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瓊
(平樂鎮(zhèn)第一中學,廣西平樂542499)
桂北地區(qū)鄉(xiāng)鎮(zhèn)初中留守學生的轉(zhuǎn)化教育探討
張瓊
(平樂鎮(zhèn)第一中學,廣西平樂542499)
作為中國現(xiàn)代社會發(fā)展過程中出現(xiàn)的一個特殊群體,農(nóng)村留守兒童已經(jīng)成為我國基礎(chǔ)教育中不可忽視的對象。在桂北地區(qū),外出務工的群體相當龐大,這就使得各級各類學校尤其是農(nóng)村學校存在大量的留守學生。留守學生普遍存在家庭教育、家庭關(guān)愛缺失,人生觀、世界觀偏失,思想和行為更容易偏離正常的學習和生活軌道。因此,加強對這一特殊群體的教育,學校和班主任責無旁貸。
桂北地區(qū);農(nóng)村初中;留守學生;教育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在講話中指出,“要以保障每一個孩子都有學上為底線促進教育公平,積極推動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平等接受教育,改善農(nóng)村留守兒童接受義務教育狀況”;“發(fā)展鄉(xiāng)村教育,讓每個鄉(xiāng)村孩子都能接受公平、有質(zhì)量的教育,阻止貧困現(xiàn)象代際傳遞,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大事”。由此可見,留守兒童教育已經(jīng)成為我國實現(xiàn)教育公平、消除窮困代際傳遞、最終全面實現(xiàn)小康社會的關(guān)鍵。因此,在當前中國(尤其是中西部經(jīng)濟欠發(fā)達的農(nóng)村地區(qū)),留守兒童教育已經(jīng)成為學者與一線教育工作者關(guān)注的熱點與難點。
筆者所在的學校是一所位于桂北地區(qū)的鄉(xiāng)鎮(zhèn)初中,現(xiàn)有學生1800多人,學生生源除了一部分來自城區(qū)外,有近一半來自農(nóng)村。其中留守學生就有近500人,筆者現(xiàn)在所教的班級有20多名留守學生,占全班總?cè)藬?shù)的40%左右。他們中大部分的父母由于生計外出打工,讓孩子留在家中,隨(外)祖父母生活,成為留守學生,甚至有些孩子沒有直系親屬監(jiān)護而只能由其他親戚代為監(jiān)護。他們在家里和學校的主要表現(xiàn)有如下五個方面:一是學習能力和成績較差;二是性格上有內(nèi)心封閉、情感冷漠、行為孤僻等缺陷;三是存在情緒消極、逆反心理、怨恨情緒行為偏差等心理障礙;四是存在不聽祖輩教導,在學校道德品行較差,不遵守規(guī)章制度,常有遲到、曠課、逃學、說謊打架、迷戀網(wǎng)絡等行為偏差;五是缺乏安全保障。多年以來,筆者一直擔任班主任,負責班級留守學生的管理工作,為了讓留守學生健康快樂全面地成長,筆者在班級管理、課外活動、課程教學當中進行了探索和改革,幾年來取得了包括自治區(qū)、桂林市、縣優(yōu)秀班主任,桂林市、縣先進班集體,縣德育先進個人等榮譽在內(nèi)的成績。現(xiàn)在將自己的粗淺做法總結(jié)如下,以求教于區(qū)內(nèi)外同行與教育專家。
什么是教育,教育的核心不是傳授知識,而是培養(yǎng)健康的人格,一個有健康人格的人,才是走遍天下都可以讓人放心的人;一個人的人格不健康,他就是表面上再輝煌,也可能隨時崩潰。留守學生長期處于家庭教育、家庭關(guān)愛缺失之中,尤其容易造成不健康人格的形成。他們在日常生活和學習當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種種問題,歸根結(jié)蒂就是不健康的人格引起的。針對他們?nèi)后w的這種情況,首先需要學校和教師的轉(zhuǎn)變和調(diào)整。
教育學家蘇霍姆琳斯基曾告誡過“時刻都不忘記自已也曾是個孩子”,就是要求我們學會“換位思考”,要做到角色互換,站在學生的立場上考慮、思索問題。與其逼著學生去改變,還不如先改變自己。這種換位和改變包含很多方面,老師既可以是朋友、同學、兄弟姐妹,也可以是父母、師長;學校、班集體不僅是獲取文化知識的場所,也是感受溫暖、幸福的家園,是健康成長的樂土。
針對留守學生家庭教育缺失現(xiàn)狀,班主任主要彌補這方面的不足,讓學生在學校、在班級里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加強他們對學校的向往與熱情。為了做到這一點,主要制定了以下班級管理措施。
第一,建立“留守學生”專門檔案。在班級深入學生進行調(diào)查,了解留守學生家長的具體情況,對包括姓名、年齡、文化程度、工作單位及工種、經(jīng)濟收入情況等建立檔案。
第二,加強家校聯(lián)系與溝通。通過聯(lián)系家長,了解家長對子女的期望程度、教育方法、溝通方式等,定期向家長匯報子女在校表現(xiàn),并讓家長重視子女教育,講究教育方法,勤與子女聯(lián)系,給予孩子更多關(guān)愛,讓孩子做到身心健康,快樂成長。
第三,建立留守學生幫扶制度。協(xié)調(diào)任課教師做留守孩子的愛心爸爸媽媽,對學生進行全方位幫扶。動員、組織學校品學兼優(yōu)的學生與留守學生尤其是學困生開展“結(jié)對”活動,通過品學兼優(yōu)學生的真情實意帶動,增強學生間的友誼,激發(fā)留守學生生活學習進取心,使他們走出孤獨、消極和逆反。
第四,積極開展幫扶活動。針對留守學生的特點,積極組織留守學生參加學校建立的“留守學生之家”,引導他們給父母打電話、寫信,加強親情交流。巧借學校各種校際活動的東風,側(cè)重開展對留守學生的幫扶教育。
“用愛能滋潤每一個孩子的心田”是筆者工作中最大的體會和收獲。在平時的班級活動中,雖然有時也會因?qū)W生的調(diào)皮而埋怨,因他們的退步而急躁,因他們的違紀而失態(tài)。雖然有時也感到很累、很煩,但這時心中總會涌起一種強烈的責任感:我是老師,要給這些尋夢的孩子引路,在他們心里寫一本最美的書。這強烈的意識不斷激勵筆者以真誠去擁抱每一個學生。筆者堅信,一個稱職教師、一個稱職的班主任可以用愛滋潤和融化任何“頑固不化”的學生。
2011年,筆者所帶的185班里有個學生陳某某。通過日常的班級管理筆者了解到,他父母離異且常年在外地打工,少則1年多則幾年都不回家一次,家里只有他和年邁的爺爺相依為命。初一年級入學時基礎(chǔ)不牢固,成績時好時壞,思想行為散漫,有很多壞習慣。但由于父母長期不在身邊,爺爺年邁多病,家里的許多家務都是他完成的,使得他的動手能力很強,裝燈泡、修理桌子板凳、燒水做飯等樣樣精通。于是,筆者就安排他協(xié)助勞動委員,負責班上的維修工作,有意讓他幫老師、同學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還鼓勵他代表班級在元旦晚會上參演小品,并及時加以表揚鼓勵。幾個學期下來,他的思想逐漸端正過來,心扉也漸漸打開,身上的壞習慣也改了不少,學習成績也有了很大的進步,得到老師和同學的認可。
但是在與他的接觸和同學的了解中,筆者發(fā)現(xiàn)他的心里仍然有個心結(jié)一直無法真正解開,就是家庭的溫暖。后來,筆者和陳某某的母親取得了聯(lián)系,將他在學校的表現(xiàn)和她進行了溝通,也分析了小孩的實際情況,建議她能充分考慮孩子在親情方面的需求。果然,在2014年中考前2個月,她的母親毅然辭去了工作回到家里,這給了他心靈上極大的安慰,臉上洋溢著發(fā)自內(nèi)心的笑容,與同學的交往也更加從容,更積極地投入到緊張的中考復習中。一系列的轉(zhuǎn)變,讓他體驗了成功的喜悅,增加了自信心與勇氣,同時也獲得了老師同學們更多的贊揚、喝彩。2014年中考,他如愿考上了縣重點高中。
教育不僅是說教,更多的應該是感同身受。筆者擔任班主任的同時也是一名英語教師,除了平時的說教,筆者有意識地在平時課程教學當中,努力挖掘英文世界優(yōu)秀成果,對學生(尤其是留守學生)進行針對性的勵志教育,讓他們在提高英語學習能力的同時,借助英文的他山之石,攻克自身成長道路的重重障礙,將自己雕琢成一塊塊美玉。
筆者會和學生們一起看《肖申克的救贖》,感受“當我們心存著仁慈,以平常之心去對待所有對我們公平或者不公平的事情,不管我們遇到的是一種什么樣的狀況,我們總能泰然處之并且找到通往救贖的天堂之路”。也會和學生一起欣賞《地球的星星》,去體會劇中8歲的小主人公伊桑的成長經(jīng)歷,“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長處,要自信……每一個孩子都是一顆會發(fā)光的星星,都能發(fā)出屬于自己的光芒……不僅要有愛心,更需要的是俯下身來,跟孩子一起發(fā)現(xiàn)問題,讓每個孩子都能從老師的言行舉止中感覺到愛”。還會和學生一起看《阿甘正傳》,“Life is like a box ofchocolates.You never know what you're gonna get.”(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也不知道下一個吃到的是什么味道)。在這簡單的話語中蘊含著每個人都了解但是卻很難做到的人生態(tài)度。生命中就是充滿了這么多的想不到、不確定,而對待這些不管是好的、還是壞的,是酸甜滋味、還是苦辣的滋味,我們都要學會從容、樂觀、積極地去面對。
長期的潛移默化和精心教學,筆者所帶的班級英語成績一直名列全縣同類班級前列,連續(xù)幾年獲得縣英語教學一等獎。2015年,有一個已經(jīng)升入縣重點高中的學生在教師節(jié)給筆者發(fā)的信息中說道:“張老師,我覺得您是最好的英語老師,是一位可親可愛的大姐姐,也像一位慈祥又要求嚴格的媽媽,是您讓我喜歡上了英語,進而熱愛學習。沒有您的諄諄教誨和悉心引導,我不可能考上平樂中學?!焙唵味鎿吹脑捳Z讓筆者倍感欣慰。
多年的農(nóng)村教育教學經(jīng)歷,多年與留守學生的接觸,筆者深深地感受到留守學生的困惑和無奈,同時也是社會、學校、教師、家庭、家長的無奈。在這種背景之下,作為一名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應該要積極營造關(guān)愛留守學生的良好氛圍,在課外活動中彰顯留守學生的個性和特長,在課程教學中因材施教,形成社會、學校、家庭關(guān)愛留守學生工作合力。讓留守學生以班為家、以校為家,在引導他們參與班級管理、課內(nèi)外活動、課程教學中找回人生的自信與自尊,鍛煉他們堅強的意志品質(zhì),培養(yǎng)堅韌、獨立的個性,形成健全、健康的人格,促使他們健康、茁壯地成長。
[1]孫云曉.習慣決定孩子一生[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
[2]張萬祥.這樣做,教師更幸福[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3]耿涓涓.鄉(xiāng)村教育研究的轉(zhuǎn)向[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2):110-115.
[4]謝龍華.小學階段農(nóng)民工子女學習品質(zhì)研究[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3):143-149.
Probe into the Transformation Education of Left-Behind Students in Township Junior Middle Schools of North Guangxi
Zhang Qiong
(No.1 Middle School of Pingle Town,Pingle,Guangxi 542499,China)
Rural left-behind children have become a problem that cannot be neglected in the basic education in China.There are a lot of left-behind students in the rural schools of north Guangxi.Those students lack family education and love,and their thought and behavior are more likely to deviate from normal orbit of study and life.Therefore,the school and the class teachers must be responsible for the education of this special group.
the areas of north Guangxi;rural junior middle schools;left-behind students;education
G631
A
1001-7070(2016)03-0147-03
(責任編輯:韋國友)(責任編輯:韋國友)
2016-04-01
張瓊(1981-),女,廣西平樂人,廣西平樂縣平樂鎮(zhèn)第一中學中教一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