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鳳榮
李?。骸多l(xiāng)下人家》一課中“幾場春雨過后,到那里走走,常常會看見許多鮮嫩的筍,成群地從土里探出頭來”。我覺得句中的“探出”這個詞用得很好,可又說不清好在哪里。
李躍:“探出”,表現(xiàn)出那些鮮嫩的小筍,像一個個小孩對外面的世界很好奇,所以伸出頭來看。這句話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非常生動,而且充滿了情趣。
孟郊:若將“探出”換成一般的“長出”,就不會引起讀者豐富的聯(lián)想了。
新宇:“探出”還可以帶給我們一種現(xiàn)場感,我們似乎能看到小筍們從土里鉆出來的過程,很奇妙。
劉新:我覺得用“探出”,讓人感覺筍的動作很靈巧,很迅速,表現(xiàn)了小筍的生長速度是很快的,讓整個畫面充滿了生機和活力。
李?。河谩般@出”,也能表現(xiàn)出生長迅速的效果。
孟郊:的確是這樣。但是“鉆出”,就表現(xiàn)不出小筍們探頭探腦的可愛和情趣了。所以還是用“探出”更形象,更吸引人。
陳老師:大家說得很好,如果想體會一個詞的表達效果,可以結合文中的情境,展開想象,看能帶給你怎樣的感受;還可以換個相近的詞來對比一下,看看哪個效果更好。
(摘自《學習周報》)endprint
閱讀與作文(小學高年級版)2014年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