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直面異化本身:從“異化勞動”到“異化歷史”
——論馬克思異化理論的超越本性

2016-04-04 03:22王振東
關鍵詞:異化勞動異化馬克思

王振東

(吉林大學哲學社會學院暨哲學基礎理論研究中心,吉林 長春 130012)

直面異化本身:從“異化勞動”到“異化歷史”
——論馬克思異化理論的超越本性

王振東

(吉林大學哲學社會學院暨哲學基礎理論研究中心,吉林 長春 130012)

學界中曾有人質(zhì)疑:馬克思哲學后期的異化理論“衰退了”,但是,經(jīng)過研究以為:馬克思的異化理論從“異化勞動”到“異化歷史”的轉(zhuǎn)變彰顯了其超越本性:其一,馬克思將異化置于歷史中考查并將其視為人類社會實踐中特定的歷史階段,超越了先前只將異化置于與人類勞動本性的對立地位,進而實踐性地超越了帶有某種解釋性理論的先定預設;其二,馬克思直面異化本身并尋求內(nèi)在其中社會變革的現(xiàn)實契機,超越了因?qū)Ξ惢倪^度批判而造成其被泛化、抽象化。正是這樣,不僅能夠有效地反駁上述質(zhì)疑,而且,自從唯物主義歷史觀在《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中確立以來直至形成于最終頗具影響的《資本論》,馬克思正視了人類社會的“異化階段”并洞察了其中所蘊含的肯定性歷史因素。

異化勞動;異化歷史;轉(zhuǎn)變;超越;

從“異化勞動”到“異化歷史”彰顯了馬克思異化思想的重要轉(zhuǎn)變,轉(zhuǎn)變本身即是超越。然而,對于當前馬克思異化思想的研究,學界一直以來存有“異化衰退論”和“異化無用論”這兩種對馬克思異化思想理解的傾向,前者學者們往往糾纏于馬克思文本中異化概念的使用頻率而缺乏對馬克思異化思想的整體性考證和邏輯進路的把握,然而,馬克思從人的勞動本性討論異化問題到從歷史躍遷討論異化的歷史階段展示了其遠見卓識的異化思想,這是一種“由小見大”的異化觀;后一傾向里學者們不乏對異化的批判視角,揭示出資本主義種種異化的“一無是處”并一味地在異化狀態(tài)的悲觀陰霾里憂怨徘徊,馬克思卻沒有在異化中停下前進的腳步,在對資本主義社會這一特定的人類歷史的異化階段進行嚴肅認真的探究過程中,逐步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歷史唯物主義異化觀。這樣一來,馬克思異化思想的超越本性構(gòu)成了對抗上述傾向的強勢話語。因此,厘清馬克思異化思想變遷邏輯理路,以及正面考證包含在異化歷史中肯定性因素則不再顯得那么多余。

一、馬克思異化思想的邏輯理路

值得引起人們關注的是,前蘇聯(lián)哲學家奧伊澤爾曼依據(jù)馬克思文本中異化概念的前后比對,認為在馬克思的新世界觀創(chuàng)立之后,“‘異化’的概念已經(jīng)不再起原先的作用了”。[1](P114)科爾紐認為實踐概念是馬克思成熟時期的核心概念,并且他認為:“正像新世界觀的形成使他不可能繼續(xù)留戀費爾巴哈的基本概念一樣,異化概念也必然為實踐概念所代替?!盵2](P221)比利時學者德曼也力圖從創(chuàng)造力角度指出,馬克思后來的異化顯示了“創(chuàng)造力的某種衰退和削弱”。[3](P374)甚至阿爾都塞也指出馬克思的異化思想出現(xiàn)了“斷裂”,[4](P13-14)這種斷裂出現(xiàn)在《關于費爾巴哈提綱》和《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之間,即是說在《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1857-1858手稿》、《資本論》中馬克思不再關注異化問題,而是專注于科學地分析資本主義經(jīng)濟問題。所以這里不禁提出兩個疑問:馬克思的異化思想是不是真的出現(xiàn)衰退了?這難道不是一種異化思想的轉(zhuǎn)變么?

(一)走出青年黑格爾派宗教的“自我異化” 作為青年黑格爾派的主要代表,鮑威爾十分推崇黑格爾的自我異化,有學者甚至認為:“鮑威爾是‘自我異化’(Selbstentfremdung,self-alienation) 這個詞的創(chuàng)造者,這個詞在青年黑格爾派中間很快就流行了起來?!盵5](P65-66)他認為宗教是自我意識的自我異化,這種異化的極致就會“成為一種囊括人類一切事物的全面的異化”。[6](P129)所以需要自我意識的自我批判與復歸,然而就自我意識復歸的形式而言,自我意識并未脫離黑格爾的窠臼,本質(zhì)上仍“是單一的東西的分裂為二的過程或樹立對立面的雙重化過程,而這種過程則又是這種漠不相干的區(qū)別及其對立面的否定。所以唯有這種正在重建其自身的同一性或在他物中的自身反映,才是絕對真理”。[7](P12-13)想要最終獲得自身必須否定自身,也就是說,否定自身是重建自身的前提,這并非是理性的自我陶醉,而更多地需要借助于同精神本身異質(zhì)化的外界:“開始觀念為了實現(xiàn)自己,自我喪失了主導地位而‘沉淪’于自然物質(zhì)過程,后來在人類社會的逐步發(fā)展中揚棄和超越對象性(物化)向主體性回復,最后在人的自我意識中完成理性復歸?!盵8](P22)不難看出這種分裂還是一種主客二分并經(jīng)歷了三個環(huán)節(jié),先是只有主體,然后主體分裂出客體(自我異化),最后客體由主體統(tǒng)攝并回歸主體(自我揚棄)。然而,自我異化并不是脫離現(xiàn)實的獨自異化,而是必須借助于外界或者現(xiàn)實,毋寧說自我異化的手段即中間環(huán)節(jié)就是現(xiàn)實的,目的當然還是自我意識的復歸,并在揚棄特殊中獲得了普遍,“一方面現(xiàn)實的自我意識通過它的外在化轉(zhuǎn)化為現(xiàn)實的世界并且反過來現(xiàn)實世界又轉(zhuǎn)化為自我意識;但另一方面,恰恰這種現(xiàn)實,無論它是個人或是客觀的東西,就被揚棄了;它們都成了純粹的普遍物。它們經(jīng)過這種異化就成了純粹意識或本質(zhì)”。[9](P39)總之,自我意識“先將自己予以異化,然后從這個異化中返回自身。這樣,原來沒經(jīng)驗過的東西才呈現(xiàn)出它的現(xiàn)實性和真理性,才是意識的財產(chǎn)”。[9](P23)毋寧說,真理就是在批判異化了的自我意識——宗教中實現(xiàn)的。

當然,起初和鮑威爾同處博士俱樂部時期,馬克思還是很贊成這種自我異化的實現(xiàn)的,他的《博士論文》第一次使用了異化概念,原子的偏斜運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自我異化所具備的自由的普遍性,并試圖以原子個別的偏斜運動證明自我意識的發(fā)生機制,但是在《萊茵報》時期,馬克思發(fā)現(xiàn)鮑威爾這種自我異化僅僅拘泥于詭辯式的自圓其說,根本無法觸及現(xiàn)實的物質(zhì)利益問題,鮑威爾所推崇的自由當然只是精神層面的自我陶醉乃至自我異化的泛化,鮑威爾的宗教批判還是最終依托自我意識的批判,這就脫離了現(xiàn)實并越來越遠,這就不得不讓馬克思與之分道揚鑣了,因為費爾巴哈使唯物主義的思維方式重新登上了“哲學的寶座”。

(二)摒棄費爾巴哈非歷史的“類本質(zhì)異化” 費爾巴哈的人本唯物主義使得哲學從絕對精神的天國落入凡塵,回歸到了現(xiàn)實的自然和活生生肉體的人,并以“類本質(zhì)”奠定了哲學的世俗基礎,將黑格爾哲學的神秘體系從頭到腳翻轉(zhuǎn)過來,使唯物主義重新占有了哲學寶座。費爾巴哈和鮑威爾同樣認為宗教是人的異化狀態(tài),但這種異化的根基早已脫離了自我意識的抽象思辨,感性的現(xiàn)實存在的人才是哲學關注的根本,而不是“為了使上帝富有,人就必須赤貧;為了使上帝成為一切,人就成了無”。[10](P58)

但很明顯的是,費爾巴哈一直強調(diào)的人的類本質(zhì)是什么,他自己并不清楚,只是一味地強調(diào)凡是否定宗教的異化就是類本質(zhì),宗教帶給人的是精神的枷鎖,那類本質(zhì)就是人的自由,如果宗教帶給人的是貧窮,而類本質(zhì)則是人的富有,如果宗教帶給人的是不幸福的生活,人的類本質(zhì)就是幸福,類本質(zhì)是所有美好的事物,但又變成了什么也不是,最終被抽象化了,他的“類本質(zhì)”將人類從天國中拯救出來卻又“重新塑造起了另一個意識形態(tài)的天國”,雖然馬克思在異化的唯物主義方面深受啟發(fā),異化勞動內(nèi)在地表明人的本性的異化,但是“費爾巴哈的這種傷感的空想的哲學,最終成了一種曖昧的倫理學,成了一種所謂普遍幸福和愛的無形的宗教”。[11](P59)在馬克思看來,費爾巴哈的這種空洞范疇的“類本質(zhì)”異化并未指出能夠走出現(xiàn)實的宗教和政治出路,更何況宗教政治的異化只是異化狀態(tài)的表面現(xiàn)象。因此,僅僅對異化的宗教作出批判還是不夠的,還不能夠真正觸及物質(zhì)利益問題,至少在現(xiàn)實的歷史中費爾巴哈的人本唯物主義無法作出有益的解釋,所以異化問題的解決還是要從經(jīng)濟當中去尋找。

(三)超越赫斯市民社會的“經(jīng)濟異化” 赫斯異化理論更現(xiàn)實直接,至少在當時深入探討了人們經(jīng)濟生活的異化和交往關系的異化,因而他將交往視作人的本質(zhì):“人類社會最重要的要素就是這種人們社會生活交往中的‘共同活動’,”并“將人與人之間的這種共同協(xié)作與交往直接看作人的社會本質(zhì),交往就是個人實現(xiàn),發(fā)揮自己力量和本質(zhì)的形式,也就是生產(chǎn)力的實現(xiàn)形式”。[12](P121-122)這種交往尤其是指經(jīng)濟交往,而且最重要的是“經(jīng)濟生活中的異化是人的社會政治異化的基礎”。[8](P53)這樣一來,馬克思對赫斯的經(jīng)濟異化關系基本認同,這主要集中于馬克思的《論猶太人的問題》和《1844年經(jīng)濟學哲學手稿》兩部著作的論述中,從這兩部著作中可以明顯地看出,馬克思早已超越了主客二分的自我異化論證方式,而更注重從現(xiàn)實的異化勞動以及市民社會的內(nèi)部去把握異化,或者可以稱為一種“交往異化”[13]的思維方式,即在私有制社會中,人與人之間那種冷冰冰的利益關系就構(gòu)成了獨特的異化關系,而這也是造成異化勞動的原因所在。

然而,赫斯的這種一味地感傷社會交往異化還是未進一步探索克服異化的出路,在否定市民社會之后也陷入了止步,譬如他認為:“小販世界是實際的假象和謊言的世界?!诮^對獨立的假象下面是絕對的貧困?!盵14](P201)在這種絕對的貧困中“一切迂腐的東西又會死灰復燃”。所以,馬克思的異化思想并未就此止步,在他看來,與其一味地對經(jīng)濟生活的異化采取批判,乃至徹底地否定也無濟于事,關鍵是如何能夠從這種“否定”中找到“肯定”,因此問題的解決不在于“解釋”和“批判”世界,而在于改變世界。

(四)由“勞動異化”轉(zhuǎn)向“歷史異化” 如果說“勞動異化”是馬克思對人的“類本質(zhì)”在存在域中的合理性說明,那么“歷史異化”則是他在歷史領域?qū)θ说奈磥碇S的給定。由于青年黑格爾派的“自我異化”只是在抽象思辨中自足、費爾巴哈的“類本質(zhì)”異化在歷史觀上最終陷入抽象、赫斯的“經(jīng)濟”異化對異化采取了絕對的否定的同時否定了異化中的“生機”和人走出異化的可能性,就連馬克思在《1844年經(jīng)濟學哲學手稿》中異化勞動關于人的“勞動本性”的異化也存有某種先定預設的理論嫌疑,這不能不說這受到了先前德國古典異化思維的影響。因此,《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為馬克思的異化思想從“異化勞動”到“異化歷史”的轉(zhuǎn)變提供了重要契機,這標志著先前的異化思想都最終只能讓位于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異化觀,這種異化觀所彰顯的異化思想更加強烈、更富有時代性,是馬克思異化思想的真正生命力所在。

《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標志著馬克思的歷史唯物主義異化觀得到了真正的確立,雖然馬克思并未大量使用異化概念進行論證,但異化思想還是很明顯的。譬如他從現(xiàn)實的私有制下的分工來說明異化:“只要分工還不是出于自愿,而是自然形成的,那么人本身的活動對人來說就成為一種異己的、同他對立的力量。這種力量壓迫著人,而不是人駕馭著這種力?!盵15](P29)然而,正是在資本主義歷史時期的異化狀態(tài)下,“分工和私有制是相等的表達方式,對同一件事情,一個是就活動而言,另一個是就活動的產(chǎn)品而言”。[15](P28)所以,這種新世界觀的異化觀還是在私有制即以前的市民社會中來說明異化問題,并未和之前的異化思想存在明顯的“斷裂”。既然分工導致了人們的異化狀態(tài),但是馬克思還是特別肯定分工在人類歷史上所產(chǎn)生的巨大作用,我們可以從馬克思對分工歷史演進的比較分析,譬如原始社會時期、封建經(jīng)濟時期、公會行會時期、資本主義時期的分工;分工的類別分析,譬如農(nóng)民、漁夫、打獵者等的分析。此外,他還認為工業(yè)、社會總體勞動、社會生產(chǎn)力是走出人類異化狀態(tài)的必要條件,將異化問題進行了歷史范圍的考證,本身就包含著異化揚棄自身的可行性出路,即異化問題并非出于歷史之外,在這一意義上,異化問題實為歷史問題,異化的解決就是歷史的出路所在,這樣,異化之中所蘊藏的合理性是不言而喻的。

那么,有人會說《資本論》中可沒有提什么異化思想,馬克基本運用的是雇傭勞動概念,而非異化勞動概念,所以這種“斷裂”會不會出現(xiàn)在《資本論》之前呢?答案當然也是否定的,因為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指出:“從資本和雇傭勞動的角度來看,活動的這種物的軀體的創(chuàng)造是在同直接的勞動能力的對立中實現(xiàn)的,這個物化過程實際上從工人方面來說表現(xiàn)為勞動的異化過程,從資本方面來說,則表現(xiàn)為對他人勞動的占有?!盵16](P360)

從以上論述中不難看出,馬克思對于異化的關注不僅不是“衰退”,而是一種“強勢的轉(zhuǎn)變”,其經(jīng)歷了這樣一個轉(zhuǎn)變的過程:從先前的對人的勞動本性異化的關注逐步地深入到人類社會異化的歷史階段中去了,異化在歷史中漸續(xù)走強。單純以概念使用的頻率甚至“斷裂”并不能作為證明這一思想衰退的主要依據(jù),實際上這也說明持這一傾向的學者們并未注意到這恰恰是“異化歷史”對“異化勞動”的超越。因為“如果我們要想在過去幾十年所發(fā)表的‘官方’馬克思主義著作中去尋找馬克思的異化概念,那將是徒勞的。馬克思歷史哲學的這個極為重要的范疇,甚至在總結(jié)馬克思歷史哲學體系的大量歷史唯物主義教科書中都根本沒有被提到”。[17](P378)異化思想一直以來都是馬克思所關注的問題以及理論的建構(gòu)支撐,這正如英國學者戴維·麥克萊倫所言:“如果有一個命題貫穿于馬克思的全部著作之中,那么,最明顯的就是‘異化’?!盵18](P225)馬克思的異化思想并未隨著研究的進程而“衰退”,反倒是話語權愈加強勢。如果說“異化勞動”試圖從人的本性去把握歷史,那么“異化歷史”則是從異化的歷史中去把握人的本性,這即是說,在歷史唯物主義異化觀視野下,現(xiàn)實的歷史因人的活動而辯證地展開了,這樣現(xiàn)實的歷史的展現(xiàn)就成為辯證法的實現(xiàn)形式,或者說歷史的辯證法才是真正的辯證法。人類走出異化的可能與其要從“異化之外”去尋找,不如說其“秘密的誕生地”就在“異化之內(nèi)”。這種歷史的、辯證的異化觀并未停滯于對現(xiàn)實只是批判的否定階段,全然揭示異化的否定性無濟于事,然而,它是以現(xiàn)實的人的活動為發(fā)生機制,對人類歷史進行著無限的展望。

二、直面異化本身即是超越

(一)一種“全然否定”異化 學界中不乏對異化振聾發(fā)聵的尖銳批判,身處異化的時代,往往令人厭世悲觀,由于批判的人物以及思想眾多,這里就不作詳述,僅以盧卡奇和薩特為例:在《歷史與階級意識》中,盧卡奇提出與異化十分相似的“物化”(Verdinglichun-g)概念,它是指“人自己的活動,人自己的勞動,作為某種客觀的東西,某種不依賴于人的東西,某種通過異于人的自律性來控制人的東西,同人相對立”。[19](P147)這一概念不能不說是盧卡奇對馬克思異化思想的天才洞見,因為當時他還未見到1932年公諸于世的主題是異化的《1844年經(jīng)濟學哲學手稿》。盧卡奇認為物化是資本主義社會狀態(tài)下人的基本樣態(tài),物的屬性當然遮蔽了人的屬性,物化使人變得面目全非,最根本的就是失去了反抗現(xiàn)實的意識,被物所奴役,并失去了任何反抗的理由和可能,這種全然否定異化的消極思考不能不說在一定程度上遮蔽了走出異化的出路,他并未就走出異化的前景進行展望。

比盧卡奇更加悲觀的薩特這樣來理解異化:“我憎恨的正是人,而不是別的事物,我試圖在他身上摧毀的正是我自己,目的是為了防止他在我自己身上摧毀我?!盵20](P113)“憎恨”與“摧毀”,看來異化真的是把他逼到了絕境,這種厭世與自暴自棄與其說是對當下異化的批判,倒不如說是一種逃避,在他看來異化真的是一無是處,人與人的狀態(tài)就如霍布斯說的自然狀態(tài)下的“狼與狼”的狀態(tài),異化的資本主義社會中充滿了人情的冷漠、嘲諷、妒忌、互相攻擊、壓榨、盤剝……的確,資本主義帶來的異化是人類最黑暗的時代,是人性惡的本性暴露得最充分而極致的時代,結(jié)果異化被“泛化了”“抽象化了”,異化成了“罪惡的什么也不是”,所有歷史的可能都在這里“窒息”了。由此看來,以薩特為代表的悲觀主義學者們并沒有秉持馬克思面對現(xiàn)實探索真理的道路,而是在這條道路上退卻了,向現(xiàn)實屈服了,難怪有學者說“薩特以馬克思主義為概念架構(gòu),以共產(chǎn)黨為政治肌肉,卻并沒有為改變異化提供可行之路”。[21](P172)所以,“他的這些想法不過是象牙塔中的知識分子的浪漫幻想,其作用只是在知識范圍內(nèi)有效”。[22](P98)

(二)“逃避”異化還是“直面”異化? 擺脫異化是不可能的,逃避異化也是不現(xiàn)實的,盧梭就曾以敏銳的眼光發(fā)現(xiàn)了資本主義的種種不合理,并主張回到前資本主義時代,但卻招致了費希特的反對,因為如果歷史真的可以再重來一次,歷史再次退回到人類的前資本主義時代,人類理性也必將退回到原先的狀態(tài),這在理論上是不允許的,當然現(xiàn)實上也是不可能的。海德格爾也是對人產(chǎn)生了深深的焦慮,“被拋”說明更多的是人被逼迫的無奈與感傷,異化如此可怕,以至于他主張回到資本主義之前的充滿“詩與思”的田園牧歌式的村莊,為此他將晚年的生活置身于瑞士山腳下一個遠離城市的村莊,然而現(xiàn)實不容逃避,他也承認馬克思比他看得更遠:“無家可歸狀態(tài)變成了世界命運。因此有必要從存在的歷史的意義去思此天命……。因為馬克思在體會到異化的時候深入到歷史的本質(zhì)性的一度中去了,所以馬克思主義關于歷史的觀點比其余的歷史學優(yōu)越?!盵23](P383)馬克思敏銳的思維洞察到了歷史的本性——辯證本性,它賦予異化歷史以“生”的可能。

既然無法擺脫,那就勇敢地面對異化的現(xiàn)實,并從這種異化中尋找生機,或許黑格爾可以給我們一些啟示:“盡管異化了的世界是一個悲慘世界,但正是在這一世界中,人才可以經(jīng)受歷練,激發(fā)出本質(zhì)力量?!盵24](P7)馬爾庫塞的話同樣可以給予我們啟發(fā):“人的表現(xiàn)首先總傾向于外化,而他的對象化則傾向于物化,從而只有通過‘否定之否定’,即通過廢棄他的外化和從他的異化中復歸,他才能達到一種普遍的和自由的現(xiàn)實。”[25](P130)同樣,馬克思也認為:“人確實顯示出自己的全部類力量……這首先又只有通過異化的形式才有可能?!盵26](P205)

當然,肯定會有人質(zhì)疑,這種思維模式無非就是將共產(chǎn)主義、人的自由全面、完美人性等等作為先定的價值預設,帶有明顯的黑格爾式的神秘的先驗辯證嫌疑:“異化理論根源于對人在創(chuàng)造和控制社會進程中的潛在自由和基本作用的人道主義的假定。”[27](P37)然而,歷史卻是一個向我們開放的場域,馬克思為我們指明了前進的方向和原則,并沒有指望留給我們?nèi)f能的“藥方”和“公式”乃至是人道的價值主義理想的先定預設,我們要做的是從批判舊世界中發(fā)現(xiàn)新世界,這種現(xiàn)實境域中發(fā)現(xiàn)未來有利于人類的發(fā)展種種可能。換言之,我們被置于了當今異化世界的促逼之中,但這種情境并非就是絕對的惡,它是我們反思、批判乃至革命的條件。更何況馬克思走出異化的方式并不是憑空虛設,而是有其堅實的唯物主義基礎——物質(zhì)資料的生產(chǎn)方式。

對異化持肯定態(tài)度,并不是說歷史唯物主義異化觀不存在對異化現(xiàn)實的否定,然而這種否定卻是具有推動原則和創(chuàng)造原則的否定,這種否定性就是辯證法:“黑格爾的《現(xiàn)象學》及其最后成果——辯證法,作為推動原則和創(chuàng)造原則的否定性?!盵26](P205)馬克思已經(jīng)很清楚地意識到“首先通過異化的形式才有可能”,必然包含著他對歷史辯證的理解,那么,這種辯證的理解中又包含著怎樣的歷史可能?通常意義上,我們所理解的否定可能就是指絕對意義上的否定,而未將否定視為一種原則,而且這一原則是蘊藏在歷史之中的深層邏輯。

(三)直面異化現(xiàn)實中的歷史條件 異化現(xiàn)實中的歷史條件是異化在現(xiàn)實中的“生機”,所謂異化中的“生機”,指的就是馬克思對人類走出異化的條件性思考。如在《資本論》中,馬克思的人類社會“三形態(tài)說”可以說就是對人類歷史的一個總體性把握,而資本主義社會形態(tài)正是人類社會第二形態(tài),也是人類的異化狀態(tài),然而第二形態(tài)并非“一無是處”,其為第三形態(tài)提供了現(xiàn)實的條件和生機,因為第二社會形態(tài)形成普遍的社會物質(zhì)變換,全面的關系,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面的能力的體系并為第三個階段創(chuàng)造條件。所謂條件就蘊含在人類特定的異化之歷史階段即資本主義社會之中,在馬克思看來,異化和走出異化作為同一個過程存在三個主要方面的歷史條件之中。

1.雇傭勞動 勞動在異化的資本主義社會中的具體形態(tài)即為“雇傭勞動”,它是資本主義社會最明顯的特征,勞動力可以被當作商品自由買賣,而且大部分被轉(zhuǎn)化為資本進行資本繼續(xù)循環(huán)的邏輯,人的大部分生命與活力都填補了資本的黑洞,但是這種“勞動即生產(chǎn)活動對它本身的條件和對它本身的產(chǎn)品的關系所表現(xiàn)出來的極端的異化形式,是一個必然的過渡點”,這種必然的過渡體現(xiàn)在以下兩個層面:一方面,雇傭勞動“包含著一切狹隘的生產(chǎn)前提的解體”,這種狹隘的生產(chǎn)前提是制約生產(chǎn)發(fā)展的“桎梏”,雇傭勞動本身就包含著沖破一切束縛的可能性,即便是作為人類歷史上最極端的異化勞動的形式,雇傭勞動可以構(gòu)建起強大的生產(chǎn)協(xié)作——標準化進程和整齊劃一的組織模式,任何對生產(chǎn)力起束縛作用的社會條件形式終將會成為被摧毀的前提;另一方面,在這種“沖破前提”的過程中,雇傭勞動創(chuàng)造和建立無條件的生產(chǎn)前提,這種“無條件”為生產(chǎn)的拓展提供了無限開放的可能和廣闊的前景,在這一意義上,生產(chǎn)就打破了以往的“桎梏”,擺脫了之前的資本主義的管理框架和循環(huán)理念,這也正是馬克思一直強調(diào)的“自由人聯(lián)合的條件”,也意味著在雇傭勞動這種極端的異化勞動條件下,必將催生出更加適應未來由人的全面自由結(jié)成的合理關系。

2.工業(yè) 海德格爾在否定資本主義的同時連同工業(yè)一起否定了,這緣于他將工業(yè)視為消耗著整個世界資源、能源乃至生命的“座架”。然而,馬克思卻沒那么悲觀,資本主義制度所促進的世界大工業(yè)的發(fā)展蘊藏著巨大歷史的推動力量,這是因為:第一,“工業(yè)的歷史和工業(yè)的已經(jīng)生成的對象性的存在,是一本打開了的關于人的本質(zhì)力量的書”,[26](P192)工業(yè)展現(xiàn)了人的本質(zhì)力量,農(nóng)業(yè)時代人的力量是無法與工業(yè)時代的人的力量相提并論的,工業(yè)組織起了技術、設備(工具)、勞動力,籌劃了成本投入和物品產(chǎn)出的比例,推進了資本的全球運作和人類歷史進程;第二,工業(yè)的發(fā)展是一個自然歷史過程,“通過工業(yè)——盡管以異化的形式——形成的自然界,是真正的、人本學的自然界”。[26](P193)工業(yè)的歷史就是人類活動的歷史,工業(yè)中到處都可以發(fā)現(xiàn)人的活動印跡,工業(yè)的發(fā)展水平隨著歷史層級遞升,人們并不能隨心所欲地選擇生產(chǎn)力發(fā)展水平。第三,工業(yè)為人的解放作準備:“通過工業(yè)日益在實踐上進入人的生活,改造人的生活,并為人的解放做準備,盡管它不得不直接地使非人化充分發(fā)展?!盵26](P193)不得不承認,異化形式下的工業(yè)將人設計為工業(yè)的一部分,自從有了工業(yè),人從自然的一部分脫離出來而被拋入工業(yè),人的生活的運轉(zhuǎn)極大地受到了工業(yè)運作的影響,工業(yè)調(diào)動了人的科技研發(fā)能力、邏輯思維能力、乃至批判反思能力,因此,“非人化的充分發(fā)展”才能為人擺脫這種非人化提供條件。

3.社會勞動生產(chǎn)力 資本主義社會極端的異化形式造成了極端的社會勞動生產(chǎn)力,它依憑的是犧牲多數(shù)來強制地創(chuàng)造財富本身,即創(chuàng)造無限的社會勞動生產(chǎn)力的必經(jīng)之點,只有這種無限的社會勞動生產(chǎn)力才能構(gòu)成自由人類社會的物質(zhì)基礎。可以說這是馬克思對未來社會最具現(xiàn)實的展望,“犧牲多數(shù)”、“強制”顯然指的是資本主義的異化狀態(tài),可是這些犧牲并非無謂,而實屬出于歷史之必要,異化的社會勞動生產(chǎn)力是“有限的”社會勞動生產(chǎn)力,雖然“有限”,但是“必要”,這是走向無限的必經(jīng)階段,從“有限”走向“無限”,這也可以視辯證法為人類社會歷史逐步展現(xiàn)的現(xiàn)實樣態(tài)。

此外,歷史不是什么一帆風順的順其自然的演變,總是充滿復雜的挑戰(zhàn)和大量偶然性,然而必須肯定的是社會勞動生產(chǎn)力作為歷史演變的根本動力,并未持續(xù)衰退,而是承續(xù)著前一代的基質(zhì)逐步在更加開放的領域內(nèi)實現(xiàn)自身,盡管遍布其周圍的層層桎梏和重重迷霧,歷史黎明前的黑暗要靠堅實的持續(xù)不斷的物質(zhì)資料的生產(chǎn)方式去沖破、去決斷,因此,歷史也不是說明什么、解釋什么,而是實現(xiàn)什么、展現(xiàn)什么,短暫的停滯甚至倒退可能是為了更加強有力的進步。所以,歷史的“虛無”是站不住腳的,在否定中沉寂也無濟于事,后現(xiàn)代視域雖然透視了現(xiàn)代性中的種種弊病甚至以無病呻吟為噱頭,但不得不承認的是現(xiàn)代性中依然包含著指向未來的強勁生命力。

結(jié)語

不容置否,一方面,在資本主義繁盛的今天,由資本邏輯造成的異化現(xiàn)實仍然值得身處其中的人們?nèi)シ此?,有資本主義造就的世界就會有“共產(chǎn)主義的幽靈”;另一方面,異化并非我們因不滿和悲觀而進行感情宣泄的“眾矢之的”,因為異化當中也存續(xù)著資本邏輯趨于瓦解、人的全面而自由的時刻的實現(xiàn)之光,正如海德格爾所言:“人是命定要思他的存在的本質(zhì)而不僅是報告關于他的情狀與活動的自然故事與歷史故事的?!盵23](P368)所以,如果說對人類對異化狀態(tài)的否定和批判之態(tài)度是“報告情狀與故事”,那么歷史唯物主義的異化觀反思異化中的“肯定因素”乃至人類歷史的出路問題就構(gòu)成了人類存在的“本質(zhì)之思”。

[1](俄)捷·伊·奧伊澤爾曼著.馬克思早期著作中的異化問題[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

[2](法)奧古斯特·科爾紐著,劉磊等譯.馬克思恩格斯傳(第2卷)[M].上海:三聯(lián)書店,1965.

[3](比)亨·德曼著.新發(fā)現(xiàn)的馬克思[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

[4](法)路易·阿爾都塞著,顧良譯.保衛(wèi)馬克思[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4.

[5](英)戴維·麥克萊倫著,夏威儀等譯.青年黑格爾派與馬克思[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2.

[6]黃楠森.馬克思主義哲學史教學研究資料選編(上冊)[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4.

[7](德)黑格爾著,賀麟等譯.精神現(xiàn)象學(上卷)[M].北京:商務印書館,1962.

[8]張一兵.馬克思歷史辯證法的主體向度[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2.

[9](德)黑格爾著,賀麟等譯.精神現(xiàn)象學(下卷)[M].北京:商務印書館,1979.

[10](德)費爾巴哈著,榮震華譯.基督教的本質(zhì)[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7.

[11](法)奧古斯特·科爾紐著,王瑾譯.馬克思的思想起源[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7.

[12]張一兵.回到馬克思——經(jīng)濟學語境中的哲學話語[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99.

[13]韓立新.《穆勒評注》中的交往異化:馬克思的轉(zhuǎn)折點[J].現(xiàn)代哲學,2007(05):1-15.

[14](德)赫斯.論貨幣的本質(zhì)[A].國際共運史研究資料(7)[C].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15]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節(jié)選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16]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46卷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17](匈)M.瓦依達.異化與社會主義[A].陸梅林等.異化問題(上)[C].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86.

[18](英)戴維·麥克萊倫著,李興國等譯.馬克思主義以前的馬克思[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2.

[19](匈)盧卡奇著,杜章智等譯.歷史與階級意識[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

[20]Jean-paul.Sartre:Critique of Dialectical Reason[M].London:The NLB Company,1927.

[21]Thomas R.Flynn.The Evolution of Sartre's Political and Social Thought.Political Theory[J].Vol.7.No.2(May,1979).

[22]Thomas Molnar.Sartre:Ideologue of Our Time.New York:Funk&Wagnalls,1968.

[23](德)馬丁·海德格爾著,孫周興選編.海德格爾選集(上)[M].上海:三聯(lián)書店,1996.

[24](德)黑格爾著,范揚等譯.法哲學原理[M].北京:商務印書館,1979.

[25](美)赫伯特·馬爾庫塞.歷史唯物主義的基礎[A].西方學者論《一八四四年經(jīng)濟學哲學手稿》[C].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83.

[26]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7](英)凱蒂·索珀著,廖申白等譯.人道主義與反人道主義[M].北京:華夏出版社,1999.

Face Alienation Itself:from“Alienated Labor”to“Alienated History”——On the Transcendence of the Marx's Alienation

WANG Zhen-dong
( School of Philosophy and Society& Research Center for Fundamentals of Philosophy,Jilin University,Changchun Jilin,130012)

There are some doubts in the academic circles:Marxist philosophy's theory of alienation is “recession”,but the thoughts of Marx's alienation from the“alienation labor”to“alienation history”shift underscores its transcending nature:first,Marx put alienation in examination and regard it as the human society in the history of practice of the specific historical stage,beyond the previously only puts alienation of nature and human labor,and practicality to transcend the has some explanatory theory to set the default; Second,Marx face alienation itself and seek to inner of the reality of social change,beyond the excessive criticism of the alienation caused by generalization and abstraction.Is such,since the historical materialism in the German ideology since established until forming to the final effect Capital,Marx seriously explore the“alienation”stage of human society and the insight into the history of positive factors which implied.

alienated labor;alienated history;shift;transcendence

B032

A

1674-0882(2016)03-0031-07

2016-03-30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思想解析”(12JJD710002)

王振東(1986-),男,山西大同人,在讀博士,研究方向:哲學基礎理論。

〔責任編輯 馬志強〕

猜你喜歡
異化勞動異化馬克思
論馬克思對“治理的貧困”的批判與超越
馬克思像
農(nóng)村聘禮的異化與治理——基于微治理的視角
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讀馬克思的博士論文
商品交換中的所有權正義及其異化
異化圖像的人文回歸
當前大眾文化審丑異化的批判性解讀
馬克思“異化”理論的現(xiàn)實思考
淺析馬克思“異化勞動”理論
淺析馬克思異化勞動理論及其當代價值
富顺县| 浙江省| 郑州市| 全南县| 赤峰市| 郧西县| 迭部县| 嵊州市| 蓬安县| 陕西省| 潞城市| 资溪县| 东乡县| 金溪县| 全椒县| 崇仁县| 深圳市| 桑植县| 鄄城县| 高密市| 台湾省| 湖北省| 突泉县| 潞西市| 昌图县| 平昌县| 扎兰屯市| 合川市| 中阳县| 永兴县| 比如县| 化德县| 山东省| 泸水县| 阿克陶县| 桂阳县| 隆子县| 宁明县| 连城县| 河北区| 宣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