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莉
?
論畢淑敏作品中的母愛觀
黃 莉
(河南大學(xué) 文學(xué)院,河南 開封,475000)
畢淑敏的作品總是充滿智慧和哲理,其母愛觀更是有著獨特的精神內(nèi)涵,她和悅溫馨的文字中間流淌著對生命的執(zhí)著堅守,同時也沒忘時時提醒和引導(dǎo)讀者們要積極樂觀地去感悟生命、以一種健康昂揚的態(tài)度來享受生命,作為母親,更需要以身作則,用自己的言行來為孩子的成長打造一座完美的城堡。該文從新的視角出發(fā),旨在分析畢淑敏母愛觀的獨特之處,探究她對母愛的思考,為現(xiàn)階段兒童教育提供新的思路。
畢淑敏;作品;母愛觀
母愛意識作為一種在文學(xué)創(chuàng)作中體現(xiàn)出來的對母親的存在和價值進行認(rèn)知和體驗的創(chuàng)作探索,是女性意識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不同于八九十年代大部分作家重塑新型變異母親形象的構(gòu)想和實踐,畢淑敏始終堅持以一種生活化的態(tài)度來探尋母愛的本質(zhì)和真諦,力求以堅強、真實、博愛和智慧來展現(xiàn)母愛的溫情與美好,同時立足于現(xiàn)實本身,用心發(fā)現(xiàn)和揭示母愛中的不足和缺陷,然后結(jié)合親身體會,思索如何提升母愛的品質(zhì)。
作為一個具有十一年從軍經(jīng)歷和多年行醫(yī)體驗的作家,畢淑敏對人生有著與眾不同的感悟,艱苦卓絕的軍旅生涯讓她對生命的珍視遠遠多于常人,而治病救人的內(nèi)科醫(yī)生的職業(yè)又讓她能更理性地對待生命和死亡。因此,在這種情懷下誕生的母愛,自然有著一種明顯的“畢淑敏式”的風(fēng)格特征。縱觀畢淑敏的作品,其母愛觀主要有三大層面,一是母親對孩子生命的竭力挽救,二是母親對孩子人格的盡心培養(yǎng),三是母愛應(yīng)該建立在博愛的基礎(chǔ)上,真實、堅強、充滿智慧。
每一個作家都有自己獨特的人生體驗和生命歷程,正是這些獨特的生活體驗和與眾不同的人生積淀,使他們能夠擁有帶有自身特征的精神品格,進而能夠選擇自己的敘述觀點和創(chuàng)作視角,從而能夠形成自己的創(chuàng)作風(fēng)格。畢淑敏是一位曾在阿里高原當(dāng)兵11年并且有22年內(nèi)科醫(yī)生工作經(jīng)歷的作家。因此,在她的作品中,這些女性總是能夠以更加堅強、更加理性的清醒頭腦來實踐一個母親的愛?!堆岘嚒分?,母親卜繡文是一位典型的女強人,無論在事業(yè)上還是在生活上,她從不曾低頭,更不會認(rèn)輸,充分展現(xiàn)了事業(yè)型女人的堅韌。但為了救治身患重癥的女兒夏早早,她不惜犧牲一切代價來實行所謂的“血玲瓏”計劃?!渡灰选分?,女兒小甜是普通女工喬先竹的掌上明珠,平日就被母親百般呵護。當(dāng)喬先竹在無意中得知女兒居然患了一種罕見的腦瘤之后,清醒堅強,愿傾其所有救治女兒,甚至于去哀求大夫把自己的頭割下給女兒縫上,在失去女兒之后,她幾近偏執(zhí)地堅持再要一個跟女兒小甜一樣的孩子。同樣是高齡,加上身體的虛弱,她在孕育新生命的過程中受到了無盡的苦痛和折磨,然而,“骨頭松了,頭發(fā)一縷縷脫落,背也駝了,眼睛也花了,指甲凹陷的像湯匙,手腳一陣陣的抽筋……”①畢淑敏:《生生不已》,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第26頁。都沒能讓她屈服,因為這說明女兒在成長。無論是卜繡文還是喬先竹,在女兒的死亡判決書面前,都不約而同地選擇了艱苦卓絕的抗?fàn)帲呐率怯米约旱纳荒軗Q取一絲的希望,她們也不會有半點猶豫,母性讓這兩位女性在絕境面前很明顯的強于她們的丈夫,這正是畢淑敏彰顯的母愛,她讓她的主人翁因為有了母親這一身份而變得堅不可摧,母愛的本能正是在這種不可思議的堅強和真實中得以深情酣暢地展現(xiàn)和表達[1]。
母親在傳承生命的過程中所做的種種努力可能更多地是一種本能,是生命意識的潛在作用讓她們有了傳承身體血脈的使命感和需要,這種本能本身也許并不只有科學(xué)性,甚至包含著愚昧和無知,喬先竹求著醫(yī)生把自己的頭割下給女兒縫上的做法誠然感人肺腑,然而卻只能是不可實踐的主觀妄想,所以到最后畢淑敏讓這位母親在無盡的奉獻中連自己的生命也一起獻出來了。然而畢淑敏并沒有把她筆下的母親停留在這里。畢淑敏是醫(yī)生,是心理學(xué)者,是作家,最重要的是,她是母親,是妻子,是女兒。在《我很重要》中,她說,“對于我們的父母,我們永遠是不可重復(fù)的孤本。無論他們有多少兒女,我們都是獨特的一個”②畢淑敏:《我很重要》,漓江出版社2008年版,第34頁。,她的自我身份的認(rèn)同感正是在這種大聲的呼喚中展露出來的,也就是這樣的認(rèn)同,讓她在母愛創(chuàng)作中有了更為理智的思考,使她的母愛充滿了智慧和穩(wěn)?。?]。
2.1 孩子的人格應(yīng)該是獨立的
父母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容忽視也無可替代,正如教育家馬卡連柯認(rèn)為的那樣,父母是孩子人生當(dāng)中的第一任老師,無論是每句話,每個舉動,每個眼神,還是看不見的精神世界,都會給孩子潛移默化的影響。引導(dǎo)孩子獨立自由地成長,一直都是畢淑敏提倡并且身體力行的事情。
《孩子,我為什么打你》被很多母親奉為知音,同時也讓所有孩子在心靈上被這樣的愛震顫?!澳阆褚黄ヮB皮的小獸,放任不羈地奔向你向往中的草原,而我則要你接受人類社會公認(rèn)的法則……為了讓你記住并終生遵守它們,在所有的苦口婆心都宣告失效,在所有的夸獎、批評恐嚇以及獎賞都無以建樹之后,我被迫拿出最后一件武器——這就是毆打?!雹郛吺缑簦骸逗⒆?,我為什么打你》,新華出版社,2001年版,第20頁。筆者認(rèn)為,畢淑敏之所以能夠用這種冷靜有哲理同時又飽含愛的激情的語言來展現(xiàn)自己對孩子深深的愛,正是因為這是在用她作為一個母親的真實的內(nèi)心和感受在寫作,這甚至不是創(chuàng)作,只是以一種母親與孩子之間特有的紐帶在交流?!昂⒆?,我希望虛偽、懦弱、殘忍、狡詐這些最骯臟的品質(zhì),當(dāng)你初次與它們接觸時,就感到切膚的疼痛,從此與它們永遠隔絕。”④畢淑敏:《孩子,我為什么打你》,新華出版社,2001年版,第34頁。這是一個母親的期盼,充滿焦慮和擔(dān)憂,但又仿佛看見了希望,充滿了期盼和向往[3]。這是一顆很純凈的母親的心,在引導(dǎo)孩子成長的時候給了孩子足夠的空間,同時又以自己的良苦用心讓他們的獨立和自由以真正的成長。
2.2 孩子的成長應(yīng)該是自然的
畢淑敏另一部短篇小說《天衣無縫》[4]中,“鄒安始終沒有睜眼,她不知道睜眼之后說什么,只記住了一句話,天衣無縫?!雹莓吺缑簦骸短煲聼o縫》,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1998年版,第132頁。這是一個母親用愛的名義讓自己的孩子失去了生存的權(quán)利,作者的寫作到此便戛然而止了,但作者給讀者留下的思考還在繼續(xù),孩子的成長本應(yīng)該是自然天成的,任何事物也改變不了一個生命本來的生長軌跡。《跳級》中,母親朱葉梅天天為兒子小約削鉛筆,削下的木屑也有幾斤了,所以她覺得兒子應(yīng)該好好學(xué)習(xí)削鉛筆。但小約卻理直氣壯地把媽媽頂回去了:“我們班每個同學(xué)的鉛筆都是家長削的!”⑥畢淑敏:《跳級》,廣東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33頁。畢淑敏用小約的話把這樣一個社會現(xiàn)實很自然地揭示出來了,很多家長恨不得能替孩子生活,她們習(xí)慣性地以為,自己作為孩子的母親,有理由為孩子的成長負(fù)責(zé),只是不知道,這種過強的責(zé)任意識讓她們在不知不覺中越俎代庖,反而阻礙了孩子的成長。畢淑敏另一篇短篇小說《媽媽福爾摩斯》中也有類似的思考,媽媽對小約的愛誠然是一個母親的真情流露,讓不少同樣身為人母的女性感同身受,但是卻不能不引人深思,孩子一直在這樣過分的寵愛之中生活,又怎么能有迎接暴風(fēng)雨的心理準(zhǔn)備?
作為母親,與兒子盧淼合作完成的《畢淑敏母子航海環(huán)球旅行記》將畢淑敏的愛子之心展露無遺,母子之間的關(guān)系感人至深,全書沒有刻意為之的雕琢之感,但真實的記錄性語言中飽含了母子之間互相關(guān)心、互相鼓勵、互相扶持的至親至愛,這大概是畢淑敏最偉大的成就了,她培養(yǎng)出了一個足夠值得她驕傲的兒子,正如畢淑敏本人所說,“孩子的成長是不可替代的”,她在兒子的成長過程中,始終陪在兒子身邊,但卻從不會輕易替兒子做決定,甚至在兒子生病時,她只是給兒子一張路線圖,然后讓兒子自己去醫(yī)院看病,這不但讓兒子更獨立,還讓他有了更強的責(zé)任心。這種放心大膽的結(jié)合孩子天性并進行合理引導(dǎo)的教育方法,畢淑敏在作品《最晚的晚報》中也有所體現(xiàn),金戈在暑假里享受不了平日的伙食標(biāo)準(zhǔn)了,在提出抗議時,父母讓他自己掙錢,以此來體會一下過日子的不容易。后來金戈想盡了辦法:賣家里的東西、幫助同學(xué)九歌寫作文、最后又賣晚報,最后,雖然金戈沒能掙到錢,但是從此卻多了幾分感悟,這是必須要親身體驗才能有的刻骨的感悟,孩子正是需要依靠這樣的親力親為來不斷成長,這是任何事物也無法替代的。當(dāng)然,這種磨練是需要家長的幫助的,例如畢淑敏給兒子的路線圖,還有,由金戈的父母買走的最晚的晚報。
2.3 孩子的心靈應(yīng)該是健康的
畢淑敏的母愛散文總是在讀者靈魂最深處著陸,仿佛圣潔的神靈之音,能夠撥開世俗的層層迷霧,讓讀者們在一種如宗教般神圣的文學(xué)殿堂里不斷反省和自我感悟。《孩子,我為什么打你》、《教你生病》、《孩子,請閉眼》都是如此,她用誠摯而委婉的文筆來盡情展現(xiàn)自己質(zhì)樸而深沉的感情,在母親們一點點思考和學(xué)習(xí)的同時,為孩子們營造了一個純凈的成長空間?!恫粫冃蔚慕饎偂分芯头从沉艘粋€不容忽視的社會現(xiàn)實:隨著經(jīng)濟的轉(zhuǎn)型和生活方式的轉(zhuǎn)變,越來越多的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開始接受關(guān)于金錢的教育,母親們在比任何人都更深刻地體會到生存和競爭的壓力后,在孩子的教育中難免不受影響,純真的成長環(huán)境難免遭到破壞,孩子的心靈在這種社會現(xiàn)實中畢竟難以保持純凈。她們希望孩子能增加生存的技能,贏在起跑線上,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但是同時卻無奈地發(fā)現(xiàn),自己的良苦用心反而讓孩子們失去了自己曾經(jīng)擁有過的無憂無慮的快樂童年和純凈心靈,變得過于早熟和世故。這是畢淑敏的思索,也值得每一位母親思索。
同樣,健康的心靈離不開尊嚴(yán)?!兑焕迕住防?,陶影為了兒子小小男子漢的尊嚴(yán),在售票員已經(jīng)提醒不用買票的情況下還是堅決選擇了為兒子買票,在寺廟公園,陶影拒絕為兒子買票,除了不想讓兒子誤以為是自己逃票之外,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想在兒子面前做一個有尊嚴(yán)的母親,正是這種力量,讓她在門票和錢面前,毫不猶豫地選擇拒絕,只希望工作人員能告訴兒子事實究竟是什么。在《附耳細(xì)說》中,畢淑敏對很多家長的做法不甚贊同[6],“父母常常以為小孩子是沒有或是缺乏自尊心的?!雹佼吺缑簦骸陡蕉?xì)說》,明天出版社,2000年版,第22頁。她大膽批判不少家長們不顧孩子自尊、隨意呵斥和批評孩子的行為。她堅定地認(rèn)為,“能夠約束人們不再重蹈覆轍的惟一韁繩,是內(nèi)省的自尊和自制。它的本質(zhì)是一種對自己的珍惜和對他人的敬重,是對社會公有法則的遵守服從?!雹诋吺缑簦骸陡蕉?xì)說》,明天出版社,2000年版,第37頁。
2.4 愛應(yīng)該是相互的
畢淑敏曾經(jīng)說過:“生活中不是缺少幸福,而是缺少感知”。母親愛孩子向來是天經(jīng)地義的,大家從來都是舉著母愛高尚的旗幟,從沒有人對此產(chǎn)生過質(zhì)疑,但是,當(dāng)一個孩子從出生開始就被母親毫無節(jié)制地寵著,他還能不能感知到母親的愛呢?畢淑敏對此有自己的看法,她在《愛的回音壁》里有一段精彩的闡述:“如果把孩子放在無邊無際的愛里泡得口眼翻白,早早剝奪了他感知愛的能力,育出一個愛的低能兒,即使不算彌天大錯,也是成人權(quán)力的濫施,或許會遭天譴的?!雹佼吺缑簦骸陡蕉?xì)說》,明天出版社,2000年版,第22頁。在一項由一個國際機構(gòu)組織的問卷調(diào)查中,有道題目問“誰是您最愛的人?”中國孩子的答案讓很多人驚詫不已,他們的答案中,父親或者母親居然都排在十名以后。這是在22所中小學(xué)的1200名學(xué)生中進行的抽樣調(diào)查,雖不能全面反映實際情況,但卻不得不引起大家的反思,父母們在孩子還沒出生就開始用全部身心來愛自己的孩子,結(jié)果,在孩子心中,父母卻被遠遠地丟在一邊,或許,他們早已將父母的愛視為一種理所應(yīng)當(dāng)?shù)南硎?,從沒覺得自己是在愛的包圍中生活和成長。他們獲得了無限的愛,卻很少感知得到,于是,畢淑敏認(rèn)為,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只有引導(dǎo)他們在愛中領(lǐng)略被愛,才能讓他們有感知愛的能力[5]。在寬廣的感知愛的環(huán)境里,孩子們自然會變成擁有愛和被愛的健康青年。這是畢淑敏的呼喚和建議,也是她在當(dāng)下的社會現(xiàn)實中的思考和探索,她希望母愛可以更加充滿理性,更加科學(xué)而健康。
3.1 堅強的勇氣
在卜繡文、喬先竹竭盡所能挽救孩子的時候,母親的本能已經(jīng)讓她們有了面對一切挑戰(zhàn)和困苦的勇氣,這種堅強只屬于母親。《女工》中,浦小提是一個瘦瘦小小的普通女工,在經(jīng)歷了愛情受阻、丈夫婚變、婚姻失敗之后,還是很樂觀堅毅,為了女兒,她咬牙買斷了自己最為寶貴的工齡,在工作崗位勤勤懇懇地干了一輩子,最后什么也沒剩下,但是女性的自尊和作為母親的責(zé)任意識讓她必須選擇堅強和勇敢,她愛她的女兒,所以不能讓她在交學(xué)費的時候為難,不能讓女兒因為金錢在白二寶那樣的父親那兒張嘴。她的直面生活的勇氣是一個女性在成為離異母親之后的唯一選擇,因為她是一個失去了父親的孩子的母親[6]。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浦小提只是畢淑敏筆下的一個平凡而清苦的母親形象,但是其堅強面對生活中種種苦難的勇氣讓她的母愛閃耀出了更為動人的文學(xué)美。在感慨浦小提母愛的圣潔的同時畢淑敏的心也是沉重的,買斷了僅有的工齡之后的浦小提只能靠做一些雜貨來養(yǎng)家糊口,本就充滿艱辛的生活更加拮據(jù)?;蛟S這是一種沖動的愛,但是她又能怎樣呢?這是浦小提的無奈,更是作家本人的為難之處[7]。
3.2 崇高的智慧
畢淑敏是一個充滿智慧的女性作家,她的睿智讓她筆下的母親也有反思的智慧,在追求母愛的品質(zhì)的時候,母親們不再是單純的本能的閉門造車式地將愛一股腦的塞給孩子。《我和瑞恩媽媽的不同》中[8],瑞恩媽媽的愛是一種堅定的、站在背后的鼓勵,是一個母親在母愛中流露的智慧。而不少中國母親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孩子,為了孩子的讀書,非洲的井里有沒有水,在媽媽們的心里,是遠遠比不上孩子的前途和讀書重要的?!拔覀儠岩粋€孩子讀書的成績,看成是唯此唯大的事情,相信倉廩足然后知榮辱,以為愛是建筑在物質(zhì)的富裕之上的奢侈?!雹诋吺缑簦骸段液腿鸲鲖寢尩牟煌?,新華出版社,1999年版,第83頁。這是當(dāng)前教育中值得每個母親反思的現(xiàn)象,從畢淑敏的身上,我們能夠看到她對母親在教育職責(zé)中獨一無二的地位的推崇,也正是因為母親的教育很重要,所以母親們肩上的擔(dān)子也更多,“雖然從時間順序上看起來是先有了瑞恩的想法,然后才有了支持瑞恩的媽媽的行動,其實,是先有了瑞恩的媽媽,才有了瑞恩。”③畢淑敏:《我和瑞恩媽媽的不同》,新華出版社,1999年版,第104頁。畢淑敏在當(dāng)前的社會現(xiàn)實面前沉著地思索,努力探求出真正具有智慧的母愛[9]。
在《愛是不能比的》中,畢淑敏對此有一段精彩的論述:“愛孩子,像愛自己的手、自己的腳一樣自然,值不得喧囂,值不得標(biāo)榜得無上崇高。惟有愛那與自己毫無干系的人,愛得刻骨銘心,愛得無怨無悔,愛得為了他獻出自己的鮮血與生命,這才是愛中的極品”。④畢淑敏:《愛是不能比的》,中國社會出版社,1997年版,第27頁?!懂吺缑裟缸雍胶-h(huán)球旅行記》中,母子在得知汶川發(fā)生了地震之后所做的努力,是母子聯(lián)手書寫的特殊母愛,這是對祖國和血肉同胞的愛,在異國他鄉(xiāng)靠著自己的奔走呼喚爭取更多的支援之手,顧不上勞累甚至個人安危,只想著能募捐更多來幫助受災(zāi)的手足,這是一個母親給兒子上的很美的一節(jié)課,母子的合作救援工作,是對這堂課最美的回饋了。這是博愛的情懷,也是崇高的、屬于一個母親的智慧[10]。
畢淑敏就是這樣,在一種根植于生活的真實的、溫馨和悅的氛圍中,用醫(yī)者的善、心理學(xué)者的技能、女性的睿智、母親的柔婉細(xì)膩和作家的優(yōu)美文筆來書寫她對母愛的贊嘆和感悟,用她的思考為提高母愛的品質(zhì)而不斷努力,不斷追求[11]。她在用她的視角和細(xì)膩來贊嘆母愛的圣潔無私的同時,又不斷發(fā)現(xiàn)和披露母愛中的不足和有待改善的地方,她拒絕母親們以愛的名義來綁架孩子。總之,畢淑敏筆下的母愛觀是一種新型的、帶有畢淑敏對生活體會的關(guān)于母愛的闡述。
[1]畢淑敏.生生不已[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9.
[2]畢淑敏.我很重要[M].吉林:時代文藝出版社,2006.
[3]畢淑敏.孩子,我為什么打你[M].北京:新華出版社,2006.
[4]畢淑敏.天衣無縫[M].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1998.
[5]畢淑敏、盧淼.畢淑敏母子航海環(huán)球旅行記[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9.
[6]丁一芳.論畢淑敏創(chuàng)作中的“母愛意識”[J].科技信息,2013(5).
[7]鞠晶晶.畢淑敏短篇小說對兒童教育的啟示[J].赤峰學(xué)院學(xué)報:漢文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1998,27(1).
[8]畢淑敏.我和瑞恩媽媽的不同[M].北京:新華出版社,2000.
[9]姚莫詡.畢淑敏作品中尊嚴(yán)觀的解讀[J].北京科技大學(xué)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2001,17(2).
[10]任繼梅.女性的真摯細(xì)膩 學(xué)者的睿智深刻[J].陰山學(xué)刊,2002,15(4).
[11]溫奉橋.畢淑敏小說主題學(xué)闡釋[J].理論學(xué)刊,2011(9).
On the View of Maternal Love in BI Shumin’s Works
HUANG Li
(School of Arts, Henan University, Kaifeng, Henan 475000)
Bi Shumin's works are always full of wisdom and philosophy, her view of maternal love contains unique spiritual connotations, the sense of insistence and persistence flows in her sweet and cozy words, she also reminds and guide the readers to touch and sense life with a positive attitude, and to enjoy life with a healthy and high-spirited attitude. As a mother, she also needs to use her words and actions to build a perfect castle for her child. From a new perspective, this paper aims to analyze the uniqueness of BI Shumin's view of maternal love and explore her thoughts on maternal love, so as to provide a new train of thoughts for the children education in present time.
Bi Shumin; works; view of maternal love
黃莉(1990—),女,河南信陽人,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中語文教學(xué)。
I206.7
A
1674-3083(2016)03-0064-05
2016-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