螞蚱
每次都說自己太忙好像很虛偽吧?呵呵。沒辦法,真不知道該換個什么理由,只得繼續(xù)虛偽。(出汗中……)
最初看到此次任務,我本來“擔心”是要探討姜了的另一組作品。哦,那已經不是一“組”了。我是說囊括了他很多篇作品的一個帖子,之所以擔心,是因為我至今還沒有足夠的時間細細讀完那個長帖?!惰蟾摺愤@一組只有不多的幾篇,這對我來說是“幸運”的,但“不幸”的是我更為喜歡的姜了作品不在這一組里。當然,即便是這樣,這些詩歌仍有很多可圈可點之處,況且大家都談這一組的話,不同意見更有對照性。我便簡單說一說吧。
首先,我一直很喜歡姜了的作品。早先讀到姜了的作品,還是在我結識守望之前。那是在另一家我們都知道的文學網站,記得當時我還寫過一些評論意見,但細節(jié)已經忘記。我能感覺到的是,與那時候相比,姜了現在的詩歌少了一些“怪誕”,多了一些成熟和自然;與那時候相比,幾乎沒有發(fā)生變化的是他徹底的詩歌式的思維方式,還有眼中萬物皆為詩的書寫激情。
這幾篇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自來水廠》。作者對生活的觀察和理解顯然已經達到至深的程度。很多人已經意識到,詩歌作品的好與不好主要是由詩人對生活的理解程度決定的。這種對生活的理解絕非像提高語言表達技巧那樣可以速成。對生活的感悟會幫助詩人形成真正的思想,去思考和發(fā)現人們早已習慣、熟視無睹的不合理現象。
現代人在忙碌中生存,生活變得具有一定的盲目性,我們的麻木、我們的遲鈍、我們對生活把握能力的微弱經常通過各種事件表現出來。依照常理和某種慣性生活、失去質疑精神、失去思想、失去獨立思維的能力是一種相當可怕的事情?!蹲詠硭畯S》用樸素的語言為現代人的思維狀態(tài)勾勒出一幅準確而持久的肖像。這首詩的力度也由此而生。
我理解這首詩的時候,完全沒去想江蘇的自來水污染事件,我很希望作者也不是簡單地在寫人們對于清潔水源保障十分無奈的處境。其實是也無妨,即使是這樣的話,仍然不失為一首關注現實問題、可讀性強的好詩。
至于其他幾首,像《丹田》《沒風,煙怎么辦?》《梵高》等,語言都很突出。簡單地說:行文很自由,思維很發(fā)散,意象很詩歌。
不過,我覺得這幾首過于沉湎在詩人自我的腦力做功中,指向性不清晰。對讀者來說,某些腦力運作的功率越大,可讀的意義反而越小。
要是排列一下我喜歡程度的順序,可能是這樣的:1、《自來水廠》,2、《初一代數課》,3、《丹田》,4、《早春的一天》,5、《沒風,煙怎么辦?》,6、《梵高》。
我寫得很倉促。見諒。借此機會問候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