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以華
(湖北大學哲學學院,湖北武漢 430062)
經濟倫理與分配正義
強以華
(湖北大學哲學學院,湖北武漢 430062)
經濟倫理學作為以“經濟—倫理”為研究對象的應用倫理學的分支學科,它應該具有“經濟”(效率)與“倫理”(美德)兩個學科目標;同時,分配正義作為“充分的”分配正義也應該是綜合的分配正義,即是經濟的分配正義(有利于經濟效率)和社會的分配正義(有利于社會公平)兩種正義的結合。研究認為,經濟倫理學的雙重目標與綜合的分配正義,結合經濟分配正義和社會分配正義兩種分配正義的使命正好吻合,它可以通過一種立足于“歷史原則”基礎上的“動態(tài)的”“倫理妥協(xié)”來實現(xiàn)綜合的分配正義。
經濟;倫理;經濟的分配正義;社會的分配正義;綜合的分配正義
我們認為,應用倫理學與傳統(tǒng)的理論倫理學(“理論”乃是相對于“應用”而言)相區(qū)別的根本特征之一在于應用倫理學有雙重學科目標。經濟倫理學作為一門應用倫理學,它也具有雙重學科目標。也就是說,它的學科目標在于:既要促進經濟活動合乎道德(促進美德),又要讓經濟活動在合乎道德的氛圍中順利進行(促進效率)。分配正義實質上也包含了雙重形式:既指向社會意義上的分配正義(它側重于社會公平),也指向經濟意義上的分配正義(它側重于經濟效率)。經濟倫理學之美德與效率的雙重目標正好能夠同時促進分配正義兩種形式的實現(xiàn)。所以,與其他只在某一種意義上促進分配正義的學科比較起來,經濟倫理學應是促進分配正義最為有效的學科。
應用倫理學與傳統(tǒng)的理論倫理學不同,傳統(tǒng)的理論倫理學僅僅是倫理學,因此,它所追求的目標也僅僅是倫理目標。這就是說,在傳統(tǒng)的理論倫理學看來,它對某一行為進行道德判斷,并促使這一行為符合道德是它的唯一目標。但是,應用倫理學則有所不同,它是把傳統(tǒng)理論倫理學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則應用到某種具體領域(或者專業(yè)領域)的倫理學,包含諸如政治倫理學、經濟倫理學、文藝倫理學,以及生態(tài)倫理學、醫(yī)學倫理學、科技倫理學等。這里,無論何種應用倫理學都不僅僅是倫理學,它都涉及到倫理學之外的其他領域,并且涉及到關于其他領域的其他學科。例如,政治倫理學作為政治—倫理—學,除了倫理學之外,它還涉及到政治領域,并且涉及到關于政治領域的政治學。由于這個原因,應用倫理學所追求的目標就應該與傳統(tǒng)的理論倫理學所追求的目標有所不同。一方面,它應該像傳統(tǒng)的理論倫理學一樣追求倫理目標,力圖使某種具體領域(或者專業(yè)領域)中的道德事件符合道德;另一方面,它又與傳統(tǒng)的理論倫理學有所區(qū)別:在倫理目標之外,它還應該追求相關的具體領域(或者專業(yè)領域)能夠更快更好發(fā)展的目標。例如,在政治倫理學中,它既要使政治行為或政治活動符合道德(倫理目標),同時又要使政治行為或政治活動在符合道德的基礎上能夠更快更好地發(fā)展(亦即相關領域的發(fā)展目標)。傳統(tǒng)的理論倫理學在調節(jié)政治活動時也會促進政治的發(fā)展,但是它的主觀目的并不在此,它的目標僅僅是要政治活動符合道德發(fā)展,政治的發(fā)展只是其倫理目標在客觀上的自然結果。因此,“應用倫理學的目標應是兩個:一方面要確保具體行為符合倫理原則和道德規(guī)范;另一方面,它也要顧及其他具體領域的正當利益訴求。換句話說,當行為的沖突雙方(倫理學的倫理要求和具體領域的利益訴求)都有自己的合理性時,它在解決雙方的沖突之時,一般不能以無條件犧牲其中之一為條件,而應在廣義倫理學的基礎上兼顧雙方的合理要求,確保具體領域能夠在合乎道德的前提下更好地發(fā)展,從而服務于人類的美好生活”[1]。我們也可以說:在應用倫理學中,倫理學家不是道德警察而是相關應用領域各類專家的良師益友,他們共同為人類的美好生活提供道德愿景和其他美好的生活愿景。
經濟倫理學是應用倫理學中一個十分重要的分支,在學科目標上,它與整體應用倫理學保持著高度的一致性。作為應用倫理學的一個分支學科,經濟倫理學把傳統(tǒng)理論倫理學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則具體應用到經濟領域,在這樣做時,它以“經濟—倫理”為研究對象。經濟倫理學以“經濟倫理”為研究對象,就是以傳統(tǒng)理論倫理學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則為工具,分析和規(guī)范經濟主體的經濟行為和經濟活動,權衡和協(xié)調社會大眾、自然環(huán)境與經濟主體之間乃至經濟主體內部的利益關系,在確保經濟主體經濟行為和經濟活動符合道德規(guī)范的基礎上,保證經濟活動能夠順利發(fā)展。為此,在學科上,它還必須與經濟學發(fā)生關系。我們可以更為具體地來分析這一情形。在經濟領域中,經濟主體就是經濟人,它以企業(yè)為主。經濟人特別是企業(yè)參與經濟活動的目標就是在為自己贏得利潤的同時也為社會創(chuàng)造財富。但是,在經濟人或是企業(yè)在參與經濟活動的過程中,某些經濟人或企業(yè)為了自己的個別利益可能會做一些“不應該”的違背道德的事件,它們在為自己獲得利益甚至獲得額外利益的同時損害了其他經濟人或其他企業(yè)的利益,更為重要的是,也損害了整個社會經濟體系的有序運行,從而損害了整個經濟領域,妨礙了整個經濟領域更快更好地為社會創(chuàng)造財富。在此情況下,經濟倫理學對于經濟領域的“倫理調節(jié)”就是消除個別經濟人或企業(yè)為了自己的個別利益損害其他經濟人或企業(yè)、特別是損害經濟運行體系(經濟領域)“不應該”的違背道德的行為,不僅可以讓經濟人或企業(yè)的行為符合道德規(guī)范,還可以讓經濟運行體系成為有序的體系,最終使經濟領域不僅能給經濟人或企業(yè)自身帶來最大的利益,也能為社會創(chuàng)造盡可能多的財富。在經濟倫理學中,經濟人、特別是企業(yè)的利益訴求是一個必須得到尊重的方面。因此,經濟倫理學便成為了這樣一門應用倫理學的學科,即:既要確保經濟利益又要確保道德訴求,或是既要確?!靶省庇忠_?!懊赖隆?,它通過確保道德(美德)來確保經濟利益(效率)的順利實現(xiàn)。經濟倫理學中作為經濟倫理學之研究對象的“經濟倫理”這一概念,表達的意思應該是:與經濟倫理學這一學科與傳統(tǒng)的理論倫理學只有“倫理”(美德)一個目標不同,它既有經濟目標(效率)又有倫理目標(美德),它集經濟目標和倫理目標于一身。
“‘分配正義’這一短語首先由亞里士多德提出來,他把這一短語與涉及到懲罰的‘矯正正義’相互對比(后者被稱為‘可交換的正義’)?!保?]亞里士多德把正義分為普遍正義和特殊正義,前者指的是所有的美德,后者則指的是憲法和司法判決方面的正義。在特殊正義中,“分配正義要求根據(jù)應得分攤榮譽、政治職位和金錢”[2];除此之外,還有一種矯正正義,它通過懲罰不正義從而使得不正義回到正義。這里,我們暫時避開榮譽和政治職位,只從金錢(包括收入在內的社會財富)方面討論分配正義的問題。在此意義上,我們認為,分配正義所探討的是社會財富在全體公民中的分配是否公正的問題。何謂公正?公正就是“均等”。亞里士多德說:“如若不公正就是不均等,那么公正就是均等?!保?]問題在于,究竟何謂均等?難道均等就是平均嗎?亞里士多德說:“公正事物必定至少有四項。兩個是對某些人的公正,兩個是在某些事物中的公正。并且對某些人的均等和在某些事物中的均等兩者相同。”[3]當亞里士多德說這些話時,他所謂的均等確實有平均的意思。但是,亞里士多德又說:“應該按照各自的價值分配才是公正?!保?]這也就是說,均等是根據(jù)以各自價值為標準的平均,換句話說,一個人分配到的東西是否均等是按照他的價值來判斷的均等。例如,根據(jù)某人的價值,他應該得到一定數(shù)量的財富(盡管這個數(shù)量的財富可能比他人得到的財富更多),但是,他卻沒有得到這個數(shù)量的財富,那么,這種財富分配對他而言就是不均等的。所以,均等作為平均不是簡單的平均,而是根據(jù)一定標準確定的平均。這里涉及到了分配的標準問題。一旦涉及到分配的標準,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分配正義不僅僅是按照某種分配標準來說分配是否均等(亦即是否合理)的問題,它首先是我們所確定的分配標準本身是否“合理”的問題。也就是說,分配標準的合理性是分配正義的基礎。因此,為了討論分配正義,我們首先要討論分配標準的合理性。
其實,在分配正義的問題上,我們具有兩種相反但都同樣合理的分配標準。因此,即使我們能夠按照合理的分配標準進行財富分配的話,我們也會面臨兩種相反的分配正義,并且產生兩種相反的結果。一般來說,既然分配是關于社會財富的分配,那么,分配標準若要成為合理的分配標準,則一定要與財富的來源聯(lián)系起來,也就是說,我們必須聯(lián)系社會財富產生的原因來思考什么才是合理的分配標準,采取正義的社會財富分配的形式。就社會財富的來源而言,雖然也存在某些天然的未經人類勞動或其他投入產生的社會財富,但在現(xiàn)當代社會中,絕大多數(shù)社會財富都是人類勞動或有其他投入的產物,也就是說,現(xiàn)當代的絕大多數(shù)社會財富都是人類創(chuàng)造的產物,它包含了人類對于各種生產要素的貢獻。既然社會財富是人類創(chuàng)造的產物,那么合理的分配標準必須與被分配的社會財富在創(chuàng)造過程中人的貢獻大小聯(lián)系起來。從這種思路出發(fā),我們可以從兩種意義上來制定合理的分配標準。
其一,把創(chuàng)造社會財富的貢獻大小與分配標準結合起來。這就是說,既然社會財富是人類創(chuàng)造的結果,不同的人在社會財富創(chuàng)造的過程中有著大小不同的貢獻,那么,合理的分配便應該是根據(jù)被分配的社會財富在其被創(chuàng)造的過程中不同的人所作出的貢獻大小進行的分配。各人在創(chuàng)造被分配的社會財富中的貢獻大小便應該是合理的分配標準。由于這個標準僅僅考慮經濟因素,所以,我們將這個標準稱為經濟標準。經濟標準是一個合理的標準,根據(jù)經濟標準進行的分配構成了一種分配正義,我們將其稱為經濟的分配正義。
其二,特殊性地把創(chuàng)造社會財富的貢獻大小與分配標準結合起來。盡管我們可以根據(jù)被分配的社會財富在其被創(chuàng)造過程中的不同人所作出的貢獻大小來進行合理的分配,但是若我們不去考慮人們在被分配社會財富的創(chuàng)造過程中的努力程度這一特殊情況,似乎還不能充分實現(xiàn)分配正義。之所以這樣認為,乃是因為人們在創(chuàng)造被分配社會財富中的貢獻的有些部分并非創(chuàng)造者自身努力的結果,而是由一些不應得的偶然因素造成的?!安粦谩笔沟脙H僅按照經濟標準進行的分配中潛藏了“不正義”的因素。羅爾斯在《正義論》中認為這些造成不應得的偶然因素既包含了社會的因素(例如出生家庭等)也包含了自然的因素(例如天賦)。“但羅爾斯卻說,雖然,沒有人天生就應該得到自己較高的自然才能,也沒有人天生就應該在社會中享有一個更有利的起點;但是,這并不意味著應該消除這些差異。還有另外一種方式用于處理這些差異??梢赃@樣設置社會基本結構,以使這些偶然因素能夠有利于最不幸者的利益?!保?]羅爾斯的意思是:既然這些偶然因素實際存在并且也不可能讓它們不存在,所以,我們就應該另辟新徑,通過一種正義的社會基本結構的設置給予社會中的最不幸者以利益補償。我們認為,為了應對由于不應得的偶然因素所造成的分配不公這一特殊情形,社會應該采取措施制定某種新的社會財富的分配標準,以彌補單純根據(jù)經濟標準的分配方式的不足。這種新的社會財富的分配標準應該能夠通過把富人的社會財富適當?shù)剞D移給窮人來消除某種因不應得造成的分配不公,并讓窮人獲得做人的尊嚴。這個分配標準作為彌補單純經濟標準之分配不公并兼顧給人以人的尊嚴的標準,應該也是合理的標準。由于這個標準是從社會公平(而非單純的經濟公平)的角度制定的分配標準,所以,我們將這個分配標準稱為社會標準。由于社會標準也是一種合理的分配標準,所以,根據(jù)社會標準進行的分配構成了另外一種分配正義,我們將其稱為社會的分配正義。
現(xiàn)在,我們有了關于社會財富分配的兩個標準。由于兩個標準都是合理的標準,因此,無論從哪個標準出發(fā),只要我們嚴格地按照標準實施社會財富的分配,都可以走向分配正義。
問題在于,上述兩種合理但卻不同的分配標準(以及由它們產生的兩種分配正義)卻會產生兩種不同甚至相反的結果。假如僅僅按照經濟標準來分配社會財富,那么,由于不同的人在創(chuàng)造社會財富中的努力程度不同,以及自然稟賦、出生家庭等不同所造成的競爭力不同,使得一些人在創(chuàng)造社會財富中所作出的貢獻要遠遠大于另外一些人,從而使他們能夠獲得更多的社會財富;同時,更多的社會財富又使他們在新的創(chuàng)造社會財富的活動中享有更大的競爭優(yōu)勢,并進一步獲得更多的社會財富。因此,僅僅根據(jù)經濟標準來進行財富分配,社會的貧富差距便會越來越大。然而另一方面,盡管在創(chuàng)造和分配財富的過程中由于一些不應得的因素造成了社會的不公,有些社會不公甚至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經濟效率,但總體來說,由于在按照經濟標準分配社會財富的情況之下,人的努力程度總會影響財富分配的多少,也就是說,勤勞的人通常會比懶惰的人獲得更多的社會財富,所以,根據(jù)經濟標準分配社會財富能夠獎勤罰懶,更好地鼓勵人們在創(chuàng)造社會財富的過程中努力奮斗,從而更有利于提升經濟效率,最終使社會創(chuàng)造出更多的財富。正因如此,羅爾斯才認為,經濟以及社會的“不平等在現(xiàn)代國家中對于工業(yè)經濟運行是必需的或是能夠極大提高效率的”[5]。相反,假如僅僅按照社會標準來分配社會財富,那么,由于它要求社會財富從富人那里向窮人那里轉移,盡管它在一定程度上糾正了由于不應得的偶然因素造成的財富分配不公的現(xiàn)象,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貧富差距,從而有利于社會公平并給人以尊嚴,但是,它也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那些在創(chuàng)造社會財富中更加努力奮斗的人的積極性,在一定程度上妨礙了經濟效率,妨礙了社會財富的創(chuàng)造,因此,根據(jù)社會標準來分配社會財富的結果便是在有利于社會公平的同時影響了經濟效率和社會財富的創(chuàng)造。歸納來說,根據(jù)經濟標準進行的分配和根據(jù)社會標準進行的分配產生了兩種不同甚至相反的結果:前者有利于經濟效率的提升但卻影響了社會公平;后者有利于社會公平但卻妨礙了經濟效率的提升。所以我們可以認為,根據(jù)經濟標準和社會標準分別產生的經濟的分配正義和社會的分配正義都存在一定的缺陷(不公平或無效率),它們都還不是“充分的”分配正義。實際上,它們都基于合理的分配標準并且都是分配正義但又相互矛盾的情形正好說明他們作為分配正義的“不充分性”。因此,我們只有將這兩種分配正義結合起來并使之和諧才能充分實現(xiàn)分配正義。
然而,我們究竟應該如何處理兩種分配標準構成的兩種分配正義的關系,才能使它們結合起來相互和諧呢?在此方面,經濟倫理學或許能夠提供一種更為有效的解決方法。
如前所述,存在著兩種合理的社會財富分配標準,即經濟標準和社會標準:根據(jù)前者的分配構成了經濟的分配正義,它提升了經濟效率但卻有礙于社會公平;根據(jù)后者的分配構成了社會的分配正義,它促進了社會公平但卻有礙于經濟效率。換句話說,經濟的分配正義能夠促進經濟效率,在分配問題上,它使社會有財富可分配但卻可能導致一定程度上的貧富差距;社會的分配正義能夠促進社會公平,在分配問題上,它能夠縮小貧富差距但卻可能導致沒有足夠的社會財富可供分配。因此,假如我們把經濟的分配正義和社會的分配正義統(tǒng)稱為一種“綜合的分配正義”的話,那么,在財富分配問題上,足夠的可供分配的社會財富(它依靠經濟的分配正義以及它的結果經濟效率來支持)是綜合的分配正義的基礎;社會的分配正義則是綜合的分配正義的最終實現(xiàn)。由于綜合的分配正義作為經濟的分配正義和社會的分配正義的統(tǒng)一能消除它們各自都不充分的局限,所以,綜合的分配正義的實現(xiàn)也意味著分配正義的充分實現(xiàn),也就是說,綜合的分配正義就是充分的分配正義?,F(xiàn)在的問題就是,必須通過某種方式把具有相反作用的經濟分配正義和社會分配正義結合起來并且使之和諧,也就是說,必須通過某種方式把具有相反作用的經濟效率和社會公平結合起來并且使之相互和諧。
在處理社會財富分配正義的問題上,重點涉及到兩個學科,即包含福利經濟學在內的經濟學和包含政治倫理學在內的倫理學。一般來說,盡管福利經濟學也在一定程度上重視社會的分配正義,但是,經濟學在總體上重視的還是經濟的分配正義,與此相關,它也特別重視效率;盡管有一些政治倫理學家也重視經濟的分配正義,但是,倫理學則在總體上重視社會的分配正義,與此相關,它也會特別重視公平。由于經濟學和倫理學在經濟的分配正義和社會的分配正義之間,以及在經濟效率和社會公平之間總是側重于一個方面,同時在經濟的分配正義和社會的分配正義之間,以及在經濟效率和社會公平之間又存在著矛盾,所以,無論是經濟學還是倫理學,其中包含福利經濟學和政治倫理學,在解決兩種分配正義之間的矛盾以實現(xiàn)綜合的分配正義的問題上,可能都會存在某種不足。經濟倫理學可能有所不同,它能夠把經濟學與倫理學綜合起來進行思考,它的綜合性的思考或許正好能夠解決兩種分配正義之間的矛盾,從而實現(xiàn)綜合的分配正義。我們在本文的第一部分已經指出,經濟倫理學作為一門應用倫理學與傳統(tǒng)的理論倫理學之間的重要差別之一就是它有雙重學科目標,即:它不僅要實現(xiàn)倫理目標(美德),還要實現(xiàn)經濟目標(效率)。經濟倫理學以經濟倫理為研究對象,從名稱上就把經濟與倫理,也把經濟學以及經濟學的目標和倫理學以及倫理學的目標結合了起來。因此,從經濟倫理學的學科本義上來說,在分配正義的問題上,它應該能夠把經濟的分配正義和社會的分配正義、經濟效率(它能提供足夠的可供分配的社會財富)和社會公平(它能更為公平地分配社會財富)以及經濟學和倫理學更好地結合起來并且使之相互和諧,從而實現(xiàn)綜合的分配正義。
經濟倫理學如何才能把經濟目標和倫理目標結合起來,從而把經濟的分配正義和社會的分配正義結合起來呢?經濟倫理學可以采用一種特殊倫理妥協(xié)的方式來實現(xiàn)這一目的。在應用倫理學中,倫理妥協(xié)是一種經常使用的解決相關的具體領域(或專業(yè)領域)中道德事件的方式。由于應用倫理學所探討的問題大多是各個領域中緊迫、復雜、重大的問題,往往存在著眾多利益主體與相關學科之間的利益博弈。在這些利益博弈中,由于常常面臨著各種正當?shù)嗷ブg又有矛盾的利益博弈,很多相互博弈的正當利益又常常伴隨著負面作用,所以,應用倫理學不能像傳統(tǒng)的理論倫理學那樣作出簡單的“非此即彼”(要么合乎道德要么不合乎道德)的選擇。它通常會權衡各種利弊,在倫理學家和其他領域專家對話、協(xié)商的基礎上,采用倫理妥協(xié)的方式來解決相關問題。這里的倫理妥協(xié)其實就是為了能同時獲取諸種正當?shù)窒嗷ッ艿睦娑坏貌粚δ承┱斃娴呢撁孀饔眠M行妥協(xié)。由于這種妥協(xié)在實質上是一種在符合道德基礎之上有利于人類利益最大化的妥協(xié),所以我們把它稱之為倫理妥協(xié)。在分配正義的問題上,經濟倫理學采用一種特殊的即立足于一種歷史原則基礎上動態(tài)的倫理妥協(xié)來解決兩種分配正義之間的矛盾,使它們相互結合起來并相互和諧。
第一,它把經濟的分配正義(經濟效率)和社會的分配正義(社會公平)在倫理妥協(xié)的框架內結合起來。這就是說,一方面,它接納經濟的分配正義以確保社會的經濟效率從而實現(xiàn)經濟目標,為此,它容忍一定程度的社會不公。盡管如此,它又把社會對于經濟效率的追求限制在一定的范圍之內,使它不至于導致過分的社會不公。另一方面,它也接納社會的分配正義以確保社會的分配公平從而實現(xiàn)倫理目標,為此,它容忍一定程度的經濟的無效率。盡管如此,它又把社會對于分配公平的實施限制在一定的范圍之內,使它不至于導致過分的經濟的無效率。
第二,它在通過倫理妥協(xié)結合經濟的分配正義(經濟效率)和社會的分配正義(社會公平)時把它們的結合保持在動態(tài)的關系之中(動態(tài)的倫理妥協(xié))。這就是說,無論是對經濟的分配正義(經濟效率)還是對社會的分配正義(社會公平),它都不會在接納它們的正當利益和寬容它們的負面作用上設置一條明確的、靜止的、程度(接納程度或者寬容程度)上的界限,從而讓它們在程度上能夠處于不斷的動態(tài)調整之中。
第三,它還提出一個“歷史原則”來作為調整動態(tài)的倫理妥協(xié)的標準,讓它來決定社會何時應偏重于經濟的分配正義(經濟效率),何時又應偏重于社會的分配正義(社會公平)。這就是說,當歷史的發(fā)展處于經濟效率極其低下從而社會財富極其貧乏時,它側重于經濟的分配正義,以提升經濟人的工作積極性,促進經濟效率的增長,以便創(chuàng)造出更多的社會財富;當歷史的發(fā)展處于社會極不公平從而貧富差距過大甚至影響到社會穩(wěn)定時,它側重于社會的分配正義,以縮小貧富差距并且給窮人以做人的尊嚴,以便更好地實現(xiàn)公平分配,維持社會的穩(wěn)定。
因此,經濟倫理學所具有的經濟和倫理兩個維度使得它能夠在分配正義的問題上通過立足于歷史原則基礎上的動態(tài)的倫理妥協(xié)同時把經濟效率和公平分配作為自己的目標,幫助中國社會在創(chuàng)造更多社會財富的同時實現(xiàn)社會財富的公平分配,既避免了經濟學側重于經濟的分配正義的不足,也避免了倫理學側重于社會的分配正義的不足,使中國社會能夠更為順利地把經濟效率和公平分配結合起來,也就是說,把經濟的分配正義和社會的分配正義結合起來,最終實現(xiàn)綜合的因而也是充分的分配正義。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得出如下結論:在討論經濟倫理學時,我們強調經濟倫理學應該同時關注經濟和倫理(效率和美德)兩個目標;在討論分配正義時,我們強調真正的分配正義應該是一種同時關注經濟的分配正義和社會的分配正義(效率和公平)的綜合的分配正義;而在經濟倫理學的視野中討論分配正義的時候,我們則應該把經濟倫理學的兩個目標與分配正義的兩種正義對應起來,通過一種立足于歷史原則基礎上的動態(tài)的倫理妥協(xié)來實現(xiàn)綜合的分配正義。由此出發(fā),我們將會發(fā)現(xiàn),在解決分配正義的時候,經濟倫理學將是一門比單純的經濟學或單純的倫理學更為有效的學科。
[1]強以華.再論應用倫理學的學科性質:兼論倫理學的“倫理”基礎[J].道德與文明,2009(4):28-32.
[2]Fleichacker S.A short history of distributive justice[M].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2004.
[3]苗力田.亞里士多德全集:第8卷[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2.
[4]威爾·金里卡.當代政治哲學:上卷[M].劉莘,譯.上海:上海三聯(lián)書店,2004.
[5]約翰·羅爾斯.作為公平的正義[M].姚大志,譯.上海:上海三聯(lián)書店,2002.
Econom ic ethics and distributive justice
QIANG Yi-hua
(School of Philosophy,Hubei University,Wuhan 430062,Hubei,China)
Economic ethics is a subdiscipline of applied ethics which takes econmic-ethic as research object,featuring by two disciplinary goals of economy(effeciency)and ethics(moral).At the same time,distributive justice in complete state should also be comprehensive justice,which combines distributive justice of economy(benefiting for economic effeciency)and distributive justice of society(benefiting for social justice).The results show that,the dual goal of economic ethics agrees well with mission for comprehensive distributive justice combining economic and social distributive justice,which can be achieved through dynamic ethical compromise based on historical principle.
economy;ethics;economic distibutive justice;social distributive justice;comprehensive distributive justice
B82-053
:A
:1671-6248(2016)04-0101-06
2016-05-12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1AZX007)
強以華(1956-),男,安徽宣城人,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