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華
【摘 要】“理解畫面,把握詩意”是古詩詞鑒賞的重要內(nèi)容,是鑒賞古詩詞表現(xiàn)技巧的前提。文章以柳永的《雨霖鈴》為例,通過分析全詩的畫意美,說明詩人是用形象和圖畫說話的。
【關(guān)鍵詞】理解畫面;把握詩意;雨霖鈴;畫意賞析
詩詞中的“畫面”,指詩詞文字描繪的畫面形象,包括人物、景物及其活動;詩詞中的“詩意”,指寓于畫面的寫作意圖,或是某種情感,或是某種道理。鑒賞古詩詞,必須透過 “畫面”發(fā)掘“詩意”。俄國著名文學(xué)評論家別林斯基曾說:“詩人是用形象和圖畫說話的,大凡一首好的詩或詞,都是詩中有畫,具有自己獨特的意境、風(fēng)格?!北彼卧~人柳永的《雨霖鈴》就是一幅優(yōu)美、凄婉的畫。
《雨霖鈴》的基調(diào)格外低沉。作者當(dāng)時由于仕途失意,心情十分壓抑,決定離開都城汴京到外地去,這首詞就是他離開汴京,前往浙江時“留別所歡”的作品。全詞主要以冷落凄涼的秋景來襯托情人之間難以割舍的離情。作者以其真摯敏感的心靈和一腔真情,為古往今來的讀者描畫了一副纏綿悱惻、哀婉動人的別離圖。
畫面的主人公是一對戀人——抒情主人公和自己的心上人。這幅畫的題目是:“執(zhí)手相看淚眼”,這個標(biāo)題把離別時刻兩人戀戀不舍的情態(tài)傳神地表現(xiàn)出來:一對愁苦不堪的情人,四目相對執(zhí)手凝視,千言萬語,千般思慮愁苦都包含在兩雙含情的淚眼里,這一無聲的注視將往日千般恩情,萬種情愛盡情鐫刻在淚眼中,真是“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榱诉M一步渲染這幅“別離圖”,作者又選取了哪些景和物(意象)作為背景呢?首先是寒蟬,歷代文人筆下蟬聲嘈雜熱鬧,可在柳永的筆下為何如此凄涼悲切呢?因為此時此刻作者心境的凄寒。王國維在《人間詞話》說:“以我觀物,故外物皆著我之色彩”,詩中的“寒蟬”與詩人的心情已經(jīng)合二為一了。其次是“長亭”,這是古人設(shè)在路邊的亭舍,常用作餞別,長亭這個意象長久以來被視作離別的象征,這兒既交代離別地點,又暗寓離愁別緒。再次是蘭舟(船夫),即木蘭木做的船,這是對船的美稱。在詞中“蘭舟”指代駕船的人?!绑E雨初歇”既交代了送別時的天氣,又烘托出了秋的寒意,為下一句的“蘭舟催發(fā)”作鋪墊,即“驟雨初歇”后該是上船啟程了,可為何在詞人心中又是“催”呢?船夫不理解作者此時的心意。
這一對戀人不忍分離又不得不分離,我們不妨聯(lián)想一下生活中這樣的情景:好友在機場送行,正當(dāng)兩人相視無語,難舍難分的時候,機場的廣播里傳出了你乘坐的那次航班馬上就要起飛的信息,此時你也許會希望時間就在這一瞬間停下腳步,作者當(dāng)時的體會與這種感受應(yīng)當(dāng)是相同的,這就是所說的“語文的外延與生活相等”。最后是江水,這一意象即交代了詩人是乘舟而去,由水路而別;又與“千里煙波”相照應(yīng)?!扒Ю铩睒O言路程的遙遠(yuǎn);“煙波”云霧如煙般籠罩的江面,這既是蘭舟行駛的地方,也暗示這對戀人重聚的希望渺茫,更襯托出詩人孤身行人的飄零、渺小。在詞的上闕,作者用了大量的景和物,渲染了一場凄慘的送別。景,是深秋時特有的景色,是實景;情,是離別情,是實情。
詞的下闕則是推想別后的滋味,情是真實的,但景是虛設(shè)的,是作者通過想象創(chuàng)造出來的。為了更好地烘托人物此時的心情,作者又在下闕補充了虛寫的景。一是楊柳岸;這是寄托愁思的地方。詩歌中有些意象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被詩人們賦予了某種特定的內(nèi)涵,《詩經(jīng)》中有“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的詩句。這里“楊柳”帶有感傷惜別的意味,原因是因為它的枝條柔嫩“纏纏綿綿到天涯” ,再者“柳”“留”諧音,折柳有“相留”之意,所以古人有折柳送別的習(xí)俗。二是曉風(fēng):早上清冷令人微帶寒顫的風(fēng),因為是在“冷落清秋節(jié)”。三是殘月:月亮在古詩中引發(fā)離愁別緒、思鄉(xiāng)之愁。月圓月缺這種自然現(xiàn)象,常常代表著親友的團聚離散。“楊柳岸曉風(fēng)殘月”這句話是千古名句,名就名在景中寓情,情景交融。抒情主人公與心上人分別后情絲不斷。愁緒難排,只好借酒澆愁,可嘆“借酒澆愁愁更愁,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這楊柳、這曉風(fēng)、這殘缺而不圓的月亮不正是此時詩人心境遭遇的真實寫照嗎?在詞人心目中,所有的美好的節(jié)令和景物都會因無人與他欣賞慘不成歡而形同虛設(shè),無數(shù)深情蜜意也會因無人傾訴而徒增傷感。在下闕,詞人點明了本詞的主題?!岸嗲樽怨艂x別”,為離別而憂傷,并非自我始,自古皆然。在詞人心目中,時可以過,境可以遷,但離愁別恨只會隨著時令的推移與日俱增。上闕別時已難,下闕別后更慘。全詞圍繞“傷離別”構(gòu)思,先寫離別前,重在勾勒環(huán)境;次寫離別時,重在描摹人物情態(tài);再寫別后想象,重在刻劃心理。三個層次,層層深入,從不同層面上寫盡離情別緒,渲染了一種凄美的意境。
總之,作者描繪的這幅畫之所以凄美,就在于其中有景、有物、有人、有情,惟有景,才使萬物美麗;惟有物,才使萬物存在;惟有人,才使萬物有靈;而惟有情,才使這一切都富有神韻。難怪古人評價柳永:“真丹青妙手,繪離情之至也”。
【參考文獻】
[1]范青.雨霖鈴賞析[J].淮南職業(yè)技術(shù)學(xué)院學(xué)報,2006(4):6.
[2]吳甸起.文學(xué)審美欣賞方法指要[M].時代文藝出版社,2010.
[3]張玲.《雨霖鈴》賞析[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dǎo)刊,2014(9):173.
[責(zé)任編輯:楊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