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英 高翼
摘 要:自20世紀80年代,偏誤分析引入中國后,對外漢語教學界掀起了研究偏誤分析的熱潮。本文主要對留學生漢語學習過程中出現(xiàn)的偏誤研究進行綜述,概括了近年來國內(nèi)研究偏誤分析的成果,進而從整體上把握偏誤分析的研究趨勢。
關(guān)鍵詞:偏誤分析;類型;研究綜述
美國語言學家拉里·塞林克在1972年提出“中介語”這一術(shù)語。中介語理論認為學習者的語言是由學習者自己創(chuàng)造的,其介于母語與目的語之間的一個動態(tài)系統(tǒng),是由第一語言向目標語言轉(zhuǎn)換的一個發(fā)展“連續(xù)體”。該理論著眼于對語言學習者心理語言過程的描述,對中介語中出現(xiàn)的偏誤進行系統(tǒng)的分析研究,認為偏誤是語言學習者語言發(fā)展狀況的標志。此外,其理論還認為,偏誤的出現(xiàn)表明學習者在建立其中介語的過程中積極地進行假設(shè)——驗證,不斷修正那些偏離目標語語言規(guī)則的語言現(xiàn)象,使之接近目標語系統(tǒng),直到達到本族語使用者的語言水平。
我國學者魯健驥1984年發(fā)表了《中介語理論與外國人學習漢語的語音偏誤分析》,文中試圖用中介語理論分析外國人(主要是以英語為母語的人)學習漢語時的語音偏誤,最早對中介語和偏誤這兩個概念做了系統(tǒng)的概括,他認為中介語指的是由于學習外語的人在學習過程中對于目的語的規(guī)律所作的不正確的歸納與推論而產(chǎn)生的一個語言系統(tǒng),這個語言系統(tǒng)既不同于學習者的母語,又區(qū)別于他所學的目的語。由此,對外漢語教學界開始了對這一領(lǐng)域的研究。
1990年代以后,相繼出現(xiàn)了一大批研究著作和學術(shù)論文。主要集中于語言各要素的偏誤分析,涉及到了語音、漢字、詞匯、語法、語用、語篇等各方面。
一、語音偏誤分析
漢語語音包括聲母、韻母和聲調(diào)三部分,不同國家的留學生語音偏誤也主要體現(xiàn)在這幾方面。因此,研究者根據(jù)留學生運用聲、韻、調(diào)產(chǎn)生的偏誤進行分析。李紅?。?995)《泰國學生漢語學習的語音偏誤》,試圖通過比較漢泰兩種語言在聲、韻、調(diào)上的相異點和相似點,進而總結(jié)泰國學生學習漢語的語音偏誤,并分析出干擾學生學習的負遷移因素,還進一步探討了漢語詞重音后重的基本規(guī)律的內(nèi)部還存在著詞重音前傾(或叫左移)的“暗流”,正是這股“暗流”使得漢泰詞重音規(guī)律同中有異。為日后研究漢語重音的一般規(guī)律提供了另一種思路。蔡整瑩、曹文(2002)《泰國學生漢語語音偏誤分析》,通過對22位泰國學生錄音樣本的聽辨判斷和部分樣本的聲學分析, 發(fā)現(xiàn)了泰國學生漢語語音學習中存在的難點。文章指出了語音偏誤是由留學生的母語和方言及其使用《漢語拼音方案》引起的,提出了要根據(jù)聲調(diào)組合的不同難度情況來糾正相關(guān)的偏誤的教學策略。
二、漢字偏誤分析
留學生在書寫漢字時,通常會出現(xiàn)筆順錯誤或部件缺失的問題,因此,國內(nèi)幾位研究者從筆畫和部件的角度進行偏誤分析的研究。肖奚強(2002)《外國學生漢字偏誤分析》,從部件的角度討論外國學生成系統(tǒng)的漢字偏誤,根據(jù)部件的改換、部件的增損和部件的變形與變位三個方面來討論偏誤問題。將外國留學生的漢字偏誤分為成系統(tǒng)的偏誤和不成系統(tǒng)的失誤,二者之間不是非此即彼,截然分開的。在分析外國學生偏誤的同時, 還簡要地對比了古今漢字書寫的情況,揭示了人類共有的認知心理。杜同惠(1993)在《留學生漢字書寫差錯規(guī)律試析》一文中對留學生漢字書寫方面的差錯作了詳細的記錄。并指出偏誤的產(chǎn)生是由認知方面、習慣方面和學習態(tài)度方面等造成的,從而找出了減少差錯的方法。此外,關(guān)于漢字偏誤的文章還有尉萬傳、畢艷霞(2007)《東南亞華裔留學生漢字偏誤考察報告》和徐彩華(2009)《整字速示條件下留學生漢字形誤監(jiān)控特點的研究》。
三、詞語偏誤分析
詞語偏誤分析主要集中于近義詞、同義詞的運用方面。魯健驥(1987)《外國人學習漢語的詞語偏誤分析》,從中介語的理論出發(fā),對外國人漢語學習時產(chǎn)生偏誤的原因做了一些分析,重點討論了本族語、本族文化對目的語學習的干擾和教學上的失誤對偏誤的影響。同時提出解決問題的一般原則和處理詞語的一些具體辦法,為我們的教學提供了寶貴的借鑒意義。張永芳(1999)《外國留學生使用漢語成語的偏誤分析》,作者對留學生使用漢語成語時出現(xiàn)的偏誤進行語義和語法上的分析,概括了留學生使用漢語成語時產(chǎn)生偏誤的基本原因及類型,為我們在對外漢語教學中進行成語教學提供寶貴的經(jīng)驗。
四、語法偏誤分析
對外漢語教學的語法項目大致可以分成兩大類:一類是詞法,包括各種詞類的使用;另一類是句法,對外漢語教學中表現(xiàn)為句型的教學。因此,研究者在分析語法偏誤問題時通常是從詞法和句法兩方面進行探討。張艷華(2005)《韓國學生漢語介詞習得偏誤分析及教學對策》,從探求學習者習得漢語的思維方式出發(fā),對韓國留學生習得介詞過程中出現(xiàn)的偏誤進行分類,將語法偏誤類型概括為遺漏、誤加、錯序、認知的偏差和難點句型中介詞短語構(gòu)建的錯誤。同時,認為偏誤的成因不僅僅局限于母語和目的語的負遷移上,還有教師的客觀方面的失誤,也有學生主觀上學習策略的偏離。此外,研究詞法方面的語法偏誤文章還有胡云晚(2005)《程度副詞“非?!钡挠嘘P(guān)偏誤分析》;金昭延(2001)《韓國留學生學習漢語副詞的偏誤分析》;聶丹(2004)《語氣副詞“竟”及其教學》;陳若凡的《留學生使用“能”、“會”的偏誤及教學對策》。句法方面的研究主要包括肖奚強(2005)《外國學生“除了”句式使用情況的考察》,通過對語料中“除了”句式的用例進行統(tǒng)計,分析自然語言和中介語中的“除了”句式的構(gòu)成、表義手段及其下位句式的使用頻率, 分析中介語的正誤用例, 并據(jù)此提出“除了”句式的教學分級。該作者對39個偏誤用例進行分析,其中缺省偏誤占絕大多數(shù), “還/也”作標記詞的“除了”句產(chǎn)生的偏誤最多。因此,他認為在第二語言教學中應當劃分難易級別,在教學時,應該先教“除了……都……”再教“除了……還/也……”。該作者不但對偏誤進行分析,而且還對正確的用例也進行了詳盡的統(tǒng)計,為我們今天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借鑒與參考。研究句法的論文還有李大忠的(1996)《“使”字兼語句偏誤分析》和劉蘇喬(2002)《表比較的“有”字句淺析》等。另外,呂腮菊(2008)在《淺析初學漢語外國人的語法偏誤》一文中,總結(jié)了外國初學漢語者(以母語為英語的外國人為例) 容易出現(xiàn)的語法偏誤問題,指出遺漏、誤加、搭配、錯序和特殊句式用錯是造成初學漢語的外國人出現(xiàn)語法偏誤的原因。
五、語用和語篇偏誤分析
留學生學習漢語的目的在于運用漢語進行交際、對話,因此語用偏誤的研究越來越被研究者所重視。1993年,呂文華和魯健驥在《外國人學漢語的語用失誤》中考察了外國人在語用上的失誤,將語用失誤分為語言—語用失誤和社交—語用失誤兩大類型。并指出前者是在使用句式和詞語時因思維方式和習慣或觀察事物的角度和范圍的差異等原因所造成的不得體性;后者則指在社會交往中學漢語的外國人出現(xiàn)的不符合我國社會習慣和文化心理的語用失誤。帶給我們的啟示是在教學中要有意識的、有規(guī)律的運用語用規(guī)則,會使外國留學生減少交際中出現(xiàn)的錯誤。關(guān)于語篇偏誤的文章主要是曹秀玲(2000)《韓國留學生漢語語篇指稱現(xiàn)象考察》,文中以延邊大學漢語中心的韓國留學生為研究對象,分析留學生的書面表達,包括命題作文和留學生的自發(fā)表達(如日記)共36篇,計35900字,概括了指稱的類型,并對其指稱現(xiàn)象加以分析,該研究成果對后來的對外漢語教學中的語用、語篇和文化教學帶來了幫助。
以上研究表明,國內(nèi)對偏誤分析的研究成果逐漸增多,偏誤分析不再只局限于教師的課堂教學活動,而且對課外活動中的偏誤現(xiàn)象也進行了定量與定性的分析與研究,并從語法、語義、語用等多個角度來尋找造成偏誤的原因。這對我們進行偏誤分析提供了更多的借鑒意義,其方法、規(guī)律和理論知識等對日后對外漢語教學及其理論研究都有重要的借鑒意義與參考價值。
當然,目前的對外漢語教學中關(guān)于偏誤分析的研究還有一些問題值得我們思考。如,現(xiàn)階段,我們的研究模式還比較單一,大多數(shù)研究成果都是首先系統(tǒng)論述偏誤的研究現(xiàn)狀,再對偏誤分類、偏誤原因、教學對策等方面進行研究。筆者認為,目前的研究更多地局限于中介語理論中關(guān)于偏誤分析的思路與方法,而針對第二語言的培養(yǎng)目標——語言交際能力方面的研究力度還不夠,在動態(tài)中跟蹤、觀測和分析偏誤還有很大的研究空間,這也是我們今后偏誤分析與研究的新的生長點。
參考文獻:
[1]曹秀玲.韓國留學生漢語語篇指稱現(xiàn)象考察[J].世界漢語教學,2000(4).
[2]蔡整瑩,曹文.泰國學生漢語語音偏誤分析[J].世界漢語教學,2002(6).
[3]杜同惠.留學生漢字書寫差錯規(guī)律試析[J].世界漢語教學,1993(1).
[4]李紅印.泰國學生漢語學習的語音偏誤[J].世界漢語教學,1995(6).
[5]魯健驥.中介語理論與外國人學習漢語的語音偏誤分析[J].語言教學與研究,1984(1).
[6]魯健驥.外國人學習漢語的詞語偏誤分析[J].語言教學與研究,1987(1).
[7]呂文華,魯健驥.外國人學漢語的語用失誤[J].漢語學習,1993(1).
[8]肖奚強.外國學生漢字偏誤分析[J].世界漢語教學,2002(2).
[9]肖奚強.外國學生“除了”句式使用情況的考察[J].語言教學與研究,2005(3).
[10]張永芳.外國留學生使用漢語成語的偏誤分析[J].語言文字應用,1999(3).
[11]張艷華.韓國學生漢語介詞習得偏誤分析及教學對策[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