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猛
名著閱讀是語文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因課程資源豐富教學時難以取舍、學生缺乏有效的閱讀指導等原因在實際教學中卻被邊緣化。筆者借助校對外公開教學的機會,對2011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建議的詩歌散文類名著《繁星 春水》的導讀課做了有益的嘗試,認為名著導讀課要取舍有度,導讀也有法可依。
《繁星 春水》是一部詩集,由346首無標題的格言式自由體小詩構成。這些小詩又是冰心“零碎思想”的匯集,但是貫穿著“母愛”、“童心”、“自然”三大主題。另有一些篇章表現(xiàn)人生感悟與思考,它們共同構筑冰心“愛的哲學”。小詩篇幅短小,文筆清麗,音調(diào)和諧,意蘊雋永,顯示了女作家特有的思想感情和審美意識,在“五四”新詩壇上別具一格,很有影響。應該說,可利用的課程資源非常豐富,皆可作為學習的重點。不消說一節(jié)導讀課,就是十節(jié)導讀課也難以充分利用其中的課程資源。事實上我們不必給名著導讀課賦予太多的任務,一課堂解決不了所有問題。如果真的可以解決所有問題,那教者就把名著看低了。如何取舍,似乎很難定一個標準,只能因“材”施教。如果真要談標準,那么學情是最好的標準。
立足學情,取舍有度
既然本次名著導讀課是面向七年級學生的,那么就要尊重他們的學情。他們涉世未深,但是對于母愛、童真、自然貫穿始終的三大主題都有自己的體驗,因此對涉及“三大主題”的詩作有較濃厚的興趣。因而,這三類小詩的朗讀、體悟是本課的重點,在朗讀、體悟中感受詩中滿蘊著的愛與微帶著的憂愁。雖然對人生的感悟與思考一類的詩作也占據(jù)重要的位置,但是對于學生來講,還是深奧了些。因此,點到為止。這是在作品內(nèi)容上的取舍。冰心的詩雖借鑒了外國散文詩作的語言,但是又從中國古典詩詞中汲取精華,語言清新,表現(xiàn)含蓄。這一特點不得不提,然而又不宜深入。這是在作品藝術特色上取舍。另外,在學生的閱讀中,筆者發(fā)現(xiàn),不少學生試著模仿原作,寫了一些形神兼?zhèn)涞男≡姡屓舜蟪砸惑@。因此,為學生搭建創(chuàng)作的平臺,讓他們展示自己的才情,又納為本堂課上的學習任務之一。于是,教學目標幾經(jīng)考慮,定為:自讀《繁星 春水》,積累自己喜歡的小詩;了解冰心小詩的藝術特點;誦讀,感悟冰心小詩中滿蘊的愛和微帶的愁;嘗試“春水體”小詩的創(chuàng)作。
師生協(xié)作,真實閱讀
沒有課前真正的閱讀,那么導讀就成了無根之木、無源之水。因而,課前真正地閱讀是導讀課成功開展的決定性因素。上課10天前,我就開始帶學生一起詩作的閱讀了。我先請他們通讀一遍,圈出陌生的字詞,通過工具書掃清字詞障礙。其次,結合人生體驗為自己喜歡的詩作做些批注。第三,背誦一些喜歡的小詩。第四,重讀所有小詩,試著從內(nèi)容或情感角度為這些小詩分類。第五,開展詩作交流會,或展示自己的閱讀成果,或提出自己的疑問。我和他們一起逐一完成以上幾項任務。在閱讀交流的過程中,我知道了他們的興趣所在,了解了他們的困惑之處。這為我確定修正教學活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課前的準備活動雖豐富,雖有條不紊,但對他們而言一天到晚抱著詩讀啊背的,還是比較枯燥。但因為有我同行,他們的腳步都很堅定。課堂上,我們師生默契地對話,是本課堂的一大亮點。課前充分的準備讓我從容不迫,讓他們收放自如。
活動有序,導讀有法
導讀活動的設計既要有梯度,又要有深度,否則導讀課便成為成果展示課,失去導讀的意義。在老師的導讀下,學生情感更豐盈,認識更深刻,表達更精彩,思維有提升,才是名著導讀的要義之所在。為了做到這一點我五易其稿。尊重學生認知規(guī)律,循序漸進,漸入佳境。最后以理解冰心在《詩的女神》里表現(xiàn)自己詩歌藝術追求的一句“滿蘊著溫柔,微帶著哀愁,欲語又停留”一句為主線,建構起整個教學過程。先感受滿蘊溫柔的博愛,再體會微帶憂愁的哲思,了解欲說還休的含蓄,最后抒寫觸動心弦的詩意。四個學習活動由感知內(nèi)容、體會感情到了解藝術特點再到詩意表達、鞏固提升,有梯度,有深度。
各種形式的“讀”在老師的引導下,有聲有色地開展起來,課前有通讀、背讀,課堂上的自讀喜歡的小詩,有感情地演讀《造物者》、誦讀佳作、品讀《故鄉(xiāng)的海波呵》,讀得熱熱鬧鬧,其樂融融。在“讀”的基礎上的“說”與“寫”,也成為學生體悟感情,交流體驗,表達思想的平臺。
這些活動切合新課標倡導的“欣賞文學作品,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nèi)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的理念。
本堂課結束的時候,我長長地舒了口氣,并深深地向?qū)W生鞠了一躬。我就希望聽到學生動情的讀書聲、質(zhì)樸的心聲,看到學生對小詩的興趣,感受到他們迸濺的才情,我滿足了。
保留遺憾,繼續(xù)前行
當然,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本課堂我也有諸多遺憾,比如雖有取舍,但是否取舍得當?這個疑問要我通過今后的教學與閱讀實踐,進一步思索才能獲得答案。再如雖是以學情定學習目標,但是有一項學情我有意回避了,那就是學生難以理解其中很多抒寫人生感悟的詩作。而偏偏這些詩作,也是我的疑點所在。我不敢直面困難,所以選擇避重就輕。我想,隨著閱歷的豐富,體驗的豐盈,學生會對這類小詩有新的理解。名著常讀常新,說的應該就是這層意思。
既然常讀常新,我愿意在名著閱讀教學中繼續(xù)前行,不懈探索。
(作者單位:江蘇省鹽城市毓龍路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