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何其芳,歷史的碎片

2016-03-25 17:44:14嚴平
中外書摘 2016年3期
關鍵詞:何其芳毛澤東創(chuàng)作

嚴平

無悔的選擇

1938年7月,在成都中學做教員的何其芳同卞之琳一起找到了早已是中共黨員的沙汀,堅決要求和他一起到延安去。那時他們三人皆以自己的作品蜚聲文壇,彼此也才剛剛相識不久。

一個夏末初秋的早上,沙汀攜年輕的妻子與何其芳、卞之琳一起告別成都向延安出發(fā)。最初,他們三人到延安都抱有同一個目的——文學。沙汀希望“住上三五個月,寫出像周立波的《晉察冀邊區(qū)印象記》那樣的一本散文報道,借以進一步喚醒國統(tǒng)區(qū)廣大群眾,增強抗戰(zhàn)力量”。而何其芳和卞之琳想要體驗生活,寫出更好的作品。他倆甚至沒有辭去在成都中學的教員職位,只是請人暫時代課。

經(jīng)過半個多月的顛簸他們終于到達目的地。使何其芳激動的是,在周揚的安排下,他們很快就見到毛澤東了。會見留給每個人的印象都是深刻的,但影響的程度卻似乎有所不同。

1942年4月13日,何其芳和魯藝文學系戲劇系的幾位教員沿著延河走向楊家?guī)X去見毛澤東。陜北明晃晃的太陽照耀著他們,雖然越走近毛主席的窯洞,他們越感覺到心跳加快,但誰也沒有意識到這次重要的會面及之后那次更為重要的“講話”會改變他們的生活道路,成為他們此生永遠也難以超越的行為準則。

1977年,重病纏身的何其芳在寫作《毛澤東之歌》的時候清晰地回憶了那個場景:

毛主席穿著藍布制服,坐在一張粗糙制成、沒有上油漆的小小的長方形的白木桌前。我們就坐在他對面。墻壁糊滿了舊報紙。我們是經(jīng)過外面一間窯洞式的屋子走進里面他辦公的地方去的。就像現(xiàn)在可以看到的他一九三八年的照相一樣,他有些瘦,但卻很健康,充滿了精力,黑色的眉毛下面,兩只眼睛炯炯有神。(《毛澤東之歌》,《何其芳文集》第三卷,人民文學出版社1983年3月)

第一次見到毛澤東,何其芳就完全被毛澤東作為一個“民族巨人”的風度所吸引。在整個會見的過程,他始終以恭敬的態(tài)度聆聽領袖的講話,幾乎沒提什么問題。應該說這次的會見對何其芳有著絕非一般的意義,一向內心備感孤獨苦悶的他,終于找到了精神上的依靠,在此后的一生中,他感激毛澤東對自己的關懷,始終堅定不移地以毛澤東的思想作為自己行為的準則。

1944年春天,何其芳被派往重慶宣傳“講話”精神。此時的他已經(jīng)不是幾年前那個滿腦子純文學,“刻意追求形式、意境的美妙,表現(xiàn)青春易逝的哀愁和帶點頹傷的飄渺的幽思”“和現(xiàn)實生活似乎離得相當遙遠”(周揚《何其芳文集·序》)的人了。他被新的思想所武裝,堅定、充滿自信,并且希望別人也像自己一樣“如一個患痼疾的人為良藥所救治”。作為一個改造較好的知識分子典型,他為自己能夠承擔這個光榮的任務感到自豪?;蛟S內心也還有一種慰藉,畢竟自己過去只是一個寫詩的,而現(xiàn)在能夠寫出理論文章,對諸多復雜的文藝問題發(fā)表意見,這當中除了形勢的需要個人的努力外,也不無組織對自己的欣賞和重用。

沒有思想準備的他在重慶遇到了阻力。國統(tǒng)區(qū)的一些人對不久前還寫著《畫夢錄》的詩人有如此大的變化感到驚訝,亦對他迫不及待地想要改變別人的做法感到不屑,簡單的現(xiàn)身說法并沒有起到好的效果,這不能不使何其芳感到失望和苦惱。帶著一些遺憾和不快,何其芳回到延安匯報工作,正是在他的建議下,中央決定在國統(tǒng)區(qū)開展一場全面的整風運動。重慶之行,也暴露了何其芳的弱點,目光銳利的毛澤東一眼便看出癥結所在,批評他“柳樹性多”(意指原則性不強),這一批評顯然給迫切希望做好工作的何其芳帶來很大壓力,在此后的很多年里他都不能不時時以此檢查自己,校正自己的行為。

相隔半年,何其芳再次被派往重慶。有了上次的不愉快,他開始并不情愿,但組織命令難以違抗,他被任命為四川省委委員、宣傳部副部長兼任《新華日報》副社長等要職,負責宣傳方面的工作。這一次,他掌管了主要文藝刊物,多次組織文學界的批評活動,還親自撰寫了不少批評文章。批評夏衍的《芳草天涯》就是突出的例子,盡管被批的夏衍并不認同,但事后證明何其芳對他的批判還只是一個開始,此后的幾十年里,何奉命認真地階段性地不斷發(fā)表批評文章,用夏衍的話來說“就像寺院門前的一口鐘一樣‘逢時過節(jié)總要敲打一番”。在重慶,何其芳還發(fā)表了《關于現(xiàn)實主義》一文,以權威身份對馮雪峰、胡風展開批評,并與王戎等人進行爭論??偟恼f來,他工作得十分投入,表現(xiàn)非常努力。

有趣的是,正是1944年重慶之行,他見到了沙汀,那個曾經(jīng)帶著自己一起奔赴延安的“前輩”。短短幾年的分手,或許他們彼此都感到了時間的奇妙作用。沙汀風塵仆仆地從安縣雎水關的山里趕到重慶。為了路途安全,他的打扮也很奇特,身著長袍、頭戴一頂黑色禮帽,手上還有一枚金戒指,活脫脫一個他小說中保長的模樣,一開口說話也盡是鄉(xiāng)里的故事。因為躲避國民黨的緝捕,他隱居在山里已有三年,日子雖然過得顛沛流離,但小說創(chuàng)作卻從來沒有這么專心致志過。見到沙汀,何其芳將中央的一疊文件交給他閱讀,并鄭重其事地對他說:“讓你來是為了參加整風學習,這是很重要的一件事!”事實上,何其芳此次到重慶還承擔著說服沙汀重返延安的任務,他向沙汀轉交了周揚的信,但是沙汀還是毫不猶豫地拒絕了。他們的談話并不投機。而沙汀在面對一個幾乎全新的何其芳時,除了感到驚訝外,并不為之所動,他對鄉(xiāng)土的迷戀是那么固執(zhí),“你看在我的家鄉(xiāng),哪怕不出門,有人打一個噴嚏,我都能猜到它是啥子意思哩!”而對于何其芳來說,這樣的談話似乎并不輕松,他雖然幾經(jīng)催促把沙汀從山里叫到重慶來參加學習,卻終不能完成說服沙汀回延安的任務,況且面對沙汀突出的創(chuàng)作成績,他心中也難免浮現(xiàn)出種種復雜的念頭。

其實,一個人內心的東西是很難徹底改變的,更不用說像何其芳這樣的知識分子。工作之余他仍舊會和人興致勃勃地談文學,談世界名著,時常談得興高采烈,沉醉于藝術的享受之中……他的心里很復雜,一方面對自己這些年的創(chuàng)作成就并不滿意;另一方面,也覺得沒有按照毛主席的教導改造自己做好工作。矛盾的心情和壓力相互纏繞,使得他在精神上和身體上都備感沉重和疲憊。最終能夠使他受到鼓舞的還是毛澤東。1946年夏,毛澤東赴重慶談判,在一次和郭沫若、茅盾的會面中當場表揚何其芳:“有一個優(yōu)點,認真?!边@次表揚不僅撫平了他心中的困惑和不快,更重要的是他明白了“自己是不大清楚我應該努力發(fā)展這點好的因素的。偉大領袖了解干部就是這樣深刻,甚至比你自己還了解的清楚”。他感謝毛主席“具體地指明了我努力的方向”(何其芳:《毛澤東之歌》)。

柳樹的性格

新中國成立不久,何其芳受命組建文學研究所,從1952年直到逝世在這個崗位上工作了二十多年。對于文學所的人來說,何其芳不僅僅是掛在墻上的一幅照片,他是這個機構的奠基者,為這個機構的建立、發(fā)展作出了無人可比的貢獻。1980年,周揚為即將出版的《何其芳文集》作序時這樣寫道:

其芳同志說過:“我把我當作一個兵士,我準備打一輩子的仗。”“我想我是在攻打著一座城堡,我想我是在黑夜里放哨,我想我不應該有片刻松懈,因為在我的隊伍中一個兵士有一個兵士的重要?!逼浞纪驹谧呱细锩缆分?,就把個人融入到集體的事業(yè)中,在黨的領導下,不懈地攻打著一個個的“城堡”。他數(shù)十年如一日,完成了一個光榮戰(zhàn)士的應有職責。(周揚:《何其芳文集·序》,《何其芳文集》第一卷,人民文學出版社1982年1月)

作為領導并對何其芳有著全面深切了解的周揚,準確地概括了他如何成功地“從個人主義走向了集體、共產(chǎn)主義”,如何毫無保留地把自己融化在革命事業(yè)中的過程和成就。

把個人融化在集體中,是何其芳參加革命的目標,但作為一個藝術家來說其結果卻并不樂觀。我們看到,在出版的六卷本《何其芳文集》中,何其芳這個才華橫溢、享譽文壇的詩人,最終奉獻給讀者的詩歌只有一本,占據(jù)了一半以上篇幅的則是那些因著革命需要而寫作的批評論文集。

新中國成立后,何其芳較少寫詩了。他要花費大量時間領導科研,還要積極參加政治運動,絞盡腦汁撰寫批評文章。實際上,他很快就意識到自己正面臨著的無奈局面,并感覺到了倦怠。1952年,在編輯評論集《西苑集》時他感嘆道:“我這些論文卻既無什么獨創(chuàng)的見解,又無文章之美可言,我寫的時候只是努力把要說的話說得比較清楚比較正確,因而大半都是寫完以后,就感到興味索然?!焙髞硭€在給友人的信中明確提到“創(chuàng)作是我的第一志愿,研究是我的第二志愿”??墒菃栴}在于,融入了集體中的他好像已經(jīng)不知道詩歌該怎么寫了。那種發(fā)自個人內心的情緒寫了或許會受到批評,勉為其難寫出來的詩卻似乎不大像是詩了。他也曾經(jīng)把創(chuàng)作的熱情轉移到小說上。20世紀30年代他有過一次創(chuàng)作長篇小說的嘗試,但失敗了;20世紀50年代初,當他對詩歌到底應該怎么寫感到困惑時再次萌生了創(chuàng)作小說的欲望。他構思了很長時間,想寫一部表現(xiàn)土改運動的小說。這次,他不斷地向沙汀等老朋友講述自己的寫作設想,請教創(chuàng)作小說的經(jīng)驗。當前幾章的草稿終于寫成后,他立刻抄寫出來交給幾個老朋友提意見。然而,朋友們看過后都沉默了。只有嚴文井坦率地提了意見,認為缺少故事情節(jié),細節(jié)描寫也不成功,像是“寫總結”。這次的失敗使他遭受了很大打擊,徹底地放棄了寫小說的愿望。他陷入創(chuàng)作的困境之中,并曾經(jīng)在《回答》一詩中流露出自己的困惑,但這困惑顯然不合時宜,最終他只有兢兢業(yè)業(yè)地操持著其實并沒有多大興趣的評論和研究。

盡管何其芳時刻要求自己把革命的需要放到第一位,并得到領導和那個時代的贊譽,但他并不希望這種錯位的情況更多地在后人身上重復。文學所老研究員鄧紹基清楚地記得,1952年他大學畢業(yè)分配到研究所,面臨專業(yè)選擇問題。那個年代,個人服從組織已“習慣成自然”。鄧紹基雖然對元代文學更有興趣,畢業(yè)論文也是元代戲曲,但他卻抱著堅定的服從分配的決心向何其芳表示,作為一個年輕的黨員團干部,即使“不讓我搞戲曲、小說,哪怕不搞古典文學,我也會愉快地服從”。然而,何其芳并沒有這樣考慮問題。在與鄧紹基的第一次談話中他關切地詢問鄧是不是在大學期間受過批評,當鄧紹基坦言曾經(jīng)因為懷有個人志向而被批評為“有專家思想”時,引起了何其芳的無限感慨。他說:“共產(chǎn)黨員要服從組織上的工作安排,這是沒有疑問的,我來研究所,并不是我的志向,我的興趣是搞創(chuàng)作,我服從了組織上的決定。但這不等于說個人志向、個人愛好一點都不重要,要知道,個人愛好是有助于工作的”(鄧紹基:《何其芳同志同我第一次談話》)。何其芳的話讓年輕的鄧紹基感到新鮮又興奮,他得到關照被分配到最喜歡的研究專業(yè),并在這個崗位上成為卓有成就的著名專家。

毋庸置疑,何其芳的這些感慨來自于個人的親身體驗,這也是他們那一代人共同的感受。1956年夏天,何其芳因病住院遇到荒煤,兩人曾經(jīng)長談過幾次。在病房中,他們都迫不及待地談起彼此的創(chuàng)作設想,生活的積淀常常激起創(chuàng)作的沖動,隨之而來的卻是無法實現(xiàn)的苦惱……他們都發(fā)了點“牢騷”:為什么我們老是被分配到行政工作崗位上,不能搞一段時間的創(chuàng)作??墒牵隽酸t(yī)院,他們還是積極地忙于組織交給的工作,誰也沒有機會專心從事創(chuàng)作。后來,何其芳在講演中進一步描述纏繞著自己的這種矛盾狀況:

我是不喜歡搞理論的,在整風以前從來沒有寫理論文章,可是現(xiàn)在的工作崗位決定了我天天要搞理論。個人愛好對我作研究工作也有一定的限制。如果要我選擇的話,我寧愿寫詩或小說,這樣花同樣的時間,也許寫出來的東西要比《論〈紅樓夢〉》好一些。(何其芳:《在中國作家協(xié)會文學講習所的講演》,1957年1月5日)

他太熱愛創(chuàng)作了,盡管他的《紅樓夢》研究已經(jīng)在學術界取得了不可替代的成就,但仍然無法彌補他對創(chuàng)作的渴望。正是因為這發(fā)自內心的熱愛,使他愈加清醒地意識到自己在創(chuàng)作上的退步,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痛苦也就愈加強烈?!拔野l(fā)現(xiàn)了這樣一個事實:當我的生活或我的思想發(fā)生了大的變化,而且是一種向前邁進的時候,我寫的散文或雜文都好像在藝術上并沒有進步,而且有時還有退步的樣子”(何其芳《何其芳散文·序》)。可想而知,當何其芳說出這些話的時候,他的內心會掀起多大的波瀾!然而,他的表面卻永遠是那樣平和,那樣忘我而愉快地接受著一切,那樣徹底地奉獻著自己,絕不抱怨,更無反抗。直到20世紀70年代末,當何其芳回顧自己一生的時候,表露出的滿足仍遠遠大于困惑和不安,他依舊虔誠地檢討自己:“一個革命者,首先是服從革命工作的需要。凡是革命需要的,都應全力以赴,個人志愿實在不應過分重視……我馬列主義沒學好,政治路線覺悟很低,行政工作和寫的評論文章兩方面都有不少錯誤,對革命沒有什么貢獻,只是竭盡全力地去工作而已……”(馬靖云:《永遠的懷念》)雖然有矛盾,雖然痛苦,但他始終以革命利益為重,“數(shù)十年如一日,完成了一個光榮戰(zhàn)士的應有職責”。他也始終無法掙脫革命這個集體對一個藝術家個性的約束,無法真正地清理纏繞著他的歷史謎團。

最后的歲月

然而,有些細節(jié)還是讓我難以釋懷。

“文革”中,何其芳被批斗打倒,他戴過高帽、跪過碎石堆、挨過造反派的拳打腳踢,最終關進牛棚,連他并“不喜歡”的理論工作也被剝奪了。后來,他隨文學所到了河南“五七干校”,分配給他的工作是養(yǎng)豬,他再次以極其認真的態(tài)度對待組織交給的這份工作。不論是炎熱的夏季,還是寒冷的冬天,無論是狂風怒吼,還是大雪紛飛,他都堅持在養(yǎng)豬的崗位上。河南的雨天道路泥濘難走,腳踩進泥里拔都拔不出來。人們總看見何其芳身穿塑料雨衣,肩上挑著滿滿一擔豬食,左手拄著根木棍,右手緊緊地按在扁擔上,在泥濘似膠的路上一步一步艱難行走。一次,下大雨,有人驚呼豬跑了,何其芳急忙穿上雨衣膠鞋拄上棍子沖進野地里尋找。他深一腳淺一腳地奔跑在荒野中,黃昏雨幕里,不時傳來他“啰啰啰、啰啰啰”的呼喚。他保持著自己一貫的一絲不茍的工作作風,為了提高養(yǎng)豬技術,多方請教總結經(jīng)驗,還發(fā)揮寫作特長把養(yǎng)豬體會編成歌謠,“主席指示:養(yǎng)豬重要。品種要好,圈干食飽。粗料發(fā)酵,采集野草。小豬肥豬,多加精料。強弱分圈,隔離病號。夏天太熱,河里洗澡。新生小豬,防止壓倒。注意衛(wèi)生,防疫宜早。豬瘟難治,預防為妙;其他疾病,努力治療。”

終于到了“文革”后期,何其芳從干?;氐奖本?,他又可以和心愛的書打交道了,然而,曾經(jīng)耗費大半生心血收藏的幾萬冊古書已被查封,他決定抓緊時間從頭積累。他開始一遍又一遍地往中國書店跑。那時候,“焚書坑儒”的噩夢還沒有完全消散,知識分子心有余悸,有些喜歡的書即使看到了也不敢問津,但何其芳不管不顧。他總是把高度近視的眼睛貼近寬大的書架,一排排一本本地仔細看過去,文學、哲學、歷史、經(jīng)濟,只要是看上的他就買。有時候他隨身帶一個旅行包,把書裝得滿滿的,走在街上像是匆忙趕火車的外地客;有時他就帶一個床單,把買到的書裹成一個大包袱背在身上……有人清楚地記得這樣的情景:“有一天,我從東單三條穿過東單大街,忽然發(fā)現(xiàn)前面有一位矮胖的老人,穿著一件過于肥大的藍布制服褂子,肩上扛著一把雨傘,而且傘柄朝后,在那彎彎的傘柄上掛著用繩子捆好的幾本外文舊書,一走一搖晃,那幾本舊書擺來擺去,仿佛主人旁顧無人,悠然自得。這神態(tài)頗有點滑稽,我簡直想笑,但是,當我發(fā)現(xiàn)這是何其芳同志時,我怎么也笑不出來?!保ń旅鳎骸逗M醮謇锟汀罚?/p>

1976年,64歲的何其芳終于和全國人民一起迎來了粉碎“四人幫”的勝利。然而,十年“文革”的殘酷迫害、干校的過度消耗,以及日積月累的沉重精神壓力已經(jīng)使得他的健康受到了極大的損害,曾經(jīng)“總是使人感到精神飽滿,從來樂呵呵”的人竟也變得老態(tài)龍鐘步履蹣跚。除了心絞痛、胃病之外,他還得了一種奇怪的病,話經(jīng)常說到一半思維就中斷了,需要別人提醒才能繼續(xù)。有時候,走在路上他還會自己突然跌倒,弄得鼻青臉腫滿身是灰,爬起來后也不知道應該往哪里去,最終只能由別人攙扶著送到單位或是家里。

1977年7月24日,何其芳那顆曾經(jīng)充滿熱情、理想和愛的心臟停止了跳動。

猜你喜歡
何其芳毛澤東創(chuàng)作
何其芳 《預言》(節(jié)選)
金橋(2022年11期)2022-11-21 11:32:54
何其芳與吳組緗《紅樓夢》專題課“擂臺賽”
紅樓夢學刊(2020年4期)2020-11-20 05:51:56
抗美援朝,毛澤東立國之戰(zhàn)
創(chuàng)作之星
創(chuàng)作(2020年3期)2020-06-28 05:52:44
1949,毛澤東點將
何其芳詩歌研究概述
炎黃地理(2018年6期)2018-10-15 15:48:17
《一墻之隔》創(chuàng)作談
錄毛澤東詞一首(草書)
陽光(2017年7期)2017-07-18 18:58:59
論“何其芳傳”的書寫
——兼及一類史料的應用
文藝評論(2016年4期)2016-09-28 22:11:25
創(chuàng)作心得
小說月刊(2014年1期)2014-04-23 09:00:04
双流县| 汝州市| 定西市| 杭锦旗| 囊谦县| 老河口市| 慈溪市| 乳源| 丹棱县| 金华市| 潼关县| 浙江省| 临泽县| 苏尼特右旗| 嘉义市| 九江县| 桓台县| 韶关市| 东兴市| 商南县| 铜梁县| 东莞市| 祥云县| 册亨县| 枣阳市| 永康市| 沅江市| 介休市| 榆中县| 大冶市| 诸暨市| 当雄县| 平乡县| 渝中区| 五莲县| 屯门区| 桃源县| 修水县| 长泰县| 霍山县| 伊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