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勞工三權權利屬性之考辨

2016-03-14 21:03南京師范大學江蘇南京210023桂林旅游學院廣西桂林541006
湖北社會科學 2016年8期
關鍵詞:自由權生存權勞工

張 楊(1.南京師范大學,江蘇 南京 210023;2.桂林旅游學院,廣西 桂林 541006)

勞工三權權利屬性之考辨

張楊1,2
(1.南京師范大學,江蘇 南京 210023;2.桂林旅游學院,廣西 桂林 541006)

基本權利屬性對確定權利運行中的政府角色具有指導意義。勞工三權雖包含團結權(工人結社權)、集體談判權和罷工權三項權利,但是從對個人結社自由與集體結社自由的歷史關系考察來看,集體談判權和罷工權不過是結社權中集體結社自由的表現(xiàn)形式,三者同屬結社權這一范疇,勞工三權的這一特點說明勞工三權首先具有自由權的屬性。值得注意的是,勞工三權并不具有社會權屬性。勞工三權屬于自由權這一特點可為檢視我國集體勞動關系調(diào)整中的政府行為提供有效參照。

勞工三權;權利屬性;自由權;社會權;考辨

勞動關系是生產(chǎn)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社會關系之一。近年來,隨著市場經(jīng)濟的發(fā)展和社會結構的調(diào)整,我國勞動關系領域發(fā)生了顯著變化。有學者將這一變化稱為從個別勞動關系到集體勞動關系的轉型。①常凱認為,個別勞動關系向集體勞動關系轉型是勞動關系發(fā)展的一般特征,《勞動合同法》頒布實施后個別勞動關系調(diào)整已經(jīng)得到完善并且為向集體勞動關系轉型提供了條件,現(xiàn)實中集體勞動爭議的多發(fā)也印證了這種轉型的存在。參見:常凱.《勞動關系的集體化轉型與政府勞工政策的完善》.載《中國社會科學》,2013年第6期。盡管學界對這一轉型是否已經(jīng)形成以及轉型的路徑仍然存在一定的異議,②游正林認為個別勞動關系到集體勞動關系并不是一種歷史進程,我國勞動關系當前確實存在轉型的跡象,但是,是另一種轉型,表現(xiàn)為黨和政府的力量和影響逐漸地、直接地進入私營企業(yè)。參見:游正林.《對中國勞動關系轉型的另一種解讀——與常凱教授商榷》.載《中國社會科學》,2014年第3期。但是,與市場化相伴相生的集體勞動關系正在不斷生成和發(fā)展的事實卻是不容質(zhì)疑的。勞動關系領域的這一變化也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關注,并通過加快工會組建的速度、擴大工會的覆蓋面以及大力推進集體協(xié)商制度進行回應。但實踐層面的這種嚴重依賴行政權力推動的集體協(xié)商卻存在嚴重的形式化問題,實際效果并不理想。

為何過度依賴行政權力推動會導致集體協(xié)商的形式化?更為重要的是,在集體勞動關系的調(diào)整中政府究竟應該扮演何種角色?本文選擇從基本權利的權利屬性這一角度進行分析,原因有二。其一,西方國家的歷史實踐早已表明,集體勞動關系的調(diào)整始終是圍繞勞工三權所展開的。盡管集體勞動關系在各國所表現(xiàn)的形式、發(fā)展的范圍存在一定的區(qū)別,但是,正如市場經(jīng)濟不因社會性質(zhì)不同而不同一樣,集體勞動關系的生成和調(diào)整所賴以存在的基礎卻是共通的。因此,集體勞動關系調(diào)整問題首先需要關注勞工三權。其二,從憲法的基本理論來看,基本權利的屬性是劃定公民—政府關系界線和決定權利運行特征的基礎。以自由權和社會權的二元劃分法為例,前者要求政府充分尊重權利主體的自治權利和意志表達,避免對權利主體行為的過分干預,政府主要充當權利的保護者和救濟者。后者則要求政府不僅僅要尊重公民的權利,同時還要積極創(chuàng)造一切條件幫助公民實現(xiàn)這一權利。因此,準確界定基本權利的屬性對于找準政府行為的界限十分關鍵。

一、從個人結社自由與集體結社自由的歷史關系看勞工三權的邏輯關系

勞工三權包含團結權(工人結社權)、集體談判權和罷工權。以勞工三權為對象考察其權利屬性首先應厘清三者之間的邏輯關系。在此,筆者以結社權理論為基礎,通過簡要分析個人結社自由與集體結社自由的歷史關系來闡述三種權利屬性一致的正當性。

1.個人結社自由與集體結社自由。

結社是指人們?yōu)榱四撤N共同的目的建立一定形式的社會組織。[1](p3)一般而言,結社行為的主體都是社會當中單個的個人,結社的目的往往是人們?yōu)榱丝朔蝹€個體面對自然和社會的局限性以實現(xiàn)其基本需要的滿足。結社權反映的是公民和政府之間的一種內(nèi)在關系。因此,結社首先是指個人的結社。結社自由自然也指的是個人結社的自由。就勞動者結社而言,勞動者組織工會是勞動者結社自由的實現(xiàn)形式之一。這種自由包括政府和其他任何人都不能阻止勞動者建立一個工會來維護和改善工作條件和經(jīng)濟條件。勞動者組織工會、參加工會成為工會會員、保留工會會員的資格抑或退出工會以及積極參加工會活動的自由都是個人結社自由的基本內(nèi)容。

個人結社自由的確立雖然保障了勞動者組織工會的權利。但從歷史的發(fā)展來看,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政府的態(tài)度是在承認個人結社的同時卻盡可能地限制社團活動。這種只注重保障個人的結社權而忽視社團權利的情形導致個人結社目的的實現(xiàn)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限制。拿組建工會來說,工人組建工會的目的是通過結社來壯大自己的力量進而通過諸如集體談判這樣的形式來滿足自身的訴求,假使工會不具備有效開展集體談判的能力以及采取集體行動的能力,那么工人組建工會的目的就無實現(xiàn)之可能。

社會的發(fā)展逐漸改變了上述狀況。一方面,隨著資本主義民主的發(fā)展,尤其是公民參政權的普及,公民組建社團并以之對抗政府的色彩逐漸衰退,民主制顯現(xiàn)出較好的容納能力。另一方面,西方政府在社會治理的理念和方式上都有了較大進步。他們積極吸納社會團體參與社會事務治理,形成了政府與社會之間良性互動、合作共贏的治理模式。在此背景下,各國政府在消除對個人結社權限制的同時,賦予社會團體本身以行動能力開始成為主要趨勢。以聯(lián)邦德國為例,聯(lián)邦德國憲法法院通過對《基本法》第9條第3款的解釋指出,德國憲法不僅保障個人的結社自由,還保障集體勞動組織維護和促進雇傭關系,改善成員經(jīng)濟條件的集體結社自由。如果組織結社自由不受憲法保護,個人結社自由的憲法性保障是沒有意義的。[2](p184-185)有學者把這稱為雙重基本權(Doppelgrundrecht)的保障。[3](p121)

2.勞工三權的內(nèi)在邏輯關系。

通過考察個人結社自由與集體結社自由的歷史關系不難看出,集體談判權和罷工權是作為團體的行動權確立的。具體而言,集體談判權是工人結社目的賴以實現(xiàn)所依托的主要形式,而罷工權則是工人結社目的得以實現(xiàn)的基本保證。集體談判權和罷工權以團結權為基礎,但兩者仍然屬于結社權的范疇(集體結社權)。事實上,在很多國家,憲法只規(guī)定了工人結社的權利,集體談判權和罷工權往往是通過司法解釋的形式從工人結社權中演繹出來的。因此,勞工三權雖然包含了三種權利,但事實上也可以視為一種權利,即結社權。類似觀點在一些國家也獲得認同,如日本學者認為狹義的團結權僅指工人組建工會的權利,但廣義的團結權則包含了勞工結社權、集體談判權和罷工權。[4](p46-53)因此,對于勞工三權,無論我們將其視為一種權利還是視為三種權利,其權利屬性應該是相同的。

二、勞工三權自由權屬性的歷史和立法考察

根據(jù)憲法權利發(fā)展的階段特征,憲法權利往往被分為以自由權為主的第一代人權,以社會權為主的第二代人權以及以局部文化和集體差異性的存續(xù)自由為中心的第三代人權。作為第一代人權的代表,結社權是一種典型的自由權。由于勞工三權屬于結社權,因此,對于勞工三權具有自由權屬性應該是沒有什么異議的。這一點,通過對勞工三權的歷史和立法考察我們也能清楚地看到。

1.勞工三權自由權屬性的歷史考察。

從西方國家的歷史來看,勞工三權是在勞、資、政三方的互動博弈中產(chǎn)生的,盡管勞資沖突往往構成直接和表面的現(xiàn)象,但事實上,勞政關系也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條主線。如果說權利必須通過法律予以確認,那么隱藏在勞政關系這一主線下的則是勞工對政府對勞工利益保護的不滿以及為自身爭取更多權利而采取積極斗爭的渴望,尤其是勞工要求政府對于工人團結起來向雇主爭取更多權益這一行為的肯定。換言之,盡管勞工聯(lián)合并集體采取行動是以雇主為直接訴求對象的,但在此種自發(fā)行為和訴求遭到政府壓制的情形下,勞工不可避免地會在一定程度上將矛頭指向政府。因為只有這樣,勞工自發(fā)的行為才有可能獲得正當性并成為一項受法律保護的權利。因此,早期勞工聯(lián)合與雇主的斗爭往往和勞工聯(lián)合向政府表達訴求是同時存在的。并且,一定要注意的是,勞工的訴求僅僅是要求政府承認勞工聯(lián)合以及采取聯(lián)合行動的正當權利,而非要求政府站在勞工一邊共同打擊所謂的“無良”資產(chǎn)家。這一簡單訴求的背后既蘊含了勞工對于聯(lián)合起來爭取權利所具有的自信,同時在某種程度上也表達了勞工對于代表資產(chǎn)階級利益的政府的不信任。而或許正是這樣一種不信任成為勞工在政府頒布了諸多勞工保護法令的情形下仍然“樂此不?!钡叵蛘磉_要求勞工聯(lián)合及其集體行動權利的訴求的重要原因之一。①我們并非否認勞工保護法令的積極作用。只是,勞資關系中單個勞動者的相對弱勢地位往往意味著法令的有效落實更取決于對法令的監(jiān)督,而由于政府監(jiān)管的固有缺陷,政府完全確保法令的有效實施往往是“有心無力”,更何況在當時的情形下,代表資產(chǎn)階級利益的政府故意不作為。此種情形事實強化了勞工“固執(zhí)”地爭取勞工三權的愿望。因此,承認勞工三權并避免政府對勞工三權的不當干預成為勞工三權自始存在的深刻烙印,而這一點無疑彰顯了勞工三權所具有的自由權屬性。

2.勞工三權自由權屬性的立法考察。

從各國立法,包括世界和各地區(qū)的人權文件對勞工三權的規(guī)定來看,其自由權屬性的展現(xiàn)形式大概分為以下三種類型:

(1)在規(guī)定公民結社權的同時也規(guī)定勞工三權。譬如,芬蘭共和國《憲法》(2000年)第13條規(guī)定:人人享有不需申請而組織和參加集會、示威的權利。人人享有結社自由。結社自由包括無須批準而組建社團、加入或不加入社團以及參加社團活動的權利。成立工會和維護其他利益的結社自由同樣受到保障……。一些國際人權文件也采取類似的方式進行規(guī)定。譬如,1966年聯(lián)合國通過的《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第22條第1款規(guī)定:人人有權享受與他人結社的自由,包括組織和參加工會以保護他的利益的權利。

(2)在立法中將組建和參加工會、集體談判以及罷工直接表述為自由。譬如,立陶宛共和國《憲法》(1992年)第50條規(guī)定:工會聯(lián)合會可以自由地成立,也可以獨立地開展活動。工會聯(lián)合會捍衛(wèi)勞動者職業(yè)的和社會經(jīng)濟的權利和利益……。意大利《憲法》(1948年)第39條規(guī)定:組織工會是自由的……。在這里需要說明的是,如果僅把權利視為一種資格,任何權利從某種意義上都可以理解為一種自由,權利主體擁有行使與不行使的選擇權。然而,社會權主要是指公民請求政府一定作為的權利,因此,在憲法文本當中往往以“公民有權請求政府……”或者“政府積極促進……”等為表達的基本形式。而上述政府的憲法中所表述的所謂“自由地成立”、“是自由的”都是相對于政府而言的,即便有些立法當中沒有直接使用“自由”這樣的字眼而是以“有權……”的形式來表達,其也不同于社會權中對于政府的要求。譬如,瑞士聯(lián)邦《憲法》(2000年)第28條第1款規(guī)定:雇員、雇主及其組織有權為保護其利益而成立工會,有權創(chuàng)建、加入或不加入社團。這里“有權”為一定行為的主體是公民而非政府,其有權實施的行為并非如社會權利那樣要求政府積極作為,而僅要求政府負不非法干涉和保障的義務,它更多地強調(diào)的是權利主體意志的自主表達,類似于柏林所提出的,“成為某人自己的主人的自由……是對自己的選擇富有責任并能夠依據(jù)我自己的觀念和意圖對這些選擇做出解釋的。”[5](p180)

(3)在立法中明確工會的組建和采取行動無須獲得政府的批準。在實施立憲主義的法治國家,是否需要政府的事先批準往往是考察該政府介入領域?qū)捳囊粋€主要視角。不需要政府的批準本身就意味著在某一領域相對于政府而言公民是自由的,哪怕政府可能在之后因個人和組織存在不法行為時可以介入。因此,公民在這些特定領域行使的權利往往具有自由權的屬性特征。很多關于勞工三權的立法明顯具有這一特征。譬如,烏克蘭《憲法》(1996年)第36條第3款規(guī)定:公民有權參加工會聯(lián)合會,以維護自己的勞動權利和利益,以及其他的社會經(jīng)濟權利和利益……。工會聯(lián)合會可以建立在自由選擇其成員的基礎上,而無須得到事先批準。國際勞工組織的立法也秉持了這一精神。1948年通過的《結社自由和保護組織權利公約》(第87號公約)第2條規(guī)定:工人和雇主應毫無區(qū)別地有權不經(jīng)事先批準建立和參加他們自己選擇的組織,其唯一條件是遵守有關組織的規(guī)章。此外,國際勞工組織在其2008年的綜合報告《結社自由的實踐:若干經(jīng)驗教訓》第38條指出:“結社自由往往受到不太明顯但同樣有害的限制的現(xiàn)象,是在這一情況下發(fā)生的:由于工會活動受到壓力、偏見性行動的干預以及雇主和政府的干涉,這項權利實際被剝奪或受到阻礙。要解決這類問題,必須采取足夠的保護措施,防范反工會和干涉行為。限制性措施包括使得政府得以在審批雇主和工人組織的成立與運作時行使不當酌處權的注冊制度。一旦壟斷取消后,保證真正結社自由的一個關鍵步驟是一種允許雇主和工人組織不受阻礙、自由登記的機制。”

三、勞工三權也具有社會權屬性?——對主流觀點的梳理和辨析

隨著憲法權利種類的豐富,自由權和社會權對于某些權利而言不再僅是二選一的問題了,一些憲法權利不僅具有自由權的屬性,同時也具備社會權的屬性。譬如,受教育權就有此特點。一方面,它要求政府不侵害公民的受教育自由權,另一方面它又要求政府切實履行教育責任,提供均等機會和充足條件以促成受教育權的實現(xiàn)。憲法權利的這種發(fā)展特點充分反映了近現(xiàn)代社會從“夜警國家”到“行政國家”的演變歷程,但與此同時,權利的這種發(fā)展特點使得自由權和社會權之間可能會存在一種內(nèi)在的緊張,進而使我們對自由權和社會權的這樣一種二元劃分產(chǎn)生諸多迷惑。有學者認為自由權—社會權的二分法遇到的最大問題在于這種分類無法解釋政府對于自由權的積極義務和對于社會權的消極義務。一方面,自由權的實現(xiàn)需要政府的積極作為,例如實現(xiàn)自由權需要政府提供司法審判義務。另一方面,社會權也有著防御政府的功能,例如受教育權含有不受政府干涉而自由選擇教育機構的內(nèi)容,這是作為社會權的受教育權之防御屬性的體現(xiàn)。[6](p39-43)關于自由權和社會權的這些爭議無疑很容易影響到人們對于某一項憲法權利到底屬于自由權還是社會權,抑或兼具自由權和社會權的屬性認定。

1.主張勞工三權具有社會權屬性的主流觀點梳理。

關于勞工三權的權利屬性問題存在爭議,除卻主張勞工三權具有自由權屬性外,不少學者認為,勞工三權是一種兼具自由權和社會權屬性特征的憲法權利。日本憲法學家蘆部信喜認為,勞動基本權首先作為社會權,意味著可以要求政府采取保障勞動者之勞動基本權的措施,而政府則負有實施該措施的義務;其次,作為自由權,則意味著禁止政府對其加以限制的立法或其他政府行為。[7](p241)我國臺灣學者黃越欽主張,勞動三權建立在兩個不同體系之上,即一方面以生存權、工作權之社會基本權為基盤,另一方面則以結社自由權為勞動三權行使之途徑,彼此間有體用關系,即以生存權為體,以結社自由權為用。[8](p137)大陸著名勞動法學者常凱教授也持相似觀點。其認為,在法律性質(zhì)上,團結權不僅具有自由權的性質(zhì),而且具有生存權的性質(zhì)。[4](p46-53)

2.對于主流觀點的辨析。

現(xiàn)有的大部分主張勞工三權具有社會權屬性的推理邏輯是:勞工三權歸屬于生存權范疇,因為生存權屬于社會權,因而,勞工三權也同樣具有社會權屬性。判斷這一論斷是否成立的關鍵就在于勞工三權是不是生存權。這需要我們對于生存權有一個準確把握。所謂生存權,一般有兩個層面的理解。一是狹義上的生存權,指在一定社會關系中和歷史條件下,人們應當享有的維持正常生活所必需的基本條件的權利。簡言之,就是保障人獲得生存所需要的相當水準的權利。生存權的淵源是幾大人權公約的相關規(guī)定。譬如,《經(jīng)濟、社會及文化權利國際公約》第11條第1款規(guī)定:本公約締約各國承認人人有權為他自己和家庭獲得相當?shù)纳钏疁?,包括足夠的食物、衣著和住房,并能不斷改進生活條件。廣義上的生存權則除了狹義生存權的內(nèi)容外還包括政府、民族及其人民在社會意義上的生存得到保障的權利。不僅包含人們的生命安全和基本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嚴不受凌辱,還包括人們賴以生存的財產(chǎn)不遭掠奪。廣義上的生存權不僅包含了要求政府積極作為的內(nèi)容,同時也包含了政府尊重和保障公民基本自由的消極義務。為了突出勞工三權的社會權屬性,而將勞工三權納入生存權范疇的學者顯然不是在廣義上來使用這一概念的。就狹義的生存權來說,生存權可以理解為以要求政府積極作為,切實擔負相應責任為特征的具有明顯社會權屬性的一個概念。但是,要注意的是,我們不能把有助于實現(xiàn)生存權所追求目標的基本權利都納入到生存權的范疇里來,否則,不僅使得這些基本權利的獨立性和必要性喪失殆盡,同時也將使得生存權這一概念因為外延太過寬泛而變得毫無意義。①事實上,嚴格來說,生存權本身并不是一個權利,而是一群權利,不一定是憲法文本意義上的權利(憲法文本上的權利如勞動權、物質(zhì)生活保障權等),而是一種憲法“學”意義上的權利,是對一系列憲法文本上的權利的概括。參見:徐顯明.《人權建設三愿》,載于徐顯明主編《人權研究》(第2卷),山東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還有學者甚至認為,在仍然爭取實現(xiàn)生存權的時代,反而不宜對生存權做狹義上的理解,否則容易形成對政府權力的新一輪依附。參見:馬嶺.《生存權的廣義與狹義》.載《金陵法律評論》,2007年秋季卷。有必要認識到的是,權利和權利的功能是不同的,譬如財產(chǎn)權和勞動權,在保障人的生存方面,兩者都至為重要,但是,誰也不會認為他們就是同一項權利。因此,基于勞工三權對提升勞工經(jīng)濟條件的巨大作用而將其認定為具有社會權屬性的觀點是很難站得住腳的。

如果說以上主張勞工三權具有社會權屬性的理由因其沒有緊緊抓住自由權和社會權對于政府角色要求抑或“公民—政府”這一關系的實質(zhì)而較容易論證清楚的話,那么以下觀點則很容易給人帶來迷惑性。即勞工三權的存在和運行同樣離不開政府的保障,因而也一定程度上具有社會權屬性。然而,我們在判斷一項權利屬于自由權還是社會權時應該抓住其權利屬性的主要方面。事實上,自由權運行中的政府保障義務,即便是基本權利功能理論也只是把它視為一種“消極受益權功能”,而如果將社會權與受益權等同起來,它更多地也只是等同于受益權功能的主要方面,即“積極受益”,也就是直接要求政府向公民提供某種利益。如果我們僅僅因為勞工三權具有自由權和“消極受益權功能”,就將其認定為兼具自由權和社會權雙重屬性的權利似乎就沒有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從而可能弱化對其基本權利特性的認識。這樣表述或許更清晰:“社會權要求的政府義務是在政府不侵害的消極義務基礎上的更高層次、更高要求的義務,其本身包含了消極的義務(通過權利推定);自由權要求的政府積極義務也是在消極義務基礎上的更高要求。設立社會權的目標不是實現(xiàn)由政府消極義務所尊重的那部分利益(這是不言而喻的,相當于作為自由權的那部分利益是現(xiàn)有利益,是為自我保存),而是實現(xiàn)由政府積極義務所保護、促成和提供的那部分利益(增加的利益,是為自我發(fā)展)……設立自由權的目標不是實現(xiàn)由政府積極義務所保護、促成或提供某種利益(能否實現(xiàn)還取決于很多因素,不是自由權的當然內(nèi)容,只具或然性,不具必然性),而是實現(xiàn)由政府消極義務所尊重的那部分利益(現(xiàn)有利益,使之不減少)……所以,自由權與社會權之分不在于政府的義務是積極還是消極,而在于兩者涉及的義務分別在兩種情形下的地位和作用。社會權以政府積極義務作為主要手段達到期待利益的保護、促成和提供,以政府的消極義務作為次要手段達到現(xiàn)有利益的尊重;自由權以政府消極義務為主要手段、政府積極義務為次要手段達到現(xiàn)有利益的尊重。”[9](p49-52)因此,以勞工三權具有“消極受益權功能”而主張勞工三權具有社會權的屬性是很難獲得認同的。

四、勞工三權屬性考辨的啟示

考辨勞工三權權利屬性最為重要的目的在于在權利運行上為政府行為設定邊界,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指導?,F(xiàn)有的以行政權力推動集體協(xié)商發(fā)展的模式之所以會陷入形式化的泥潭,就在于其過分看重了行政權力的作用,忽視了個人作為一個自由個體意志的表達和行動的積極意義。政府的政策帶有濃烈的“家長保護主義”②這種主義的核心內(nèi)涵是:“低層級、低等級或從屬的社會成員無法理解和追求他們應該享有的權益。保護這種權益的責任就被授予了高層級、高等級的社會成員,作為回報他們應當獲得被保護的人的服從。參見Alan Fox,History and Heritage:The Social Origins of British Industrial Relations System,London:George Allen&Unwin,1985,p.3.味道。表面上看,政府似乎因為其傾注足夠的精力來維護勞動者權益而應得到歌頌,實際上,在這種執(zhí)政黨領導發(fā)動、政府主導推動、工會積極操辦的三位一體模式下,本是權利主體的勞動者卻成為政府與企業(yè)協(xié)商成果的承受者,完成了集體合同簽字確認的“畫押”。政府對勞動者權利的全面代理,蝕化了勞動者的集體談判權利,在這個形式大于內(nèi)容的鏈條中,本應最有發(fā)言權的勞動者成了幫助完成集體協(xié)商套路演出的第三方。[10](p56-59)沒有了權利主體的真正參與,集體協(xié)商陷入形式化自然無法避免。因此,當前對于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必然出現(xiàn)的集體勞動關系調(diào)整要求,政府應該基于集體勞動關系和勞工三權權利屬性的特點而適當調(diào)整自身的角色。

1.政府應該積極履行承認義務。在通過立法規(guī)范工人行動的同時也要適度放松對工人行動的限制,以確保工人具有集體行動的能力,發(fā)揮勞工結社對于集體勞動關系治理的積極作用。其中,首要的就是對于罷工問題予以明確立法。罷工權是工人結社目的實現(xiàn)的基本保障。盡管我們不能盲目強調(diào)勞資之間的利益對立關系,但是,兩者在集體談判中始終存在利益的博弈也是不能不承認的。德國聯(lián)邦勞動法院曾將罷工解釋為是對集體談判的專門補充。[2](184-185)這足以顯示罷工權的重要地位。而從勞工三權作為自由權的這一特點來看,政府承認工人的罷工權也是其首要義務。2001年,我國全國人大常委會在批準《經(jīng)濟、文化和社會權利國際公約》時并沒有對其中的罷工條款提出保留。因此,對于我國承諾的罷工立法這一國際義務有必要盡快落實。

2.政府應該積極履行好尊重義務。政府要尊重工人在工會組建和運行過程中的基本權利,充分激發(fā)工人的活力。國際勞工組織第87號公約第3條規(guī)定:(1)工人組織和雇主組織應有權制定其各自組織的章程和規(guī)則,充分自由地選舉其代表,自行管理與安排活動,并制訂其行動計劃;(2)公共當局應避免進行任何旨在限制這種權利或妨礙其合法行使的干涉。考慮到中國的特殊情況,可以先從企業(yè)層面積極推行工會的直選、競選,與此同時,盡快完善工人罷免不稱職工會委員的程序,確保工會會員的意志能夠得到充分表達,工會維護職工基本利益的職責能夠充分實現(xiàn)。要充分尊重工人和工會參與集體協(xié)商的自主性,盡可能由勞資雙方?jīng)Q定協(xié)商的代表、程序、事項以及爭議解決的方式等。要注重以指導而非命令的方式開展集體協(xié)商工作,決不能搞包辦替代,更不能用行政權力將政府意志隨意強加于勞資雙方。

3.政府要積極履行好保障義務。勞工三權的自由權屬性并不意味政府要毫無作為,作為公共利益的代表者,政府應該積極研判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形勢,通過立法嚴格規(guī)范勞資雙方的行為,防止勞資的過激行為損害社會大眾的利益。同時,更為重要的是,政府應該通過完善立法和爭議解決機制,確保權利不受侵害以及在受到侵害的情形下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救濟。從西方政府的實踐經(jīng)驗和國際立法精神來看,前者重要的是防止雇主利用人員和資金來干預工會的行為;后者則可以借鑒美日等國的經(jīng)驗成立專門的勞資關系委員會來處理勞資關系,不斷提升集體勞動爭議解決的專職化和專業(yè)化。與此同時,注意做好行政救濟與司法救濟的銜接,完善司法處置程序,充分發(fā)揮司法權威的作用。

[1]劉培峰.結社自由及其限制[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

[2][德]曼弗雷德·魏斯,馬琳·施密特.德國勞動法與勞資關系[M].倪斐,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

[3]楊通軒.集體勞工法—理論與實務[M].臺北:臺灣五南出版社,2012.

[4]常凱.論中國的團結權立法及其實施[J].當代法學,2007,(1).

[5][英]以賽亞·柏林.當代西方法哲學[M].胡傳勝,譯.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2011.

[6]張翔.基本權利的規(guī)范建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7][日]蘆部信喜.憲法[M].林來梵,凌維慈,等,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8]黃越欽.勞動法新論[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3.

[9]龔向和.社會權的概念[J].河北法學,2007,(9).

[10]艾琳.集體談判中政府侵權現(xiàn)象研究[J].江漢論壇,2014,(3).

責任編輯 王 京

D912.5

A

1003-8477(2016)08-0148-06

張楊(1981—),男,南京師范大學博士研究生,桂林旅游學院副教授。

猜你喜歡
自由權生存權勞工
民事裁判中援引生存權現(xiàn)象分析
論同性婚姻合法性
生存權的法理學分析
墮胎問題的理論與現(xiàn)實
淺析權利本位范式中的意思自治
論法律論證的自由權標準
從乞討兒童看未成年人權益保護情況
略論馬克思的土地所有權理論
目擊
商洛市| 灵璧县| 襄樊市| 和平区| 祁连县| 许昌市| 泉州市| 山阴县| 庆云县| 延安市| 普兰店市| 金平| 绥棱县| 宜城市| 临沧市| 阿拉尔市| 泰和县| 梧州市| 清镇市| 石阡县| 永川市| 梁平县| 枣庄市| 顺昌县| 怀来县| 称多县| 泸溪县| 孙吴县| 仁布县| 靖江市| 凤冈县| 灵寿县| 资兴市| 西乌| 丹东市| 汤阴县| 嘉禾县| 治多县| 凤庆县| 博罗县| 舒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