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梅
一、閱讀教學須掌握整體性原則
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強調由局部到整體,由分析到綜合,習慣于一段一段地講解。系統(tǒng)論強調整體性原則,我以為這一原則也適用于閱讀教學。
中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基本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正確的閱讀應著眼于文章的整體。我們對文章思想內容和藝術特點的把握也首先是從對文章整體的感受、認識和判斷中獲得的。閱讀教學整體性原則的根據是什么呢?
認識事物必須由整體到部分,由綜合到分析,從根本上說,是由事物整體大于其部分之和這一事實決定的。換言之,事物整體的功能不是它的各部分的功能的簡單相加。比如:一些詞句、段落,無非是一些詞句、段落而已,一旦組成文章,就可能是一篇情文并茂的作品,其整體的價值,已經不是那些詞句和段落孤立的價值之和。這是為什么呢?原因只能是:組成事物整體的各個“部分”,當它們“進入”整體之后,由于處在同整體、同其他“部分”的有機聯(lián)系之中,因而它們就較之處于孤立狀態(tài)時增加了新的功能。
二、整體性原則在講讀教學中的應用
整體性原則在實踐上是基于人的認識的全過程,在理論上則是源于系統(tǒng)論對事物的整體認識的原理。那么整體性原則在講讀教學中又如何落實呢?根據我們的初步體會,要貫徹整體性原則,須從學生閱讀文章的一般過程出發(fā),安排合理的閱讀環(huán)節(jié),這些環(huán)節(jié)不僅有利于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養(yǎng)成閱讀的習慣,而且在層次上能體現整體—部分—整體的精神,使學生逐步領悟閱讀之道,提高閱讀能力。
三、對自讀課教學的認識和設想
目前,在語文教學中如何處理好講讀課和自讀課的關系,以及如何上好自讀課,成為廣大語文教師關注的問題。葉圣陶先生在《語文教育書簡》中指出:“學生須能讀書,須能作文,故設語文課以訓練之?!苯虒W實踐證明,完成這個“訓練”任務,光有講讀課是不夠的,還須設置“自讀課”。它們之間的關系應是用講讀(教讀)帶動學生自讀。就是說,講讀重在教給學生方法和帶規(guī)律性的知識,在于示范、引路,是“舉一”;自讀課則重在讓學生把講讀課的所學付諸實踐,是“反三”。語文教學中的講讀和自讀課,有如數學課中的例題和習題,形式上雖不完全一樣,但就其作用和相互關系而言,卻是類似的。
關于自讀課的教學,有些同行囿于講讀課的老經驗,對于充分讓學生自己讀書總有些“不放心”,不明白自讀課應以培養(yǎng)閱讀能力為宗旨,往往忽略自讀課的實踐性。自讀課有著鮮明的實踐性。自讀課的課型,盡可以千姿百態(tài),但必須有一個共同特點,那便是以學生獨立讀懂課文的實踐活動為主。正確認識講讀課和自讀課的相互關系,把握自讀課的基本特征,這是上好自讀課的前提。
為了確保自讀課的質量,教師必須徹底從講讀課的舊框架中解脫出來,簡化、明確自讀課的基本過程。自讀課的基本過程應該是學生的閱讀實踐過程,它的每一環(huán)節(jié)都盡可能不脫離學生的閱讀實踐,教師要在這個過程中“培養(yǎng)”和檢測學生的閱讀能力,起主導作用。要精心設計教案,不能搞成單純的閱讀技能訓練,必須因文、因學生而挑選閱讀實踐形式,要盡可能地把課文內容、知識、情感與閱讀能力的訓練融為一體。只有這樣,才能更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自讀課的基本教學過程,基于自讀課的特征考慮安排三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為宜,即“定向”、“設線”、“小結”。
1.定向 這是教師發(fā)揮主導作用的首要環(huán)節(jié)。教師要在考慮單元教學要點、課文特點和學生實踐的基礎上,選定恰當的教學目標。目標要具體可行,要具有鮮明的實踐性,要讓學生在理清課文思路的基礎上側重于某一種閱讀能力的訓練。
2.設線 即設計學生實現教學目標經過的路線。這條路線,應當包括通向教學目標的幾個自讀訓練點。這是學生動眼、動手、動口、動腦的一連串活動。教師在這條線上與學生的關系是訓練與被訓練的關系,要圍繞提高閱讀能力這個中心,力求讓學生受到聽、說和讀寫等方面的全面訓練。
3.小結 這是自讀課的反饋、評講、總結環(huán)節(jié)。這個環(huán)節(jié)包括師生雙方的質疑、答疑,教師對自讀效果的檢查、評講,同樣可以讓學生對照教學目標,小結哪些目標實現了,哪些還沒有實現,哪些是超目標吸收。
教無定法,自讀課亦然。但只要抓住了上述三個環(huán)節(jié),就能提高自讀課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