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 明,孫 妮
(安徽師范大學 外國語學院,安徽 蕪湖 241003)
?
國家獨立后的困境
——從后殖民批評視角解讀《碎片》
鐘 明,孫 妮
(安徽師范大學 外國語學院,安徽 蕪湖 241003)
阿依·克韋· 阿爾馬赫是20世紀影響力最大的黑人移民作家之一。其具有半自傳性質(zhì)的作品《碎片》講述了海歸巴頓回國后遇到的來自社會和家庭的雙層孤立。從后殖民批評視角解讀小說,通過分析主人公巴頓回國后遭遇的扭曲的等級觀、價值觀和權(quán)力觀來揭露加納獨立后所遇到的嚴重社會問題,以及作者阿爾馬赫對獨立國家腐敗、墮落的失望和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復雜情緒。
阿依·克韋· 阿爾馬赫;《碎片》;后殖民批評視角
阿依·克韋·阿爾馬赫(Ayi Kwei Armah,1939-)是一位杰出的黑人作家,起初就讀于加納最著名的貴族學校,后到美國哈佛大學深造。他才華橫溢,“小說一經(jīng)出版就引人關(guān)注成為非洲最引人注目的作家之一”[1]?!端槠肥瞧涞诙块L篇小說,具有一定的自傳性,于1970年在美國出版。小說主人公巴頓和阿爾馬赫一樣曾在美國留學,巴頓學成回國后希望通過創(chuàng)作為祖國貢獻一份力量,但是他與社會和家庭環(huán)境格格不入,腐敗的社會狀況令他大失所望。最后他精神崩潰,被家人當作瘋子送入精神病院。
阿爾馬赫作為一個有責任感的非洲作家, 深知其社會責任,他的目光始終注視著非洲國家的歷史與現(xiàn)狀,對祖國加納更是十分關(guān)注,其早期作品如《美好的人尚未誕生》和《碎片》采用辛辣的寫作手法淋漓盡致地揭露了剛剛獨立的加納社會所存在的嚴重問題。因此評論家認為他的風格是“直率、無所畏懼的現(xiàn)實主義”[2]105。阿爾馬赫的寫作風格使他在非洲飽受爭議,一些非洲作家認為他的寫作態(tài)度是通過貶損本國來取悅西方讀者。著名尼日利亞作家阿切比在肯定他才華的同時,又認為他不該浪費自己的才華來揭露社會黑暗面。然而,“阿爾馬赫認為非洲是病態(tài)的,如同他一些小說中的主人公一樣,他把自己看作是一個醫(yī)者,決定用自己富有恢復性的精神來鏟除非洲的殖民和新殖民主義弊病”[3]。很多非洲國家在獨立后都面臨著諸如新殖民主義、社會腐敗、政局動蕩等問題,這些問題就像是人身體上的疾病,阿爾馬赫通過創(chuàng)作讓非洲人意識到疾病的存在,然后對癥下藥將病源鏟除,雖然過程很痛苦,但卻是治愈非洲的必經(jīng)過程。小說《碎片》以加納為背景,從各個側(cè)面反映了社會、政治和人們的生存狀態(tài),阿爾馬赫通過描寫巴頓的不幸遭遇,來揭露加納面臨的社會腐敗、種族偏見及身份和文化歸屬難等問題?!端槠方o讀者呈現(xiàn)了一個真實的加納,進而引起讀者對加納社會現(xiàn)實的關(guān)注。
小說主人公巴頓學成回國,本以為可以大展宏圖但是加納的社會環(huán)境卻讓他無法適應。加納于1957年脫離英國的殖民統(tǒng)治,宣布獨立。但其在政治上的獨立并不代表真正的獨立?!霸谥趁駮r期的非洲,歐洲人和非洲人之間的…種族和膚色差別已轉(zhuǎn)化為主仆之分別”[4]。在歐洲人對非洲殖民的過程中,歐洲人在政治、經(jīng)濟和文化領(lǐng)域中享有絕對的優(yōu)先權(quán),殖民者作為主人,不僅在政治、經(jīng)濟領(lǐng)域統(tǒng)治著非洲,在文化領(lǐng)域也控制著非洲。占強勢的西方文化影響著殖民地人的精神和心理,導致他們盲目崇拜甚至模仿白人及其文化。西方主流文化霸權(quán)鼓吹優(yōu)等、劣等及白人、黑人二元對立的價值觀,長期的思想殖民使黑人逐漸接受了這種邏輯,潛意識中認同白人種族優(yōu)于黑人種族。
巴頓在回國的飛機上遇到了另一個海歸布雷姆龐先生,當他得知巴頓沒有事先打點好而是準備憑借自己的能力找工作時,他不屑一顧地對巴頓說:“你不懂……我是知道他們的,假如你是一個白人那沒有問題。即使你沒有證書,任何事情都會變得容易,但是你和他們一樣都有一張黑色的面孔,那他們對你不會有任何的尊重”[5]68。布雷姆龐先生一語道破了加納的等級制度。加納雖然擺脫了白人的統(tǒng)治,但是但是加納人的思想意識仍停留在殖民時期,他們沒有認識到自己的主人身份,而是習慣了其作為白人奴隸的身份。白色的皮膚代表文明和權(quán)力,黑色皮膚者只能對其仰望和服從。因此白種人在加納享有極高的待遇和特權(quán)。布雷姆龐先生是一個黑人,他的全名是亨利·羅伯特·哈德森·布雷姆龐,這表明布雷姆龐先生名字非常具有西方特點,他只在最后點綴了具有非洲特點的姓?!叭说拿蛛m然只是一個文字符號,卻是界定自我的重要標志”[6]49。布雷姆龐先生的做法,從某種意義上說,否定了自己的文化傳統(tǒng),極力模仿西方文化,將白人文化置于首要地位。布雷姆龐作為一個“大人物”深知加納的生存法則和處世之道,他的白人觀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大部分加納人的白人觀。這種等級觀在飛機降落后得到了驗證。來到機場迎接布雷姆龐先生的人群激動地喊道:“我們的白人老爺,我們看到你擺手啦!”“這個大人物又回來啦!”“他們把你變成了一個白人?!薄皩Γ呀?jīng)完全變成啦!”[5]81人群的呼喊表明對加納人的最高贊美是把他比作白人。在加納人的觀念里大人物就等同于白人。巴頓雖然才華橫溢但在找工作時卻遭到故意刁難,雖然 “這已經(jīng)是第5次來這里了”,但是事情卻沒有任何進展。布雷姆龐先生能夠預料到巴頓找工作失敗,表明黑人認同白人的價值標準和思維模式,黑人內(nèi)部出現(xiàn)黑人貶低其他黑人的現(xiàn)象。
長期的殖民統(tǒng)治和殖民教育給被殖民地人民造成難以擺脫的殖民心態(tài),造成被殖民者在身份上的不自信。小說中,以布雷姆龐為代表的加納人對西方文化進行模仿,這種模仿不是霍米·巴巴所認為的殖民地人的一種權(quán)力策略,它不是“再生的、可識別的他者,一個不同的主體, 樣子幾乎相同,又不盡相同?!盵7]而是由于盲目崇拜西方文化,不加選擇的對西方進行機械模仿和復制。這種模仿不可能顛覆宗主國的文化霸權(quán)地位。因此,加納雖然獨立,加納人民卻因長期的殖民征服產(chǎn)生了集體自卑感。這種自卑感導致加納人無法正視自己的身份,產(chǎn)生白人至上的等級觀。
西方的物質(zhì)崇拜與個人主義在加納盛行并控制著加納人民的思想和生活。在這種觀念的影響下,親情、道德、友情與正義毫無意義,個人的價值取決于其擁有的財富數(shù)量。
按照加納傳統(tǒng)習俗,父母要在孩子出生的第八天給孩子舉行盛大的慶祝儀式。在加納,孩子出生的前八天被認為是“幽靈孩子”,他隨時都可能離開父母回到精神世界中。因此,孩子出生必須在室內(nèi)躲七天,當完成了第八天的儀式慶祝之后,孩子才有資格成為真正的人類。不巧的是,巴頓的侄子出生后的第八天不是發(fā)薪日(payday),大家很窮。為了獲得更多的份子錢,巴頓的母親伊芙娜和姐姐阿拉芭不顧孩子因早產(chǎn)造成的身體虛弱和傳統(tǒng)的習俗執(zhí)意把儀式提前三天。電風扇是孩子父親送給孩子的第一份禮物,為了炫耀,儀式當天,阿拉芭首先給孩子穿上華麗的厚衣服,然后用電風扇給孩子降溫。孩子的第一份禮將他帶向死亡。儀式期間,突然風扇滑落,嬰兒慘死在搖籃里。
在加納,孩子占據(jù)重要位置, “沒有能力生孩子所犯的罪比滅種罪更嚴重”[8]。巴頓的姐姐阿拉芭直到其回來后才成功懷有孩子,并且巴頓曾為難產(chǎn)的阿拉芭輸血。因此,阿拉芭認為巴頓的到來給自己帶來了好運,孩子也取名巴頓。孩子流有巴頓的血液,從某種意義上說他是巴頓生命的延續(xù)。為了孩子的安全著想,巴頓不同意儀式提前,但阿拉芭和家人不愿放棄掙錢的好機會,他的建議未被采納。儀式當天,賓客如約而至,一切看起來都很正常。在金錢至上的價值觀的引導下,親情和習俗被舍棄,孩子淪落為阿拉芭炫耀和賺錢的工具。阿拉芭的做法讓巴頓很厭惡,但他無法改變以阿拉芭為代表的加納人的價值觀。孩子變成賺錢的工具,同樣,留學歸國的巴頓也成為親人獲得物質(zhì)享受的希望。孩子出生的第八天不是發(fā)薪日,說明孩子出生不及時,這表明他無法為家庭帶來所期盼的財富,失去了存在的價值,最后孩子被拋棄,死亡成了他最終歸宿。孩子身上流有巴頓的血,因此代表了巴頓價值的延續(xù),孩子的死亡暗示著巴頓的悲慘結(jié)局。
“非洲社會依然遭受著困擾:新殖民形式的帝國主義仍在持續(xù)壓迫,獨立后依然延續(xù)著社會分層并留下精英主義”[9]。加納獨立后,新的精英階級取代舊的白人統(tǒng)治者,一些機會主義專家隨之產(chǎn)生,因此國家“破格優(yōu)待增多了,腐敗占上風,道德墮落”[10]。“任何事在加納都不會正常運轉(zhuǎn),你能有什么期待呢,國家被所謂的自大的精英階級所操控,他們卻什么事情都不做”[5]116。加納的精英階級濫用權(quán)力,以權(quán)謀私,導致國家腐敗特權(quán)優(yōu)先。
國家行政部門名存實亡,賄賂有權(quán)力的領(lǐng)導和精英階級是加納的辦事法則。巴頓潔身自好拒絕賄賂,所以遞交的工作申請一直未批。導師說“你明天直接去工作的地方,告訴他你是我的學生,你之前所浪費時間的工資都會付給你?!惫唬皖D立即接到錄用通知,甚至免去了材料的審批過程,直接上班[5]118。巴頓的求職過程表明加納社會淪落成為特權(quán)階級服務的社會。工作之后,巴頓發(fā)現(xiàn),政府部門人員除了幫精英階級理一些特別的事情之外,根本無所事事。在特權(quán)至上的權(quán)力觀下,人口占少數(shù)的精英階級取代白人統(tǒng)治者的地位,享受著高高在上的奢侈生活,而人口占大多數(shù)的貧民階級則因權(quán)力分配不公變得更加貧困,甚至為了生存丟掉性命。
巴頓在一個輪渡口目睹了特權(quán)帶來的悲劇。一個卡車司機說:“我已經(jīng)在這河邊待了三天,我卡車里裝的是食物又不是鐵,我不能再讓這樣的事情發(fā)生了”[5]194。渡輪來后,警察走到路中間“他示意一輛政府車輛上船,然后第二輛”[5]194。原來車輛的排隊順序被打亂,政府車輛和具有特別通行證的車輛優(yōu)先上船。最后一輛政府用車開上船之后,其他車輛蜂擁向前。當卡車開上輪船時,輪船上空間不足“卡車的后一半仍然停留在碼頭上”[5]196。輪船開動,卡車的另一半懸浮在空中,幾秒鐘后,司機和整個卡車一起滑入水中,紅色的血液飄在水面上。輪船象征著社會資源,警察指揮車輛表明特權(quán)階級控制著社會財富和資源的分配與使用。政府車輛和擁有通行證的車輛優(yōu)先上船表明權(quán)力的掌管者把權(quán)力傾向自身,變成特權(quán)至上??梢?,加納社會毫無公正可言,特權(quán)階級無條件地占有社會有限的資源,廣大貧民的處境和殖民時期一樣,依然遭受著壓迫。正如法農(nóng)所認為的非殖民化只是一種政治上的象征物。獨立并不等同于非殖民化,它僅僅意味著非洲政治精英占據(jù)了過去白人的位子。
巴頓目睹了這一切感到十分震驚,負責人卻說:“他們就是一群牲口,不知道思考的牲口”[5]197。很顯然,總是處理這種事情使負責人有些不耐煩。在他看來貧民的地位如同牲口一樣只會制造麻煩。開始于15世紀的奴隸貿(mào)易使黑人喪失作為人的資格與尊嚴,黑人被當作牲口販賣到歐洲。而歐洲對非洲殖民后,白人成為黑人的主人,黑人仍是等同于牲口的奴隸。加納獨立后,加納領(lǐng)導人迅速取代白人統(tǒng)治者的地位,他們沒有帶來非洲人民期盼的進步,而是成為新的剝削階級,導致社會特權(quán)盛行。
作為一個有責任感的加納人,巴頓把自己的專業(yè)由文學改為劇本創(chuàng)作,目的是讓更多的加納人接觸到自己的作品。為了讓加納人更好地了解歷史,吸取教訓,他創(chuàng)作了有關(guān)奴隸和國家生存發(fā)展等相關(guān)的作品。但遭到精英階級否定,因為他們推崇的是歌頌新政府的作品。“如果你需要別人的合作來做有意義的事情,那么你永遠也不會做成功的,因為在加納沒人對有意義的事情感興趣”[5]115。巴頓與社會環(huán)境的沖突使他認識到自己的處境,他擔心加納未來發(fā)展,但是憑借一己之力又無法改變加納的腐敗和墮落。徹底絕望后,他辭去工作,燒掉手稿。巴頓沒有為家人帶來令人羨慕的權(quán)力和財富,現(xiàn)在又辭去了政府的工作,淪為一個閑人。因此,巴頓和他的侄子一樣不能為家庭帶來利益,成為了家庭錯誤投資的恥辱。既然不能適應社會環(huán)境和家庭環(huán)境,那么必然會被其所拋棄。最后巴頓被家人當成瘋子送入精神病院。
“一個民族的真實之物首先是其現(xiàn)實”[11]。通過描寫巴頓在這個污濁、扭曲的世界走上的一條尋找真理的艱難痛苦之路,阿爾馬赫向我們展示了加納所面臨的困境。獨立后的加納如果不能擺脫殖民心態(tài),不能正視自己的民族文化和身份,而一味地迎合和固守殖民者遺留下來的價值觀,那么加納仍將受到殖民者的影響,永遠不可能實現(xiàn)真正的獨立。同樣,一個民族的領(lǐng)導階層如果濫用權(quán)力、貪污腐敗,與人民相分離,那這個領(lǐng)導階級只能成為孤零零的碎片,毫無力量可言。阿爾馬赫和巴頓一樣,通過創(chuàng)作來揭露殘酷的現(xiàn)實,指出加納獨立之后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領(lǐng)導階級應和廣大人民相結(jié)合,堅持并發(fā)展民族文化。只有這樣,加納才有可能真正地獨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1] 任一鳴,翟世鏡.英語后殖民文學研究[M]. 上海: 上海譯文出版社, 2003:8.
[2] Amala, Peace Ibala. The Rhythm and Style in Ayi kwei Armah’s Novels[J].International Journal and Academic Research, 2014(2):282-288.
[3] Lindfors,Bernth.Early West African Writers[M].Asmara:African World Press,2010:247.
[4] 張宏明.多維視野中的非洲政治發(fā)展[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7:42.
[5] Armah, Ayi Kwei. Fragments[M]. London: Heinemann, 1974.
[6] 孫妮. V. S. 奈保爾《模仿者》的多重主題解讀[J]. 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06(1):48-53.
[7] Bhabha, Homi K. The Location of Culture[M].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1994:94.
[8] Wright,Derek.Ayi Kwei Armah’s Africa The Source of His Fiction[M].New York: Hans Zell Publishers,1989:169.
[9] 比爾·阿??寺宸蛱?逆寫帝國[M].任一鳴,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124.
[10] 弗朗茲·法農(nóng).全世界受苦的人[M].萬冰,譯.南京:譯林出版社, 2005:112.
[11] 巴特·穆爾—吉爾伯特.后殖民批評 [M].楊乃喬,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171.
[責任編輯:吳曉紅]
Predicament After Independence:On Fragme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st-colonial Criticism
ZHONG Ming, SUN Ni
(School of Foreign Studies, Anhui Normal University, Wuhu, Anhui 241003, China )
Ayi Kwei Armah is one of the most influential black African immigrant writers in the 20th century. Fragments is his semi-autobiographical work which tells the story of an overseas returnee who is alienated not only from the society but also from his family.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distorted values about classes, ideas and authorities which the protagonist encounters, this paper tries to reveal the serious social problems in Ghana after independen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st-colonial criticism. It reflects Armah’s complicated feelings towards the corruption and degradation of Ghana after independence.
Ayi Kwei Armah; Fragments; the post-colonial criticism perspective
2016-05-20
2012年度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戰(zhàn)后英國殖民文學研究”(12BWW050)
鐘明(1990 -),女, 安徽滁州人, 在讀碩士,研究方向:英語語言文學。
I106.4
A
1672-1101(2016)04-008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