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世孝
【摘要】 目的 觀察前房穿刺在青光眼治療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128例青光眼患者, 根據(jù)治療方法不同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64例。兩組患者均實施小梁切除術, 對照組術前采用常規(guī)藥物進行治療, 觀察組術前接受前房穿刺處理。比較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結果 術后隨訪, 觀察組患者平均眼壓為(12.17±1.81)mm Hg (1 mm Hg=0.133 kPa), 明顯低于對照組的(23.05±2.56)mm Hg,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2.6%低于對照組的16.4%,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為青光眼患者進行手術治療前, 為其行前房穿刺處理, 可有效降低眼壓和術后并發(fā)癥, 對提高患者術后視力具有重要推動作用, 值得推廣。
【關鍵詞】 前房穿刺;青光眼;眼壓;小梁切除術;效果觀察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8.070
隨著眼科醫(yī)療技術的不斷發(fā)展, 小梁切除術日臻成熟, 為青光眼患者提供了更多診療機會。在治療前, 通常要對患者進行一定的術前處理, 進而為青光眼患者的治療效果提供保證。本研究旨在討論前房穿刺在青光眼治療中的應用效果, 為此選擇本院2012年2月~2015年5月128例青光眼患者作為觀察對象, 現(xiàn)將相關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2年2月~2015年5月收治的128例青光眼患者作為觀察對象, 其中男77例, 女51例, 年齡47~80歲。所選病例均符合青光眼相關診療標準[1], 且所有患者對本院相關診療措施知情同意。根據(jù)術前處理方法不同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64例。觀察組64例(76眼)中, 男39例, 女25例, 平均年齡(63.7±3.6)歲。對照組64例(73眼)中, 男38例, 女26例, 平均年齡(62.9±3.7)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排除標準[2] ①年齡>80歲者;②合并嚴重感染者;③無法耐受手術治療者;④精神疾病或交流障礙導致無法正常溝通者。
1. 3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在術前均接受系統(tǒng)的常規(guī)身體檢查, 根據(jù)檢查結果評估患者是否適宜采取小梁切除術。對照組術前采用常規(guī)藥物進行治療, 滴左氧氟沙星眼藥水, 嚴格將眼壓控制在合理范圍內。若患者眼壓控制不良, 則可在術前給予患者高滲降壓藥靜脈注射治療, 并在手術前應用復方托吡卡胺滴眼液, 進而放大瞳孔, 為小梁切除術的順利開展提供便利條件。所有操作均要嚴格按照相關標準進行處理。
觀察組患者術前接受前房穿刺處理, 方法包括:患者取仰臥位, 在顯微鏡的輔助下進行前房穿刺處理。首先對結膜囊進行表面麻醉處理, 同時進行常規(guī)消毒處理。常規(guī)鋪巾開瞼后, 采用藥物(妥布霉素注射液)對患者結膜囊進行有效沖洗, 采用15°穿刺刀在角膜緣內10:00方向1 mm左右穿刺如前房, 進一步對房水進行釋放, 發(fā)現(xiàn)前房變淺, 且角膜逐漸變得清晰后, 觀察患者眼球是否變軟。
兩組患者均進行常規(guī)術后處理, 患眼局部應用滴眼液, 如碘必殊、普南撲靈等, 連用14~20 d, 根據(jù)患者自身恢復情況逐漸減少用藥量, 術后對患者進行6~12個月的隨訪。
1. 4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治療前后眼壓情況, 觀察兩組患者隨訪期間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 并做好詳細的統(tǒng)計分析。
1. 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術前檢查, 兩組患者平均眼壓比較, 差異無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后隨訪, 觀察組患者平均眼壓為(12.17±1.81)mm Hg, 明顯低于對照組的(23.05±2.56)mm Hg, 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觀察組術后僅2眼無散光度, 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2.6%。對照組3眼無散光度, 4眼并發(fā)角膜水腫, 5眼瞳孔散大, 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16.4%, 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青光眼屬于眼科常見疾病, 能夠導致患者眼前房全部消失, 同時造成眼壓上升, 不僅嚴重損傷患者的視力功能, 也對患者生活質量帶來嚴重影響。目前, 臨床針對青光眼的發(fā)病機制尚不完全明確, 很多觀點認為與晶狀體、玻璃體解剖關系異常密切相關[3]。
在為青光眼患者開展手術治療前, 要對其進行良好的術前處理, 進而不斷強化治療效果。前房穿刺能夠緩解晶狀體、玻璃體阻滯, 并為患者建立良好的房水流出通道。本研究旨在探討前房穿刺在青光眼治療中的應用效果, 并與常規(guī)藥物處理進行有效比較, 結果顯示:術后隨訪, 觀察組患者平均眼壓為(12.17±1.81)mm Hg, 明顯低于對照組的(23.05±2.56)mm Hg, 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2.6%, 明顯低于對照組的16.4%, 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上述結果與李明蔚 [4]的報道結果基本相符, 說明在為青光眼患者進行手術治療前, 為其行前房穿刺處理, 可有效降低眼壓和術后并發(fā)癥。
總之, 前房穿刺能夠有效提高手術治療效果, 對提高患者術后視力具有重要推動作用。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黃新潮, 連利, 沈亞君.前房穿刺在持續(xù)高眼壓青光眼小梁切除術中應用的臨床觀察.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 2011, 49(2):147, 156.
[2] 張立偉. 前房穿刺在青光眼治療中的應用分析.中國衛(wèi)生標準管理, 2015, 6(13):60-61.
[3] 曹華. 113例青光眼小梁切除術中應用前房穿刺效果的回顧性分析.當代醫(yī)學, 2011, 17(1):63.
[4] 李明蔚.探討青光眼治療中應用前房穿刺的療效.臨床醫(yī)藥文獻電子雜志, 2015, 2(15):2977-2978.
[收稿日期:2015-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