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麗君
本文通過論述小學生科學前概念形成的歸因,展示了在科學課堂上,前概念已經(jīng)存在于小學生的頭腦中。作為老師,要重視科學前概念,合理采用多種方法,幫助同學們順應科學概念。
科學前概念是學生通過日常生活的各種渠道以及自身實踐,將周圍自然界的物體和事件聯(lián)系起來,形成的對自然現(xiàn)象的理解或想法。對于多彩繽紛的世界,兒童在學習之前,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認知,形成了一些與科學知識相似、甚至相反的觀點,這就是前概念??茖W前概念在兒童的科學學習過程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教師對學生前概念的把握并合理處理,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效果。
一、小學生科學前概念形成的心理歸因分析
1.簡單列舉
學生認知是感性的,再加上生活經(jīng)歷有限,常常根據(jù)觀察到的事物表面屬性,想當然地歸納出事物的本質(zhì)屬性或規(guī)律,就容易形成錯誤的前概念。如當老師展示杠桿的定義以后,學生們就會在頭腦中思索“既然像撬棒那樣的簡單機械稱為撬棒,那么作為撬棒類工具——杠桿都是省力的簡單機械?!痹谙乱还?jié)課杠桿類工具探究時,當老師展示鑷子、筷子等費力杠桿時,學生們就會犯嘀咕“杠桿類工具還有費力的情況!”
2.錯誤推論
在解釋生活中碰到的一些現(xiàn)象時,學生會根據(jù)已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進行簡單的推論來解釋碰到的現(xiàn)象。不少學生在課外閱讀,或者是看電視的時候,了解太陽光是由七種顏色的光組成的,雨后出現(xiàn)的彩虹就是很好的例證。于是有的學生會認為彩色電視機的色彩,是天線吸收太陽光的顏色而獲取的。學生們通過自己主觀的、錯誤的推論,不知不覺在頭腦中形成錯誤的前概念。
3.望文生義
當學生接觸到一個全新的、自己不了解的概念時,他們會根據(jù)字面含義來給此概念下定義。例如有的學生認為“恒星是指恒定不動的天體”“行星是行走的天體”“矮行星是矮小的天體”等等。學生們不知道,自然科學中許多概念的形成有著特殊的歷史淵源,使得概念的內(nèi)涵不能僅用概念的文字外殼決定。因此當學生望文生義時,一些錯誤的前概念也隨之產(chǎn)生。
二、轉(zhuǎn)變學生前概念,順應科學概念的方法
1.尊重學生已有的概念,在實際教學中合理調(diào)整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法。教師作為學生前概念的傾聽者,對于正確的前概念要給予贊賞和鼓勵,而對那些錯誤的前概念,教師更要重視,不能直截了當?shù)胤穸ㄟ@些錯誤的前概念,打擊學生學習探究的熱情。在教學《地球表面的地形》時,通過訪談了解到大部分學生認為“地形”是指“地球的形狀”,一開始,我并沒有直接否定同學們在頭腦中形成的自己的概念,而是在黑板上貼出幾幅地形的圖片,讓同學們感覺到“地形”并不是指“地球的形狀”,而是指地球表面的形態(tài)(形狀、狀態(tài)、情況),并告知同學們地貌與地形含義是相同的,地貌是指地球表面的面貌(容貌、樣子)。通過這樣的展示,同學們就能夠有效地建構“地形”的科學概念。
2.創(chuàng)設情境,激起矛盾,在認知沖突中,幫助學生實現(xiàn)從前概念向科學概念的轉(zhuǎn)變。在探究活動中,我們盡量應創(chuàng)設一種認知沖突的情境,讓他們感受到,對于同一個探究的問題,存在著兩種有沖突的、不同的認知結構,并引導學生們逐漸調(diào)整認知結構,實現(xiàn)從前概念向科學概念的轉(zhuǎn)變。如《沉浮與什么因素有關》一課,“不同材料構成的物體,它的沉浮與輕重、體積大小有沒有關系呢?”學生會認為物體沉浮與輕重、體積大小有關,例如輕的會浮,重的會沉;大的會浮,小的會沉,或者是大的沉,小的浮等等。在了解學生前概念的基礎上,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沖突情境,把材料按體積大小排列,標出它們在水中的沉浮,想想物體的沉浮與它的體積大小有關系嗎?再把幾種材料按照輕重順序排列,標出沉浮,想一想物體的沉浮跟輕重有關系嗎?經(jīng)過分析整理,學生“發(fā)現(xiàn)”物體的沉浮與體積的大小和輕重沒有他們所想的那種關系,這時學生就產(chǎn)生了強烈的認知沖突?!笆俏覀兊挠^察有誤,還是我們的推測錯誤?”老師引導同學們感受輕重和體積大小兩個變量在影響沉浮,從而引出控制一個變量研究另一個變量的活動。然后提供一組大小相同、輕重不同的材料,一組輕重相同、大小不同的材料讓學生去研究。這樣學生很容易就得出科學的結論。學生對物體沉浮的認識經(jīng)歷了“發(fā)現(xiàn)——否定——再否定——再發(fā)現(xiàn)”這樣一個不斷沖突、不斷修正的過程,便會順利實現(xiàn)從前概念向科學概念的轉(zhuǎn)變。
3.構建模型,重建概念。學生在科學探究活動中,從科學前概念到科學概念的轉(zhuǎn)變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循序漸進甚至反復修正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們需要有自己親身經(jīng)歷、直觀的感受支持。因此教學中要通過豐富的實物展示或模型建構,來豐富感性認識,才能讓學生摒棄錯誤概念,形成清晰的科學概念。比如在教學《太陽系》一課時,同學們一開始普遍認為圍繞太陽系旋轉(zhuǎn)的8大行星,與太陽的距離是等距增加的,行星大小依次增大或減小。我通過用水果、橡皮泥、小鋼珠等實物來代表不同的行星,行星與太陽的距離按比例縮小,讓他們構建一個屬于自己的太陽系模型,體驗到太陽系的8大行星是中間大,兩端小,而且一開始行星距離比較密,后來行星距離拉開。通過構建模型,感性認知,合理幫助同學們順應科學概念。
【作者單位:常熟市任陽中心小學 江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