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梅 施傳信 張遼李 志 強 席 麗 趙 陽商丘師范學院生命科學學院動物營養(yǎng)代謝與遺傳改良研究所 476000
仔豬腹瀉的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張春梅施傳信張遼李志強席麗趙陽
商丘師范學院生命科學學院動物營養(yǎng)代謝與遺傳改良研究所476000
仔豬腹瀉發(fā)病率高、傳染快、死亡率高,嚴重制約著生豬產業(yè)的健康發(fā)展,給養(yǎng)殖戶以及規(guī)?;i場造成了嚴重的經濟損失。本文從仔豬的病理、生理、應激以及飼養(yǎng)管理等方面查找引起仔豬腹瀉的原因,并從母豬飼養(yǎng)、疫苗預防、提高仔豬抵抗力、消毒和藥物防治等方面提出了綜合防治措施,以期降低仔豬的發(fā)病率和死亡率,促進養(yǎng)豬業(yè)的健康發(fā)展。
仔豬腹瀉;發(fā)病原因;預防措施
仔豬腹瀉是由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常呈交叉混合感染。所以在實際生產中,難以進行準確的判斷和處理,導致大量仔豬因病死亡,從而造成較大的經濟損失。因此,對仔豬腹瀉病病因的分析,加強預防措施和治療方法的研究,是養(yǎng)豬行業(yè)面臨的一大挑戰(zhàn)。
(1)細菌性腹瀉.包括仔豬黃痢、仔豬白痢、仔豬紅痢、仔豬痢疾和仔豬副傷寒。仔豬黃痢又稱為早發(fā)性大腸桿菌病,病原為大腸桿菌。初生仔豬一般在3日齡前后發(fā)病,有的在出生24小時內發(fā)病,病死率高達70%以上。該病發(fā)病迅速,常常仔豬突然出現(xiàn)拉稀并排出黃色漿狀稀糞,糞便中含有凝乳小塊,仔豬伴有明顯的消瘦,最后脫水而亡。
仔豬白痢通常被稱為遲發(fā)性大腸桿菌病。該病在飼養(yǎng)管理不規(guī)范以及豬舍衛(wèi)生條件不達標、濕度比較大且天氣陰沉的情況下容易發(fā)生,10~30日齡以內的仔豬多發(fā),發(fā)病率高但是病死率較低,通常以仔豬排出白色或淺灰色,并有腥臭糊狀稀糞為特征。
仔豬紅痢是由產氣莢膜梭菌引起1~7日齡仔豬發(fā)生的高致病性、壞死性腸毒敗血癥[1],以排出淡紅色或褐色糞便為主要特征。該病發(fā)病迅速、病程較短、死亡率很高。7日齡以上仔豬發(fā)病率下降。
仔豬痢疾是由豬痢疾密螺旋體引起豬的一種腸道傳染病。7~12周齡仔豬發(fā)病較多,最常見的表現(xiàn)為血性下痢,結腸黏膜呈卡他性炎癥,嚴重的可能導致纖維壞死性腸炎。
(2)病毒性腹瀉。由流行性腹瀉病毒引起的疾病為豬流行性腹瀉,歸屬為冠狀病毒。仔豬發(fā)生水樣腹瀉并嘔吐,俗稱冬季拉稀病。該病常發(fā)生在12月至2月的冬季,不同性別、年齡和品種的豬均可感染,受影響最大的是仔豬。該病傳播迅速,病死率為50%。
豬傳染性胃腸炎病毒引發(fā)豬傳染性胃腸炎,病原為冠狀病毒科、冠狀病毒屬成員。該病在冬春寒冷季節(jié)高發(fā),并有一定的地域性。仔豬病初嘔吐,排水樣或糊狀糞便,糞便呈藍綠色或灰色,隨即脫水消瘦而亡。
仔豬被輪狀病毒感染為豬輪狀病毒病,該病是一種仔豬急性腸道性傳染病,仔豬哺乳后腹瀉和嘔吐發(fā)生迅速,糞便呈黃白色或暗黑色。初生仔豬感染率高,發(fā)病很嚴重。10~20日齡感染則癥狀較輕,后期若無繼發(fā)感染,死亡率在10%上下。
(3)寄生蟲性腹瀉。球蟲和蛔蟲引起的仔豬腹瀉通常發(fā)生在20日齡以上的仔豬群中,發(fā)病持續(xù)時間較長,伴有無食欲、咳嗽、眼結膜蒼白、胸腹式呼吸、便秘和腹瀉交替發(fā)生,發(fā)病仔豬生長遲緩,最終衰竭死亡,預后不良的變?yōu)椤敖┴i”。
(4)生理性腹瀉。新生仔豬本身沒有免疫抗體,必須從初乳中被動獲得免疫球蛋白。母豬分娩后乳汁分泌逐漸增加,免疫球蛋白濃度被稀釋,需要依靠自身產生免疫的仔豬提早斷奶時,由于仔豬無法獲得足夠免疫球蛋白,導致仔豬的抗體水平較低,容易發(fā)生腹瀉。初生仔豬消化器官不完善,消化能力不強,早期斷奶以后因為仔豬體內消化酶活性較低,從而造成仔豬消化功能降低、消化器官的結構與功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傷害。早期存在仔豬腸道內的大腸桿菌成倍增加,在腸道內產生毒素而引起仔豬腹瀉。
(5)應激性腹瀉。仔豬斷奶后由于母仔分離、更換飼料、環(huán)境和溫度變化、閹割、合群等都會使仔豬發(fā)生應激反應。在這個時候最容易導致仔豬的采食量下降,消化不完全引起的腹瀉,仔豬生長緩慢,大便呈水樣型,如果不及時發(fā)現(xiàn)治療,仔豬會很快死亡。
(6)飼養(yǎng)管理不當引起的腹瀉。飼喂發(fā)霉變質的玉米,容易導致仔豬拉稀。輕度發(fā)霉的玉米飼料雖然表面上看不出質量變化,但是霉菌毒素含量已經遠遠超過了標準。突然改變哺乳母豬飼料的配方,飼料中的能量以及蛋白含量較高,導致母豬分泌的乳汁較粘稠,因為仔豬的胃腸道功能較弱,對脂肪的消化能力差,破壞了仔豬腸道吸收平衡,導致仔豬腹瀉,這時主要表現(xiàn)為黃白痢癥狀。因為飼養(yǎng)員的不細心致使仔豬供水量不足,仔豬教槽成功時開始采食,食欲會增加,如果在此時飲水量不夠,仔豬便會誤食糞尿污水,胃腸道被細菌感染后容易發(fā)生腹瀉[2]。母豬妊娠期間沒有對母豬的膘情進行減料控制,導致母豬嚴重肥胖,母豬的乳汁過濃,而仔豬消化功能弱,使其仔豬產生了拉稀現(xiàn)象。哺乳母豬因疾病而體溫升高,生理發(fā)生紊亂,影響乳汁的品質。當仔豬吃了異常乳汁后,潛伏在仔豬體內的大腸桿菌便會大量繁殖,導致仔豬腹瀉。
(1)搞好母豬的飼養(yǎng)管理。注意母豬平時的飼養(yǎng)管理,按照母豬的膘情合理加減飼料。及時清理料槽中的霉變飼料,夏季多飼喂青綠飼料。母豬預產期前7天將母豬趕上產床,產前3天開始減料,分娩當天不給飼料,以后每天適當增量飼喂,直到足量飼喂,對不吃料的母豬采取拌濕料投喂。母豬產后要徹底消炎,特別是難產的母豬,人工助產后最好在子宮內輸入一瓶宮炎凈。高溫季節(jié)注意降溫防潮,冬季注意保暖。每天清理糞便,打掃地面撒落的飼料。母豬分娩前將產床用清水沖洗干凈,用0.01%高錳酸鉀溶液徹底消毒。以后豬舍內外一周消毒兩次,防止細菌產生耐藥性。
(2)提高仔豬的抗病能力。母豬產前準備好保溫箱和保溫燈,并提前打開保溫燈對保溫箱預熱。仔豬出生后立即用毛巾擦干嘴鼻粘液,放入裝有密斯陀粉的盆中均勻涂抹全身,起到消毒干燥的作用。仔豬臍帶用碘酒消毒,然后給仔豬灌服2mL慶大霉素,最后把仔豬放到保溫箱內。仔豬初生1小時內讓其吃上初乳,以獲得較高的免疫球蛋白,提高其免疫力。對弱仔進行特別護理,對不會吃奶的仔豬人工輔助其吃奶[3]。仔豬7日齡投喂教槽料并給予電解多維讓其開始學習吃料,后期注意產房的溫度變化,防止溫度過低降低仔豬的抵抗力。
(3)加強預防免疫。母豬產前1個月肌肉注射傳染性胃腸炎流行性腹瀉二聯(lián)滅活苗,仔豬出生24小時內用武漢科前的偽狂犬疫苗滴鼻1頭份,仔豬斷奶后七天肌肉注射1mL二聯(lián)苗。
(4)治療措施。仔豬發(fā)病早期,無食欲并伴有腹瀉癥狀時用抗菌藥物,如慶大霉素或諾氟沙星連續(xù)治療3天。發(fā)病中期仔豬很快變瘦、脫水嚴重,在抗菌消炎的同時還應該進行補液。通常有口服補液和腹腔補液等方法,腹腔補液用5%糖鹽水和維生素C按20∶1配比,劑量為1mL/kg體重。也可將大蒜搗碎成泥狀與食用醋2∶1混合,浸泡2天取汁裝入瓶中備用。剛出生的仔豬口服1mL,日服2次,連服3天。湖南農大動物藥業(yè)生產的博落回針劑0.2mL/kg體重注射,連續(xù)3天。對病仔豬控水控料12小時,然后逐漸加料到常量,該方法對仔豬腹瀉也有一定的作用[4]。
[1]許進忠,曾志鵬,張廣斌等.仔豬副傷寒的診斷與防治[J].畜禽業(yè),2011,5:73-74.
[2]洪以輝,陳俊敏.哺乳仔豬腹瀉病的主要病因分析及防控技術[J].畜禽業(yè),2013,1:22-22.
[3]劉艷芬,劉鈾,葉昌輝等.免疫球蛋白防治仔豬腹瀉的試驗研究[J].中國獸醫(yī)科技,2000,12:31-32.
[4]衷清盛主編.規(guī)模豬場仔豬黃白痢病因分析與綜合防治[J].江西畜牧獸醫(yī)雜志,2007,6:50-50.
河南省科技廳項目(102102310039)。