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珊
(四川師范大學 文學院, 四川 成都 610068)
?
艾布拉姆斯研究綜述
宋珊
(四川師范大學 文學院, 四川 成都610068)
[摘要]M.H.艾布拉姆斯(Meyer Howard Abrams,1912~2015)的《鏡與燈:浪漫主義文論及批評傳統(tǒng)》(The Mirror and the Lamp:romantic Theory and the Critical Tradition)著重討論西方浪漫主義文學批評理論,其藝術(shù)理論“四要素”至今仍不斷被學者們用于文學批評理論研究。
[關(guān)鍵詞]艾布拉姆斯;文學批評;浪漫主義
一
M.H.艾布拉姆斯(Meyer Howard Abrams,1912~2015)是歐美現(xiàn)當代著名的文學理論大師,也是英美文論批評界中最具權(quán)威性的學者。1912年,艾布拉姆斯出生于一個猶太家庭,1930年就讀于哈佛大學,在1937年和1940年分別獲得哈佛的碩士和博士學位。其間他曾前往英國劍橋大學學習,師從英國評論家I.A.理查茲。畢業(yè)后,艾布拉姆斯長期任職于康奈爾大學,2008年被授予康奈爾大學的1916級英文榮休講座教授。這位長壽的文學批評家于2015年4月去世,享年102歲。
在艾布拉姆斯的學術(shù)生涯中,影響力最大、最具代表性的是1953年出版的《鏡與燈:浪漫主義理論和批評傳統(tǒng)》。此書自出版以來就被翻譯成多種文字,受到世界各地學者的關(guān)注,由此奠定了艾布拉姆斯在西方文學批評界的重要地位。除此之外,他還著有《文學術(shù)語詞典》(A Glossary of Literary Terms,1957)、《自然的超自然主義:浪漫主義文學中的傳統(tǒng)與革新》(Natural Supernaturalism:Tradition and Revolution in Romantic Literature,1971)、《相似的微風:英國浪漫主義文學論集》(The Correspondent Breeze:Essays on English Romanticism,1984)、《以文行事:批評和批評理論文集》(Doing Things with Texts:Essay in Criticism and Critical Theory,1989)等著作。另外,艾布拉姆斯還主編了《諾頓英國文學選讀》(The Norton Anthology of English Literature),并且也是浪漫主義分卷的主編。此書頗受英語系學生喜愛,正如某位學者所說,此書不僅長期以來一直是英語國家大學文學學生的必讀教科書,同時也是非英語國家專攻英語文學專業(yè)的學生必讀的教學參考書[1]。
艾布拉姆斯的著作于20世紀80年代中期傳入中國。《鏡與燈》的第一個中文譯本1989年由酈稚牛、張照進、童慶生三位學者完成,并由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李賦寧作序。兩年后,《鏡與燈》的第二個中文譯本由袁洪軍和草鳴兩位學者翻譯完成??赡苡捎诒本┐髮W出版社的版本先行出刊,所以國內(nèi)大多數(shù)學者都以北大版本的《鏡與燈》作為參考。隨著對《鏡與燈》的譯介,很多讀者有機會閱讀到此書,得以在西方文學批評方面受益良多,其中的“四要素”理論更是在國內(nèi)學術(shù)界產(chǎn)生了廣泛的影響。《鏡與燈》是在艾布拉姆斯博士論文基礎(chǔ)上修改而成的,主要論述的是19世紀的英國詩歌理論,開創(chuàng)了浪漫主義文學理論研究的新模式,還涉及了其他的藝術(shù)形式。由此可見,《鏡與燈》對當今文藝理論學者的影響并不僅僅局限在浪漫主義研究方面。《鏡與燈》的理論意義、價值、影響已經(jīng)不能單純用語言來形容了。在西方文藝理論界、批評界,艾布拉姆斯的《鏡與燈》影響了很多的理論家和批評家,《鏡與燈》是他們進行文藝批評的理論基礎(chǔ)。艾布拉姆斯在《鏡與燈》中提出的藝術(shù)理論“四要素”框架,即作品、藝術(shù)家、世界和欣賞者,常常被中西方學者引用,在文藝理論界產(chǎn)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國內(nèi)一些文藝理論教材的編寫也涉及艾布拉姆斯的“四要素”理論,如童慶炳主編的《文學理論教程》、閻嘉編寫的《文學理論基礎(chǔ)》等。這些文藝理論教材的編寫擴大了艾布拉姆斯“四要素”框架在中國文藝批評界的地位。這一框架為文學藝術(shù)研究和美學研究提供了有力的依據(jù)和方法。作者把文學藝術(shù)看作是由四個要素構(gòu)成的一個整體,以前的學者們對文學藝術(shù)的研究普遍是孤立地分析四個要素,他認為必須要克服這種既片面又傳統(tǒng)的研究模式,要從文學的整體性出發(fā)。分析一部作品時,以作品為中心是必然的,但不能僅僅圍繞作品,還應涉及除作品以外的其他要素,如創(chuàng)作者的目的、意圖以及要表達的情感,作品對現(xiàn)實世界的反映情況,欣賞者欣賞作品后的反應等。他意在從作品的整體上把四要素辯證地融合在一起,進行分析批評。
二
艾布拉姆斯作為一名傳統(tǒng)的人文主義批評家,在堅守人文主義傳統(tǒng)時,并不因循守舊,而是賦予其新的意義。他先后寫了幾篇批評解構(gòu)主義的文章,對德里達等人的解構(gòu)主義提出不同的看法。如《解構(gòu)的天使》《行為主義與解構(gòu)主義》《如何以文行事》和《理解與解構(gòu)》等。這些文章被邁克爾·費希爾編入《以文行事:艾布拉姆斯精選集》,2010年由趙毅衡、周勁松翻譯成中文譯本,他討論文學理論的文章大多都收集在此書中。中文譯本的發(fā)行,對國內(nèi)學者了解艾布拉姆斯的批評理論提供了一定的幫助。他的另外一部經(jīng)典之作《文學術(shù)語詞典》在文藝理論批評界也具有很高的地位,對國內(nèi)學者了解西方文學批評有很大幫助。劉象愚認為:“艾氏的《文學術(shù)語匯編》是一部極有價值的文學類工具書,……應該將它與《英語牛津詞典》(The Oxford of English Dictionary)一起放在你的書架或案頭上,以備不時之需?!盵2]這本《文學術(shù)語匯編》從1941年起至今已再版11次,可以說是文學批評入門者必不可少的參考書。這樣一本工具書之所以能夠受到如此重視,是因為艾布拉姆斯對很多文學術(shù)語都給出了易懂而又詳細的定義。它的每一次再版都會根據(jù)文學批評的潮流的變化而進行更新和補充??梢哉f,這本書的目的之一也是為了讓更多的人了解和認識文學批評研究。
艾布拉姆斯的不少著作都對東西方批評理論界有很大的影響,受到世界學者的關(guān)注。艾布拉姆斯不僅在英國浪漫主義詩歌、藝術(shù)理論四要素等方面有所研究,同時他還不斷地闡釋自己“老牌讀者”的立場,與解構(gòu)主義理論家開展艱苦的辯論,堅守自己的人文主義精神。雖然自《鏡與燈》出版以來,艾布拉姆斯的藝術(shù)理論“四要素”框架對世界文學理論研究有重大影響,但是卻有學者提出其理論缺少反思性。無論是肯定艾氏的理論,還是對艾氏理論提出批評意見,今天看來,這些觀點都是值得思考的。因為國外對艾布拉姆斯及其理論的研究參差不齊,加上國內(nèi)研究者受到外語的限制(大多僅限于對艾氏的藝術(shù)理論“四要素”框架的研究),所以對于國內(nèi)學界來說,更深入地研究艾布拉姆斯及其批評理論尚存在一定的困難。
三
就目前獲得的資料來看,還未見到國外專門研究艾布拉姆斯及其文學理論批評的專著,只有一些針對研究艾布拉姆斯專著及其文學批評理論進行簡單探討和評價的文章。首先是對于艾布拉姆斯的成名作《鏡與燈》的評價,它是學者們研究浪漫主義詩歌的重要參考書。美國文學批評家勒內(nèi)·韋勒克(Rene Wellek)就在權(quán)威雜志《比較文學》(《Comparative Literature》)上專門對《鏡與燈》進行評價,他指出在文學批評歷史上,《鏡與燈》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是一本具有標志性意義的書,也是文學批評界最具有重大貢獻的一本書。艾布拉姆斯的另一著作《自然的超自然主義》,1971年一經(jīng)出版便在學術(shù)界獲得高度的好評。美國著名學者托馬斯·麥克法蘭(Thomas Mcfarland)1981年發(fā)表了《A Coleridgean Criticism of the Work of M.H.Abrams》一文,在文中他打了一個很獨特的比方,他認為:“《鏡與燈》和《自然的超自然主義》各自都是標志,它們就如同聳立在曼哈頓上空的世貿(mào)雙塔?!盵3]印第安納大學的斯圖爾特·M·斯佩里(Stuart M.Sperry,Jr.)教授也對《自然的超自然主義》進行了評價,他認為此書對研究浪漫主義運動具有里程碑的意義,是現(xiàn)代研究浪漫主義成果中最好的。另一位學者布斯(W.C.Boothe)在《Critical Understanding:The Powers and Limits of Pluralism》中發(fā)表了他對艾布拉姆斯《自然的超自然主義》的看法,他認為《自然的超自然主義》的成就是無法估量的,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對西方文明做出了最全面的概括。就連艾布拉姆斯的主要對手、解構(gòu)主義主將希利斯·米勒(J.Hillis Miller)也對艾氏的《自然的超自然主義》一書給予了肯定的評價:“在艾布拉姆斯之前,沒有人如此深入地解讀英國浪漫主義詩人和他的德國同行以及評論者之間的關(guān)系……沒有人以如此確鑿的細節(jié)表明了從圣經(jīng)、基督教和新古典主義傳統(tǒng)中繼承而來的神話、玄學、浪漫主義詩歌的概念之間的一致性……最后,也沒有人如此清晰地把這些典范和現(xiàn)代文學結(jié)合起來?!盵4]但是米勒也對艾布拉姆斯的一些理論提出了質(zhì)疑。
《鏡與燈》是后來學者們研究英國浪漫主義詩歌的必備之作,其中的藝術(shù)理論“四要素“框架常常被理論界、批評界的學者引用,也正是此書奠定了艾布拉姆斯在浪漫主義文學研究領(lǐng)域的重要地位。自1989年《鏡與燈》的第一個中文譯本問世,艾布拉姆斯的文學理論便開始在國內(nèi)產(chǎn)生巨大的影響。其對我國的文學理論教材的編寫也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如童慶炳的《文學理論教程》、胡經(jīng)之和王岳川主編的《文藝美學方法論》等。由于翻譯原因,艾布拉姆斯的許多著作還沒有中文譯本,如《自然的超自然主義》《持續(xù)的微風》等。2010年,譯林出版社翻譯出版了《以文行事——艾布拉姆斯精選集》,這本書對我們進一步研究艾布拉姆斯的文學批評理論有著重要作用。
通過在中國知網(wǎng)的查詢,尚未見到專門研究艾布拉姆斯及其文學批評理論的博士論文。而碩士論文只有兩篇,其中西北大學的董曉霞在2002年發(fā)表了題為《從艾布拉姆斯的立論圖式看先秦諸子的詩學觀念》的碩士論文,但是這篇論文并沒有太多談到艾布拉姆斯的文學批評理論;另一篇碩士論文于2011年完成,題目為《M.H.艾布拉姆斯的文學批評理論》,作者是山東大學的孫建,該論文從總體上看是圍繞著艾布拉姆斯及其理論進行研究的,大致可以算是目前我國學術(shù)界中唯一一篇專門研究艾布拉姆斯的學位論文。
此外,在國內(nèi)各種刊物中也有一些研究艾布拉姆斯的相關(guān)論文,但是數(shù)量不是很多。從查詢的資料上看,國內(nèi)較早研究艾布拉姆斯的論文是周憲在1986年發(fā)表在《南京師范大學學報》的《藝術(shù)四要素理論與西方文論的演變——艾布拉姆斯<鏡與燈>評述》。該文主要是對艾布拉姆斯著作《鏡與燈》的介紹,并沒有過多地探討其理論。一年后,羅務恒發(fā)表《文學批評的“艾布拉姆斯現(xiàn)象”——評<鏡與燈>》一文,也只是對艾布拉姆斯及其《鏡與燈》進行了簡單的評述。隨著對艾布拉姆斯及其著作的研究的深入,關(guān)于他的批評理論也隨之在國內(nèi)逐漸傳播開來,國內(nèi)學術(shù)界研究艾布拉姆斯的論文也漸漸多了起來。這些論文雖然對艾布拉姆斯及其理論進行了一些探討,但還是缺少專門和系統(tǒng)的研究。
[參考文獻]
[1]M.H.艾布拉姆斯.鏡與燈:浪漫主義文論及批評傳統(tǒng)[M].酈稚牛,張照進,童慶生,譯;王寧,校.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426.
[2]M.H.艾布拉姆斯.文學術(shù)語匯編[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0:6.
[3]金永平.艾布拉姆斯是“新批評”嗎?[J].東岳論叢,2015(5):55.
[4]孫建.M.H.艾布拉姆斯的文學批評理論[D].濟南: 山東大學,2011:7.
[責任編輯龔勛]
收稿日期:2016-01-11
作者簡介:宋珊(1991-),女,遼寧本溪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美學。
[中圖分類號]I0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4630(2016)03-005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