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冬梅,李麗容
(海南師范大學國際教育學院,海南???571158)
認知語言學視角下的漢泰語形狀量詞語義對比研究
馮冬梅,李麗容
(海南師范大學國際教育學院,海南海口 571158)
文章從認知語言學視角對漢泰語形狀量詞語義展開考察和對比分析,發(fā)現(xiàn)漢泰語形狀量詞既有聯(lián)系又有區(qū)別。漢泰語形狀量詞都具有分類功能和客觀基礎,都根據事物一維、二維和三維的形狀區(qū)分類別,從而形成新的范疇和原型。但是漢泰語形狀量詞的認知基礎、范圍大小、選擇順序、擴展引申、計量方式等不同。
漢語形狀量詞;泰語形狀量詞;語義特征;認知
漢泰語同屬漢藏語系,都具有豐富的形狀量詞,這給以泰語為母語的漢語學習者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困惑。前人對于漢泰語形狀量詞的語義對比研究主要突出了詞義間的差異,如陳妹新(2009)。我們擬從認知語言學視角對漢泰語形狀量詞展開考察和對比分析,并以此窺探漢泰民族認知思維方式的特點與差異,以促進以泰語為母語的漢語學習者更好地掌握漢語量詞。
為了分析的簡便性和一致性,本文考察的范圍僅限于聯(lián)系密切而用法比較復雜的量詞,如漢語“條”“枝”“片”“張”“面”“顆”“塊”,泰語表示長形的,表示扁形的,表示圓形的。文中所列舉的漢語量詞和所搭配的名詞選自郭先珍編著的《現(xiàn)代漢語量詞用法辭典》和張向群的《寫作量詞詞典》,泰語詞和所搭配的名詞選自《漢泰量詞詞典》和《中泰語詞典》。
漢語“條”本義指植物的細長枝,經歷了從具體到抽象的演變后轉化為量詞時具有計量長條形狀事物的功能,基本語義特征是[+長][-大]。泰語的典型語義與漢語“條”相對應,所以計量的典型細長條形狀物體相同,比如一條繩子、一條項鏈、一條腰帶等。
漢語“條”也表示[+長] [+大],可以說“一條山脈”“一條公路”“一條河流”。泰語沒有這種功能,在計量道路和水流時,泰語使用了量詞,例如(一條大河)、(一條公路)。
漢語“條”可以修飾長條形而給人們彎曲感的蔬菜和動物,如“一條黃瓜“一條蛇”等,因此也可以表示[+長][+彎曲]。泰語不能用于這些長條形動物。泰語量詞系統(tǒng)不用表示形狀的量詞來分類有生命的東西,當需要計量有生命物體時用專用量詞計量,如(一個眼鏡蛇)、(一個狗 )、(幾個蚯蚓)等。
在計量某些長形狀的人體器官,漢語也使用“條”稱量,表示[+長][+器官],例如血管、眉毛、胳膊、腿等。泰語計量人體器官使用重復名詞的形式或者借用某些名詞的專用量詞來計量,如(一眉眉毛)、?(一腿腿 )以及(一條血管)等。
最明顯的差別表現(xiàn)在與計量抽象名詞的搭配上。泰國人認為抽象名詞不可計量,而中國人則把這些不能數量化的抽象事物看作可計量。漢語“條”通過隱喻和轉喻把抽象名詞看成有形狀,如一條消息、一條心、一條命,表示[+長] [+抽象]。漢語通過量詞語義特征的隱喻用法,把無形的名詞有形化了,把抽象的名詞具體化了。泰語則重復名詞或者使用專用量詞來稱量而不把抽象事物隱喻成具體的事物,例如(一短信短信)、(一件規(guī)定)、(一件經驗)等。
漢語“條”搭配對象的擴展及其范疇化是隱喻和轉喻促動的,具體來說是中國人用事物最明顯或最重要的部分或功能來認識整個事物。如條凳的主要功能是它的平面,而條凳的面一般是長條形,因此我們就稱“一條凳子”,其它非條形狀的凳子要用“條”指稱,只要在量詞后加形容詞修飾即可,例如“一條方凳子”。又比如漢語“條”計量褲子和裙子這些不典型條形狀事物不是因為忽視其整體性,而是通過視覺把這些東西歸納為二維度,以最突顯的長維度來指代。泰語則用計量動物的量詞計量褲子、裙子,可見泰語著眼于物體的單一性特征,所以在認知褲子、上衣時把它們識解為動物的形體,即有胳膊或有腿。
漢語“根”的主要語義特征是[+長][+細][+根],經由名詞轉化為量詞,所能搭配的名詞主要是具有長形狀而帶根的物體,如:一根蔥、一根樹苗。在這里的搭配對象與泰語對應。泰語的也是從名詞轉化為量詞,但是泰語除了計量較小的樹苗,還可以用于大的樹木,而漢語是用 “棵”來計量樹木,如:(一棵芒果樹)、(一棵柳樹),(一棵松樹)。當作量詞使用時它還保留了做名詞時的基本意義,也即開始時用于計量樹木,后來則延伸搭配范圍到形狀像樹木的物體,如:(一根電線桿)、(一根柱子)等。
“根”在計量木棍和火柴時具有[+長][-布]的語義特征,這時可以譯成,如一根木柴,一根木棍。
兩者所不同的地方是泰語延伸的范圍比漢語小。漢語“枝/支”通過結構相似性的隱喻途徑,使其能計量許多形狀像樹枝的物體,如一支筆、一支槍等,然而這些物體在泰語是不能用計量,而得用計量。在計量物體時,除了要考慮其形狀以外,泰語的形狀量詞還著重于其他性質,如修飾掃帚,除了表示[+長],還具有[+柄]的語義特征。
量詞語義特征的隱喻具有類推性。呈線性排列的隊伍和歌曲(音符排列而成)也可以與漢語“支”搭配,因此“支”可表示[+長][+排列]。如:一支游擊隊、一支山歌。
漢語“片”本義“木片”,表示[+薄][+平]。“片”除了要求搭配的事物與其相似之外并不要求每個與它搭配的事物的形狀要規(guī)則、有界,因此“片”不僅適合表示像葉子、花瓣那樣典型的薄面物,也適合表示竹篾、果皮、木屑等圖形不規(guī)則的碎片形薄面物,還適合表示地域、海域、聲音、光亮、情感等無界或界限模糊的、被認知為薄面形的事物。
漢語“片”稱量具體物體時分兩小類:一類所指對象表示[+平][+薄],如一片木片、一片羊肉等,是從“片”最初的“判而得”義引申而來,含有整體與部分的關系;另一類稱量對象表示[+范圍],如一片土地、一片沙灘。泰語不存在第二類。在計量田地或面積大的土地,泰語往往使用度量衡量詞。
在計量抽象事物時,漢語“片”所指對象表[+抽象],多指景象、氣象、匯集在一起的聲音及語言、心情、神情等,語義側重于“整個”,如一片新氣象、一片笑聲、一片好意等。
漢語“張”本義指將弓弦繃在弓背上,后引申為“開弓”。當用拉弓弦準備將搭在弓弦上的箭彈出去打擊目標時,從射手的側面可以觀察到弓的形狀隨射手拉弓放箭動作的進行而不斷變化:由弓背和弓弦組成的“面”時而變大(拉弓時),時而變小(放箭時)。這個不斷變化的“面”因其動態(tài)特征而具有視覺顯著性,從而在意象中得以凸顯,使“張”本來的動詞義發(fā)展成量詞義,成為稱量“弓”的量詞,具有[+可張開]的語義特征。
漢語“張”可計量某些有平面的物體,如一張椅子、一張桌子、一張寫字臺等。中國人在觀察時常著眼于這些東西的平面而忽視其他部分,認為這些平面都是“椅子”“桌子”和“寫字臺”最重要的部分。泰國人則從這些家具的整體性進行認知,把它們看成有腿有腳的動物,所以用量詞計量。
漢語“面”本義是人的臉面,具有[+平][+扁]義,可以與泰語量詞對譯。兩者都可以用來計量鏡子,如一面鏡子,不同的是泰語還可以用計量門和窗戶。
漢語“面”除了能計量人的臉面和書頁外,還能計量某些由扁平面部分構成的物體,如:鼓、銅鑼,泰語則用計量水果和氣球、足球等圓形狀物體的來計量鼓和銅鑼。中國人慣于使用物體的平面代稱整個物體,泰國人則著眼于鼓、銅鑼的整體的三維形狀,因而把這些三維形狀的物體與果實歸為同一類。
漢語“顆”本義“小頭” ,后引申為計量小圓形的物體。泰語本義種子,由名詞轉化而成計量植物種子的量詞,在計量種子時漢語“顆”與泰語對應,如一顆瓜子、一顆芝麻一顆黃豆等。另外“顆”與都可以計量其他某些小和圓的東西,如一顆珍珠、一顆鉆石。
漢語“塊”常用于計量塊狀、片狀的東西。用于計量塊狀物時,強調所修飾物體的三維空間性。泰語帶有[+圓]的語義特征,搭配對象一般是三維的。在計量[+圓]的塊性狀物體時,“塊”和搭配對象相似,如一塊冰塊、一塊石頭、一塊泥土等。
漢語“塊”用于計量片狀物體時,強調修飾對象的范圍的界限性,如兩塊玻璃、那塊田地、一塊傷疤等。這些物體的形狀都是片狀,在這里漢語“塊”要翻譯成泰語表示扁狀的和,如一塊布、一塊皮?、一塊瓦。
(一)相同之處
1.都具有分類功能。漢泰語的形狀量詞雖然體現(xiàn)了兩個民族對客觀事物觀察角度的不同,但在對事物分類這方面是共同的??陀^事物具有一定的長度、寬度和高度,具有一定的體積,占有一定的空間,因而無論是漢語或者泰語都有表示一維、二維和三維的形狀。漢泰語形狀量詞在語義上有著相同、相近、相異的關系,主要體現(xiàn)于漢語和泰語形狀量詞的詞義淵源關系上。兩者的形狀量都具有一定的修飾和描寫名詞的功能,也就是說,漢語和泰語的形狀類量詞在修飾名詞時是對具體事物的性質、形態(tài)做一個忠實的描畫,分別出所量事物的類別。形狀量詞的語義特征和所修飾的名詞在某種形態(tài)上有相似之處,只要名詞的語義特征與形狀量詞的語義特征有一處是吻合的,它們就可以搭配。
2.都具有客觀基礎。中國和泰國人民都是通過觀察物體外形特征的辦法來計量物體的,這自然就會使兩者在詞源上有明顯的源流關系,這是漢泰語量詞使用的共同客觀基礎。兩種語言除了把事物的形狀作為認知基礎外,還考慮到了事物的其他性質,如材料、功能等。
(二)不同之處
1.認知基礎不同。泰語的形狀量詞是泰民族對事物的特殊劃分,包含著對自然和社會的獨特認識。泰語對有生命和無生命的事物劃分比較細致。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在泰語里用于動物的量詞是統(tǒng)一的,而且不分形狀,如:泰語用量詞計量動物(大象除外,大象用),如:(一條蛇)、(一頭豬)、(一匹馬)等。而計量圓形的蔬菜和果實植物時則用,如:(一條黃瓜)、(一條苦瓜)、(一個西瓜)等。因而,在計量某些東西時,漢語和泰語使用的具體的認知方法是不同的。在計量桌子和床時,中國人使用“張”作為量詞。這是因為中國人使用隱喻的方法認識桌子和床,如一張桌子(桌子的平面是扁平)、一條褲子(著重于褲子的長條形狀),而泰語的形狀量詞則著重于事物的整體,如用計量有腿的東西:(一張桌子)。也就是說中國人思維方式更具概括性,泰國人思維方式更具直觀性。
2.范圍大小不同。漢泰語的形狀量詞所指對象的范圍大小不同。第一,漢語形狀量詞除了修飾有生命的名詞,還可以修飾無生命的事物甚至抽象名詞。而泰語不用形狀量詞計量有生命的事物,泰語形狀量詞只使用于搭配無生命的事物。第二,漢語形狀量詞最突出的特點是隱喻性很強,可以把抽象的事物看成有形狀的,僅用一個量詞就能計量具體事物和抽象事物。因此,一個量詞似乎能擁有許多的計量對象,其適用對象的范圍自然而然就大得多。而泰語的形狀量詞強調事物性質的同一性,即搭配的對象必須是屬于同一類的事物,若有著細微的差別,就得用不同的量詞與之搭配。因此,泰語量詞的應用范圍顯然就變小了。
3.選擇順序不同。Adam 和 Conklin(1973)認為亞洲的量詞系統(tǒng)存在著共同的語義特征,即表示生命、表示形狀、表示功能。在量名進行語義互相選擇和搭配時,選擇的優(yōu)先順序不同。從漢語形狀量詞搭配對象的范疇化可以知道,中國人選擇的優(yōu)先順序為[形狀]→[功能]→[生命]。泰語不使用形狀量詞而使用專門量詞稱量有生命事物,泰語形狀量詞搭配對象的范疇化以形狀為主要隱喻手段,少用或幾乎不用功能性轉喻,如計量的范疇原型是果實類,其他的范疇化成員都是圓形狀的東西,如足球、乒乓球、氣球、子彈、炸彈、鼓、銅鑼等。因此我們可以知道,泰國人選擇的優(yōu)先順序為[生命]→[形狀]→[功能]。
4.擴展引申不同。漢泰語中相對應的形狀量詞在詞義來源及語義演變過程方面有所不同。大多數漢語形狀量詞都來源于該詞的本義或引申義。泰語形狀量詞的詞義有的來源于泰語的本義,有的詞義取自某個義項并引出量詞的用法。原因是泰語的基本數量結構“名詞+數量+量詞”適合泰語直接使用名詞充當量詞的習慣,比如:(眉毛一眉毛)、(腿兩腿)等。
通過對漢泰語形狀量詞對比分析我們發(fā)現(xiàn),中國人和泰國人都把注意力集中在事物的形狀上,根據事物的形狀來劃分不同的種類,從而形成新的范疇和原型。不同文化、社會和語言的發(fā)展形成了兩個民族不同的認知習慣,使兩種語言的形狀量詞既有聯(lián)系又有區(qū)別。漢語較之泰語具有更多的形狀量詞,使人們能夠得心應手地通過不同的量詞有效區(qū)分事物大小、長短、形狀、功用、效果等,同時又產生了復雜的搭配習慣。因此,我們要準確地使用漢語和泰語的形狀量詞,并在對外漢語教學中使以泰語為母語的漢語學習者輕松地掌握漢語形狀量詞的用法,做出正確的搭配,就必須了解中、泰兩國人民認知世界的范疇化特點和區(qū)別,尤其是其中的相似原則和突顯原則,以及表現(xiàn)抽象事物時的隱喻手法,從而在頭腦中對漢語的不同量詞的用法形成一個較為清晰的思路,找出形狀量詞和名詞搭配的重要規(guī)律。同時據此在對外漢語教學中形成更加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使以泰語為母語的漢語學習者在學習漢語形狀量詞時能夠觸類旁通,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陳妹新.泰國漢語教學中的形狀量詞語義考察[D].北京:北京語言大學.2009.
[2]龍偉華.漢泰語量詞比較研究[D].昆明:云南師范大學.2004.
[3]石毓智.表物體形狀的量詞的認知基礎[J].語言教學與研究.2001(1).
[4]朱慶明.析“枝”“根”“條”[J].世界漢語教學,1994(3).
[7]Adams,Karen L.and Nancy Faires Conklin.“Toward a Theory of Natural Classification” Ninth Regional Meeting of Chicago Linguistic Society,1973:1-10.
[責任編輯 賀良林]
A Semantic Comparative Study of Shape-based Classifiers in Chinese and Thai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
FENG Dong-mei,LI Li-rong
(College of International Cultural Exchange,Hainan Normal University,HaiKou 571158,Chin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 this article analyses and compares the semantic of Shape-based Classifiers in Chinese and Thai.We found the relation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shape-based classifier of Chinese and Thai.They both have classification function and the objective basis,according to one-dimensional,two-dimensional and three-dimensional shape distinguish categories,thereby forming a new category and prototype.However,there are some differences in cognitive basis,scope of the quantifier size,choose order,extended extension and metering methods and so on.
Chinese,Thai,Shape-based Classifiers,semantic,cognition
H136
A
1008-9128(2016)06-0063-04
10.13963/j.cnki.hhuxb.2016.06.019
2016-03-11
海南省哲學社會科學2015年規(guī)劃課題(HNSK(QN)15-118)
馮冬梅(1984-),女,廣西博白人,講師,碩士,研究方向:漢語語法、對外漢語教學。
第二作者:李麗容(1982-),女,泰國人,廈門大學博士生,研究方向:認知與第二語言習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