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斐
語文是最具綜合性的一門學科?!拔膶W即人學”,語文學科最具有人的思想、感情、情操、意志、品性、愛好、稟賦、性格、才能、氣質(zhì)等方面的豐富內(nèi)容,最具有的深厚蘊藉的鮮明人文特征與深厚感召力。身為語文教師,更應(yīng)該抓住語文學科“文以載道”、“文道統(tǒng)一” 這一得天獨厚的優(yōu)越條件,在教學過程中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以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情操、優(yōu)良的品質(zhì)和健康的審美情趣,讓學生在提高語文水平的同時,學會認識、改造自己的主觀世界和自然、社會等客觀世界。
一、通過閱讀教學,潛移默化,滲透德育。
高中語文教材選編的課文都是文質(zhì)兼美的典范之作,是我國幾千年文化傳統(tǒng)積淀的精華。在璀璨奪目的語文世界里,通過課文教學,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感染、熏陶,讓學生擁有美的情趣、美的思想、美的志向、美的人生……那么,如何進行滲透呢?我的體會是:引情入境;“披文以入情”;以理育智。
1、引情入境就是要引導學生進入作品的藝術(shù)境界,進而感受作品的情感。好的作品都有優(yōu)美的藝術(shù)境界。王國維說:“景非獨為景物也。喜怒哀樂,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寫其景物、其感情者,謂之有境界?!保ā度碎g詞話》)境界就是作者描繪的,包含深意的藝術(shù)形象,它是形象思維的產(chǎn)物,不僅詩、詞中有境界,小說、散文戲劇中也有。在語文教學中引導學生進入作品的境界,是進行情感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徑。
2、“披文以入情”就是要用作品中的情感打動學生的心靈。情感是作品的生命。“情者文之經(jīng)”、“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fā)、觀文者披文以入情?!保▌③摹段男牡颀垺罚┓彩歉腥说淖髌分卸紳B透著作者強烈的思想感情。法國文學家狄德羅說過:“沒有感情這個品質(zhì),任何筆調(diào)都不可能打動人心。”那些膾炙人口的名篇所以能使人愛讀或流傳不衰,不僅用其語言文字美,更重要的是文中滲透著作者熾熱的情感。在語文教學中引導學生“入情”,是實施情感教育的主要途徑。
3、以理育智。就是要用作品中蘊含的哲理啟發(fā)學生、感染學生。
作品主要是抒情言志,而不注重說理。以理取勝,就違背了形象思維的規(guī)律。“理不可以直指也,故那物以明理;情不可以顯出也,故那事以寓情?!保▌⒋蠡薄墩撐呐颊摗罚┳髌分械摹袄怼?,是蘊含在形象之中,凝聚于畫意詩情之中的。小中見大、言近背遠,通過活生生的畫面,具體的事物,說明深刻的道理、重大的主題。在語文教學中引導學生“入理”,是實施德育教育的必要途徑。
二、通過綜合性活動,評價品行。
綜合性活動可以結(jié)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好口語交際的內(nèi)容,讓學生對自己的和他人的日常行為進行評價,從而使學生理解公共生活中最基本的道德規(guī)范,懂得尊老愛幼、禮貌待人、文明交往,做到尊重對方、理解對方,并客觀地認識自己,養(yǎng)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建立良好的自我形象。
從口語交際中,學生懂得說話要文雅、和氣、謙遜,聽話也要有禮貌。教師可設(shè)置各種生活情境,讓學生得到禮貌聽話、禮貌說話的具體訓練;搜集校園中文明禮貌及不夠文明禮貌的典型例子,自行編成小品在班級里進行表演,并給予評價。這樣,促使學生感受到“言為心聲”的道理和文明語言的意義,并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比如見到老師主動問好,正確、及時處理同學間發(fā)生的矛盾等等。
三、通過寫作的過程,點滴霖霪,疏導心理。
1、正確定位自我。針對學生的情況,設(shè)計好作文和練筆的內(nèi)容,發(fā)現(xiàn)所寫的內(nèi)容積極、健康,反映個人的追求和對社會對人生的思考的好文章及時推薦朗讀,如果看到了學生自卑的心理,就應(yīng)加以疏導,確立他的正確人生觀。
2、因勢利導,解決困惑?!拔钠芳慈似贰?,任何一種文學形式的作品,無一例外地都是作者的人生體驗、情趣、胸襟、道德情操乃至人生理想的反映。學生最喜歡把他們在交往過程中所遇到的困難寫出來。這樣我們語文教師就能因勢利導,幫助他們解決這些困惑。
3、確立價值觀。所謂“文如其人”,抓住練筆中反映了迷惘、消極、思想方法不當、走了極端的,個別談話,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做好心理疏導工作,這對救治學生的“責任感缺乏癥”和“情感冷漠癥”頗有實效。
總之,德育工作的形式和途徑是多種多樣的,但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更應(yīng)深入挖掘語文教材中的有利因素,積極探索,充分發(fā)揮語文學科的優(yōu)勢,寓枯燥的思想品德教育于生動形象、豐富多彩的語文教學活動中,潛移默化,點滴霖霪,使德育工作真正達到“因文悟道,春風化雨”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