨床癥狀變化情況見表1。
與對照組比較, *P<0.05。
3討論
研究[8-9]發(fā)現(xiàn),應(yīng)用地塞米松對患有細菌性腦膜炎的兒童進行治療能夠有效降低兒童的致病率以及病死率。對于治療細菌性腦膜炎,其關(guān)鍵
是要及早發(fā)現(xiàn)、及時治療,及早使用抗菌藥物殺滅腦脊液內(nèi)的致病病菌,提高整個細菌性腦膜炎的臨床治療效果,使患者盡快恢復(fù)健康,降低治病率及病死率。現(xiàn)代醫(yī)學[10]普遍認為,細菌性腦膜炎有3大致病病菌,分別是腦膜炎球菌、肺炎球菌以及流感嗜血桿菌。使用頭孢曲松對上述三種細菌性腦膜炎的致病病菌具有高效的滅菌療效。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觀察組中治愈17例,顯效5例,好轉(zhuǎn)3例,無效0例,總有效率為88%; 對照組中治愈11例,顯效8例,好轉(zhuǎn)4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76%。觀察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對2組患者的意識障礙恢復(fù)時間、退熱時間以及頸強直時間進行對比發(fā)現(xiàn),對照組顯著長于觀察組(P<0.05), 而2組患者外周血復(fù)常時間和CSF復(fù)常時間經(jīng)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表明地塞米松和頭孢曲松聯(lián)合應(yīng)用對細菌性腦膜炎進行治療具有顯著的臨床效果,可以縮短退燒時間、頸強直消失時間和意識障礙恢復(fù)時間,有利于患者的愈后康復(fù)。
參考文獻
[1]劉浩書, 鄧嬡嬡, 熊濤, 等. 新生兒細菌性腦膜炎45例[J]. 實用兒科臨床雜志, 2011(10): 733-735.
[2]May M, Daley A J, Donath S, et al. Early onset neonatal meningitis in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J]. Arch Dis Child Fetal Neonatal Ed, 2005, 90(4): 324-327.
[3]劉俊舉, 薛艷, 楊艷艷. 血管內(nèi)皮生長因子與細菌性腦膜炎的研究進展[J]. 中華婦幼臨床醫(yī)學雜志: 電子版, 2015(1): 113-116.
[4]謝永強, 鄧秋連, 虢艷, 等. 童細菌性腦膜炎病原學及耐藥性分析[J]. 臨床兒科雜志, 2011(11): 1037-1040.
[5]郭光輝, 蔣巧雅, 束振華. 可溶性髓系細胞觸發(fā)受體-1在細菌性腦膜炎診斷中的意義[J]. 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 2011(9): 951-952.
[6]高峰, 夏哲智, 水泉祥. 細菌性腦膜炎患兒腦脊液一氧化氮變化的研究[J]. 中華兒科雜志, 2001(9): 530-532.
[7]TSukaharaH, HarutaT, TOdorokiY, et al. Oxidant and antioxidant activities in childhood meningitis[J]. Life Seiences, 2002, 71(23): 2797-2806.
[8]詹建梅, 林海燕, 王進華. 血前降鈣素與C-反應(yīng)蛋白檢測在細菌性腦膜炎早期診斷中的價值[J]. 浙江臨床醫(yī)學, 2014(4): 544-545.
[9]杜麗君, 石凱麗, 李春花, 等. 美洛培南聯(lián)合萬古霉素治療小兒難治性細菌性腦膜炎療效觀察[J]. 中國藥物與臨床, 2014(9): 1276-1277.
[10]Nakamoto N, Tada S, Kameyama K, et al. A free radical scavenger, edaravone, atomists statuses and cell death via reducing inflammatory cytokine production in rat acute liver injury[J]. Free Radial Res, 2003, 37(12): 849-859.
收稿日期:2015-12-15
中圖分類號:R 512.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2-2353(2016)11-165-01
DOI:10.7619/jcmp.201611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