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輝
第一次去夏威夷是在2014年初,在參觀了珍珠港之后有些意猶未盡,可惜那時所能找到的旅游攻略,基本都只有對檀香山自然景觀和珍珠港的介紹,除了“密蘇里”號和“亞利桑那”號之外,就沒有其它跟軍事歷史有關系的景點了。無奈之下只能求助于地圖,當時我住在離威基基海灘不遠的希爾頓雙樹酒店,研究地圖時發(fā)現(xiàn)離酒店不遠就有一個叫US ARMY MUSEUM的地方,詢問得知當時博物館閉館布展,未能有緣進內一覽。但對于這家博物館的好奇,便向一顆種子埋在了心里,讓我一直難以釋懷。直到第三次去夏威夷的時候,才終于得償所愿。從我當時入住的酒店前往博物館,步行大概需要10分鐘左右。博物館其實離商業(yè)區(qū)很近,但由于地處威基基海灘西邊,且并不緊鄰威基基地區(qū)的卡拉卡瓦大道(Kalakaua ave),所以之前幾次去商業(yè)區(qū)逛的時候都沒注意到。博物館占地面積不大,如果不是對于武器裝備眼尖的人士,能夠迅速發(fā)現(xiàn)門口的坦克和樓頂?shù)闹鄙w機的話,那很容易就會與其失之交臂。
這里不妨為打算前往的朋友分享一下這個博物館的具體門牌號:檀香山威基基海灘地區(qū)的卡里阿路2131號(2131 Kalia rd)。如果住的比較近,建議步行前往。
從炮臺到博物館
1898年,夏威夷并入美國之后,美國逐步意識到夏威夷的地理位置極具戰(zhàn)略價值。時任美國總統(tǒng)的麥金利和其繼任者西奧多·羅斯福開始擴大美軍在夏威夷的軍事存在,建立了一系列重要的軍事基地,部分基地被使用至今。1906年開始,沿整個瓦胡島的海岸線修建了一系列的炮臺,這一工程被稱為“鋼鐵指環(huán)”。1911年,作為瓦胡島防御體系重要的組成部分,用于防御檀香山港的倫道夫炮臺建成,最初炮臺裝備有兩門口徑為14英寸(356毫米)的火炮,其鋼筋混凝土外墻足以承受2000磅(908千克)級彈藥的襲擊。到了20世紀70年代,為了修建美軍自用的海爾興亞酒店,美國軍方曾試圖拆除炮臺,但由于當年炮臺修建的質量十分過硬,使這項工作變得異常艱難。最終,軍方放棄了拆除炮臺的想法,并于1976年將倫道夫炮臺改建成美國陸軍博物館。
博物館分為上下兩層,基本上所有的展品都在下層。展出的內容被分為了15個不同的部分,以此來展示夏威夷本地軍事發(fā)展的過程。
進門后的第1展區(qū)主要介紹了夏威夷王國的成立及當時部落間的斗爭。
第2展區(qū)至第7展區(qū)主要介紹了自1898年美國合并夏威夷之后至二戰(zhàn)開始前,美軍在夏威夷的發(fā)展。由于博物館是由當年的炮臺改建而成,因此在這部分就特別介紹了炮臺的構造,以及包括倫道夫炮臺在內的20世紀初夏威夷島防御計劃。
第8展區(qū)至第12展區(qū)主要介紹了太平洋戰(zhàn)爭有關的內容。因為地處夏威夷的原因,博物館自然著重講述了日軍偷襲珍珠港的情況以及當年日軍從入侵中國開始到最后覆滅的過程。值得一提的是,博物館還單獨開辟展區(qū)講述了在夏威夷人口中占很大比例的日裔美國人在二戰(zhàn)中的遭遇,以及在美軍中服役的日裔美國人的情況。這是在其它博物館里少有的、易引起參觀者特別關注的地方。
第13、14展區(qū)則介紹了夏威夷當?shù)厝藚⑴c朝鮮戰(zhàn)爭和越南戰(zhàn)爭的一些情況,在這部分除了展出了當時參戰(zhàn)各方的輕武器裝備、照片資料外,甚至還搭建了一個越戰(zhàn)期間美軍酒吧的復制品,讓人感覺仿佛回到了悶熱的越南。
第15展區(qū)則是亞裔的埃里克·新關將軍的個人生平展。
之后游客可以選擇上樓,博物館的二層設有榮譽室。參觀者務必不要錯過。
除了室內展廳以外,室外也有一些實物展品,除了近水樓臺從炮臺搜羅的的岸防炮外,還有美軍退役的AH-1S“眼鏡蛇”直升機、日軍九五式輕型坦克,美制M24輕型坦克,以及日軍的一式47毫米戰(zhàn)防炮等等。
相比珍珠港這樣的著名景點,夏威夷美國陸軍博物館知名度較低,參觀的游客也就比較少。但該館雖然規(guī)模上比不上歐洲及美國本土的軍事博物館,但其布展很是獨特,充分結合了夏威夷的特點(太平洋戰(zhàn)爭、日裔美國人等)。
由于主要展品都在一層,所以只要沿著博物館的導覽順序來參觀,就不會有所遺漏。展出的武器裝備以輕武器為主,而且維護保養(yǎng)得不錯。除了那些固定展覽以外,博物館還有專門的一個區(qū)域針對特定主題推出專題展。
二樓的榮譽室有點類似小教堂,方便當?shù)厝藖泶藨{吊緬懷,就連來參觀的外國人進入其中,也會有肅然起敬的感覺。
考慮到倫道夫炮臺曾經(jīng)面臨被拆除,館內對炮臺的復原也是下了一番苦心。當然,博物館還存在著些許短板,比如室外展品偏少。此外可能因為隸屬于陸軍的關系,博物館對珍珠港事件的介紹有些簡單,與筆者同行的朋友基本上都是沖著珍珠港來的,看完偷襲珍珠港的部分,對其他展品難免就顯得“走馬觀花”了??傮w來說,作為軍迷,這是一個鬧中取靜,得以拾遺的地方。
整個博物館不大,仔細參觀的話需要兩個小時左右就可以轉完。參觀結束可以前往博物館的商店看看。這里有一些美軍的常見紀念品出售,但其售價讓人望而卻步。
戰(zhàn)爭中的日裔美軍
博物館里最讓筆者印象深刻的部分,是介紹二戰(zhàn)期間日裔美國人所遭受的區(qū)別對待以及他們參戰(zhàn)經(jīng)歷的展區(qū)。日軍偷襲珍珠港之后,美國很快展開了針對日裔美國人的一系列行動,首先日裔美國人被宣布為“4C”類人員(即敵僑)。隨后在1942年2月羅斯??偨y(tǒng)簽署9066號總統(tǒng)令,宣布建立軍事區(qū)(實為收容所),將對美國構成威脅的人員遷往軍事區(qū)管理。他們的個人財產(chǎn)和社會地位被剝奪,生活條件受到了限制。在夏威夷居住的十幾萬日裔美國人自然不能幸免。他們對美國的忠誠度受到懷疑,1400余人遭到逮捕。
出于證明自己忠于美國,以及渴望改善親人在收容所待遇的愿望,1942年5月,在夏威夷國民警衛(wèi)隊服役的1300余名日裔美國人被編為夏威夷臨時營并被送往美國本土的奧克蘭受訓,同年6月被授予第100步兵營的番號。1943年9月,該營在北非的奧蘭登陸,但很快就又被派往意大利的那不勒斯。與此同時,另一只幾乎全部由日裔美國人組成的部隊——第442步兵團成立,并在密西西比受訓。在意大利登陸之后,第100營參加了進攻蒙特卡西諾、安奇奧和羅馬的戰(zhàn)斗。由于作戰(zhàn)勇猛,100營贏得了“紫心營”的綽號。隨后在1944年6月,第100營被編入442團。全部由日裔軍人組成的442步兵團參加了在意大利和法國東北部的對德作戰(zhàn)。這便是日后有著“go for broke(全力以赴)”團訓的442步兵團的由來。值得一提的是,在1944年10月到11月的孚日戰(zhàn)斗中,442團展現(xiàn)了驚人的戰(zhàn)斗毅力,以傷亡上千人的代價解救了一只200余人的被圍友鄰部隊。由于作戰(zhàn)英勇,442團總共有18143人次獲得各類嘉獎,包括21人獲得榮譽勛章、8次總統(tǒng)部隊嘉獎、52枚優(yōu)異服役十字勛章、560枚銀星勛章、9486枚紫心勛章等。2010年10月,442團被授予國會金質獎章。1946年,由日裔美國軍人組成的442步兵團作為美軍的優(yōu)秀作戰(zhàn)單位,在華盛頓接受了杜魯門總統(tǒng)頒發(fā)的總統(tǒng)嘉獎。
除了相對有名的442團外,其實日裔美國軍人還在美軍的很多其他單位活躍。雖然禁止日裔美國人投入太平洋戰(zhàn)場,但是依然有近6000名日裔美國人以參加陸軍軍事情報處等方式參加了對日作戰(zhàn)。還有不少留在夏威夷的日裔美國人在家鄉(xiāng)服役,比如第1399工兵營就參與建設了不少瓦胡島上的軍事工程。
通過參觀,我們可以看到珍貴的442步兵團在密西西比州訓練時使用過的紡織品,以及442團的團歌歌片,部隊臂章,以及442團在戰(zhàn)爭期間的各種珍貴照片。并且還有大量關于二戰(zhàn)期間日裔美國人遭到拘禁的歷史資料。平心而論,日裔美國軍人通過打擊法西斯證明自己,戰(zhàn)勝偏見的故事還是很令人感懷的。他們的努力,也為日裔將領在美軍中的發(fā)展,鋪平了道路。
埃里克·新關生于1942年11月28日,是在夏威夷出生的第三代日裔。西點軍校畢業(yè)后,參加過越南戰(zhàn)爭,有長期在駐歐洲美軍服役的經(jīng)歷。曾任美軍第34任陸軍參謀長,是首位晉升為四星上將的亞裔美國人。新關還曾在奧巴馬政府中任過退伍軍人事務部長。在這個展區(qū)中,還有這位從少尉做到美國陸軍上將、美國陸軍參謀長、參聯(lián)會副主席的四星上將的軍裝和他在西點時的學員禮服展出。
博物館的二層的榮譽室用于紀念緬懷曾為美國國防作出過貢獻獲得嘉獎的夏威夷人。值得一提的是,在環(huán)繞于美軍式榮譽感之外,這里我們更可以詳細的了解美國陸軍的各種勛章的含義及獲得方式。
與夏威夷有關的軍事歷史
博物館還花費了大量精力介紹了與夏威夷有關的軍事歷史。大約1500年前,波利尼西亞人利用其獨特的波利尼西亞式獨木舟從馬克薩斯群島跨越大洋來到夏威夷定居。從那時起,當?shù)鼐用裰鸩桨l(fā)展出了有自己特色的社會結構、軍事及宗教系統(tǒng)。但受時代條件所限,當?shù)夭柯渌褂玫奈淦骰旧鲜怯赡绢^、石頭、骨頭甚至是鯊魚牙齒所制成的。到了1778年,隨著庫克船長發(fā)現(xiàn)夏威夷,當?shù)氐臋嗬窢幹谐霈F(xiàn)了新的因素——火槍。同年,島上出現(xiàn)了裝備著英制0.69英寸(17.526毫米)燧發(fā)槍的火槍隊,這使部落間權利的天平出現(xiàn)了傾斜。最終,1810年,酋長卡美哈梅哈統(tǒng)一了整個夏威夷群島,成為“黃袍加身”的卡美哈梅哈一世。
在第一展區(qū)中,我們便可以見到復制的部落時代武器和獨特的獨木舟模型 。并可以通過油畫領略部落戰(zhàn)爭時代“威基基入侵”的場景。
應該說,夏威夷成為軍事重鎮(zhèn),要得益于珍珠港的修建。夏威夷陸軍博物館自然不會忘記介紹與炮臺和夏威夷防御有關的歷史。根據(jù)最初的計劃,為保衛(wèi)珍珠港和夏威夷所建造的炮臺應裝備6門12英寸(305毫米)火炮、4門6英寸(152毫米)速射炮及16門12英寸迫擊炮。隨著炮臺建造計劃的進行,軍方修改了最初的裝備計劃,除了增加2門3英寸(76.2毫米)速射炮以外,使用14英寸火炮代替最初計劃的12英寸火炮。為了使倫道夫炮臺的火炮的威力發(fā)揮到極致,每門14英寸炮都配有一個獨立的彈藥庫。并有13名士兵負責利用吊車導軌等設備來為火炮輸送彈藥。炮臺的第一次試射是在1914年11月,在那次試射中14英寸火炮體現(xiàn)出了驚人的威力,其產(chǎn)生的沖擊波使周圍不少建筑受損。隨后幾年,隨著威基基海灘地區(qū)的發(fā)展,為了避免產(chǎn)生更大的損失,14英寸火炮逐漸不再使用。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以來,軍用航空技術和艦炮性能的發(fā)展使得炮臺存在的意義逐漸減弱,二戰(zhàn)結束后,美軍曾將炮臺改為倉庫,其14英寸火炮被拆解,鋼筋混凝土外墻也被拆除。
雖然如此,我們今天依然能通過倫道夫炮臺存有的炮位和之下的彈藥庫展示,來領略塞防時代軍事工程的獨特韻味。并可以通過照片和模型,領略巨大的要塞炮的運作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