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天發(fā)
(嘉南藥理大學(xué) 通識教育中心, 臺灣 臺南 71710)
?
林語堂的自由思想
歐天發(fā)
(嘉南藥理大學(xué) 通識教育中心, 臺灣 臺南 71710)
摘要:林語堂所倡導(dǎo)的幽默文學(xué),頗接近古代的詼諧雜文。幽默詼諧的效果,猶如宋玉之反諷登徒子、東方朔之欺詆郭舍人。智術(shù)之子,始則自我諧謔,終則成功自保權(quán)益,以排斥佞徒。幽默與詼諧的表現(xiàn),都基于思路的靈活與思想的解脫。林氏為文的靈感來源,除儒、釋、老莊的宗教與哲學(xué)外,尚涉及不拘禮法、不慕世俗卻能卓然挺立的陶淵明、白居易、蘇東坡、袁中郎、李卓吾、李笠翁、袁子才、金圣嘆、沈復(fù)諸人的論述,可謂縱貫百家,而終于別出心裁,自立標(biāo)桿。林氏對自由思想的論述,約之則有:中庸的人生意義、對宗教的寬敞理解、悠閑的生活、男女平權(quán)、寫作與讀書之樂、開放的想象力等方面。
關(guān)鍵詞:林語堂;幽默文學(xué);自由思想
一、幽默與自由
林語堂以幽默文學(xué)鳴于當(dāng)代,其中所透露的為文主旨則是爭取精神上的自由。對于儀式化形式化的生活態(tài)度,文學(xué),政府作為,都表現(xiàn)出他的獨立見解與批評。幽默者,近于古代的詼諧滑稽。詼諧滑稽乃應(yīng)對之智慧,能暗寓自己的主張,使被批判者不能當(dāng)場駁斥;或者自我解嘲,輕逸寬解,以消除不平難堪之氣。西方的幽默乃屬修辭之一法,嘻笑怒罵,以批判、解頤為主,亦謔而不虐之義。然則古今的幽默與詼諧,都是以智慧的辯證,取得思想之自由跳脫,攘除僵化之思考,足以挑戰(zhàn)權(quán)威之逼迫,可謂異曲而同工。
先秦之例,楚臣登徒子短宋玉,宋玉以詼諧的口吻,向楚王表白。他在《登徒子好色賦》中說:
大夫登徒子侍于楚王,短宋玉曰:“玉為人體貌閑麗,口多微辭,又性好色,愿王勿與出入后宮?!蓖跻缘峭阶又詥査斡瘛S裨唬骸绑w貌閑麗,所受于天也;口多微辭,所學(xué)于師也。至于好色,臣無有也。”王曰:“子不好色,亦有說乎?有說則止,無說則退?!庇裨唬骸疤煜轮讶耍舫?;楚國之麗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東家之子。東家之子,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著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齒如含貝。嫣然一笑,惑陽城,迷下蔡。然此女登墻窺臣三年,至今未許也?!盵1]
賦文就是本事件的紀(jì)錄。當(dāng)時讒佞當(dāng)?shù)溃ㄒ坏姆椒ň褪峭高^詼諧滑稽,以獲得為自己辯白的機會,也就是爭取到發(fā)言權(quán),得到免于被陷害的自由。
《漢書·東方朔傳》:
上嘗使諸數(shù)家射覆,置守宮盂下,射之,皆不能中。朔自贊曰:“臣嘗受《易》,請射之?!蹦藙e蓍布卦而對曰:“臣以為龍又無角,謂之為蛇又有足。跂跂脈脈善緣壁,是非守宮即蜥蜴。”上曰:“善?!辟n帛十匹。復(fù)使射他物,連中,輒賜帛。時有幸倡郭舍人,滑稽不窮,常侍左右,曰:“朔狂,幸中耳,非至數(shù)也。臣愿令朔復(fù)射,朔中之,臣榜百。不能中,臣賜帛。”乃覆樹上寄生,令朔射之。朔曰:“是寠藪也?!鄙崛嗽唬骸肮凡荒苤幸??!彼吩唬骸吧鉃槟?,干肉為脯;著樹為寄生,盆下為寠藪?!鄙狭畛O(jiān)榜舍人,舍人不勝痛,呼謈。朔笑之曰:“咄!口無毛,聲謷謷,尻益高?!鄙崛隧T唬骸八飞迷g欺天子從官,當(dāng)棄市?!鄙蠁査罚骸昂喂试g之?”對曰:“臣非敢詆之,乃與為隱耳。”上曰:“隱云何?”朔曰:“夫口無毛者,狗竇也;聲謷謷者,鳥哺鷇也;尻益高者,鶴俛啄也?!鄙崛瞬环蛟弧崛怂鶈?,朔應(yīng)聲輒對,變詐鋒出,莫能窮者,左右大驚。上以朔為常侍郎,遂得愛幸。
所謂“數(shù)家”、“射覆”,顏師古注:“數(shù)家,數(shù)術(shù)之家也。于覆器之下而置諸物,令闇射之,故云射覆?!鄙涓彩歉采w某物,令人猜之。一般是以易卦解算,也曾見于三國時代管輅之所為。[2]郭舍人短東方朔,猶登徒子之短宋玉。東方朔成功地猜到了“寠藪”(頭上戴盆時的薦藉之器。芝茵寄生之類,著樹而生,周圜有如頭戴之器。詳顏師古注),而且說明了理由。(四句即射覆詞)東方朔為自己爭取到免于郭舍人嫉妒而遭冷落的后果,也就是爭取到對抗佞人的發(fā)言權(quán),獲得發(fā)揮覆射、隱語之長才的機會?!稏|方朔傳》又說:“朔雖詼笑,然時觀察顏色,直言切諫,上常用之。自公卿在位,朔皆敖弄,無所為屈?!笨梢娝脑溞κ怯糜凇爸毖郧兄G”,才能夠敖(傲)弄公卿。
近代幽默文多屬兼敘兼議的雜文,《四庫全書總目·子部·雜家類》“序”云:“雜之義廣,無所不包。班固所謂‘合儒墨,兼名法’也,變而得宜,于例為善,今從其說。以立說者謂之雜學(xué);辨證者謂之雜考;議論而兼敘述者,謂之雜說?!盵3]“議論而兼敘述”之雜說,即今之所謂雜文。《文心雕龍·雜文》舉宋玉始造對問,枚乘首制《七發(fā)》,揚雄肇作連珠,為“雜文”之主要體例。可見在重視駢儷、用韻的唯美文藝時代,賦體雜文被視為雜文之大宗。賦體雜文或嘲謔或自嘲,滑稽詼諧,皆近于幽默文學(xué)。
二、林語堂的寫作態(tài)度與靈感來源
林語堂并不是以嚴(yán)謹(jǐn)?shù)母袷皆谧珜懻撐?,而是小品文,或亦敘亦論的雜文。他綜合了直觀的體驗與多角度的視覺,輕松而詳審地與讀者談他的生活心得。他不受傳統(tǒng)的拘束,要直接神遇古人,汲取他們的智慧,然后應(yīng)用在現(xiàn)世紛紛擾擾的世界中。他說:“我并不是在創(chuàng)作……我所表現(xiàn)的觀念早由許多中西思想家再三思慮過?!宜玫淖骷矣性S多是名不見經(jīng)傳的……最愛購買隱僻無聞的便宜書和絕版書,看看是否可以從這些書里發(fā)現(xiàn)什么?!盵4]9-15他比較中西,對看今古,希望找到適合中國人的生活與生存之道。雖然出之以幽默,但不辭往復(fù)枚舉,正反辨析,直到感動讀者。他景仰的古代哲學(xué)家是老子、孟子、莊子、子思等?!墩l最會享受人生》之小題與對象如下:一、發(fā)現(xiàn)自己:莊子,二、情智勇:孟子,三、玩世、愚鈍、潛隱:老子(提到徐文長等),四、中庸的哲學(xué):子思,五、人生的愛好者:陶淵明。[5]10-43這些子題,如:發(fā)現(xiàn)自己、情智勇、玩世、愚鈍、潛隱、中庸的哲學(xué)、人生的愛好者,大多是他自己的生活理念。他靈感的來源是“不拘小節(jié)”的白居易、蘇東坡、屠隆(有《曇花記》等)、袁中郎、李卓吾、張潮(有《幽夢影》、《虞初新志》等)、李笠翁、袁子才、金圣嘆、沈復(fù)[6]78等。他在《生活的藝術(shù)·悠閑的重要》中說詩人學(xué)者常有一些奇怪的別號,舉的是江湖客(杜甫)、東坡居士(蘇東坡)、煙湖散人、襟霞閣老人等。
林語堂的讀書方法也是隨興的,不喜歡整齊集中地置書,也就是不喜歡按計劃讀書。他說:“我的方法是自然的方法,比如當(dāng)我坐在書桌前邊,收到一本寄來的書我就把它放在桌上。如果在閱讀時有客來訪,我就把它帶到客廳,去和來客談?wù)摃膬?nèi)容?!部梢哉f是‘使書籍任其所在的方法’?!褧诸愂且环N科學(xué),但是不去分類是一種藝術(shù)。”[6]76-78不依規(guī)則辦事,所以是藝術(shù)。他反對大學(xué)搖鈴上課,認為“常人頭顱都是不透水的,所以知識注射普遍不大成功”[7]4。
林語堂不為取悅的目的而寫?!段椅丛鬟^的事》先言其書齋為“有不為齋”,列舉其所不為者:“我從未作文取媚權(quán)貴,我亦從不能起草作一宣言獲取要人贊許?!盵6]60有所不為才能堅持所為,人具備了自由的能力,才可以作自己。
三、林語堂自由思想的內(nèi)容
1.中庸的人生意義。人生的意義,追根究底,中國的人文主義者著眼于現(xiàn)在,而不是來生。是“存在于樂天知命以享受樸素的生活,尤其是家庭生活與和諧的社會關(guān)系”。他舉出程顥的《春日偶成》,認為這首詩表現(xiàn)了人生的“至善之德”的概念。它并不懷有極大的野心,也不是玄妙不可思議,這是“宗教不能存在”的原因。[7]194-195
林語堂介紹中庸的哲學(xué),說:
“半玩世者”是最優(yōu)越的玩世者。生活的最高類型終究是《中庸》的作者,孔子的孫兒,子思所倡導(dǎo)的“中庸生活”。古今與人類生活問題有關(guān)的哲學(xué),還不曾有一個發(fā)現(xiàn)比這種學(xué)說更深奧的真理,這種學(xué)說所發(fā)現(xiàn)的,就是一種介于兩個極端之間的有條不紊的生活——中庸的學(xué)說。
這種中庸的精神在動作和不動作之間找到了一種完全的均衡。其理想就是一個半有名半無名的人。在懶惰中用功,在用功中偷懶。窮不至窮到付不起屋租,而有錢也不至有錢到可以完全不工作,或可以隨心所欲地幫助朋友。鋼琴會彈,可是不十分高明,只可以彈給知己的朋友聽聽,而最大的用處卻是做自己的消遣?!瓡沧x讀,可是不太用功。學(xué)識頗淵博,可是不成為專家?!偠灾?,我相信這種中等階級生活的理想,是中國人所發(fā)現(xiàn)的最健全的生活理想。[5]33-34
“最健全的生活理想”,卻不容易發(fā)現(xiàn),不容易理解。所謂“中庸不可能也”,那不是數(shù)學(xué)的概念,卻是最值得努力的方向。子曰:“天下國家可均也,爵祿可辭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中庸》第九章)中庸思想不是邏輯的整理與算計,而是人生與歷史體驗的結(jié)論;它不執(zhí)著于抽象的理念,而是可聞可見的實踐經(jīng)驗,因此可視為思想自由的結(jié)果。
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時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無忌憚也?!?《中庸第二章》)又曰:“中庸其至矣乎!民鮮能久矣?!?《中庸》第三章)
“時中”指依時間之適然而得其中,它沒有固定的點,卻有時空可以掌握。“至矣乎”是指中庸合乎最普遍的價值,但少有人認識它的價值。凡事不用極端,平凡眼看平常心,才不至于出軌出錯。
2.對宗教的寬敞理解。林語堂對宗教的看法,一是肯定儒學(xué)之生活價值。他說:“中國人文學(xué)者盡心于人生真目之探討……他們會悟了人生的真意義,因完全置神學(xué)的幻象于不顧。”[7]197“孔子學(xué)說……不是宗教,它有一種對待人生與宇宙的思想,接近于宗教而本身不是宗教?!盵7]200儒學(xué)不是宗教,因為它沒有嚴(yán)格的宗教定義,也沒有嚴(yán)格的宗教儀式,更沒有負面的懲罰措施。它是“一種對待人生與宇宙的思想”,它是一種人生哲學(xué),使人適應(yīng)群體,發(fā)展完整人格的標(biāo)的,也可說是完全自由的反省程序與經(jīng)驗。
二是肯定佛學(xué)適應(yīng)于文人及民間的效果。他說:“佛教……的哲學(xué)的性質(zhì)所以適應(yīng)于學(xué)者,它的宗教的性質(zhì)所以適應(yīng)于民間?!绊懹谥骷业牧α?,如蘇東坡之輩,他們雖立于與理學(xué)家對抗的地位。但也頗以游戲三昧的姿態(tài),用他們自己的輕松而優(yōu)美的筆調(diào),玩玩佛學(xué)?!慨?dāng)政局紊亂或朝代更易之秋,無數(shù)文人往往削發(fā)逃禪,半為保全生命,半為對于亂世的悲觀?!盵7]220-221佛教尤其是禪宗,本沒有求庇佑,求回報的俗世需求。它對文人的作用是提供文學(xué)材料與生活智能;對一般人的作用,雖具有對鬼神般的信仰,但又被拿來當(dāng)戲曲、故事的趣味題材。
3.悠閑的生活。林語堂認為人類是唯一在工作的動物。文化是悠閑的產(chǎn)物,中國人是偉大的悠閑者。中國人對消閑的崇尚是平民化的:“中國的浪漫主義者都具有銳敏的感覺和愛好漂泊的天性。雖然在物質(zhì)生活上露著窮苦的樣子,但情感卻很豐富。他們深切愛好人生,所以寧愿辭官棄祿,不愿心為形役。在中國,消閑生活并不是富有者、有權(quán)勢者和成功者獨有的權(quán)利。”[4]172他列舉陶淵明、蘇東坡、白居易、袁中郎、袁子才,這些人政績優(yōu)良,但為了悠閑,討厭官場的勢利迎合,他們甘心棄官辭祿,退隱返鄉(xiāng)。老子也因為太愛人生,才鄙棄俗世的生活。而文人所吟,如蘇東坡的“事如春夢了無痕”(《正月二十日,與潘、郭二生出郊尋春,忽記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詩,乃和前韻》),李白的“浮生若夢,為歡幾何?”(《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王羲之的《蘭亭集序》都是對人生苦短的感慨。[4]175-176
老莊透視了人生,所以不再汲汲于榮利,反以回到赤之心為目標(biāo)。《論語》也有這類的表達。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論語·子罕篇第九》)對時間有去無返的感慨,正得以反思生命之存在與奮斗之意義。不斷努力向前,就算達成目標(biāo),其價值何在?悠閑而平淡可能更符合人性,符合天人之際的和諧需求?!啊c!爾何如?’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對曰:‘異乎三子者之撰?!釉唬骸蝹酰恳喔餮云渲疽病唬骸赫?,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fēng)乎舞雩,詠而歸。’夫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論語·先進篇第十一》)
孔子最稱美于弟子的志愿,竟然是曾皙的“暮春”時的輕松游唱。逃出塵世中無止的牽掛,自在地歌詠俯仰于天地之間,方是哲人、文人最羨慕的享受。簡單樸實、恬靜、樂天、愛好大自然,是悠閑生活的條件。它唾手可得,根本不需要付出物質(zhì)代價,那是老天贈予樸實、樂觀,愿與天地共來往者的禮物:“悠閑的生活需要一個恬靜的心境,和樂天曠達的觀念,以及一個能盡情玩賞大自然的胸懷方能享受?!绣X的人也不一定真領(lǐng)略悠閑生活的樂趣。……他需有豐富的心 靈,有簡樸生活的愛好。…… 智慧的人決不勞碌;過于勞碌的人,決不是智慧的。”[7]31-32簡樸、樂觀,不求于人,不汲汲營營,才有資格享受悠閑。因為他有自由的心境,有自主的選擇。
4.男女平權(quán)。林語堂對女性的地位的提升極為重視,認男性喜挑起戰(zhàn)爭,應(yīng)由女性接手試試。他說女性統(tǒng)治世界可以避免戰(zhàn)爭:“……此后應(yīng)把統(tǒng)治世界之權(quán)交予女人?!砸粋€男人的資格來講,我是完全贊成這個意見的。我懶于再去統(tǒng)治世界,如果還有人盲目的樂于去作這件事情,我是甚愿退讓,我要去休假?!桥私y(tǒng)治世界結(jié)果也不會比男人弄得更糟?!盵6]163-164現(xiàn)在世界各國早就有了女總統(tǒng)、女總理,等到更普遍了,戰(zhàn)爭應(yīng)該會減少。林語堂也敘述了古代女性受壓抑的歷史與其在家庭的地位:“后來孔教學(xué)說出世,始萌女性須行蟄伏的意識;隔別男女兩性的所謂禮教乃為孔門信徒所迅速推行。其限制之嚴(yán)至使已嫁姊妹不得與兄弟同桌而食。……媳婦之受婆婆虐待,這實在是常遇的事情。中國大家庭中,媳婦的生活負著許多責(zé)任,實在是一種艱難的生活?!㈡@一個方法亦即所以代替歐美之離婚事件。結(jié)婚和離婚為最困難的社會問題,至今猶無人能解決之……吾人所可斷言者,即婚姻為婦女惟一之保障,無論何時,男子的道德倘有疏懈,受痛苦者,厥為女性,不論是離婚是娶妾是重婚或濫施戀愛。”[8]
林語堂還談了纏足之害。在《論天足》一文中,林語堂批評了古代中國女子纏足的落后風(fēng)俗,同時也嘲笑西方現(xiàn)代女子穿高跟鞋的非自然現(xiàn)象,認為二者均屬違反人性的。林語堂說,穿高跟鞋是“思想上纏足運動正在開展下去,甚為得勢。弓鞋思想,雖已打倒,而高跟思想相繼之而起。高跟思想,雖屬舶來革履,以之笑弓鞋思想之國貨,為理亦未甚平”[9]。
5.寫作與讀書之樂。林語堂認為文章是性靈的表現(xiàn),好文章應(yīng)自然產(chǎn)生,不可勉強:“文章者,個人性靈之表現(xiàn)也?!瓱o意為文,而偶然寫成一文,此文必佳……或燈下獨坐,文思涌上心頭來,一開頭欲罷不能,此文亦必佳。”[7]2“好散文不應(yīng)該太文雅,必不能有太平衡的結(jié)構(gòu)。”[7]23性之所至,心領(lǐng)神會,發(fā)之于文,自然合情合理,必是佳篇。文章不必太重形式結(jié)構(gòu),傾斜之美、缺陷美都是自由心境創(chuàng)造出的自然美。他認為讀書只要興味相近,都可無師自通:“讀書是一種探險,如探新大陸,如征新土壤。……世上絕無看不懂的書,有之便是作者文筆艱澀,字句不通?!魅巳缇团d味與程度相近的書選讀,未有不可無師自通?;蛘吲加幸呻y,未能遽然了解,涉獵既久,自可融會貫通?!盵7]4方寸之間可以馳騁,古往今昔,俱在剎那之際,此樂只讀書始可以獲致。不為何人、何事而讀;無處不可讀,無時不可讀,此操之在我者也。興味所至,尚友古今之人,左右逢其源。此皆因具自由之心境、寬敞之心胸,無待無企,始有以得之。
6.開放的想象力。想象是創(chuàng)造之源,人類因具備想象的能力而偉大。想象與夢想出自于不滿足,不滿足是“憂郁的冀望”。無論個人和國家,都有其夢想,甚至還有烏托邦與長生不老的夢想。林語堂說:“……人類的特征便是懷著一種追求理想的冀望,憂郁的、模糊的、沉思的冀望。人類住在一個現(xiàn)實的世界里,還有夢想另一個世界的能力和傾向。……一個人的想象力越大,就越不能得到滿足。所以一個富于想象力的小孩往往比較難于教育?!鞠蚝捅ж摯蠖急灰暈楦呱械臇|西。無論個人和國家,都有夢想,我們的行動多少都依照夢想而行事。有些人比一般普通人多做了一些夢,正如每個家庭里都有一個夢想較多的孩子,或是有一個夢想較少的孩子。我得承認我私底下比較喜歡那個有夢想的孩子?!盵7]99-100
人類懷有夢想,也想實踐夢想,此為人類所以別于其他動物的一大特征。但年紀(jì)愈大,多慢慢放棄了夢想,稱之為現(xiàn)實。想象力本是天賦的,但應(yīng)努力保有其新鮮度。林氏語堂認為國家也要有夢想:“國家有其夢想,這種夢想的回憶經(jīng)過了許多年代和世紀(jì)之后依然存在著。有些夢想是高尚的,還有一些夢想是丑惡的,卑鄙的。征服的夢想,和比其他各國更強大的一類夢想,始終是噩夢,這種國家往往比那些有著較和平夢想的國家憂慮更多。可是還有其他更好的夢想,夢想著一個較好的世界,夢想著和平,夢想著各國和睦相處,夢想著較少的殘酷,較少的不公平,較少的貧窮和較少的痛苦。”[5]74-82
國家的夢想決定著戰(zhàn)爭與和平,人人都要受其影響。人類還有烏托邦的夢想與長生不老的夢想,雖然很少有實踐的可能,但前仆后繼,人靠著夢想在不滿足中不斷地追求。因為有夢想,社會才有提升的可能。開放而自由的想象,是天賦的能力,人類還仍須適切地去發(fā)揮,走向更理想的未來。
林語堂認為,思想的簡樸性、哲學(xué)的輕逸性和微妙的常識,才能成功地創(chuàng)造人類合理的文化。[5]93而這些條件正是幽默的特性,也就是說,合理文化來自于簡樸與輕松,而不是嚴(yán)肅、消沉與紛亂。中庸的人生觀、寬敞的宗教觀、悠閑的生活、男女之平權(quán)、寫作與讀書之樂、開放的想象力都是林語堂屢屢關(guān)注的課題,它們是自由思考與自由選擇的結(jié)果。幽默是人類夢想的執(zhí)行家,而幽默之源則是自由的心境與寬敞的胸襟。
[參考文獻]
[1]蕭統(tǒng).昭明文選:卷19[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0:623-624.
[2]陳壽.三國志:卷29[M].北京:中華書局,1959:811-830.
[3]永瑢.四庫全書總目:卷117[M].北京:中華書局,1965:1006.
[4]林語堂.生活的藝術(shù)[M].臺北:風(fēng)云時代出版公司,2011.
[5]林語堂.人生就像一首詩[M].臺北縣:新潮社,2010.
[6]林語堂.諷頌集[M].臺北:志文出版社,1969.
[7]林語堂.我見我聞[M].臺南:綜合出版社, 1966.
[8]林語堂.吾土與吾民[M].臺北:風(fēng)云時代出版公司,2011.
[9]林語堂.拾遺集:下[M]//林語堂名著全集:第18卷,哈爾濱:北方文藝出版社,1987:76.
(責(zé)任編輯:李天喜)
Lin Yutang’s Thoughts of Liberation
Ou Tienfa
(CenterofGeneralEducation,ChiaNanUniversityofPharmacy,Tainan,Taiwan71710,China)
Abstract:The Humorous literature advocated by Lin Yutang is quite close to the ancient humorous essays. The literary function of humor and jocularity was similar to Song Yu’s satire of Mr. Deng Tu, as well as Dongfang Suo’s cajoling and calumniating Actor Guo. Those wise authors started their composition by doing self-banter and eventually kept their own human rights and benefits in order to exclude slanderers. The representation of humor and jocularity was based on their flexibility of thinking and thought of liberation. The original inspiration from Lin’s works was based on the religion and philosophy of Confucianism as well as Lao Zhuang’s Taoism. In addition, it was generated by some discourses beyond formal etiquettes from brilliant poets and writers like Tao Yuanming, Bai Juyi, Su Dongpo, Yuan Zhonglang, Li Zhuowu, Li Liong, Yuan Zicai, Gin Shengtan and Shen Fu. As can be seen in Lin’s works, they were independently attributed to his own rubrics by immersing in a variety of thoughts from scholars and philosophers. Lin’s arguments on thought of liberation can be synthesized by life with average value, open mind to religion, leisurely living, sexual equality, enjoyment of writing and reading and free imagination.
Key Words:Lin Yutang; humorous literature; thoughts of liberation
中圖分類號:I206.6
文獻標(biāo)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824(2016)01-0050-05
作者簡介:歐天發(fā)(1949-),男,臺灣高雄人,嘉南藥理大學(xué)通識教育中心及國立臺南大學(xué)國語文學(xué)系兼任教授,文學(xué)博士。
收稿日期:2015-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