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社會智庫如何利用運營機制創(chuàng)新促進發(fā)揮政策影響力*

2016-03-24 09:29王輝耀
中國科學院院刊 2016年8期
關鍵詞:智庫影響力政策

苗 綠 王輝耀

中國與全球化智庫(CCG) 北京 100004

社會智庫如何利用運營機制創(chuàng)新促進發(fā)揮政策影響力*

苗 綠 王輝耀**

中國與全球化智庫(CCG) 北京 100004

社會智庫發(fā)揮政策影響力有助于推動中國建立民主科學的公共政策體系。目前,中國社會智庫發(fā)展相對官方智庫嚴重滯后,存在資金短缺、內(nèi)部管理混亂、人才流失等問題。文章以中國社會智庫典型代表“中國與全球化智庫(Center for China and Globalization,CCG)”為例,分析社會智庫的運營創(chuàng)新及其對政策影響力的推動作用。建議社會智庫建立以研究為核心的競爭力,重視對外傳播,建立多元化的政策影響渠道等。

社會智庫,運營創(chuàng)新,智庫政策影響機制

DOI 10.16418/j.issn.1000-3045.2016.08.005

2015 年 1 月 20 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的《關于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中提出,“完善社會智庫產(chǎn)品供給機制,探索社會智庫參與決策咨詢服務的有效途徑”“社會智庫是中國特色新型智庫重要組成部分”等重要論述。這意味著中國社會智庫的春天到來,社會智庫未來面臨發(fā)展的新機遇。

然而,雖然發(fā)展環(huán)境有所改善,但中國智庫發(fā)展格局存在嚴重不平衡問題,影響《意見》中“構建中國特色新型智庫發(fā)展新格局”要求的落實。目前,中國絕大部分智庫是官方智庫,在決策中起主要作用的也是官方智庫。中國政府在“十八大”上首次明確提出“健全社會主義協(xié)商民主制度”,智庫以其專業(yè)性參與到公共決策的建議、起草、制定當中,本質(zhì)也是推動中國的協(xié)商民主建設的過程。社會智庫是在資金來源上更具獨立性,政策建議更加客觀和直接,政策研究也更“接地氣”,能夠更多反映民眾的訴求。社會智庫影響政策對中國建立民主科學的公共政策意義重大。

當前,社會智庫面臨資金短缺、人才短缺和政策影響渠道相對較弱等障礙。要發(fā)揮更大的政策影響力,社會智庫面臨比官方智庫更大的創(chuàng)新壓力。本文將對中國社會智庫的發(fā)展和現(xiàn)狀作出分析,同時以筆者運營的中國最大的社會智庫之一“中國與全球化智庫(CCG)”為例,分析社會智庫如何運用運營機制創(chuàng)新促進發(fā)揮政策影響力。

1 中國社會智庫運營概況

中國社會智庫真正開始快速發(fā)展,始于“十四大”之后市場經(jīng)濟體制的建立和中國政府職能的轉變。近 5 年來,中國社會智庫逐漸形成 3 種類別,以國內(nèi)經(jīng)濟社會規(guī)劃類政策研究為主的民辦研究機構、市場化的咨詢服務機構和社會化的國際智庫[1]。社會化的國際智庫充分借鑒了世界先進智庫的運營模式,自籌資金,自負盈虧,同時,這類機構也面臨最多的運營難題。

(1)資金來源不穩(wěn)定。中國社會慈善捐贈很少涉及到對智庫的捐助。相較于官方智庫的天然“身份”優(yōu)勢,社會智庫僅僅依靠研究或發(fā)起人出資很難長期維持運營。

(2)研究信息數(shù)據(jù)難以獲得。社會智庫打造研究的核心競爭力,有很大的制約因素,即獲取政府數(shù)據(jù)信息的渠道和范圍有限,很難獲得某些重要的核心數(shù)據(jù)和信息。

(3)政策影響渠道有限。中國智庫影響政策渠道較為單一,主要通過研究報告、研究內(nèi)參形式上報文字建議,且官方智庫擁有天然的建言渠道,而社會智庫明顯缺乏影響渠道,政策影響機制具有明顯二元性。

(4)人才流失。由于資金、職稱評定和戶口等限制因素,社會智庫人才流失現(xiàn)象比較嚴重。

2 社會智庫運營創(chuàng)新的要素與政策影響機制

2.1 社會智庫運營創(chuàng)新的“五力模型”

影響公共政策是智庫存在的本質(zhì)意義。智力資本、獨立性、影響力是智庫運營創(chuàng)新的 3 個原則。創(chuàng)新則需要在這 3 個原則之上,借助 5 種能力的支撐,本文將其總結為智庫創(chuàng)新運營的“五力模型”。

圖 1 社會智庫運營“五力模型”

研究支撐力即研究能力是“五力模型”的核心,為國內(nèi)傳播、國際傳播形成支撐,并最終拓展到對政策的影響力。思想創(chuàng)新力是決定智庫能否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關鍵因素。建立多層次的信息傳播機制,是智庫研究成果實現(xiàn)影響力最大化的必經(jīng)之路。全球化背景下,智庫還需具備國際視野,打造自己的國際輸出力,贏得國際話語權,如此才有可能影響國際的輿論與政策,更好地助推中國的大國崛起。政策影響力是五力作用的最終歸宿,其他 4 種力量通過各種途徑,最終均為了實現(xiàn)政策影響力。

2.2 社會智庫政策影響機制

政策影響渠道多元化是中國社會智庫政策影響機制最大的特點。中國社會智庫與官方智庫不同,其內(nèi)參建議大多不能通過機要局等官方途徑直達領導,需要尋找更多元化的渠道擴大政策影響。

從影響機制起始階段看,我國官方智庫占智庫數(shù)量的 90% 以上,體制內(nèi)智庫占據(jù)了政策咨詢市場的大部分江山。社會智庫能夠進入政策決策咨詢的某一環(huán)節(jié),目前大部分是受到政府決策者的直接邀請。社會智庫領導人在政府機關擔任兼職專家等職務,也可以為智庫獲得影響政策的機會。

從社會智庫發(fā)揮政策影響的階段來看,根據(jù)我國公共政策出臺的過程,社會智庫可能參與的階段有政策問題的提出、政策的起草、政策的評估等(圖 2)。政策問題提出階段,通過提交建言獻策報告、個人與政府決策者接觸、媒體發(fā)布研究建議影響公眾輿論等形式參與。在政策起草階段,通過前期研究、智庫專家參與政策起草、智庫專家受邀參加論證會和座談會等形式參與。公開征求意見階段,通過各種渠道遞交建言報告的形式參與。政策評估階段,社會智庫參與度還比較低。但近年也有出色的案例,例如,2015 年,中國(海南)改革發(fā)展研究院通過競爭性遴選,獲批首批參加國務院部分政策措施第三方評估單位[2]。

圖2 公共政策的決策流程及中國社會智庫參與階段

3 社會智庫利用運營創(chuàng)新加大政策影響力的案例分析及建議

筆者于 2008 年參與創(chuàng)辦CCG。經(jīng)過 8 年的發(fā)展,CCG 已經(jīng)擁有近百名全職和專業(yè)研究人員。除了總部北京,CCG 在廣州、深圳/東莞、青島成立了研究院,在上海設立了辦事機構,在香港、紐約、華盛頓、法蘭克福、倫敦等重點城市設立了常駐代表,已經(jīng)成為國內(nèi)規(guī)模最大、研究網(wǎng)點最多的社會民間智庫。根據(jù) 2015 年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的智庫和公民社會研究項目(Think Tanks and Civil Societies Program,TTCSP)發(fā)布的《全球智庫報告 2015》,CCG 被評為中國頂級智庫第七,社會智庫第一[3]。結合 CCG 運營的經(jīng)驗,對中國社會智庫的運營創(chuàng)新提出幾點對策,供智庫實踐者、研究學者和政策制定者參考。

3.1 CCG 政策影響力方式

CCG自 2008 年成立以來,即通過出版著作、課題研究、遞交內(nèi)參等多種形式呼吁國際人才政策的相關改革。中共“十八大”報告中提出,中國要建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人才制度優(yōu)勢,CCG 在這一領域推動作用十分明顯??傮w來說,CCG 政策影響方式如下。

3.1.1 通過內(nèi)參和參與政府課題、政府會議影響政策

通過持續(xù)遞交內(nèi)參,CCG 將研究成果系統(tǒng)化,及時提供對政策具有操作性的建議。如 CCG 遞交的關于海歸人才和留學生的建議曾獲得全國政協(xié)主席俞正聲和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的批示。

2008 年 CCG 參加中組部組織的《國家中長期人才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 2010—2020》的可行性研究工作并負責“國際人才競爭戰(zhàn)略”專題研究,提交了十幾萬字的《國際人才競爭戰(zhàn)略研究報告》。當時正值全球金融危機,CCG 建議加快對國際人才的“抄底”,這也成為 “千人計劃”在 2008 年年底提前出臺的重要影響因素。在國家推進“千人計劃”的過程中,CCG 多次針對計劃運行中的問題建言。2009 年 CCG 向中組部提交《完善“千人計劃”的建言獻策報告》,提出多項“千人計劃”具體實施建議。2013 年 CCG 又組織研討會,中組部、人社部及統(tǒng)戰(zhàn)部門代表參會。在會上,CCG 提交了“‘千人計劃’工作改進建議”。

CCG 曾在 2013 年參與中央統(tǒng)戰(zhàn)部關于留學人員發(fā)揮作用的課題。課題強調(diào)中國參與國際人才競爭的重要性與留學人員的關系,建議留學人員發(fā)揮民間外交作用、積極參政議政。習近平主席在 2013 年 11 月歐美同學會成立 100 周年的大會演講中,提到“綜合國力的競爭是人才的競爭”、歐美同學會充當“民間外交的生力軍”等等,吸收了 CCG 在課題中的很多提法和建議。

CCG 關于建立移民局和世界人才組織的建議也得到了有關部門的采納。2016 年 3 月,“兩辦”發(fā)布《關于加強外國人永久居留服務管理的意見》,“兩會”結束后,中共中央發(fā)布第一個重要文件《關于深化人才發(fā)展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強調(diào)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人才制度。其中,“兩辦”《關于加強外國人永久居留服務管理的意見》,特別提到“進一步完善國家移民管理機構設置和職責配置”。中共中央《關于深化人才發(fā)展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中特別提出“創(chuàng)立國際人才合作組織,促進人才國際交流與合作?!?/p>

2016 年 1 月 13 日,公安部公布“支持北京創(chuàng)新發(fā)展20 項出入境政策措施”。CCG 參與了該政策的前期論證、研究、起草和后期宣傳過程,派出研究團隊進駐中關村 2 個月與相關利益方求證、探討,多年推動的國際人才政策在這一文件中均有了突破性的進展。

3.1.2 圖書出版、文章發(fā)表加強社會傳播

CCG 在早年出版的圖書中提出了許多國際人才政策的建議,通過著作繼續(xù)推廣開放的人才理念。2010 年出版《國家戰(zhàn)略——人才改變世界》; 2012—2016 年,參與了“十二五”國家重點出版物出版規(guī)劃項目,先后在黨建出版社出版了《國際人才競爭戰(zhàn)略》《國際人才文集》和《新加坡人才戰(zhàn)略與實踐》。2013 年以后,在社科文獻出版社設立國際人才藍皮書系列項目,每年出版 4—5 本藍皮書,研究各類國際人才,包括留學生、海歸和外國來華人才等。CCG 關于留學、海歸藍皮書出版后,受到中央電視臺、新華社、《人民日報》等國內(nèi)主流媒體的報道,國際媒體包括路透社、《華爾街日報》《金融時報》《紐約時報》等也紛紛報道,政策建議為大眾所熟知,引發(fā)社會輿論和政策制定者的關注。

2014 年,CCG 在《中國留學發(fā)展報告 2014》中提出要擴大免簽范圍,提高護照含金量。CCG 關于增進華人出入境便利的建議得到外交部王毅部長批示。外交部邀請 CCG 專家參加座談,CCG 同時建議將中美 10 年簽證的模式推廣到其他國家,2015 年中國便放開了中加 10 年免簽,增加了多個國家的落地簽和免簽協(xié)議?!吨袊魧W發(fā)展報告 2014》中指出外國來華留學生太少,應加大吸引外國留學生,放開高校自主招生權,提高獎學金、補貼和對高校的資金支持。CCG 專家參加 2014 年底劉延東副總理召集的留學工作座談會時,依據(jù)藍皮書的研究提出了相應建議。2014 年底,全國留學工作會議召開,首次提出“來華留學與出國留學并重”,接下來的 3 個月內(nèi),教育部便提高了對外國留學生的補貼。

3.1.3 影響社會輿論推動政策創(chuàng)新

CCG 的政策影響力,一方面需要通過內(nèi)參等形式與政府部門直接接觸,另一方面,也需要持續(xù)在媒體發(fā)聲,影響社會輿論,從而引起政府的重視。2011 年 CCG向全國人大和國家部委提交了“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入境管理法中增加‘人才簽證’類別的建議”。 2012 年3月,CCG 在接受《中國青年報》專訪時,再次提出,“我國政府在人才流動的準入問題上還可以進一步解放思想,比如是否可以像其他發(fā)達國家一樣,設立人才簽證類別,更好地吸引國際人才來中國發(fā)展?!?2012 年 6月 30 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境入境管理法》將“人才簽證”作為一個新設類別列入法律。

2011 年,CCG 受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委托,完成了“完善中國綠卡制度”的課題研究。2012 年 2 月28日,CCG 主任王輝耀博士在接受《僑報》專訪時就曾建議,“不斷放寬我國現(xiàn)有的綠卡制度以吸引更多的海外人才(包括華僑華人)為中國服務。” 2012 年 12 月,人社部、中組部、公安部、外交部等 25 個部委聯(lián)合下發(fā)了《外國人在中國永久居留(綠卡)享有相關待遇的辦法》。2015 年,公安部宣布進一步擴大申請“綠卡”的外國人工作單位范圍。2015 年 6 月16 日,CCG 在《環(huán)球時報》上發(fā)表題為“別讓招才引智卡在‘綠卡’上”的文章,對進一步降低“綠卡”門檻提出了多項建議。各大主流媒體紛紛對此文進行轉載,引起了廣泛的社會關注。

3.2 CCG 運營創(chuàng)新的經(jīng)驗與建議

3.2.1 注重塑造差異化的核心競爭力

多年來,CCG 一直聚焦國際人才研究領域,連續(xù) 4 年在社科文獻出版社出版藍皮書,《中國海歸發(fā)展報告》《中國留學發(fā)展報告》《中國國際移民報告》等已成為其品牌產(chǎn)品,奠定了 CCG 在國際人才、海歸創(chuàng)業(yè)、出國留學和國際移民等研究領域的權威地位。近年來,CCG 開發(fā)企業(yè)國際化研究領域,從 2014 年起,連續(xù)兩年發(fā)布《中國企業(yè)全球化報告》藍皮書?;诙嗄甑难芯糠e累,CCG 已經(jīng)形成了專業(yè)領域的話語權。2015年,CCG 通過研究發(fā)布“2015 中國留學人員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 50人”“2015 中國企業(yè)全球化 50 強”“中國企業(yè)國際化新銳 50 強”等榜單。

CCG 也在不斷根據(jù)時事調(diào)整研究方向。2015 年 CCG在國內(nèi)智庫中率先成立“一帶一路研究所”,發(fā)布首個“一帶一路”研究國別地圖,連續(xù) 8 個月每月定期舉辦“一帶一路”區(qū)域研究圓桌論壇,在國內(nèi)外媒體發(fā)表 200余篇相關文章,并成功入選中聯(lián)部“一帶一路”智庫聯(lián)盟理事單位,在“一帶一路”戰(zhàn)略研究領域形成了持續(xù)的影響力。2015 年,CCG 也被國家有關部門授予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資質(zhì)[4]。

3.2.2 注重培養(yǎng)全職研究人員,建立外部智力網(wǎng)絡

智庫的政策影響力應該建立在扎實的研究基礎上。研究工作是一個長期性工作,需要對某一領域跟蹤研究,才能提出可行的政策建議。CCG自2008 年成立以來,十分注意吸收和培養(yǎng)全職研究人員。目前,CCG 擁有近 100 名專職研究人員,其中專門設有 50 余人的研究團隊,長期對人才和企業(yè)國際化領域跟蹤研究。

CCG 還注重打造研究實力兼顧連續(xù)性和靈活性。CCG 聘請了一批國內(nèi)外知名學者,擔任特邀高級研究員和兼職研究人員,共同完成相關領域的研究課題。CCG 目前擁有近百位國內(nèi)外知名特邀專家和特邀高級研究員,都是世界中國問題研究的頂級學者。這些人員對CCG的研究進行指導,并在外部發(fā)聲,分析中國全球化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并在全球范圍內(nèi)匯聚具有政策創(chuàng)新能力、能推動政府決策、擁有國際一流研究成果的專家加盟CCG 全球研究網(wǎng)絡[5]。

3.2.3 塑造多元化的政策影響力渠道

(1)建立常態(tài)化渠道??傮w來說,CCG 的主要建言渠道涉及:政府機關、民主黨派、人大和政協(xié)、公開活動和媒體傳播、課題研究和政府咨詢會議。通過參加課題研究、派出專家參與政府咨詢會議的形式,將政策建議寫入課題報告,或與政策制定者面對面,其政策影響更直接,往往是最快速的方法,也能更深刻地影響政策制定者的政策理念。另外,智庫領導和外部專家擔任政協(xié)委員、人大專家顧問、民主黨派成員,這些建言渠道都成為 CCG 影響政策的途徑。

CCG 定期撰寫建言獻策內(nèi)參,上報相關部委領導。截至 2016 年 3 月,已經(jīng)累計撰寫 130 余篇建言獻策內(nèi)參,使更多政府部門了解到 CCG,起到了較好的品牌宣傳作用。

(2)建立“旋轉門”機制。CCG成立了由政府高級官員組成的咨詢專家委員會,目前已經(jīng)有20余名前任高級別官員加入。他們?yōu)镃CG政策研究進行指導,通過自身社會影響力協(xié)助CCG宣傳先進的政策觀點。由于在智庫建言方面取得的成就,CCG主任王輝耀博士在2015年初被聘為國務院參事。這是國內(nèi)首個來自社會智庫的專家擔任這一職務。由此,CCG 參與到國務院參事室的建議渠道中。

3.2.4 樹立智庫品牌意識

CCG 既注重提升政策影響力,也注重提升社會影響力。二者也是相互交叉不可分割的,社會影響力會幫助社會智庫塑造智庫品牌。

在社會影響力方面。CCG 每年舉辦 50 多場論壇、學術座談會和研討會,平均每周一場,是國內(nèi)舉辦活動最多的智庫。CCG 還注重建立智庫中的智庫。在 2016 年初成功發(fā)起并舉辦“中國人才 50 人論壇”,成為國內(nèi)頂尖人才理論研究專家,政府人才工作政策制定者和中國企業(yè)界精英人才的高層次人才研究智庫和跨界交流平臺[4]。彰顯了世界一流智庫社會影響力。

此外,CCG 還舉辦了“國際移民與人才流動論壇”“CCG 名家系列午餐會”“生態(tài)文明貴陽國際論壇”跨國公司圓桌分論壇、“2015 中國與全球化圓桌論壇”“中國創(chuàng)業(yè)教育研討會”“CCG 系列智庫圓桌會”“第十屆中國留學人員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論壇”,并聯(lián)合西南財經(jīng)發(fā)展研究院舉辦的國內(nèi)新區(qū)發(fā)展論壇、西部人才發(fā)展論壇等高端活動,為官產(chǎn)學精英人士提供了思想碰撞的交流平臺。

3.2.5 保持傳播意識,建立傳播平臺

CCG 設有多個專職編輯崗位,將大量研究成果轉化成媒體文章、學術文章和公開演講稿件進行傳播。同時將研究的觀點和理念融入到活動策劃中去。CCG 是中國智庫中少有的擁有專業(yè)英文網(wǎng)站的國際平臺。CCG聘請了專業(yè)的國際團隊制作網(wǎng)站,并開設了 6 個微信公眾平臺,開設了微博、博客,在國外進駐了 Facebook、Twitter 和 LinkedIn 平臺。這些平臺每天定時用雙語推送動態(tài)。這樣的積累工作幫助 CCG 塑造了社會影響力。2015 年, CCG 百度中文搜索量過億,谷歌中英文搜索量為 3 000 余萬;研究成果獲得數(shù)百家國內(nèi)外主流媒體報道和數(shù)千次轉載。這在國內(nèi)民營智庫中是非常少見的。

出版圖書也是 CCG 增強社會影響力的重要因素。CCG 出版圖書,大部分是虧損的。但 CCG 堅持出版圖書以擴大社會影響力。這也是體現(xiàn)智庫公益性的重要方面。

3.2.6 實行扁平化管理、開展高效的信息傳遞

CCG 組織管理非常扁平化,每周進行全體員工工作會議,進行充分交流。CCG 業(yè)務部門按照職能劃分,包括研究部、對外合作辦公室、活動部、編輯部和行政財務部等。CCG 的信息傳遞機制網(wǎng)絡化、多向性,研究進行的同時,傳播活動也同步進行?;顒硬块T收集的社會對研究熱點和政策需求,同時也反饋給研究人員,以探索新的研究方向。因此,CCG 業(yè)務運行機制是一個有機的、高效的整體。

CCG 研究成果評估包括內(nèi)外兩方面,內(nèi)部有具有資深研究經(jīng)驗的研究人員審核、研究團隊互相審核機制,外部有咨詢委員會和學術委員會專家的咨詢顧問機制。課題結束后,根據(jù)客戶或社會反饋,及時評估績效。成果發(fā)布也講求快速精準:一是在 CCG 辦公地點舉辦小型發(fā)布會,邀請主流媒體、官員和學者、企業(yè)家參會共同研討,發(fā)散性傳播;二是通過網(wǎng)站、自媒體平臺發(fā)布,除了涉密研究外,CCG 自主研究成果均在網(wǎng)站上公開發(fā)布;三是通過海內(nèi)外活動現(xiàn)場發(fā)布。

3.2.7 發(fā)揮社會智庫“二軌外交”作用,擴大國際交流與合作

在國家構建和參與全球治理的過程中,智庫可以發(fā)揮很大的作用。CCG 通過走國際化道路,積極開展民間外交。CCG 經(jīng)常與國際化智庫交流運營和建設經(jīng)驗,并與這些智庫建立良好的長效合作機制,舉辦雙邊研討會和聯(lián)合研究。曾與美國智庫對外關系委員會(CFR)于 2015 年舉辦“中美智庫應對環(huán)境與健康挑戰(zhàn)研討會”,與美國移民研究所(MPI)舉辦“中美人才交流研討會”,與全球最大的移民研究網(wǎng)絡大都市組織 Metropolis 舉辦國際移民與人才論壇,全球 100 余名最知名的移民研究學者和官員參會等。2015 年 CCG 承接的國際課題來源包括世界銀行、國際勞工組織和國際移民組織等。CCG 已經(jīng)成為世界各國的政要、學者訪問中國、發(fā)表演講的目的地。2015 年,前來訪問 CCG 的國外重要人士包括美國前國務卿康多利扎·賴斯( Condoleeza Rice)、美國助理國務卿沃特·道格拉斯(Walter Douglas)、波蘭前副總理格里高茲·科勒德克(Grzegorz Kolodko)、非洲開發(fā)銀行行長丹諾德·卡布盧卡(Donald Kaberuka)等[5]。

中國社會智庫自身的創(chuàng)新任重道遠,如果政府在資金、人才和服務上給予政策支持,對社會智庫的運營創(chuàng)新將產(chǎn)生很大的推動作用。社會智庫運營創(chuàng)新關乎中國公共政策決策體系的改良,同時也是促進中國智庫形成全方位格局的切入點。就像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要發(fā)展民營經(jīng)濟一樣, 中國智庫發(fā)展不能缺少社會智庫的發(fā)展。

1 王輝耀, 苗綠. 大國智庫.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4: 26-48.

2 周湘智. 茁壯成長的智庫新力量. 光明日報, 2016-3-23.

3 Think Tanks and Cive Societies Program: Global Go To Think Tank Index Report 2015. [2016-2-09]. http://repository.upenn. edu/think_tanks/10/

4 立足智庫建設創(chuàng)新實踐 打造中國最佳社會智庫——從中國與全球化智庫(CCG)看中國社會智庫的影響力提升. [ 2016-02-06].

5 中國社會智庫運營模式的創(chuàng)新, 走進中國與全球化智庫(CCG). [2016-02-05]. http://world.people.com.cn/ n1/2016/0205/c14549-28114530.html

Keywordscivil think tank, operation innovation, think tank policy influencing mechanism

苗 綠博士,中國與全球化智庫秘書長,中國國際人才專業(yè)委員會副秘書長,北京師范大學國際寫作中心副總干事。獲北京師范大學當代中國研究博士學位,曾在美國紐約大學和哈佛大學做訪問研究學者。參與國家部委、社科基金研究課題和中央、地方政府課題30余項,發(fā)表學術論文10 余篇、出版學術研究著作 10 余部。E-mail: miaolv@ccg.org.cn

Miao Lu (Mabel)Co-founder & Secretary General of Center for China and Globalization (CCG), the Secretary General of Chin a Global Talent Society, Deputy Director of International Writing Center of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Dr. Miao got her PhD deg ree on Contemporary Chinese Studies from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and she had been a visiting scholar at China House of New York University and at Fairbank Center of Harvard University. She has participated in more than 30 Chinese governments’ and So cial Science Foundation’s research projects and she has published over 20 research papers and books. E-mail: miaolv@ccg.org.cn

王輝耀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務院參事,西南財經(jīng)大學發(fā)展研究院院長、中國與全球化智庫(CCG)主任,人社部中國人才研究會副會長,歐美同學會/中國留學人員聯(lián)誼會副會長,中國國際人才專業(yè)委員會會長,商務部中國國際經(jīng)濟合作學會副會長。曾擔任中組部/中央人才工作協(xié)調(diào)小組國際人才戰(zhàn)略研究專題組組長,《國家中長期人才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起草組特邀專家,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主持中央和地方政府課題項目30 余項,發(fā)表論文上百篇,出版著作 50 余部。E-mail: wanghuiyao@ccg.org.cn

Wang Huiyao (Henry)Male, President of Center for China and Globalization (CCG), Counselor of China State Council, professor and Dea n of Institute of Development Studies, Southwestern University of Finance , Vice Chairman of China Talent Society and Vice Chairman of Chi na Western (Overseas) Returned Scholars Association Dr. Wang used to be the Task Force Leader for Global Talents Strategy Study Group for Central Government of China and also served as an expert for the drafting of China Mid-Long Term National Talent Development Plan 2010-2020. He has conducted more than 30 research projects both from central and local government, and has published over 50 books and 100 articl es and papers. E-mail: wanghuiyao@ccg.org.cn

How China’s Civil Think Tanks Rise Policy Influence Through Operation Innovation

Miao Lu Wang Huiyao
(Centre for China & Globalization, Beijing 100004, China)

In Janurary 2015, China’s General Office of 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PC and the General Office of the State Council issued Opinions on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Types of Think Tank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One notable requirement for “think tank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ublic policy initiatives devised by government policy-makers. Chinese think tanks currently fall into three categories: government-affiliated, university-based, and non-governmental, or so called civil think tanks. The civil think-tanks play a unique role in promoting scientific public policy decision mechanism. In China, civil think tanks are facing more challenges than governmental think tank, such as capital shortage, disorder management, limited policy impact channel, unavailable research data, and brain drain. In this paper, we take the influences of CCG on the policies of the international talents as a case, to analyze the positive impact of operation innovation on civil think tank’s policy influential mechanism. CCG has generated policy influences and impacts on policy makers and other policy actors by three main interventions: government projects, policy advisory reports, and policy memos. In 2014, CCG submitted more than 40 policy advisory reports and policy memos, over a dozen of CCG’s policy recommendations considered or actually adopted by central authority, municipal governments and departments. CCG’s key to successful policy impact can be concluded as below. Firstly, innovative measures on research ability, think creative ability, international and social communication could contribute to policy impact improvement. Civil think tank has less policy impact opportunities compared to governmental think tank. Only in the phase of proposal, draft, and evaluation of public policy, civil think tank could be involved. CCG creates value by (1) conducting high-quality policy research to promote the globalization of Chinese enterprises and talent; (2) holding high-level public events on an international level; and (3) producing high quality publications, journals, and policy advisory memos that are widely disseminated through traditional and new social media channels. Through submitting the advisory report, committed the government research projects, and participating government seminar, CCG submit policy suggestions and maintain the good relationship with government. Publications and multiform events help CCG spread the policy view and building brand. Secondly, assessing the public through publications, media channels and events. One drawback in China’s mainstream think tank is that they lack a close connection with the public. CCG had made great effort in addressing the problem and to gain more access to the general public through (1) using traditional and new media channels and (2) holding varieties of policy-dialogue events on national or international level. Thirdly, organizational independence. Organizational independence can thus be seen as a major reason why U.S. think tanks are institutionally stronger, particularly when it comes to offering effective policy advice. CCG also stands out for being relatively independent from the government. This independence enables CCG to deliver higher quality policy-advice, which it has used to maintain a competitive advantage in the think tank market and expand its influence within this market. CCG has established an operating model of diversified funding support. Because the culture of social donations is not that well developed in China, fundraising has always been the biggest challenge confronting Chinese non-governmental think tanks. CCG has been highly innovative in addressing this problem, using corporate funding as an important source of its operating revenue. The paper suggests Chinese civil think tank to build core competitiveness based on research ability, establish diversified policy influencing channels, and emphasize on communication and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Currently, think tanks in China have shown their internationalized feature. However, Due to late start and pre-existing conditions, Chinese think tanks still receive limited global recognition. China should provide a better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 for think tank survival and Chinese think tanks’ international impact. CCG is unique in this aspect because of its great effort to do research promoting the internalization and globalization of Chinese companies and Chinese talent.

** 通訊作者

*修改稿收到日期:2016 年 5月18日

猜你喜歡
智庫影響力政策
政策
政策
助企政策
政策
天才影響力
黃艷:最深遠的影響力
微智庫
微智庫
3.15消協(xié)三十年十大影響力事件
傳媒不可估量的影響力
云浮市| 罗源县| 东兰县| 富宁县| 乐都县| 富源县| 会昌县| 安塞县| 盐边县| 泾川县| 延庆县| 安阳市| 那曲县| 衡水市| 南陵县| 清苑县| 武川县| 卓尼县| 镇巴县| 揭阳市| 永春县| 新民市| 铁岭县| 两当县| 太湖县| 邮箱| 泗阳县| 瑞丽市| 抚顺市| 谷城县| 兰州市| 郴州市| 读书| 辽阳市| 桂林市| 迭部县| 仙居县| 万荣县| 阿勒泰市| 绥江县| 林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