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琪
摘 要: 數學計算能力是學習對象學習數學、解決問題的一項最基本的技能素養(yǎng)。良好數學計算能力的形成,能夠促進初中生更高效、深入地學習實踐。本文針對初中生在數學學科計算活動中的能力現狀,從三個方面論述了提高初中生數學計算能力的方法和途徑。
關鍵詞: 初中數學 新課改 計算能力 學習能力 培養(yǎng)策略
數學是一門具有較強抽象性、嚴密邏輯性的基礎知識學科,數學計算能力是學習對象學習數學、解決問題的一項最基本的技能素養(yǎng)。數學計算活動滲透和應用在人類社會生產、銷售經營、生活學習等不同領域中。計算能力成為人們社會適應能力所必備的基本素養(yǎng)之一。初中數學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數學學科教學活動要著重圍繞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習對象的運算能力進行實踐,著力培養(yǎng)學生的數據處理能力、想象能力,思維能力,以及數學語言表達能力。計算能力作為數學學習活動的基礎性技能,良好數學計算能力的形成,能夠促進初中生更高效、深入地學習實踐。但在實際數學學習過程中,初中生所表現出來的數學計算能力令人擔憂,表現在計算能力不強,計算方法錯誤,計算過程不嚴密,等等。初中生數學計算能力的培養(yǎng)已成為重要課題之一,需要教師認真探究。
一、了解學生,有的放矢
常言道,冰凍三日,非一日之寒。初中生數學計算技能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簡單活動,而是一項系統(tǒng)、長久、持續(xù)的實踐活動。教師只有在培養(yǎng)過程中,對初中生數學計算能力實際情況進行準確、全面、深入了解,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地培養(yǎng)和訓練。近年來,筆者通過認真研讀教育學者科學專著和自身深入教學科研活動,深刻認識到當前初中生學習群體數學計算普遍存在著計算能力薄弱、計算習慣欠佳、計算方法欠妥等方面的“病癥”。因此,在培養(yǎng)他們數學計算能力的過程中,教師一方面深入調查,準確了解初中生的學習實情,通過課堂教學、作業(yè)批改、師生交流、階段測試、習題講解等途徑和渠道,及時、全面掌握初中生數學計算能力發(fā)展現狀和存在問題。通過調查研究,筆者發(fā)現,當前初中生數學計算能力的現狀是:對一些計算法則不能熟練地掌握,對一些運算性質不能有準確了解,解題互動缺少自我檢查的習慣,面對較難問題缺少足夠的耐心,等等。另一方面,教師切實做好思想動員工作,針對部分初中生對數學學科沒有“感覺”的實際,有效利用數學學科豐富的發(fā)展史和深刻的趣味性及顯著的生活性等特征,展現數學的無限“生命力”,增強課堂的“吸引力”。如在“勾股定理”一節(jié)課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將我國古代科學家祖沖之在三角形勾股定理方面研究的成果及他身上發(fā)生的刻苦求知、認真探研方面的趣味軼事講授給學生,并且引導初中生開展“拼接直角三角形”的小游戲,讓初中生根據勾股定理的性質內容,進行拼接直角三角形的游戲活動,以此激發(fā)他們的數學學習興趣,集中精力進行數學計算活動,切實提高數學課堂的“魅力”和效率。
二、技能訓練,充分實踐
教育實踐學認為,實踐是學習能力培養(yǎng)和提升的有效“途徑”和重要“法寶”。教師在講解活動中,要充分利用各種有效教學“渠道”,組織初中生開展深入數學探析、解答等實踐活動,并借助于教師的科學指點,實現數學計算能力的有效訓練和切實提升。首先要掌握數學計算的思想方法。在初中階段,數學思想方法的教學,本身就是數學教學的難點,同時更是初中生學習的“弱點”。教師要提升初中生的數學計算水平,就要注重對“有理數、乘方、開方、解方程、解不等式、因式分解、二次根式”等方面解題思想方法的講解和訓練,強化對數學解題方法策略的講解和傳授,引導初中生通過數學問題解析訓練,實現對數學解題方法由淺入深的認知和掌握。如“解一元二次方程”教學中,教師在講解“240(x-3)=960”這一習題時,讓學生先行先試,由于課本上只講解了x=16的解答題型,學生在解題時“一葫蘆畫瓢”,直接將方程的右邊進行開方,導致所得的結果錯誤。此時,教師進行指點,指出應先將一元二次方程化為“(x-2)=960/240”的形式,然后才能進行開方運算。并且,教師要按照由易到難的漸進過程,組織學生進行所設問題的解答,同時還要引導學生一起歸納出一元二次方程直接開方法解a(x+b)=c(ac>0)的步驟過程。其次,要提供有效的實踐平臺。筆者發(fā)現,在初一階段,教師還是比較注重初中生數學計算的訓練和培養(yǎng),但隨著年級的遞升和學習要求的提高,教師將主要精力放置在了對解題方法的講解和傳授,學生缺少有效的數學計算實踐平臺,導致數學計算能力提升速度“放緩”。因此,教師在講解數學知識要點內涵、解題方法策略的同時,要注重對初中生解題過程的訓練和指導,特別是對解題過程中計算過程的分析和講解,要求初中生將所學的計算方法要訣滲透和落實在數學計算活動中,防止出現計算錯誤影響解題效果的“因小失大”現象的發(fā)生。
三、重視反思,培養(yǎng)習慣
筆者認為,反思是學生數學學習的一種良好素養(yǎng),也是實現數學活動效果“升華”的有效手段。初中生在數學計算進程中,出現計算錯誤和缺陷情況在所難免,學生自己自我檢查和反思成為內在要求。教師在數學教學活動中,要實時引導和組織初中生對數學解答過程,特別是數學計算活動過程進行認真的“檢查”和細致的“驗收”,自我查找計算過程的“優(yōu)缺點”。利用學習小組載體,組織學生之間相互檢查、批評指正。同時,教師要注重初中生“一看題、二深思、三計算”,以及打草稿等習慣的養(yǎng)成。
總之,學生的數學計算能力培養(yǎng),是數學學科教學的重點之一,教師應做好講解指導作用,向學生傳授有關數學計算的方法、步驟和策略,在學生熟練掌握數學計算技能、公式中,形成科學高效計算能力。
參考文獻:
[1]李靜.初中數學計算能力培養(yǎng)初探[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08(S1).
[2]萬慶林.重視學生運算能力的培養(yǎng)[J].雅安教育學院學報,2010(01).
[3]王雅巍.學習課程標準改進小學數學計算教學[J].黑龍江教育,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