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立祥
借征收草料之水,行勸耕興農(nóng)之船
李允則少年時,便因為才華出眾而聞名遐邇,成年后蔭補入仕。宋真宗初年,李允則被任命為潭州知州。臨行,真宗對他說:“早先朕在南衙的時候,宰相畢士安曾跟朕說起過你的家世,現(xiàn)在把湖南交給你去治理?!?/p>
李氏家族與趙氏皇族的私交甚深,李允則的父親李謙溥與宋太祖趙匡胤的父親趙弘殷曾是同居一個里門的鄰居,其叔李謙升與趙匡胤是布衣之交,妹妹是宋太宗之子趙元僖的妻子,所以才有宋真宗這段意味深長的臨別話語。
肩負真宗的重托,李允則走馬上任。一到潭州,他便被當?shù)孛癖姷纳顮顩r驚呆了。當初,馬氏在潭州橫征暴斂,要百姓納絹,謂之地稅。潘美主政湖南時,又要百姓按房屋數(shù)量納絹,謂之屋稅。除此而外,種田人家每年還要交納米四斛,養(yǎng)牛要交納“牛稅”,牛死之后,稅依舊不免,謂之“枯骨稅”。百姓交納茶葉,當初以九斤為一大斤,后來增加到三十五斤為一大斤。
福無雙降,禍不單行。正當百姓被重稅盤剝壓得喘不過氣的時候,湖南又遭遇特大災荒。李允則打算先打開官倉,賑濟災民,然后再向朝廷奏報。轉(zhuǎn)運使不允,說:“未經(jīng)朝廷批準,任何人不得開倉,違者死罪?!崩钤蕜t爭辯道:“現(xiàn)如今這個情形,如果拘泥于成例,先奏報朝廷,等待批準后再開倉放糧,來回要折騰一個多月,恐怕饑民早就沒命了。”硬是堅持“打破程序”辦事。第二年,李允則又打算先賑后奏,這一次,轉(zhuǎn)運使堅決不肯答應。
在宋代,轉(zhuǎn)運使是個手握重權的厲害角色,除掌握一路或數(shù)路財賦外,還兼領考察地方官吏﹑維持治安﹑清點刑獄﹑舉賢薦能等職責。李允則只得請求以自己家的財產(chǎn)作抵押,轉(zhuǎn)運使才勉強同意開倉濟民。
同時,李允則還上疏朝廷,廢除了上述幾種雜稅,交納茶葉規(guī)定以十三斤半為定制。百姓為之雀躍。
雖然為百姓減免了稅負,幫助他們度過了災荒,卻依然不能使他們過上豐衣足食的生活。因為湖湘一帶多山田,可以種糧食,可是民眾懶散,不去開墾耕種。光“輸血”,不“造血”,不改變懶惰積習,潭州百姓將永遠無法擺脫貧困。
如何才能使懶惰慣了的百姓挽起褲腿下田耕作呢?
強令農(nóng)戶定期向官府交納飼馬草料,且絕不允許用其他任何方式來替代。——李允則想出了這么個法子。
政令一出,百姓為按時向官府交納馬草飼料,不得不扛起犁鋤開荒種田,往日人跡罕至的山間原野,立時變得喧鬧起來,到處都是“蓐食徇所務,驅(qū)牛向東阡”的熱烈場面,各家各戶把犁墾田的付出,換來了千溝萬壑稻菽飄香的豐實。
陳堯叟就任湖南安撫使,潭州百姓將李允則的政績一一奏報,要求把李允則繼續(xù)留在潭州。陳堯叟將情況上奏朝廷,真宗將李允則召回汴京,與李允則接連晤談了三天,最后,感嘆道:“畢士安慧眼獨具,真的沒看錯人啊?!?/p>
借修廟緝賊之水,行修筑工事之船
宋真宗景德二年(1005),宋遼雙方經(jīng)過艱苦談判,簽訂了“澶淵之盟”,結束了宋遼之間長達四十余年的戰(zhàn)爭,雖然宋朝須每年送給遼國“歲幣”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作為代價,但總算換來了和平,長期揮戈相向的雙方終于都松了一口氣。不過,雖然化干戈為玉帛,國不可一日無防,宋朝北部邊疆的戍守依然絲毫不容松懈。
宋真宗聽取河北緣邊安撫何承矩的薦舉,任命李允則為北部邊防重鎮(zhèn)雄州知州。
李允則一上任,立即率雄州軍民全力修筑軍用工事。
早有探馬將這一消息飛報遼國,遼國懷疑宋廷會撕毀盟約。宋真宗遣使責問李允則。李允則上奏:“兩國剛剛通好時,工事還沒有完成,如果現(xiàn)在不加緊修完,恐怕以后就懈怠了,之前的努力全都白費。以后的隱患,不可預測?!彼握孀谟X得他的話有道理。
雖然得到了真宗的默許,李允則依然非常糾結:倘若繼續(xù)修筑,或許會引起更大的“國際爭端”;若就此放棄,必會造成龐大的爛尾工程,一旦戰(zhàn)事爆發(fā),自己將淪為千古罪人。
李允則冥思苦想,終于找到了一個機會——
雄州城北門外有一座甕城,李允則想將它與雄州城連為一體,以增強北城門的防御功能,如果不加掩飾地施工建設,不僅會引起甕城居民的激烈反對,更為頭疼的是必會招來遼國方面的強烈抗議。于是,他便在供奉“泰山真君”的東岳廟上打起了主意。
東岳廟位于北城門與甕城之間,信眾眾多,香火旺盛。李允則先將廟宇修葺一新,又拿出黃金百兩打造供奉神器,使得東岳廟人氣陡增,焚香磕頭者蜂擁而至,更有不少信眾爭相獻出金銀。就在東岳廟的香火達到鼎盛之際,李允則秘密派人將廟中財物席卷而去,對外卻宣稱從北面來了盜匪,盜走了廟中器物。隨即,李允則一道又一道地發(fā)布通緝令,緝捕盜匪,并三次向遼國送去請求協(xié)查捕盜的文書,使遼國信以為真。
做完了這一系列“假動作”,也就拉開了修筑城防工事的序幕。李允則動員組織起雄州軍民,夜以繼日地修筑城墻,開挖壕溝,修建月堤,沒過多久,就將北城門與甕城連為一體,大大提高了雄州城的防御功能,而所有這一切都是在“防盜”和“保護東岳廟”旗幟下進行的,既取得了甕城百姓的擁護,避免了動員民眾拆遷之苦,也使得遼國打消顧慮,避免了兩國之間再起爭端。
借修禊祭祀之水,行練兵備戰(zhàn)之船
修好了軍事防御工事,雄州城成了名副其實的堅如銅墻鐵壁的雄關,如何練兵備戰(zhàn)的問題又擺在了李允則的面前。雄州地處前沿,如果進行大規(guī)模軍事演練,必然會引起遼國方面的不安,引起兩國爭端。
李允則再一次將“借水行船”運用到了極致。
修禊(xì)是中國古代民間于春秋兩季在水邊舉行的一種祭禮,是一種源遠流長的消災祈福儀式。每逢舉辦祭祀活動,李允則都按照一定的作戰(zhàn)構想,安排大批戰(zhàn)船在界河中進行競渡比賽,將戰(zhàn)略戰(zhàn)術寓于競賽之中,動員和組織當?shù)孛癖娪^看,既訓練了部隊,也向百姓普及了軍事知識。
以填平陷馬坑為由頭,借機設置陣地障礙,是李允則的又一大創(chuàng)舉。
雄州城北面在戰(zhàn)爭年代挖了很多陷馬坑,隨著時間的流逝,其中不少都失去了最初的功能。為了向遼國表示履行盟約的“誠意”,李允則命令部隊將陷馬坑全部填平,在上面種植蔬菜,挖井開溝,拓墾荒野,廣種樹木荊棘,并且規(guī)定在所轄境內(nèi)凡有空隙的地方,一概都種上榆樹;又發(fā)布命令,大規(guī)模整治街巷,修建佛塔,人們借以登高望遠,三十里以內(nèi)可一目了然。
幾年以后,雄州城北荊棘叢生,榆樹布滿了塞下。李允則率官員視察陣地,對左右說:“你們看到了吧,這里現(xiàn)在形成了適宜步兵作戰(zhàn),而不利于騎兵馳騁的有利地形,這些樹難道只能用來建造房屋嗎?”
《宋史》記載的李允則“借水行船”事跡,只是他治軍理政藝術之滄海一粟,但已不難看出李允則愛民報國的熾熱情懷,高瞻遠矚的戰(zhàn)略眼光以及多謀善籌的超群智慧。
歐陽修在《送李太傅知冀州》一詩中寫道:“吾愛李允則,善覘多計籌。虜動靜寢食,皎如在雙眸。出入若變化,談笑摧敵謀。恩信浹南北,聲名落燕幽?!弊掷镄虚g洋溢著對李允則由衷的贊美和崇敬之情。
溫故可以知新。當我們?yōu)橥苿幽稠椆ぷ鞯貌坏饺罕娎斫舛鵁喇惓5臅r候,當我們面對一團亂麻的任務找不到門徑的時候,當我們處在矛盾的漩渦之中無所措手足的時候,不妨打開《宋史》,重溫李允則“借水行船”的故事,或許會從中受到某種啟迪。李允則若能知曉,必也深感快慰,因為他所期冀的,絕不僅僅是后人的崇敬與欣羨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