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珍
(河南中醫(yī)藥大學圖書館 河南 鄭州 450008)
?
“潤筆”源流考略
朱珍
(河南中醫(yī)藥大學圖書館河南 鄭州450008)
古代“潤筆”類似今天的稿酬。分析了古代“潤筆”的由來,發(fā)展變化,結(jié)合歷代文獻史料中記載”潤筆”的軼事,指出古代文人、政客接收受謝之風由含蓄到公開,由不定型到定型、由不規(guī)范到規(guī)范至近代演變?yōu)楦宄甑倪^程,古今以書寫這一特殊勞務形式換取一定錢物報酬的基本精神是一致的,至今仍有一定的參考作用。
潤筆;稿酬;報酬
今天的稿費,類似于古代“潤筆”,又稱為潤例、潤資、潤毫,是指請人作詩文書畫的酬勞。古代文人恥于直白地淡錢,經(jīng)常曲折地撰文弄字?!皾櫣P”的典故起源于隋朝。據(jù)《隋書·鄭譯傳》,皇上令內(nèi)史令李德林立作詔書,高颎戲謂譯曰:“筆干。”譯答回:“出為方岳,杖策言歸,不得一錢,何以‘潤筆’?”上大笑。從此,文人把為別人作詩文書畫所得的報酬,均叫做“潤筆”。有些文人,還在各種文體上訂明各種報酬的數(shù)目,稱為潤例。近代報紙刊行之后,作者向報社投稿,所得到的報酬,才開始叫做稿酬或者稿費了[1]。
2.1兩漢時期出現(xiàn)了“潤筆”的萌芽
至少在西漢,已有過出錢請人寫文章的事。宋朝郭茂倩編寫了《樂府詩集·雜歌謠辭》中記載“后退居長門宮,愁悶悲思,聞司馬相如工文章,奉黃金百斤,令為解愁之辭。相如作《長門賦》,帝見而傷之,復得親幸?!蔽鳚h司馬相如為失寵于漢武帝劉徹的皇后陳阿嬌作《長門賦》。當時陳阿嬌為了“東山再起”,于是“奉黃金百斤,為相如父君取酒”,企圖仰仗司馬相如的大手筆而再取寵于漢武帝。正如宋代著名詞人辛棄疾的名句“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所言。這當然是筆很重的“潤筆”費,體現(xiàn)了文人和文章的價值。東漢的蔡邕,精于書法,是一位文士兼書家,他最為擅長的就是隸書。蔡邕的隸書,總結(jié)了前人的用筆經(jīng)驗,結(jié)構(gòu)嚴整,點域俯仰,體法多變。世人稱他的隸書作品達到骨氣洞達、奕奕有神的境界。據(jù)稱,蔡邕平生為人撰寫了數(shù)十篇的墓志,得到的酬金有“萬金”之多。
2.2東晉至宋元時期“潤筆”逐漸制度化
古代的“潤筆”,沒有統(tǒng)一的形式和標準,各人索取”潤筆”的情趣不同。東晉時的王羲之,為一個道士書寫《道德經(jīng)》一本,收取白鵝一籠;如王羲之只要鵝??梢?,”潤筆”也有用物品來替代的。
“潤筆”之風,至隋唐尤盛,史傳筆記多有所記。據(jù)《舊唐書·李邕列傳》記載,“李邕前后所制,凡數(shù)百首,受納饋遺,亦至巨萬,時議以為自古鬻文獲財,未有如邕者?!崩铉咦顬樯瞄L的就是寫碑頌,當時天下許多寺觀住持,都帶著金銀玉帛求他寫碑頌,李邕由此收到的饋贈數(shù)目大得驚人,以至于當時的人都紛紛議論說,李邕靠賣字掙錢之多可能是天下第一。 名列初唐四杰之首的王勃,很善于寫文章,不但寫得快,而且文辭華麗。請他代筆寫文章的人有很多,因此,他家里“金帛盈積”。韓愈的學生皇甫湜為唐代中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學家、晉國公裴度作《福先寺碑》,“度贈以車馬繒采甚厚,湜大怒日:‘碑三千字,字三縑,何遇我薄邪?’度笑酬以絹九千匹?!弊跃右鬃鳌霸∧怪尽?,元家謝以奴仆、輿馬、綾帛、銀鞍及玉帶之物,價當六七十萬,為謝文之贄。自顧念元自友情,再三拒收,不得,乃以之布施香山寺。所以,唐朝已將“潤筆”視為當然,”潤筆”數(shù)字相當高昂,不論親疏,都要付酬,而且還能爭多論少[2]。
古人沒有固定的稿費制度,若為別人寫了墓志銘之類的“應用文”,別人送點金銀作為“潤筆”的費用,權(quán)當酬謝,就算是稿費了。唐代不少文人喜為人撰寫碑志,東家有的出錢,有的贈物以為酬。大文豪韓愈受人請托,常常替人寫隱惡揚善的墓志銘,這類文章寫起來雖然乏味,但也有好處,潤筆費源源不斷[3]。韓愈給唐憲宗死去的國舅王用作碑文,其子送給韓愈一匹白馬和一條玉帶為酬。韓愈撰《平淮西碑》,唐憲宗把碑文賜給韓宏,韓宏便給韓愈五百匹絹作報酬。唐代游俠詩人劉叉,以“任氣”著稱,喜評論時人。當時韓愈聲名顯赫,劉叉聽說韓愈禮賢下士、親近文人,便前去拜訪。二人相見,談文論詩,還算投機。但是交往時問久了,劉叉見韓愈對有 “潤筆”的文章樂此不疲,不禁有些反感。一天,劉叉來到韓愈家中,看到桌案上又堆滿了別人送來的金銀,立時心頭火起,大步搶上前去,拿起桌上的幾錠金銀,抬腳就往外走,邊走邊數(shù)落韓愈:“這些錢是你阿諛吹捧墓中的死人得到的,還不如拿來給我劉某人祝壽!”韓愈面紅耳熱,尷尬地看著劉叉揚長而去,從此劉叉再沒有來見韓愈。劉禹錫給韓愈寫的祭文中說他“一字之價,輦金如山”,可見韓愈文章的價值[4]。但也有拒收“潤筆”者,如裴均死,其子持萬縑詣韋貫之求銘,貫之曰:“吾寧餓死,豈忍為此哉!”又瀘州刺史柳砒善書,東川節(jié)度使顧彥暉請王比書德政碑,曰:“若以‘潤筆’為贈,即不敢從命?!?/p>
宋朝時期,“潤筆”逐漸成為一種制度。宋代江少虞輯《宋朝事實類苑》中記載,宋太宗趙炅為了賞賜在宮廷作詩的御用文人,還特別設了一筆專款作為報酬,親自制訂“潤筆”數(shù)額,并“降詔刻石于舍人院,每除啟則移文督之”,使“作文受謝”制度化。宋代的“潤筆”分為特定的公文寫作可獲“潤筆”和受人請托所作的詩文可獲“潤筆”兩種類型。宋代有“潤筆”的公文,主要是翰林學士、知制誥等詞臣奉命起草的制詞。受人請托而作的詩文,由請托人支付“潤筆”[5]。清代趙翼在《陔馀叢考》中記載:宋代王寓在宣和七年(1125)八月二十一日,一晚上寫了四道制文,宋徽宗給了他特優(yōu)的酬勞,賞賜了不少堪稱無價之寶的御用之物。
宋代歐陽修《歸田錄》卷二,“蔡君謨既為余書《集古錄目序》刻石,其字尤精勁,為世所珍,余以鼠須栗尾筆、鋼綠筆格、大小龍茶,惠山泉等物為‘潤筆’”。蔡襄為歐陽修的《集古錄目序》作書刻石時,收到的是鼠須栗尾筆、銅綠筆格、大小龍茶、惠山泉等雅物。據(jù)說,蔡襄收到這些物品很是高興,認為歐公所贈的物品清雅不俗,又正合我心意,這比收到金銀,要好得多[6]?!端问贰ね跤韨爞鳌罚骸坝韨爣L草《李繼遷制》,送馬五十匹為‘潤筆’,禹偁卻之。及出滁,閩人鄭褒徒步來謁,禹稱愛其儒雅,為買一馬,或言買馬虧價者。太宗曰:‘彼能卻繼遷五十馬,顧肯虧一馬價哉?’移知揚州?!边@就是王禹偁拒收以五十匹馬為代價的稿酬。
2.3明清時期 “潤筆”逐漸商品化
明代中后期,“潤筆”逐漸成為一種普遍的社會現(xiàn)象?!皾櫣P”對明朝中期以后的文化作品商品化,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翻開明代中期以后官員的文集,像嚴嵩、海瑞、張居正、汪道昆、王世貞等,不管是傾朝權(quán)貴,還是清正官紳,文集中都充斥了應酬性文章,其中相當一部分是收了費的。即如海瑞,其閑居在家,有薄田四十余畝,卻也為人作文,接受饋贈。如接受瓊州府官員、書生以及鄉(xiāng)紳請托,作《贈史方齋升浙藩大參序》、《贈總督府洋山陵公羅旁序》、《贈大尹吳秋塘德政序》等歌功頌德之文數(shù)十篇,作《壽顧母何氏八十三序》、《賀屈元禮生子序》等頌壽賀生之文數(shù)篇,以及《內(nèi)江龔氏譜序》和《汴水尋源卷序》等,都是有酬謝的。
“潤筆”之習沿襲下來,至清又有所變化。(1)文價漸高。葉盛《水東日記》記載:三五年前,翰林名人送詩文一首,“潤筆”銀二三錢可求,事變后文價頓高,非五錢一首不敢請。(2)由原來的主家任意支付改為由作者定價取酬。(3)作文不再限碑志,詩人字畫都可待價而沽,有的落魄文人還以賣文為生。清初,病危的錢謙益,利用黃宗羲的文筆與自己的名氣,三篇文章所得的”潤筆”竟達三千兩白銀,這三篇文章是墓志銘、詩序和莊子注序。
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又與眾不同,他罷官后擺起畫攤,不以取“潤筆”為可恥,還明碼標好”潤筆”數(shù)目?!按蠓鶅桑蟹膬?,小幅二兩,書條、對聯(lián)一兩,扇子斗方五錢?!编嵃鍢?qū)懴隆栋鍢驖櫢瘛返那≈腥~,每兩銀子約合五百文,每斗米價值六十文。也就是說,鄭氏每作一大幅,可買米五十斗,亦即一千斤米左右[7]。這張“潤格”,又稱“謝客告示”,可以說是別出心裁。看起來,鄭板橋似乎是在為自己制定一個比較細致的 “潤筆”標準,其實,他是通過“明碼標價”,諷刺當時一些嘴上不說要錢,但不給酬金的就不落筆的虛偽文人。
稿酬制是從清末宣統(tǒng)二年(1910年)開始的。當時商務印書館創(chuàng)辦的《小說月報》為廣辟稿源,連續(xù)刊登征稿稿約,規(guī)定:“中選者分五等酬謝,甲等每千字五元,乙等每千字四元,丙等每千字三元,丁等每千字二元,戊等每千字一元?!泵駠詠恚龝嬜髌啡杂小皾櫣P”之說,在一些書畫店公開掛“筆單”外,其他賣文者所得酬金則稱為“稿費”?!拔逅摹币院?,以魯迅為代表的作家文人不少成為專業(yè)作者,以稿費作為主要生活來源,或贍妻養(yǎng)子,或求學深造,則其數(shù)額當不菲薄。有些出版家還肯預付稿費,幫作者安排生活。有的稿費還不低,聶紺弩編《中華日報》的副刊《動向》時,對魯迅的文章不足千字按千字計,每篇三元(一般千字一元)。一個月寫萬把字可得稿費三十元,足能維持三口之家的生活。魯迅投稿,編者計算稿費時將全部標點扣除,后又約稿,魯迅乃以通篇無標點文章交付,編者難以斷句,又求教于魯迅,魯迅笑道:“標點固需費事也,何不算稿費?”這成為一段稿費佳話。1901年3月上?!锻臏麍蟆房恰稏|亞益智譯書局敘例》,征求用中文翻譯的各國文學、社會、自然科學方面的書籍,并許華文譯者以稿酬:“譯出之書……當酌送‘潤筆’之資或提每部售價二成相酬?!彼岬降?“潤筆”之資又被稱為 “潤筆”費”或“筆資”,即“稿費”;“提每部售價二成相酬”,簡稱為“提成費”或“版費”,即“版稅”。梁啟超跟商務印書館的來往也很密切,商務印書館付給梁啟超的優(yōu)厚稿酬。根據(jù)1922年10月他和商務印書館經(jīng)理張元濟的通信,梁著《中國歷史研究法》等書版稅為40%[8]。
綜上,在我國古代,“作文受謝,自晉宋以來有之,至唐始盛?!盵9]不過,這只是一種帶有酬謝性質(zhì)的“潤資”、 “潤筆”,沒有固定的標準,既沒有一定的酬謝定例,也不拘一定的程式。宋代逐漸產(chǎn)生“潤筆”制度的萌芽,明清時期逐漸商品化;而清末民初,報刊興盛,除了“開啟民智”的功效外,還派生出稿酬這一新生事物,使“作文受謝”有標準可循,并完全制度化、商品化,為文化人生財開辟了門路[10]。
[1]辛廣偉,王守勛.通用古典文學手冊[M].北京:對外貿(mào)易教育出版社,1987:298.
[2]來新夏.邃谷談生[M].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1999:251.
[3]朋星.個性化的多彩人生:唐代詩人趣聞[M].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2002:27.
[4]孫因.讀書札記[M].北京:大眾文藝出版社,2007:16.
[5]許建平,祁志祥.中國傳統(tǒng)文學與經(jīng)濟生活[M].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6:266.
[6]周燕兒.中國書法故事[M].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86:76.
[7]劉繼興.歷史上那些牛人們[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2009:103.
[8]陳明遠.文化人的經(jīng)濟生活[M].上海:文匯出版社,2005:40.
[9](宋)洪邁.容齋隨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285.
[10]蘭殿君 “潤筆”或曰“稿酬”的史話趣談[J].文史天地,2004,(6):51-53.
K207
A
2016-06-01責任編輯:馬秀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