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高領,牟玉梅,周光萍,詹永發(fā)
(貴州省農業(yè)科學院辣椒研究所 貴陽 550006)
貴州省辣椒栽培有400多年的歷史,2014年貴州省辣椒種植面積近30萬hm2,占全國種植面積的15%以上,辣椒產業(yè)成為貴州省的支柱產業(yè)。隨著辣椒產業(yè)的發(fā)展,育苗技術成為一項重要的農事技術,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并逐漸發(fā)展為一項專門的產業(yè)。漂浮育苗是將草炭、蛭石和珍珠巖等基質按照一定的比例配制放入聚苯乙烯育苗盤作為種子和植株的載體,再將育苗盤放入育苗設施內的營養(yǎng)液水池中進行漂浮式育苗的一種育苗方式。漂浮育苗最早起源于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的美國、巴西、日本等國,最先在煙草育苗中利用。20世紀90年代,在我國的武漢、長沙等煙草主產區(qū)開始引用。漂浮育苗與常規(guī)育苗相比具有以下優(yōu)點:徹底擺脫了土壤的限制,減輕了土傳病害的發(fā)生;操作簡單,成本低,育苗環(huán)境易于人為控制,育苗效率高;育成的苗能夠達到苗勻、苗齊、苗壯的壯苗標準;所育苗根系發(fā)達,移栽緩苗期短,成活率高。貴州省辣椒漂浮育苗開始于2006年,由貴州省辣椒研究所遵義基地首次在辣椒育苗中應用。2008年,在遵義市辣椒各主產區(qū)順利推廣,此后逐漸推向貴州全省[1]。2011年示范推廣面積超過6667 hm2,椒農育苗采用率達到了98%以上,基本取代了傳統育苗方式。但是,在基層的推廣應用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筆者現將存在問題進行了總結,并結合農業(yè)生產實際提出一些針對性的解決措施,以供參考。
育苗棚選址沒有充分考慮到光照、溫度、水分、風向及周邊環(huán)境的因素。在農業(yè)生產中,為了節(jié)約土地,有些選址為貼近公路、養(yǎng)殖場、房前屋后、低洼田頭等易對辣椒育苗造成影響的場所。育苗設施的朝向不一,根據實地地形和空間,不重視建造標準,個別農戶隨意建造,給生產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由于貴州地區(qū)特殊的地理環(huán)境,在貴陽、遵義等地,在2月上旬的育苗前期,椒苗生長正處于出苗期或2葉1心期,此時往往是低溫、寡照、多雨等氣候條件[2],溫度一般在3℃左右,極端溫度約在-2℃,光照較弱,以陰天或小雨見常,約持續(xù)1個月時間,這些氣候條件給育苗造成不利的影響。
在辣椒的育苗池中,育苗盤的基質表面存在滋生藍綠藻的現象。藻類的出現,導致水體嚴重變質,對育苗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
在生產中,營養(yǎng)液的配比沒有嚴格按照育苗的標準執(zhí)行,有個別農戶存在憑感覺和粗略估算進行配制,燒苗和肥效不足的現象時有發(fā)生。在肥料配制中,對肥料種類和營養(yǎng)作用不清楚,造成肥料資源的流失與浪費。營養(yǎng)液在池中混合的時候,攪拌不夠充分[3],造成局部濃度較高或偏低現象。
在育苗棚內,播種期相同的同一個兩側的椒苗,一邊生長較快,一邊生長較慢,在株高上存在明顯的高度差;在同一個漂盤中,椒苗個體之間存在大小不一的現象。
椒苗的根系之間存在生長較弱的現象,主要表現在有效根根數較少,根系細弱長如線,一、二級側根發(fā)生量較少等。
在育苗過程中,徒長嚴重的椒苗,相鄰兩葉節(jié)間長度達到6 cm及以上,造成椒苗葉片大而薄、莖稈脆弱、纖細、抗性和韌性較差、栽插后成活率低、緩苗時間較長。
在育苗前期易發(fā)生猝倒病、灰霉病等,中后期易發(fā)生灰霉病、立枯病、病毒病、蚜蟲、紅蜘蛛等。
應嚴格執(zhí)行辣椒漂浮育苗技術規(guī)程中的設施建造標準,設施選址應在地勢平坦、水位低、背風向陽、光照充足無遮擋、場地開闊易操作、交通便利、取水用電方便、遠離公路和養(yǎng)殖場、未種植過茄科作物和瓜類蔬菜的地塊。如果選址避不開山坳,應選擇在山坳的南面或東南面為宜,同時應避開風口。本著因地制宜的原則,建議使用竹木結構的中拱棚或鍍鋅管中拱棚較好。
在育苗棚建造的時候,嚴格執(zhí)行建造標準,在育苗棚的四周開挖防寒溝,使育苗棚有一個合理的保溫比。夜間溫度較低時,在棚內搭建二道膜,以增加保溫效果。同時,可以給予人工加溫和補光。煤爐加溫時,煙氣要完全排出棚外。補光可采用日光燈進行,懸掛不宜太低,以免烤苗。育苗池水位不宜較高,以5 cm左右為宜,以便提高升溫速度。
在育苗中要嚴格消毒,舊育苗盤消毒要徹底,可以采用1%高錳酸鉀進行消毒。在營養(yǎng)液中添加50~100 mg·L-1的硫酸銅,不僅可以抑制藍綠藻的發(fā)生,也可以起到抑制無效根的生成,提高椒苗素質。育苗盤和育苗池設置要配套,減少營養(yǎng)液在空氣中和陽光下暴露,同時加大通風量,降低室內的溫濕度,創(chuàng)造抑制藻類滋生的環(huán)境條件。
辣椒育苗階段,應以氮肥為主,適當配施磷鉀肥,氮、磷、鉀比例以1∶0.5∶0.5為宜。同時,應根據葉色判斷所缺肥料種類:如葉色較淡,多數是缺氮肥;葉片和莖發(fā)紫紅色,除了幼苗本身的特征外,多數缺磷肥;幼葉皺縮凸凹不平,大多是鉀肥過量導致的缺硼。一旦發(fā)現缺肥現象,應做出正確的判斷,及時補肥。育苗池肥料的使用濃度,2葉1心前期濃度控制在50 mg·L-1,中期濃度為100~200 mg·L-1,后期可以增加到 200~300 mg·L-1。營養(yǎng)液入池時,可以使用笤帚輕輕來回攪拌,使其混合均勻。
棚內兩側椒苗生長不一致,對于這種情況可以采取倒盤的措施,既每隔一段時間兩側的苗盤進行換位。同一個漂盤存在大小苗現象,是由于種子質量和播種深度引起的。播種前應嚴格選種,剔除癟粒和殘粒,選擇健壯、飽滿一致的種子播種。播種時,保證播種深度一致,約0.8 cm為宜。
“水生芽、旱長根”,根系生長較弱與水分有關。由于棚內濕度較大,育苗基質的保肥保水能力較強,減弱了根系向下生長的向肥向水的性能,致使根系在漂盤表面生長,根系的向下生長變弱。因此,在育苗中要注意通風排濕,降低棚內的含水量,尤其是中后期,以淺水或見干見濕為宜,促進根系的向下生長,減少無效根的生成。
針對椒苗徒長的現象,在育苗前期要加強通風降溫,即使是低溫多雨天氣也要進行短時間的通風。在育苗中后期,通風降溫結合降濕、控水同時進行,在夜間溫度不低于15℃的條件下,可以揭開四面的棚膜進行晝夜大通風。也可以利用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矮壯素、多效唑等進行矮化調控。
針對生產中的病蟲害,應本著“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嚴格消毒制度,育苗前對漂盤和育苗棚進行嚴格的消毒。其次,加大通風降溫降濕,創(chuàng)造不利于病蟲發(fā)生的條件。一旦發(fā)現病蟲,按照漂浮育苗技術規(guī)程及時用藥,爭取在最短的時間內徹底治愈。移栽前,要對椒苗進行一次殺蟲劑和殺菌劑的全面噴灑,嚴禁椒苗帶病蟲出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