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明+樂楊佳
摘 要: 教學過程中的師生互動有效與否,直接影響到課堂教學目標能否實現(xiàn)。本文分析了教學活動中師生互動的三種境界,揭示了不同師生互動境界的特征。
關鍵詞: 師生互動 三種境界 教學活動
教學活動,由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兩個過程組成。這兩個過程,不應是相互割裂的,而應是雙向互動的過程。教師和學生間知識的傳遞、思想的交流和情感的共鳴,正是在彼此的互動中才得以實現(xiàn)的。因此,教學過程中的師生互動有效與否,直接影響到課堂教學目標能否實現(xiàn)。
王國維在他的《人間詞話》中談到:古往今來,凡是能成就大事業(yè)、大學問的人,無不經(jīng)過讀書的三種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為求學的第一步,第一種境界,站得高,看得遠,選定自己的奮斗目標;有了第一境界,接下來是為實現(xiàn)自己的目標而拼搏——“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第二種境界;只有在第一、二種境界的基礎上,才能得到“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佳境——第三種境界。
求學如此,課堂上師生互動同樣也有三種境界。
一、“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師生互動的第一種境界
這是師生互動的—第一步,說的是師生互動首先必須打破課堂上教師和學生間的“靜止”狀態(tài),營造師生間輕松融洽的氣氛,使教師和學生在心理上認同對方、接納對方,為知識的傳遞、情感的交流打下基礎,讓學習成為一件輕松的事——春眠不覺曉,讓學生融入課堂暢所欲言——處處聞啼鳥。教師要做到這一點,必須在心理上把學生放在和自己平等的位置上,尊重學生,傾聽學生?!叭粢酥叵茸灾亍?,同理,若要和學生打成一片,走進學生的心里,就必須把學生放在心里。另外,教師在上課時還要掌握一些調節(jié)課堂氣氛的技巧,比如面帶微笑走進課堂,這樣就會讓學生感覺放松一些,講課時一句詼諧的話,就會活躍課堂氣氛;給學生一個鼓勵的眼神,就能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熱情……如此就不難出現(xiàn)“啼鳥”。
那是不是有了輕松融洽的氣氛就意味著師生互動的成功呢?在當前的高校課堂上,常常見到這樣的情形:老師講學生笑,課堂氣氛熱鬧,如“東方夜放花千樹”,但學生聽過后卻一無所獲。有的教師片面地認為讓學生在笑聲中掌握知識就是最好的“師生互動”,因而把自己收集到的大量笑料、故事滔滔不絕地傾注于課堂上,東拉一句,西扯一句,教師手舞足蹈,邊講邊演;學生看得眼花繚亂,聽得喜上眉梢,笑得前仰后合。這樣的課堂教學,看似教師學生都很活躍,師生互動有加,但由于這些教師過于注重營造互動的氛圍,在有限的上課時間內,把不少的時間花在輕松的話題上,不可避免地影響到對教學重難點的剖析和展開,進而影響教學質量。
因此,營造輕松融洽教學氛圍的師生互動,只能是互動的第一個階段。倘若僅僅追求師生互動的第一境界,就容易造成這種結果:雖然課堂氣氛熱絡,但會影響教學效果,偏離師生互動的目的和主題。
二、“鳥乘風飛,魚得水游”——師生互動的第二種境界
這是師生互動的第二步,說的是圍繞教學內容的重難點,教師要通過合理的課堂設計,有計劃地設疑,做到不僅讓“鳥啼”,而且讓“鳥乘風飛”,更讓“魚得水游”。如果第一種境界的師生互動容易犯無序“亂動”的毛病,那么第二種境界的師生互動特點就是有序的“計動”——教師有計劃地啟發(fā)學生,達到讓學生“動”的目的。這一境界師生互動在課堂上的表現(xiàn)形式,其實就是最常見的“教師問學生答”。這里的“問”,是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問”,是承上啟下的“問”,是有計劃有系統(tǒng)的“問”;而學生的“答”,是思如泉涌的“答”,是豁然開朗的“答”,是有目標有中心的“答”。
雖然這一境界的師生互動在客觀上避免了第一種境界中容易出現(xiàn)的偏離教學主題的問題,但有缺憾:要讓學生這群“鳥兒飛”,必須靠教師啟發(fā),靠教師給的“風”;要讓學生這群“魚兒游”,必須靠教師問,靠教師給“水”。而且往往不少老師在啟發(fā)之前,就已經(jīng)在頭腦中擬好問題的正確答案。通過各種方式的啟發(fā),誘導學生達到教師預定的那個“唯一正確”答案。在教學中,教師依次拋出自己“精心設計”的一個個問題,常常成為學生的思想圈套——正是在教師的一步步提問,學生的一次次回答和教師對學生答案的糾正中,學生成了教師思想的俘虜——學生沒有一點個人的創(chuàng)見。在這種情況下,學生要做的,只是充當教師見解的復述者,這時的課堂,不僅不是學生放飛思緒的搖籃,反而變成學生思想的屠宰場。這種“請君入甕”式的教學互動,使“師生互動”成了“教師牽動”。
因此,這一境界的師生互動,雖然能很好地達到教學大綱的要求,突出教學重難點,但學生只是在教師保姆般的全方位引導中前進,學生的思緒看似“鵬程萬里”,實則“龍游淺壑”。問題的關鍵在于,在這種境界的師生互動中,教師沒有很好地營造培養(yǎng)學生主動質疑和解疑的氛圍。
三、“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師生互動的第三種境界
在師生互動過程中,要真正做到“老師搭臺,學生唱戲”——老師給學生一片天,讓學生能飛多高就飛多高。愛因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币_到這種境界的師生互動,教師要善于在課堂上給學生創(chuàng)造質疑的機會和條件,鼓勵學生敢于向教師、教科書質疑,給予學生質疑的勇氣,讓學生在質疑和解疑中培養(yǎng)自主學習習慣。如果第二境界的師生互動中學生是教師手中的風箏,教師手中的線放多長,學生才有可能飛多高,學生學習仍舊是被動式的,那么第三境界的師生互動,學生則化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此時,教師不再是導演和主演,而是學生學習過程的“管理者”、“促進者”、“咨詢者”、“顧問”,甚至是“參與者”,其職能是促進整個教學過程的發(fā)展,解決學生和未知知識之間及學生溝通之間的矛盾;學生不再只是以往的群眾演員,還是主演甚至導演,圍繞遇到的問題,通過對以往所學知識的整理和系統(tǒng)化,通過資料的收集,通過和同學及老師間的相互協(xié)作,通過全面分析問題,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最終形成解決方案。
在這樣一個師生互動過程中,教師和學生間的關系不再是服務與被服務的關系,而是合作的關系。在第三種境界的師生互動中,教師給予學生的不再是牽引學生思維的“線”,而是任學生“海闊天空”的勇氣、信念和讓學生釋放這種勇氣和信念的求知氛圍。這樣的師生互動,才有可能造就“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的學生。因此,這是我們在課堂教學中追求的師生互動的最高境界。
在以上三種境界中,第一個境界是最初級的師生互動,是教師通過對課堂氛圍的調節(jié),讓學生的情緒“動”起來;第二個境界是教師通過對教學內容的系統(tǒng)整理,對教學形式的組織設計,讓學生的思緒“動”起來;第三個境界是師生互動的最高境界,是教師和學生通過對各自角色的重新定位,讓學生主動“動”起來。簡言之,師生互動的三個境界,就是由“靜”到“動”,由“無序互動”到“有序互動”,由學生的“被動互動”到“主動互動”。
參考文獻:
[1]田學嶺.高校教學師生互動的理性思考[J].信陽師范學院學報,2005,25(6):63-65.
[2]劉輝.運用案例教學,優(yōu)化“教學模式”[J].湖北財經(jīng)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6,18(2):51-53.
[3]潘曉卉,等.研究型大學本科教育必須突出師生互動[J].東南大學學報,2006,8(2):12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