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我國信息科學期刊國際化發(fā)展的比較分析

2016-03-26 01:09■蔣
中國科技期刊研究 2016年4期
關鍵詞:信息科學發(fā)文科技期刊

■蔣 愷 宋 扉 馮 景

《中國科學》雜志社,北京市東黃城根北街16號 100717

信息科學是近幾十年國際上發(fā)展最迅猛的學科之一。計算機、自動控制、通信、電子各領域的科技進步,極大地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我國的信息科學起步比較晚,在很多方面遠遠落后于國際水平,特別是信息科學的基礎理論方面的研究。信息科學領域的英文版期刊和國際同領域的很多期刊相比,無論是學術水平還是辦刊方式,都有較大的差距。文獻[1]認為,目前我國計算機學科國際論文數量與質量存在偏離現象,提升國際影響力的重點需要從論文數量增長轉移到論文質量的提高上來。文獻[2]認為,信息科學會議論文具有顯著的影響力,應該與期刊論文一起作為學術評價的重要依據。文獻[3]認為,我國學術期刊的國際影響力與國外著名期刊相比差距很大,尚未創(chuàng)立國際品牌期刊。文獻[4]分析了作者國際化水平及其與學術影響力的關系,文獻[5]為論文學術質量評價指標建立量化評價模型。然而這些研究較為寬泛,并沒有針對某一學科深入分析其學科特色對國際化發(fā)展的影響。本文通過對國內外信息科學期刊在基本情況、學科分布、施引期刊等方面的比較分析,深入探討國際同類頂級期刊的辦刊特色,發(fā)現影響我國信息科學期刊國際化發(fā)展的關鍵因素,并為進一步提高期刊質量和國際影響力提出改進措施。

1 信息科學領域國內主要英文版期刊概況

根據湯森路透公司2015年6月發(fā)布的2014年度《期刊引證報告》,目前被SCI(E)收錄的信息科學期刊僅為770本左右,覆蓋計算機、自動控制、通信、電子4個一級學科,14個二級學科。國內信息科學領域被SCI(E)收錄的英文版期刊主要有7本,分別是:SCI CHINA INFORMSCI,J COMPUT SCI TECH-CH,J SYST ENG ELECTRON,J SYST SCI COMPLEX, FRONT COMPUT SCI-CHI, CHINA COMMUN,CHINESE JELECTRON。由表1可見,國內信息科學領域英文版期刊的影響因子基本分布在0.3~0.9區(qū)間,尚未實現1的突破。在期刊發(fā)文范圍方面,國內信息科學領域期刊大多涵蓋計算機、通信、自動控制等多個學科,主題較為分散,部分期刊發(fā)文學科熱點不明顯,單篇文章最高引次在6~17之間。作為國內信息科學領域的老牌期刊,J COMPUT SCITECH-CH發(fā)文量不到200篇,但總引次已超過700次,篇均引次達到3.79,自引率僅為6%,可見其發(fā)文質量較高。這可能與其發(fā)文緊跟學科前沿熱點的做法密不可分。另外,一些期刊已經開始注意專題/??恼聦μ嵘诳绊懥Φ闹匾饔?,這些文章易于集中宣傳和推送,通常會受到較多的關注,例如 SCI CHINA INFORMSCI、J COMPUT SCITECH-CH、JSYST SCICOMPLEX等的高引文章中,不少都是來自專題的文章。

由于信息科學是一門理論性和工程性相結合的科學,對于一篇好的論文來說,完整的理論推導和豐富的實驗驗證缺一不可。這種學科特點導致一篇文章從構思到成文所花費的時間較其他學科要長,因此論文被其他論文引用的周期也較長。如表1所示的我國信息科學期刊被引半衰期基本在2年以上,這對于按2年計算的影響因子來說,無疑是非常不利的。除周期因素外,信息科學全球發(fā)文的體量也遠小于生命、化學、物理等學科。雖然已有不少學者提出了評價科技期刊學術水平的其他方式[6],但筆者認為,無論評價方式如何修改,我們更應該考慮的是如何提升我國信息科學期刊的學術水平,化被動為主動,努力促進我國科技期刊的國際化發(fā)展。

以《中國科學》系列的SCICHINA INFORMSCI(2001年創(chuàng)刊)為例,2014年 IF 0.850、TC 890次。表2所示的2012~2014年數據表明其總體發(fā)展趨勢穩(wěn)定上升。與競爭激烈的國際期刊相比,IF排名比去年前進了7位,TC排名前進了12位,引用SCI CHINA INFORMSCI的期刊從2013年的80種增至2014年的120種,增幅為50%,也證明其實力正在快速提升。然而,與國際期刊競爭形勢仍非常嚴峻:一方面,根據2014年數據,預計IF還需要再提高0.18才可進入Q2區(qū);另一方面,TC雖已進入Q2區(qū),由于其不可控性較IF更大,這一成績能否保持,還需付出長期艱苦的努力。

表1 信息科學領域國內主要英文版期刊情況

表2 SCICHINA INFORMSCI 3年影響因子數據分析

2 信息科學領域國內外期刊比較分析

雖然期刊影響因子主導的科研評價方式一直是制約我國科技期刊發(fā)展的主要因素[7],但是在尚未有其他評價方式出現之前,影響因子仍然是評價和衡量科技期刊發(fā)展程度的主要定量手段之一。2014年國際期刊仍呈現較快發(fā)展趨勢,進入Q1區(qū)的IF門檻從2013年的1.667上升到2014年的1.694,而Q2區(qū)反而從1.069下降到1.045。這說明前25%的期刊獲得了更高的關注度和更大的影響范圍。

以計算機信息系統(tǒng)(computer science,information systems)分組為例,根據湯森路透公司發(fā)布的2014年度JCR數據[8],該分組共有139本刊,最高影響因子為6.806,最低為0.075(2本沒有影響因子)。其中,Q1區(qū)為6.806~1.694,Q2區(qū)為1.661~1.045,Q3區(qū)為 1.031~0.688,Q4區(qū)為 0.685~0.075。2013年該分組國際期刊排名前三位的是ACMT INTEL SYST TEC,IEEEWIREL COMMUN和IEEE COMMUN SURV TUT。2014年,曾排名第一的ACMT INTELSYST TEC從9.390跌到1.252,直接跌出了Q1區(qū),排到40%位(可能與其是一本新刊有關);另兩本則分別排在第二、第一位。為體現數據的全面性,本文從IF跨度6.8~0.6區(qū)間抽樣了9本國內外期刊,從基本情況、學科分布、施引期刊等方面深入分析,以期吸取國內外同類期刊的經驗。這些期刊分別是:IEEE COMMUN SURV TUT、IEEE WIREL COMMUN、 INFORMSCIENCES、 IEEE T SERV COMPUT、JMANAGE INFORMSYST、JACM、ACMT INFORMSYST、SCICHINA INFORMSCI、JCOMPUT SCITECH-CH。

(1)基本情況。根據期刊基本情況,分析發(fā)文量、零引率、出版周期、主辦機構等對影響力的作用。如表3所示,由于出版周期的不同,期刊的發(fā)文量有著明顯的差異,最小的年均發(fā)文量24篇,最大的達到514篇。在調研的這些期刊中,擁有最大發(fā)文量的INFORMSCIENCES卻獲得了較高的影響因子和較低的零引率,這與其信息科學方向老牌期刊的地位密不可分。兩年發(fā)文量僅有47篇的ACMT INFORMSYST,雖然收獲了1113次的總引次,但是卻有幾乎一半的文章沒有引次,影響因子的表現也不太有競爭力。這個現象說明:雖然表面上零引文章拖了期刊影響因子的“后腿”,但是期刊零引率和發(fā)文量之間沒有直接關系。為提高引次而盲目地降低出版量并不能獲得預期的效果,還需要綜合考慮其他因素分析其原因。

表3 信息科學領域國內外期刊基本情況

(2)學科分布。為深入了解學科動向,本文調研了上述9本期刊近3年的高被引文章。從學科來看,單篇引次較高的文章大多涉及智能電網、綠色節(jié)能網絡、社會媒體、多媒體檢索等熱門話題,以及稀疏信號處理、量子糾纏、協(xié)同無線網絡通信等熱點方向。從單刊覆蓋的學科來看,IEEE COMMUN SURV TUT、IEEE WIREL COMMUN、IEEE T SERV COMPUT、J MANAGE INFORMSYST、J ACM和ACMT INFORMSYST均只涉及信息科學中的某一個學科方向(專業(yè)性期刊),平均每年發(fā)文50篇;而INFORMSCIENCES、 SCI CHINA INFORMSCI、 J COMPUTSCITECH-CH覆蓋信息科學的大部分學科(綜合性期刊),平均每年發(fā)文288篇。以 IEEE WIREL COMMUN為例,其所發(fā)文章主題非常集中。2012年—2014年共發(fā)文296篇,以wireless為關鍵字可檢索出163篇,占發(fā)文量的55.63%;以mobile為關鍵字可檢索出106篇,占發(fā)文量的35.81%。而SCICHINA INFORMSCI在2012年—2014年共發(fā)文788篇,以上述關鍵字檢索出的結果分別為81和33篇,分別占發(fā)文量的10.28%和4.19%。專業(yè)性期刊更便于進行重點文章的定向推送,能夠較快聚集一批忠實作者和讀者,在小范圍內較快擁有較高的影響力。而覆蓋學科范圍廣泛的綜合性期刊,為了提高其在某一學科方向的影響力,往往采用擴大出版量或提高出版頻率的方式,這樣勢必加重后期宣傳推送的負擔。

(3)施引期刊。為方便對國內外期刊進行比較,消除總施引刊數變化帶來的誤差,本文分別統(tǒng)計引用上述9本期刊的施引刊情況,著重分析單刊貢獻超過平均水平的刊物,如表4所示。國際著名期刊的施引刊中,單刊貢獻超過平均水平的刊物引次貢獻合計一般能夠達到甚至超過60%。以INFORMSCIENCES為例,貢獻超過平均水平的刊物共提供了75.79%的引次,IEEE COMMUN SURV TUT、IEEEWIREL COMMUN、JMANAGE INFORMSYST的該項指標也都在60%以上。由此可見,在信息科學領域,國際上影響力高的期刊大部分維護了一個較為理想的期刊伙伴群。

表4 單刊貢獻超過平均水平的刊物及引次比較

另一方面,對于該項指標未達到60%的IEEE T SERV COMPUT和ACMT INFORMSYST刊而言,出版機構的規(guī)模優(yōu)勢對提高其影響力有促進作用。IEEE和ACM是信息科學方向最有影響力的學術出版機構之一,經分析,在9本期刊的施引刊中,屬于這兩大學術出版機構的期刊呈現出一定的規(guī)律性。如表5 所示,IEEE COMMUN SURV TUT、IEEEWIREL COMMUN、IEEE T SERV COMPUT是IEEE的期刊,JACM、ACMT INFORMSYST是ACM的期刊。經過對比可以發(fā)現,屬于同一出版機構期刊的施引期刊引次百分比往往比不屬于同一出版機構期刊的高出一個數量級。以IEEEWIREL COMMUN為例,共有66本IEEE系列期刊對其貢獻了1183次引用,占總引次的39.99%。雖然ACM系列期刊數量較少,J ACM和ACMT INFORMSYST也分別從ACM系列期刊獲得了5.47%和5.09%的施引期刊引次百分比。而國內被SCI(E)檢索期刊數量少,且合作伙伴方式尚未被同行廣泛接受,劣勢明顯。

表5 期刊群的引次貢獻比較(去自引)

根據以上數據,再以 IEEE COMMUN SURV TUT、IEEE WIREL COMMUN、INFORMSCIENCES為例,深入分析其辦刊特色。這三本刊除了擁有較為理想的期刊伙伴群,每年為其提供60%~70%的引用貢獻外,IEEE COMMUN SURV TUT和IEEE WIREL COMMUN都是在IEEE平臺上出版的刊物,創(chuàng)刊時間只有十幾年,但他們有兩個特點,一是IEEE的平臺本身就吸引著全球通訊領域的專家,為他們提供極好的潛在讀者群;二是他們均有明確的定位。首先,他們都選擇做專業(yè)性期刊,IEEE COMMUN SURV TUT選擇通訊領域,IEEE WIREL COMMUN則選擇近年最炙手可熱的無線通訊領域。但是IEEE COMMUN SURV TUT在專業(yè)性方面仍顯較寬,因此他選擇只出版綜述,引領學科發(fā)展。最終,其覆蓋面雖較IEEEWIREL COMMUN寬泛,但綜述文章讀者面廣,零引用明顯低于 IEEE WIREL COMMUN,有效保證了其總引次和影響因子成績。而IEEE COMMUN SURV TUT發(fā)表小學科原創(chuàng)文章,更易吸引忠實的讀者群及時閱讀該刊高質量文章,形成單篇高引文章,因此其零引文章雖然較高(23%),但在總引次和影響因子方面仍表現優(yōu)異。

INFORMSCIENCES是Elsevier公司于1968年創(chuàng)辦,年出版量500篇,總引次15616,遠高于其他刊,零引率7.98%。這主要有三個原因:該刊有近50年歷史,這在計算機學科期刊中屬于歷史較長的。其又是一本嚴肅的學術刊物,通常會累積較大讀者群。其二,該刊要求作者注重理論與應用的平衡,即不能只重視理論創(chuàng)新,不考慮應用價值;也不可只重視應用創(chuàng)新,沒有理論上的改進。其三,該刊強調文章必須能被最廣泛的讀者理解,即去掉那些晦澀難懂的術語及長篇的公式推導。這三點使得INFORMSCIENCES擁有廣泛的讀者群,從應用到理論到信息科學的各個領域的專家都關注,因此有1.5萬次的總引次和極低的零引率就不難理解了。

綜上,國際期刊的快速穩(wěn)健發(fā)展對國內科技期刊的發(fā)展形成了巨大壓力。如何應對快速發(fā)展的國際趨勢,尋找適合自身發(fā)展的道路,是我國科技期刊必須面對的難題。

3 信息科學期刊提升國際影響力的思考

走國際化發(fā)展之路,是中國英文版科技期刊的出路[9]。目前我國英文版科技期刊僅占我國科技期刊總數的5.14%,遠低于德國、日本、法國等主要非英語國家出版英文期刊的比例[10]。在這樣的現狀下,國內信息科學領域英文版期刊在提升影響力方面主要面臨三個問題:一是期刊定位不明確;二是文章主題覆蓋范圍較廣;三是缺乏廣泛穩(wěn)定的讀者群。為解決這些問題,提出以下措施供期刊界同仁參考。

(1)明確期刊定位,樹立期刊形象。明確的期刊定位是期刊持續(xù)健康發(fā)展的保障。應由編委會組織期刊相關方向的專家確定期刊希望重點發(fā)展的學科方向,積累學術影響。編輯部在辦刊過程中需要不斷發(fā)掘和放大期刊特點,若是專業(yè)性期刊,可以從學科主題、文章類型等方面考慮期刊特色,若是綜合性期刊,可以從評審方式[11-12]、發(fā)表時效等方面樹立期刊口碑。

(2)提高發(fā)文質量,降低零引風險。首先,所有送評審文章均由編輯部提供作者近5年的發(fā)文及引用情況,即從作者投稿時,就把好第一道關。其次,副主編二次篩選,每月錄用自由投稿數量一旦超過計劃,就請副主編再進行一次篩選,優(yōu)中選優(yōu)。最后,實施常務副主編審批制,保證錄用文章的高質量。另外,一篇優(yōu)秀的學術論文如果想獲得國際認可,除文章本身的質量要高以外,還必須用英語傳達準確的信息[13]。因此,提高錄用文章學術質量的同時,還需要聘用專業(yè)英文編輯進行英文潤色,提高待錄用稿件的英文寫作水平。

(3)遴選熱點方向,約請專題/專刊。熱點方向論文能夠擴大期刊在相應學術圈的影響,以熱點方向專題帶動學科發(fā)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因此,在召開全體編委會議和分學科編委會議的基礎上,根據各學科情況加強對前沿、熱點方向專題/??募s請力度。與此同時,在稿件審稿階段,配合第(2)條嚴把質量關。在專題/??霭嬉院螅€要充分發(fā)揮編委在學術界的影響力,積極向相關研究團隊推薦。

(4)積極推薦文章,擴大國際影響。根據文章的學科、關鍵詞和參考文獻,分別制定推薦方案。(a)按學科推薦。首先將出版文章按小學科方向分成虛擬專輯,再通過編委、熱心審稿人、優(yōu)秀作者的學術渠道進行推廣,以期鎖定期刊在國內研究團隊中的地位。(b)按關鍵詞推薦。向一本學術期刊投稿的作者通常也是認可該刊學術質量的讀者,根據每篇文章的關鍵詞獲得與其相關的其他文章,將這些相關文章推薦給這篇文章的作者,比直接推薦整本期刊更加有針對性。(c)按參考文獻推薦。每篇文章的參考文獻通常都是與其研究方向相關的文章,向這些參考文獻的作者推薦該篇文章,能夠獲得較好的關注度。另外,編輯還可以根據學科特點,制定更加精準的推薦方案[14]。

(5)積極聯系作者,培養(yǎng)作者團隊。通過積極與作者溝通的方式,培養(yǎng)與期刊有著密切聯系的優(yōu)秀作者團隊。在文章初次被SCI收錄、引次上升、被其他作者評論的各個階段,及時與作者聯系,抓住主動權,形成一種編輯與作者互動的積極氛圍。對于重點文章,還可以與作者溝通,希望獲得郵件或電話采訪的機會。另外,鑒于新媒體在科技成果傳播中的重要作用[15-16],還可以請作者介紹相關工作花絮,利用微信、博客等社交媒體進行推廣。

期刊工作離不開編委會、審稿人、作者和編輯的共同努力。在國內科技期刊尚未形成規(guī)模的艱苦環(huán)境下,為了提高期刊質量和國際影響力,需要秉承以人為本的信念。編輯在其中更要做好聯系編委、審稿人和作者的紐帶工作,將審稿、出版和宣傳服務工作落到實處。以SCICHINA INFORMSCI為例,通過不斷向國際期刊學習和借鑒,一直在提升影響力的道路上不斷摸索和前進。在積極推薦文章和聯系作者方面,目前已經開始有了一些嘗試。每期文章進入Web of Science數據庫時,及時通知相關作者,并通知該文章的參考文獻作者,及時告知他們論文被SCICHINA INFORMSCI引用。文章引次上升時,及時向作者發(fā)信表示祝賀。在這些信件中,同時附上與該文章相關的其他文章列表,希望獲得作者的關注和參考。編輯部現已收到作者和參考文獻作者的反饋和好評。在重點文章的宣傳推廣方面,借助雜志社微信平臺和一些主要科學媒體,2014年成功宣傳了SCICHINA INFORMSCI發(fā)表的中英文專題、??⒅攸c文章38次左右。這些工作是否能夠有利于促進期刊的國際化發(fā)展,還需要時間的檢驗。

[1] 方梅.中國計算機學科國際論文數量與質量背離現象分析.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07,18(4):608-611.

[2] 裴世保,夏玉良.計算機學科會議論文重要性分析與探討[J].科技管理研究,2013,33(8): 241-245.

[3] 王淑華,王亨君.我國英文版學術期刊的國際影響力分析[J].編輯學報,2009(2): 173-175.

[4] 劉雪立,周晶,蓋雙雙.我國SCI來源期刊作者國際化水平及其與學術影響力的關系[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5,26(10): 1077-1083

[5] 魯玉妙,鞠建偉.SCI論文學術質量指標與評價模型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2,32(23):71-74,79.

[6] 邵作運,李秀霞.f(x)指數:期刊學術影響力評價新指標[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5,26(11):1194-1199.

[7] 侯修洲,任勝利,劉培一.我國科技期刊現狀及發(fā)展舉措問卷調查[J].編輯學報,2012,24(1):57-59.

[8] Thomson Reuters.Journal citation reports[DB/OL].NewYork: Thomson Reuters.[2015-07-31]http://adminapps.webofknowledge.com/JCR/JCR.

[9] 陳柏福.中國英文版科技期刊的出路:走向國際化[J].編輯學報,2011,23(3):236-238.

[10] 任勝利.2014年我國英文版科技期刊發(fā)展回顧[J].科技與出版,2015(2):9-13.

[11] 張春麗,商麗娜,倪四秀.科技期刊開放式同行評議模式探索[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5,26(11):1151-1155.

[12] 聶致鋼.混合式評審及其學術效果評析——以《經濟研究》雜志為例[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5,26(11):1145-1150.

[13] SHAO JF,SHEN H Y.The outflowof academic papers from China: why is it happening and can it be stemmed? [J].Learned Publishing, 2011, 24(2): 95.

[14] 郭媛媛,黃延紅,侯修洲,等.通過郵件精準推送實現學術論文高效傳播[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5,26(11):1227-1231

[15] 喻菁,廖榮濤.微信在學術期刊影響力提升中的應用[J].編輯學報,2014,26(S1):33-35.

[16] 翟振,郭紅麗,蔡建偉,等.利用數字化手段提高科技期刊影響力的探索——以《中國物理B》為例[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5,26(12):1348-1351.

猜你喜歡
信息科學發(fā)文科技期刊
科技期刊的分類
山西大同大學量子信息科學研究所簡介
科技期刊的分類
10條具體舉措! 山東發(fā)文做好返鄉(xiāng)留鄉(xiāng)農民工就地就近就業(yè)
三元重要不等式的推廣及應用
科技期刊的分類
科技期刊的分類
基于文獻類型矯正影響因子在信息科學與圖書館學期刊中的實證分析
信息科學的歷史、現狀與未來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