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時便利店廢棄包子照樣賣 廚房水池洗拖布
店內張貼著“4~6 h廢棄食品”的規(guī)章,實際上卻在銷售煮了十幾個小時、早已超過廢棄期的關東煮,隔夜包子,前一天的茶葉蛋等;員工在廚房清洗池內洗拖布和地墊兒;沒有健康證也能上班……“3·15”前夕,京華時報記者在位于工體北路的全時便利店屯三里店臥底多天,發(fā)現(xiàn)諸多食品安全問題。
在該便利店的廚房張貼著《鮮度管理表》,明確標明烤腸的廢棄時間為做好后5 h,茶葉蛋為做好后6 h。但記者在暗訪中多次發(fā)現(xiàn),便利店每天剩下的烤腸和茶葉蛋次日仍在賣,店員稱烤腸、茶葉蛋不用廢棄。
近日,記者以求職者的身份應聘全時便利店,經過4天的培訓,被分配到工體北路的全時便利店屯三里店。記者發(fā)現(xiàn),除了新開封的烤腸外,前一天烤得表皮漲破的??灸c也被放入烤腸機中;而前一天未賣完的茶葉蛋有的蛋殼破裂,有的殼全被煮掉,蛋白發(fā)黃,但也同樣被放回電飯煲,和新拆包裝的茶葉蛋一塊售賣。
記者對此提出疑問,稱公司培訓時講師說,烤腸、茶葉蛋做好后廢棄時間為5 h和6 h,前一天的剩品被放回,是否違規(guī)?該店多名店員表示,茶葉蛋、烤腸不用廢棄,前一天的剩品可以放到貨架上重新賣。
記者拿出培訓時公司發(fā)的《鮮度管理表》,念出上面的規(guī)定“烤腸5 h廢棄”,并詢問“是否白天班次人員會對烤腸進行廢棄”,上述店員仍然稱“烤腸、茶葉蛋不會被廢棄”。
店員直言關東煮扔不起。
按照公司規(guī)定,關東煮的售賣時間應該是4 h,超時必須廢棄。但是在實際售賣中,全時便利店屯三里店的關東煮往往煮了超過10個小時還沒賣完。
記者問,《鮮度管理表》和公司培訓講師都明確要求關東煮做好4 h后必須廢棄,再準備新品,不按照規(guī)定操作會不會有問題?該店員直言為減少店鋪成本,不會丟棄。“它(公司)扔得起嗎?4 h廢棄指的是4 h一換湯”。
一名值班班長也肯定地表示,關東煮不用廢棄,可以一直賣,到次日凌晨一兩點再廢棄就可以。
本該廢棄的包子仍在賣
除了關東煮,店鋪還售賣多種早餐。其中包子有香菇菜包、薺菜包、鮮肉包、醬肉包等近10種,不少已經超過廢棄期的包子仍在售賣。
值班班長說,早上6點做的蛋撻、關東煮等食物都不用按規(guī)定廢棄,可以一直賣到次日凌晨一兩點再廢棄,而茶葉蛋和烤腸可以一直賣。
該店收銀臺旁邊顯要位置張貼的一份《屯三里店FF區(qū)管理制度》明確顯示,F(xiàn)F區(qū)制作每班次登記制作時間,包子、關東煮必須做到4 h廢棄,補包子時,一次少做;關東煮湯汁每4 h更換一次。(廢棄時間一定不能大于制作時間4 h以上)
上述店員直言,規(guī)矩是死的,人是活的。員工的工資和銷售額掛鉤,銷售上不去,工資相對會減少,所以要減少廢棄。只有銷售上去,員工才能發(fā)更多工資。店員們開導記者,“你剛進來,不懂。”
該店廚房衛(wèi)生臟亂,店員直接在清洗池內清洗拖布、地墊兒,甚至在清洗關東煮和蒸包機的箅子時也不例外。
凌晨客流少時,店員會在廚房的清洗池內洗拖布、刷洗地墊兒,蒸包機的箅子和關東煮原料也會在池子里清洗。記者看到,店員直接在廚房清洗廚具、菜品的清洗池內刷地墊,旁邊池中就是蒸包機的箅子和關東煮原料。
店員還將臟拖布放在清洗池內放水沖洗,之后就直接把拖布搭清洗池上控水。使用完畢后,店員并沒有對清洗池消毒。
此外,店內多名員工在廚房和賣場餐品售賣區(qū)制作、銷售餐品時,經常不戴帽子和手套。
張貼在店內的《屯三里店FF區(qū)管理制度》明確規(guī)定,水池用完后必須保持干凈,沖洗、消毒、清洗、使用,不能混用;員工只要進入FF區(qū)和廚房,都要佩戴口罩、手套和帽子,并且要戴標準,不準露頭發(fā)。
記者在暗訪中發(fā)現(xiàn),沒有健康證的人也能在全時便利店上崗。新員工面試結束后,公司提供的《培訓通知(店員)》明確說明,培訓時必須提供食品類健康證、培訓證的原件、復印件各一張。
但在健康證沒有辦下來的情況下,多名培訓員工被安排到市內多家便利店進行實操培訓。實操培訓共兩天,在店內負責收銀、餐品售賣等。沒有健康證的新員工也被安排到餐品售賣區(qū)進行實習操作。
兩天的實操培訓結束后,新員工被分配到各個店鋪。記者在屯三里店上班的數(shù)天內,沒有人向記者索要健康證和培訓證。記者詢問了與自己同期培訓、被分配到其他便利店的員工,他們表示健康證尚未辦下來,但是都已經上崗了。
根據2011年5月1日起實施的《公共場所衛(wèi)生管理條例實施細則》規(guī)定,公共場所經營者應當組織從業(yè)人員每年進行健康檢查,從業(yè)人員在取得有效健康合格證明后方可上崗?;加辛〖?、傷寒、甲型病毒性肝炎、戊型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傳染病的人員,以及患有活動性肺結核、化膿性或者滲出性皮膚病等疾病的人員,治愈前不得從事直接為顧客服務的工作。
根據《食品安全法》規(guī)定,從事接觸直接入口食品工作的食品生產經營人員應當每年進行健康檢查,取得健康證明后方可上崗工作。
中國消費者協(xié)會律師團團長、北京市匯佳律師事務所主任邱寶昌認為,食品超過店鋪承諾的廢棄期后仍在出售,涉嫌虛假宣傳、誤導消費。即使食品沒有變質,但如果隱瞞事實,就侵犯了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是一種欺詐行為。消費者可以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55條,要求商家3倍賠償。
中國人民大學商法研究所所長劉俊海認為,“4 h廢棄”的承諾一旦白字黑字寫出來,就成為店堂告示,應該按照《合同法》規(guī)定履行義務。消費者沖著保鮮期購買餐品,廢棄規(guī)定就會轉化成合同義務,對企業(yè)形成約束力。如果過了自身承諾的廢棄期標準,就是違約,并違反信息披露義務,甚至涉嫌欺詐。
“雖然目前沒有法律規(guī)定餐品必須4 h一廢棄,但如果企業(yè)承諾了廢棄期限,并以此吸引顧客,那就必須執(zhí)行。”劉俊海說,按照《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消費者不知道店鋪所售餐品是否新鮮,這損害了消費者的知情權;消費者以為店鋪所賣餐品為新鮮的,實際上超過廢棄期,選擇權受到侵害;不再新鮮的包子等,還按新鮮食品的價格賣,侵犯了消費者的公平交易權;超過廢棄期尤其是過夜的餐品,給健康帶來隱患,侵害了消費者的安全保障權。
劉俊海認為,商家將過了廢棄期的食品繼續(xù)售賣,即使沒有變質,但實際上是把風險轉嫁給消費者。比如,如果商家覺得過了4 h的食品沒賣完但尚未變質,扔了實在可惜,可以有幾個辦法。一是告訴消費者餐品時6 h之前做的,降價20%;如果是10個小時之前做的食品,沒有變質,可以打4折,并應該告訴消費者實情,并提醒多長時間之內要吃完。
中國農業(yè)大學食品學院營養(yǎng)與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紅說,用過的拖布會有很多細菌,在清洗池清洗時可能會造成微生物交叉污染。如果微生物在清洗池繁殖起來,嚴重情況下將造成消費者細菌性食物中毒。具體表現(xiàn)為上吐下瀉、急性腸胃炎、發(fā)燒等癥狀,更嚴重的將會危及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