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緩緩
(云南師范大學 外國語學院,云南 昆明650500)
論《瓦解》中的阿尼瑪原型
馬緩緩
(云南師范大學 外國語學院,云南 昆明650500)
尼日利亞作家欽努阿·阿契貝被譽為“非洲現代小說之父”,其代表作《瓦解》被認為是非洲民族文化獨立的代言之作,開啟了現代非洲小說的扉頁,向讀者展現了伊博文明瓦解的過程。小說中充斥著男性氣質以及阿尼瑪原型,阿契貝在小說中所塑造的人物奧貢喀沃之死折射出其人格中的不平衡,同時也反映了伊博文化和基督教文化之間激烈的碰撞與沖突。
《瓦解》;男性氣質;阿尼瑪;伊博文化
欽努阿·阿契貝是尼日利亞著名的小說家和評論家。阿契貝的文學作品展現了整個尼日利亞社會的變遷,他的名作《瓦解》是非洲文學中被廣泛閱讀的作品?!锻呓狻愤@一題目取自英國詩人葉芝《第二次降臨》中的詩句,作品在1958年一經發(fā)表就獲得了英語文學的最高獎項布克獎。小說主要圍繞殖民者的到來和伊博族社會的瓦解而展開,講述了主人公奧貢喀沃走向毀滅的過程。國外評論家熱衷于研究小說主人公奧貢喀沃的悲劇形象和原因。Alan Friesen認為,奧貢喀沃的自殺“并不是一個悲劇英雄命定的行為,而是作為一種反對殖民控制的積極的、有目的的行為”[1]。布魯姆現代文學評論系列也對阿契貝的《瓦解》進行了專門論述,集中討論了伊博族的傳統(tǒng)民俗文化、歷史以及民族志閱讀的陷阱等。國內學者對這部小說的研究聚焦于奧貢喀沃的悲劇形象和文化書寫。高文惠指出:“阿契貝通過《瓦解》的故事,表達了非洲傳統(tǒng)文化的分崩離析首先來自內部的精神危機,外來文化的影響只不過是一個催化劑而己?!盵2]目前,國內學術界對《瓦解》的研究重復性觀點相對較多,對于小說中性別方面的研究相對較少,還有很大的研究空間。運用男性氣質以及榮格阿尼瑪原型的概念分析阿契貝在小說中所塑造的人物奧貢喀沃之死的原因,可以發(fā)現其悲劇實際上反映了伊博族和基督教之間激烈的文化沖突。
R.W.康奈爾在《男性氣質》一書中指出:“男性氣質具有支配性、從屬性、共謀性和邊緣性。”[3]他認為暴力是男性氣質體現的最佳方式,尤其在集團斗爭中,暴力能變成一種主張或宣揚男性氣質的方式。也就是說,暴力、魁梧、冒險等才使得男性氣質得以彰顯。在伊博文化中,男子氣質被視為男人所應必備的重要素質。例如,摔跤這一充滿暴力、彰顯男子氣質的運動是伊博人民最喜愛的娛樂運動。因此,有學者認為:“《瓦解》前六章可以說是壓倒性地講述男子氣概……第六章仍然以充滿男子氣概的摔跤比賽結束,就和它開始一樣?!盵4]從被定義為男性農作物的“木薯”到人們狂熱喜愛的摔跤運動可以看出,伊博民族充斥著男性氣質至上的觀念。
小說開篇便描述奧貢喀沃身體長得“魁梧結實,兩道濃眉毛和寬寬的鼻梁使他顯出一副嚴肅的面貌,他出氣很粗。”[5]他已經得到了兩個頭銜,并且在兩次氏族的戰(zhàn)斗中表現得無比英勇,他因嚴厲的管理手段而使得家里的妻子都害怕他,尤其是他最年輕的妻子。這種具有威脅性的男性力量被看作是男性氣質的外在表現,奧貢喀沃所選擇的暴力是其最佳表現形式。他認為表現友愛是一種軟弱的標志,他痛恨自己父親的失敗、軟弱、溫和和懶惰。每到播種季節(jié),奧貢喀沃便每天在他的田地里干活,從雞叫一直到小雞去歇窩。“他是一個非常強壯的人,很少感到疲倦”[5]。他對孩子們講述祖先的故事——都是富有男子氣概的暴力和流血的故事。Innes認為,正是因為奧貢喀沃把男子氣質視為自己乃至族人的最高標準,所以他的“語言和行為都是由這一標準決定的”[6]。奧貢喀沃通過自己強壯的身體和火爆的脾氣來表現自己的男性氣質,克制本有的軟弱與恐懼。
康奈爾指出:“男權制保證著男性的統(tǒng)治地位和女性的從屬地位。”[6]這也就意味著男性具有絕對的話語權力。在家中,奧貢喀沃掌握著絕對的話語權并以暴力控制著妻子們。當他的養(yǎng)子伊克美弗納來到他家時,他的大妻子問他:“他(伊克美弗納)要同我們一起住很久嗎?”奧貢喀沃結結巴巴地咆哮道:“我怎樣吩咐你就怎樣做,女人!”[5]諸如此類的例子在小說中數不勝數??傊?,奧貢喀沃仿佛從暴打妻子們和控制她們的行為中徹底否定和擺脫了自己的女性氣質,從而彰顯了自己不斷膨脹的氏族式的男性氣質。
榮格認為:“阿尼瑪形象通常都是在女人身上得到外向化的。不管是在男性身上還是女性身上,都伏居著一個異性形象。”[7]榮格認為無論是“男性的女性意向”還是“男性身上伏居的女性形象”都是他所謂的“阿尼瑪”原型。因此,要想使一個人的人格得以和諧平衡,就必須允許男性人格中的女性意向在個人的意識和行為中得到展現[8]。
從本質上來講,奧貢喀沃并不是一個極其殘暴兇惡的男人,只是他的整個生命被恐懼支配。他害怕自己像父親那樣失敗、軟弱和懶惰,因此他試圖打破這種遺傳性格。他每天都極力壓制自己性格中的女性氣質,利用粗暴等典型的男子氣質來彰顯自己的與眾不同。當部族人執(zhí)行砍殺他的養(yǎng)子伊克美弗納時,伊克美弗納突然跑到奧貢喀沃的身邊吶喊道:“我的爸爸,他們要殺我了!”奧貢喀沃也怔住了,拔出砍刀來,一下把他砍倒。他殺死了養(yǎng)子,因為“他怕人家說他軟弱”[5],他害怕自己被別人看成是殉情枉法的懦夫。其實,到底是從屬于律法還是感情,他的內心一直在痛苦掙扎……他一次次地克制并且壓抑自己性格中的女性氣質,這為他的精神分裂與崩潰埋下了隱患。伊克美弗納死后,他“一連兩天不吃東西,從早到晚不住口地喝棕櫚酒。他的眼睛又紅又兇?!盵5]由此可見,奧貢喀沃的阿尼瑪或者說是女性氣質一直伴隨著他、潛意識中影響著他,只是他自己不愿承認并試圖將其從自己的人格中剝離出去而已。
奧貢喀沃試圖通過暴打自己的妻子以及在眾人面前殺死自己的養(yǎng)子來擺脫并壓抑自己的阿尼瑪原型,即女性氣質,卻沒有料到“一個人不可能擺脫那些構成他人格核心的原型的影響”[9]。奧貢喀沃的恐懼一步一步侵蝕著他、吞噬著他,但他不允許自己人格中的女性層面在個人的意識和行為中得到展現,因此人格失衡也就在所難免。
從榮格的人格沖突這一理論來看,奧貢喀沃違反理性常規(guī)的舉動正暗含了他想成為符合社會期待的人,而且他想要擁有完全徹底的男性性格,因此他試圖通過這些行為從根本上消滅女性性格。在這種病態(tài)心理的重壓下,他最終采取毀滅自我的方式來建立自己完全的男性性格,奧貢喀沃揮刀砍死差吏后,就上吊自殺了。奧貢喀沃悲慘的命運說明,一味地壓抑人格中的阿尼瑪原型,只能導致人格的失衡、崩潰和瓦解。
在氏族最老的老人埃賽烏杜的喪禮上,奧貢喀沃因為槍走火而殺死了死者十六歲的兒子。奧貢喀沃犯下了地母的罪行,即女性的罪行,他只有一條出路,那就是從這個氏族逃走。為了生存,奧貢喀沃攜帶妻兒一起逃到了他母親的氏族恩邦塔。他的舅舅烏杜成提醒他要注意女性氣質在人格中的作用,決不能忽視女性氣質在人格中的存在。他說:“一個男人在事業(yè)順利、生活美好的時候,是屬于他父親的家鄉(xiāng)的。但是,要是他有了憂愁和痛苦,他就會在母親的家鄉(xiāng)找到安慰?!盵5]舅舅的話讓奧貢喀沃的內心充滿疑惑。在自己的氏族里,女性氣質的男人都是被排除在氏族之外,被整個氏族所鄙視。然而在恩邦塔,即自己母親的氏族里,長輩們卻告誡人們不能忽視女性氣質的存在。因此,奧貢喀沃人格中膨脹的男性氣質和阿尼瑪進行了激烈的斗爭,最終還是人格中的男性氣質占上風。正如康奈爾所說的那樣,每一種文化都有其自身所頌揚的男性氣質,而不同文化所頌揚的男性氣質自然是有所不同的,奧貢喀沃的男性氣質正是伊博文化的象征,是伊博族所崇尚的民族氣質。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奧貢喀沃自己人格中阿尼瑪不平衡同時也反映了伊博文化和基督教文化之間的沖突。當他的兒子信奉白人的基督教時,他評價兒子“拋棄父親信奉的神,去和一伙女人氣的男人像老母雞似的咯咯亂叫”[5]。當白人帶著基督教的信仰踏上自己氏族領土時,奧貢喀沃認為“這個氏族(基督教)真是女人氣”[5]。也就是說,奧貢喀沃認為白人的宗教是女性化的,而他們自己族的信仰是男性化的。男性化的氏族,如自己信仰的氏族才應該是崇高的,而女性化的基督教卻是低賤的。奧貢喀沃人格的徹底瓦解正是源于自己氏族中的許多人開始信仰基督教,無視和拋棄自己本氏族的信仰。當奧貢喀沃回到本氏族時,一切都悄悄發(fā)生了改變,人們眼里看的心里想的,“總離不了新宗教、新政府和新商店”,這讓奧貢喀沃十分痛心。他看到了氏族在土崩瓦解,他為氏族中一向勇敢善戰(zhàn)的男子難過:“他們莫名其妙地變得像女人一樣軟弱了!”[5]表現了當時教會和氏族之間嚴重的沖突。
奧貢喀沃的一生受到了傳統(tǒng)伊博社會性別觀念的巨大影響,從而導致了他人格的失衡、瓦解,最終自己內心的沖突和分裂導致了他自殺的慘痛悲劇。奧貢喀沃一直想擺脫人格中的阿尼瑪,但是壓抑人格中的女性氣質并沒有讓他解脫,相反他為此付出了慘痛的代價,最終成為阿尼瑪原型的犧牲品。在殺害白人差吏的那一刻,他自己的肉體和精神遭到了徹底的雙重毀滅。奧貢喀沃的悲劇命運表明,他人格中阿尼瑪的不平衡同時也反映了伊博文化和基督教文化之間激烈的碰撞與沖突。
[1]FRIESEN A.“Okonkwo’s suicide as an affirmative act:do things really fall apart?”[J].Postcolonial Text,2006,2(4).
[2]高文惠.以《瓦解》為例看阿契貝的內部書寫[J].德州學院學報,2012(1).
[3]R.W.康奈爾.男性氣質[M].柳莉,等.譯.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
[4]WREN R.Achebe’s world: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ontextofthe novelsofchinua achebe [M].Washington D.C:Three Continents,1980.
[5]欽努阿·阿契貝.瓦解[M].高宗禹.譯.重慶:重慶出版社,2008.
[6]INNES C.Chinua achebe[M].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2.
[7]卡爾·榮格.榮格文集:讓我們重返精神的家園[M].馮川.編.北京:改革出版社,1997.
[8]卡爾文S.霍爾.榮格心理學入門[M].馮川.譯.北京:三聯(lián)書店出版,1987.
[9]卡爾·榮格.榮格自傳[M].劉國彬,楊德友.譯.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2005.
責任編輯 閆桂萍
I437
A
1674-5787(2016)02-0075-03
2015-11-25
馬緩緩(1990—),女,陜西榆林人,英語語言文學碩士,云南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助教,研究方向:英美文學。
10.13887/j.cnki.jccee.2016(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