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火劍
(中共南寧市委黨校,廣西南寧530007)
深入貫徹全國宗教工作會議精神全面引導宗教發(fā)揮積極社會作用
雷火劍
(中共南寧市委黨校,廣西南寧530007)
2016年4月召開的全國宗教工作會議,對于新形勢下正確處理宗教事務、引導宗教發(fā)揮積極社會作用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宗教界是同心共筑中國夢的重要依靠力量。當前必須深入貫徹全國宗教工作會議精神,全面引導宗教參與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tài)文明建設。
全國宗教工作會議;積極;社會作用
群眾是黨從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重要依靠力量。從宗教信仰角度看,群眾由信教群眾和不信教群眾組成。信教群眾首先是群眾,是黨可以信賴的依靠力量,其合法權益必須予以維護和尊重,其信教需求必須予以滿足。新中國成立之初,周恩來就指出我國信教群眾有1億多人,現在半個多世紀過去了,這個數目有增無減。能否處理好與信教群眾的關系,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至關重要。2015年5月21日,習近平同志在中央統戰(zhàn)工作會議上強調,“必須辯證看待宗教的社會作用,必須重視發(fā)揮宗教界人士作用,引導宗教努力為促進經濟發(fā)展、社會和諧、文化繁榮、民族團結、祖國統一服務”[1]。在全國宗教工作會議上習近平同志進一步強調,“要引導信教群眾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維護祖國統一,維護中華民族大團結,服從服務于國家最高利益和中華民族整體利益;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擁護社會主義制度,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文化,努力把宗教教義同中華文化相融合;遵守國家法律法規(guī),自覺接受國家依法管理;投身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2]。這就把做好信教群眾的工作提升到關系國家最高利益和中華民族整體利益的高度,使之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yè)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要求相統一。
新形勢下,黨和政府面臨著鞏固和擴大黨的群眾基礎的挑戰(zhàn),面對發(fā)展經濟、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勝利的重任,面對著廣大群眾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殷切期盼,要“讓宗教界人士和廣大信教群眾真正成為維護祖國統一、民族團結和社會進步的愛國者,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會文明的建設者和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促進者,成為和諧文化建設的積極參與者,成為現代宗教文明建設的主力軍和實踐者”[3]。不能因為信教群眾與執(zhí)政黨在信仰上有差異,就把他們看成是異己力量,“要尊重他們的信仰,關心他們的生活,體察他們的疾苦,反映他們的呼聲,維護他們的權益,以極端負責的態(tài)度做好與信教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的各項工作”[3]。這不僅是同心共筑中國夢的要求,也是鞏固和擴大黨的群眾基礎的需要,因而成為黨制定和實施引導宗教發(fā)揮積極社會作用政策的最終歸宿。我們要正確認識宗教在社會主義社會的存在,尊重信教群眾的信仰,保證正常宗教活動的有序進行,保護宗教團體的合法利益,把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緊密團結在黨和政府周圍,不斷鞏固、發(fā)展和壯大與宗教界的統一戰(zhàn)線,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增添新動力。
中國夢首先是13億中國人民的共同夢想。實現中國夢必須走中國道路,必須弘揚中國精神,必須凝聚中國力量。實現中國夢也是中國宗教界人士和廣大信教群眾的夢,我國宗教界有為同心共筑中國夢增添動力的愿望,在堅持中國道路、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方面有其自身優(yōu)勢。在我國,信教群眾是中國人民走中國道路的同行者,是弘揚中國精神的踐行者,是凝聚中國力量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實現中國夢,宗教界應主動發(fā)揮積極作用,主動參與經濟社會建設。由于宗教信仰所回答的是人們認識上的終極問題,所滿足的是人們的信仰需求,從而使得宗教在滿足信眾精神需求方面有獨特的優(yōu)勢,而這也是實現中國夢所蘊含的精神層面目標的重要途徑。
長期以來,廣大信教群眾在各自的崗位上辛勤勞動,對社會作出了很多有益貢獻。2010年,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表彰青海玉樹全國抗震救災英雄集體和模范個人,包括了藏傳佛教和伊斯蘭教清真寺,充分證明了宗教能夠而且應該在社會主義社會發(fā)揮積極作用。因而,引導宗教發(fā)揮積極社會作用為共筑中國夢貢獻力量,是社會主義社會對宗教的客觀要求,也是我國各宗教和諧共生的客觀要求。
宗教在社會主義社會發(fā)生了與舊時代根本不同的變化。社會主義國家既不會利用行政力量發(fā)展宗教,也不會用行政力量消滅宗教。在階級社會,宗教主要被統治階級用來作為維護階級統治的工具,其消極作用十分突出。進入社會主義社會后,尤其是隨著新中國的成立,在黨和政府的領導和支持下,我國宗教發(fā)生了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變化,這些變化為黨和政府制定和實施宗教政策提供了現實的可能性。
我國宗教的社會性質發(fā)生了根本改變。新中國成立,標志著中國人民終于推翻了“三座大山”的壓迫,成為了國家的主人。與之相應,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的關系也發(fā)生了重大變化。廣大愛國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積極響應黨和政府號召,在基督教和天主教領域發(fā)動了反帝愛國運動,主動革除同帝國主義的聯系,清除隱藏其中的帝國主義分子,使天主教、基督教成為中國信徒見證自己信仰的宗教。在佛教、道教中,主動廢除封建剝削和壓迫制度,特別是在少數民族地區(qū)的宗教改革中,嚴格區(qū)分宗教信仰和封建剝削制度的界限,保護人民的信仰自由,嚴厲打擊披著宗教外衣的非法活動。這次宗教革新和宗教制度的民主改革為發(fā)揮宗教積極社會作用創(chuàng)造了前提條件,是一次偉大的社會實踐。“各宗教通過改革,消除了封建宗教特權,擺脫了帝國主義落后勢力的控制和影響,通過新中國成立初歷次社會主義運動,宗教界純潔了隊伍,培養(yǎng)了一批熱愛祖國、接受黨的領導、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維護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有宗教學識并能聯系信教群眾的宗教教職人員。同時,全國性和地方性愛國宗教組織的建立,使宗教界的領導權掌握在進步分子手中”[4]。宗教界人士和廣大信教群眾加強團結,相繼成立了中國佛教協會、中國道教協會、中國伊斯蘭教協會、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中國天主教愛國會等愛國宗教組織,使宗教界成為統一戰(zhàn)線的重要組成部分。正是宗教方面發(fā)生的積極變化,為黨引導宗教發(fā)揮積極社會作用提供了政治基礎。我國社會主義制度下的宗教,不僅應該而且可以發(fā)揮積極社會作用。
宗教界人士的政治態(tài)度發(fā)生了質的飛躍。經過宗教革新和宗教制度的民主改革,廣大宗教界人士的政治態(tài)度發(fā)生了巨大變化,愛國宗教界力量成為了宗教界的主流,原來對黨和政府的宗教政策持疑慮和抵觸情緒的人,真正看清了黨和政府對宗教信仰的尊重和保護,其中一部分人已經成為愛國運動和民主改革的積極分子,他們在鞏固人民政權、恢復和發(fā)展國民經濟以及社會主義建設中,堅定地擁護和服從黨和政府的領導,帶領廣大信教群眾為建設社會主義貢獻了力量。進入新時期后,鄧小平強調中國宗教界的主流是健康的,要不斷鞏固和發(fā)展黨同宗教界的愛國統一戰(zhàn)線,發(fā)揮愛國宗教界人士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積極作用,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宗教觀念中增添了愛國愛教的新內容。宗教是由宗教觀念、宗教感情、宗教行為、宗教組織和制度等要素組成的一種客觀存在。其中,宗教感情、宗教行為和宗教組織、制度是可以改變的,可以適應社會的發(fā)展而發(fā)生某些變化。宗教觀念是構成宗教的最核心部分,是不易改變的,但也是深層次上影響宗教發(fā)揮積極社會作用的重要因素,因為宗教的神學思想總是以特定的時代、特定的文化、特定的歷史環(huán)境下人的社會實踐為理論背景的。因而,宗教神學思想的與時俱進成為引導宗教發(fā)揮積極社會作用的內在動力和要求。新中國成立后,在黨和國家的領導和支持下,我國各大宗教都對宗教神學思想進行了革新。其中,最為典型的代表就是基督教界的愛國人士代表吳耀宗,他提出了愛國愛教并重、今生來生兼顧的思想,號召基督教徒與各族人民一道為建設新中國貢獻力量,這一思想為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的開展奠定了思想基礎。改革開放以來,為應對各種挑戰(zhàn),更好地參與經濟社會建設,各宗教都結合自身的特點,對宗教教義中一些保守落后的內容進行了革新。丁光訓主教就對基督教的神學思想建設進行了認真的思考,努力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神學思想體系。佛教界提倡“人間佛教”的主張,伊斯蘭教的解經工作、天主教發(fā)動的民主辦教活動等都是新時期宗教思想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成為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有益探索,是宗教在深層次發(fā)揮積極社會作用的重要舉措。
深入貫徹落實全國宗教工作會議精神,發(fā)揮宗教積極社會作用,必須全面引導宗教參與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tài)文明建設。這不僅有利于鞏固黨的執(zhí)政基礎,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本質要求。
(一)引導宗教參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
“宗教是多層次的綜合性社會體系,有信仰的層面,有理論的層面,有實體的層面,有文化的層面”[5]。引導宗教參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主要有兩個途徑。一方面,要積極引導宗教界人士利用宗教教義思想,幫助信教群眾樹立有益的經濟觀念。中國五大宗教在倫理方面有不少樸素的經濟觀念。比如,伊斯蘭教經典《古蘭經》第二章第275節(jié)說“真主準許買賣,而禁止利息”。基督教《圣經》中強調“手懶的要受貧窮,手勤的卻要富足”(箴言10:4)。佛教中也有關于“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說法。弘揚這些積極向上的宗教經濟倫理有利于維護市場經濟秩序,激發(fā)信教群眾的精神動力,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投入到社會主義經濟建設中。另一方面,要積極引導宗教界人士和宗教組織直接參與經濟活動,為經濟社會發(fā)展貢獻力量。當前,我國宗教團體大多以自養(yǎng)為主,兼有部分信教群眾的個體經濟,這些經濟形式不斷發(fā)展,逐漸成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有益補充。政府要鼓勵宗教團體合理利用寺觀自身的悠久歷史和周邊秀麗的風景名勝,大力發(fā)展旅游業(yè),并且要鼓勵宗教界人士利用特殊優(yōu)勢,在招商引資、對外貿易等方面發(fā)揮積極社會作用。
(二)引導宗教參與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
在現代社會,政治參與既是宗教自身發(fā)展的內在要求,也是政治民主的必然結果。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宗教界在民主政治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一方面,要積極引導宗教界人士參與政治協商和民主監(jiān)督。黨和政府同宗教界的關系是建立在共同利益基礎上的一種平等的、民主的關系,是政治上的團結合作,讓宗教界人士參與國家政治生活,特別是要發(fā)揮好在各級人大、政協中的宗教界代表參政議政的作用,把廣大宗教界人士和宗教信眾的意見和愿望表達出來。另一方面,要引導宗教界充分發(fā)揮其在促進民族團結中的積極作用。宗教問題和民族問題相互交織,相互影響。宗教有著獨特的精神凝聚力,能夠在共同價值系統的感召下,把信教群眾團結在一起。早在新中國成立初期,周恩來就提出:“宗教在教義上有某些積極作用,對民族關系也可以起推動作用。”[6]我國不少宗教界人士有著宗教領袖和少數民族領袖的雙重身份,在本民族和信教群眾中有著很高的威信,是黨委政府聯系少數民族群眾的重要紐帶,發(fā)揮宗教界人士的積極作用,往往會起到特殊的效果。
(三)引導宗教參與社會主義文化建設
宗教可以利用宗教道德觀發(fā)揮其在人們精神生活中的積極作用。一方面,要挖掘宗教文化資源,發(fā)揚傳統優(yōu)秀文化。宗教文化中蘊含了豐富的傳統文化資源。以道、佛二教為例,在道、佛的經典文獻中,很多都蘊育了對物質世界的認識和實踐,包含了不少樸素的自然科學知識。還有很多宗教題材的哲學、文學、建筑、塑像、雕刻、繪畫、音樂、書法等,都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有著很高的藝術成就?;谧诮涛幕c傳統文化的深刻淵源,各級黨委政府要引導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對傳統文化進行批判性的借鑒和吸收,繼承和弘揚宗教中的優(yōu)秀傳統文化資源,為建設文化強國服務。另一方面,要吸收宗教道德倫理,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宗教文化中包含著許多人類社會世代相傳的對促進社會發(fā)展、協調人際關系極有價值的普遍的文化因素和道德準則?!爸袊形宕笞诮?。各宗教倡導的倫理道德都有熱愛祖國、服務社會、棄惡揚善、造福人群的內容,如佛教的‘莊嚴國土、利樂有情’,基督教的‘榮神益人’,道教的‘慈愛和同,濟世度人’,伊斯蘭教的‘兩世吉慶’等”[7]。這些宗教信條中包含了愛國愛教、獨立自主的民主品質,崇尚和諧、博愛寬宏的價值觀念,服務他人、回饋社會的責任意識等積極因素。這對于形成良好的道德風尚,構建平等友愛、充滿正氣的和諧社會環(huán)境有著積極作用。
(四)引導宗教開展公益慈善事業(yè)和生態(tài)文明建設
鼓勵和規(guī)范宗教界開展公益慈善事業(yè)是引導宗教發(fā)揮積極社會作用的有效途徑。佛教有言“大慈與一切眾生樂,大悲拔一切眾生苦”;天主教和基督教號召信徒們“要愛人如己”;伊斯蘭教《古蘭經》強調,“你們當為主道而施舍,你們不要自投于滅亡。你們應當行善,真主的確喜愛行善的人”;道教主張“濟世利人,欣樂太平”“齊同慈愛,和光同塵”等。這種社會關懷為宗教的慈善公益事業(yè)提供了思想上的動力和支持。
對宗教界開展公益慈善事業(yè)進行引導,既要加強管理,更要幫助宗教界辦好公益慈善活動,進一步發(fā)揮其積極社會作用。有關政府部門應各司其職,加強協調,做好指導、協調、支持和管理的工作。民政部門要做好登記管理;發(fā)展改革、財政、稅務等部門要落實扶持和優(yōu)惠政策;宗教事務部門要積極主動做好引導和規(guī)范宗教界從事慈善事業(yè)的工作。在實際工作中,既要發(fā)現典型,總結表彰,又要注意問題,查處違規(guī)。在建立健全相關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的基礎上,加強對有關宗教活動場所和宗教界人士從事公益慈善事業(yè)的指導和管理。
在生態(tài)文明建設方面,要引導宗教界及廣大信教群眾對各宗教中所包含的生態(tài)環(huán)保思想加以挖掘并作出新的闡釋,并采取各種方式向廣大信教群眾宣傳生態(tài)文明理念及人與自然和諧發(fā)展的思想,支持政府采取的節(jié)能減排和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一系列舉措。正如國家宗教局局長王作安所說:“宗教參加生態(tài)文明建設,有信仰基礎,有歷史傳統,有自覺意識,有社會公信,可以發(fā)揮獨特作用,是一支重要力量?!盵8]言語之中對宗教界參與生態(tài)文明建設,助力“美麗中國”發(fā)展提出了殷切期盼。
[1]本報評論員.充分認識新形勢下統一戰(zhàn)線重要作用——論學習貫徹習近平中央統戰(zhàn)工作會議重要講話精神[N].人民日報,2015-05-21(01).
[2]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宗教理論 全面提高新形勢下宗教工作水平[N].人民日報,2016-04-24(01).
[3]何虎生.論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J].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6(4).
[4]中央文獻研究室.新時期宗教工作文獻選編[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14:37、150.
[5]呂大吉.馬克思主義宗教理論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11.
[6]段德智.新中國宗教工作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94.
[7]卓新平.宗教與當代中國社會[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3.
[8]王作安.宗教工作本質上是群眾工作[J].宗教與民族,2002(3).
責任編輯:潘宏紋
10.3969/j.issn.1009-0339.2016.06.013
D635
A
1009-0339(2016)06-0072-04
2016-11-05
2015年廣西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研究課題(15EZJ001)、2016—2017年度廣西全區(qū)社會主義學院系統招標課題(zb201603)。
雷火劍,男,中共南寧市委黨校講師,研究方向為宗教和統戰(zhàn)理論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